浙江台州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台州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文)

ID:306346

大小:58.3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台州市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语  文                     2010.02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鹧鸪/摭拾   攻讦/佶屈聱牙   当成/长歌当哭 B.按捺/奈何   田塍/游目骋怀   露宿/抛头露面 C.伉俪/亢奋   犄角/风光霁月   宝藏/矿藏丰富 D.沏茶/堆砌   恪守/溘然长逝   估量/量体裁衣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摧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廷伸开美丽的触角,纤    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B.品牌的类同现象反映的是一些企业投机取巧的心态和占知名品牌的光以扩大市场份额   的投机心理,其实这种傍名牌的行为并不会被消费者接受。 C.多少形影不离的伙伴,关系密切的朋友,如胶似膝的情侣,骨肉相连的亲人,在日常    生活的种种误会的冲击下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 D.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与世博会交往的历史也是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    全方位对外开放,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大总是一茬接一茬的,母亲按下葫芦又    起瓢,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应接不暇) B.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刘翔惊艳复出,并在决赛中以13秒34的成绩成功卫冕,整个    全运村人声鼎沸,“翔飞人”再次受到现场观众和媒体的热捧。(人言啧啧) C.对大学生提出的“零工资”就业,用人单位应三思。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会因    为违规被查处,若再发生劳动伤害,用人单位可就“吃不了,兜着走”。(责无旁贷) D.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辞不达意的情况,所以解答时    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言不由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绚丽无比,让莘莘学子首先学好母    语,对传承中华文化和有利于他们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B.进入盛夏后,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    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C.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    的高度,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D.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    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之路。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在中国古代,“小康”是和“大同”相对应的一个词                       ①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所描述的图景就是当时的小康标准:“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 ②大同社会是儒生的理想世界,只存在于谁也没有见过的“三代”(即尧舜禹),它也是儒生们治国平天下的远景。 ③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然不能离开具体的内容而泛泛而谈。 ④目及当下,古今小康的指标虽有差异,但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譬如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等。 ⑤“小康”则更为现实。 6.请欣赏漫画,回答问题。(4分)               ①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不超过60字)(2分)                                                                                                                                                                    ②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l0字)(2分)                                                                                  7.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用语得体,才会有好效果。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恰当的话。(50字左右)(5分) 公司职员小王经常请假不参加单位的技术培训,理由是要在家当“陪读”——陪儿子小刚复习功课,做家庭作业,否则会考试不及格。 如果你是小刚的班主任,知道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王说点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8月19日,有删改) 8.下列有关“礼”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最早的礼乐仪式。 B.五帝时期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 C.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礼仪制度在那时已经建立起来。 D.周代的礼制集前代之大成, 中国古代的礼文明是在周代完备和成熟起来的。 9.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礼乐文明发展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先贤制定礼乐制度,并将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    上的人伦和谐。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当时不仅形成了相应的制度,    产生了不少的歌舞,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C.在礼乐文明形成中,出现了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周公,他继承了夏殷商的礼乐,并注    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一是孔子,他不仅整理、传播了记    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 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D.《礼记》有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    主旨。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内容主旨不断有变。 10. 下列各项对“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人性的基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它能引导人们向善和自    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B.“礼”的作用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    和谐相处。 C.“礼”是“乐”的一部分,“礼”是为实现“乐”而辅助、服从于“乐”的,乐之“和”    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 D. 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儒家常将“礼”、“乐”相提    并论,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1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求求你们,别开玩笑 [西班牙]卡何·塞拉 就像平常强盗行劫时一样,卡洛·帕里亚克诺蒙着脸,提一挺机关枪,冲进一家饭馆。饭馆里顾客盈门,都是些有钱人,个个喜气洋洋,打扮得珠光宝气。他们决非冒险好斗之徒,而且都未带武器,真是打劫的理想对象。 卡洛·帕里亚克诺手端机枪,踢开了门。 “举起手来!” 卡洛·帕里亚克诺的声音,不像人家当强盗头领的,喊出来既不威风,又没有雷鸣般的音量。他的声音怯生生的,低沉而又细弱。只有很少几桌人听得到。乐队继续演奏着《第三个人》这支讨厌的无法哼唱的狐步舞曲。侍者穿梭于饭桌之间,忙着收盘送菜开瓶子,脸上堆满了笑。餐厅总管点头哈腰,请每位新到的顾客入座。卡洛·帕里亚克诺感到自己面罩里的脸红了。 真是天下奇闻:“他们竟不理会我?”他想,“这群蠢驴,难道不见我拿着机关枪?”于是,卡洛·帕里亚克诺使足力气又喊了一声:“举起手来!” 有几个人终于把视线从维也罗丽的胸部移开,扭过头来朝卡洛·帕里亚克诺看去。 “多潇洒的强盗!”有人说了一句,“真是个棒小伙子!” 卡洛·帕里亚克诺感到自己情绪异常,真是又气恼又吃惊。 “举起手来!我已经说过了。你们没发现我是抢劫的吗?还不明白这是打劫么?再不举手,我可要开枪了!真他妈见鬼!” 从一张桌子旁发出一声大笑: “多逗人的家伙!喂,劫贼,跟我们一道喝一杯吧。服务员,服务员,给这位先生拿杯香槟来!” 卡洛·帕里亚克诺在地上跺了一脚。 “您听着,别跟我开玩笑啦,把手举起来!” 那位先生发出一阵大笑,声音响得连几个街区之外都可以听到。 “得了,年轻人,平静平静吧,不必装出这副样子来!” “什么这样那样的。我是来打劫的,你们懂吗?我手中有枪,而您不但不怕,不把钱包、首饰放到桌子上、反倒哈哈大笑,拿我当笑料。您这位先生,不认真对待此事,反而从中取乐?” 乐队奏完了《第三个人》,又开始演奏《谁害怕凶残的狼》这支进行曲。 卡洛·帕里亚克诺感到口渴: “举起手来,喂,举起手来!” “不,年轻人,我不举手。我可不喜欢有人抢我的东西。” 笑声,犹如此山压向彼山的暴风雨,从一张桌子推向另一张桌子。几个食客站了起来,把卡洛·帕里亚克诺围了起来,手拉手翩翩起舞,仿佛一群印第安人转着白人跳舞。 卡洛·帕里亚克诺竭力振作精神,说: “好!咱们走着瞧,你们到底举不举手?” 大家笑得前俯后仰。几位太太声言,这劫贼简直是个宝贝。在他周围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卡洛·帕里亚克诺发觉自己业已沮丧的情绪越发低落。 “那好吧?”他无可奈何地说道,音调里已带有几分柔情,“把那杯香槟递给我,我渴死了!” 饭馆里的食客们人人心醉神迷,容光焕发。对刚才突发的这出戏,感到心满意足。 “这饭馆的老板,”有人大着胆子,装作了解内情样子说道,“简直就是魔鬼,亏他想的点子!” 卡洛·帕里亚克诺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一口吞下了那杯香槟。他面前桌子上的花瓶、酒杯、扇子,以及搁在它们旁边的机关枪,构成了一幅有趣的静物图。 警察进来了,给卡洛·帕里亚克诺戴上了手铐。当两名警察押着卡洛·帕里亚克诺走出饭馆的时候,卡洛·帕里亚克诺的眼神中,隐隐约约仍流露出恳求的目光:求求你们,别开玩笑啦! 12.小说第4段中画横线部分是一段场景描写,它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13.劫匪卡洛·帕里亚克诺在这一事件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4分)                                                                                                                                                                  14.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小说以“求求你们,别开玩笑”为题的妙处。(3分)                                                                                                                                                                  15.本文在结构上主要采用了“延迟”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这种手法所起到的表达效果。(5分)                                                                                                                                                                 16.现实生活中会有卡洛·帕里亚克诺这样的劫匪吗?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一形象?(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 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①,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耕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②,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③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④、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⑤,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 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注〗①雉堞:城墙。②冶尊:饮酒。③龟龄:指宋代学者王十朋,字龟龄,作有《会稽风俗赋》,写及鉴湖中莲女、渔郎往来的风光。④外感中攻:外来刺激内心煎熬。⑤辟:通“壁”。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              髻:像发髻那样 B.而官斯土者……亦往往寓庖于此        官:做官 C.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            彻:彻底 D.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          婴:萦绕 1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            ②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B.①而后向之所云诸景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C.①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      ②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D.①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          ②置杯焉则胶 19.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莲女渔郎)或至游舫冶樽,歌笑互答 B.于是登斯堂,(我)不问其人 C.起座一观,还则(湖山)随失 D.倚几以临即湖山,(客)终席不去 2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堂原为绍兴府城隍祠西的一座堂,处在湖山环抱之中,登临其址,视野开阔,无    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都如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一般。 B.这座堂原本四面皆墙,只在西面开一小窗,客人和主人都必须朝东而坐,站起来观看    景色,即使转过身去也难以一睹湖山景色,作者以为其建造“规制无法”。 C.经作者改建后的这座堂,西、南都开了窗。客人座东而向西,湖山美景便可尽收眼底,    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工程完毕后,作者为它起名,称之为“豁然堂”。 D.作者借此发表感慨:人心豁达与否,是只顾一己私利还是以天下万物为公,差别极细    微,就看你能否打开心灵的窗户;并以此作为自己和登斯堂者的共勉。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3分)                                                                                 (2)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3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蝶恋花      赵孟頫 侬是江南游冶子。鸟帽青鞋,行乐东风里。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扶上兰舟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催下相思泪。 〖注〗这是赵孟頫在宋亡之后写的一首春游词。 22.这首词的结句“一声催下相思泪”中的“相思泪”本指              之泪,这里借指                 之泪。(2分) 23.请简析这首词的写作手法。(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四海之内皆兄弟”,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后世学者认为,这段文字富有趣味。“趣”在何处?试谈谈你的认识。(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               ?(《楚辞·渔父》) (3)丰草绿缛而争茂,                 ;                ,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4)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步步高》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没有人问我过得好不好,现实与梦想哪个重要? 一分一秒,一路奔跑。烦恼一点也没有少,总有人像我辛苦走这遭。 孤独与喝彩其实都需要,成败得失,谁能预料,热血注定要燃烧。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对上述歌词,有人读懂出了“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有人理解了“世间自有公道”的含义,有人感悟了“付出与回报”的真谛……请根据自己读歌词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台州市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B(A.zhè/zhí  jié/jí  dàng/dàng       B.nà/nài  chéng/chěng  lù/lòu C.kàng/kàng   jī/jì  zàng/cáng     D.qī/qì kè/kè  liáng/liàng) 2.D(A摧—催 B占—沾 C膝—漆) 3.A(A按下葫芦又起瓢:顾了这边又丢了那边。形容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B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中性词;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贬义词。C吃不了,兜着走: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D辞不达意: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地表达出思想感情。言不由衷:说的不是真心话。) 4.C(A表意重复 B歧义 D成分残缺) 5.②⑤①④③ 6.(1)示例:画面左边一中年人,仅挑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说着什么。(内容全面2分) (2)示例①:落下我,你会走不远的。示例②:我也很重要啊。(只要紧扣画面内容,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即可)(2分) 7.陪读固然能起到督促孩子学习的作用,但家长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依赖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陪读弊多利少。(角度合理,2分,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谈问题自然应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用语得体有效,3分) 8.C(文章第二段提到:“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说“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错误) 9.A (B.“完备成熟”的原因解说不确,应该是“因为那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了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C周公“继承了夏殷商的礼乐”解说不确。D“内容主旨不断有变”错误) 10.C(“礼”与“乐”的从属关系错误,“乐”是“礼”的一个方面) 11.我们要汲取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促进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3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12.渲染了一种轻松的气氛,为后文人们故意不把劫匪当作一回事作铺垫,交代了劫匪人物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3分,每点1分) 13.劫匪卡洛·帕里亚克诺经历了从“胆怯”到“气恼、吃惊”、到“竭力振作”、到“神情沮丧”、到“无奈恳求”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答对1点给1分) 14.以“求求你们,别开玩笑”为题,强化了人物的乞求语气(1分),能更有力地表现劫匪被餐厅里的人们愚弄后的无奈,增加文章的讽刺意味(2分)。 15.“延迟”的手法既可以使故事中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又使情节环环相扣(2分)。如劫匪让人们举起手来的时候,“乐队继续演奏着狐步舞曲”,餐厅中的服务人员也继续招待着顾客,劫匪反倒觉得“脸红”了。当劫匪再次让人们举起手来的时候,人们还是故意把他当作老板请来活跃气氛的演员,劫匪因此也慢慢失去了抢劫的勇气,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劫匪身份。这就使一场可怕的抢劫逐渐变成一场滑稽的闹剧(3分)。 16.现实生活中不会有卡洛·帕里亚克诺这样的劫匪,因为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2分)作者为了突出劫匪的愚蠢和人们对付劫匪时的机智,虚构了这一人物,使之更具有典型性,并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启示人们要勇于战胜邪恶(3分)。 17.C(彻:通“撤”,撤除) 18.D(A前者是第三人称代词,它的,后者是指示代词,那。B前者为名词性结构,后者表处所。C前者“在”,后者“对”。D两者都为兼词。) 19.C 20.B(“客人和主人都必须朝东而坐”有误,原文“客主座必东”的意思是客人的主座一定要设在朝东的一面;“即使转过身去也难以一睹湖山景色”有误,原文“起座一观,还则随失”的意思是要离座(转身)才能看到景色,等再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 21.(1)译文:我认为它这样不好(非常不满这种状况),将西、南两面全部改成窗户,只保留一面东墙。(得分点:病、牖、直) (2)译文:我既已用“豁然”这个意义来命名了,打算用它来与众人共勉(一起分享),接着写下了这篇《豁然堂记》。(得分点:名、是、共) 22.情侣苦思   怆怀故国 23.①比喻,以草喻愁,愁思的悠远正如萋萋芳草,一望无际。②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清歌美景衬托出愁恨哀伤,情思厚重,表达了“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思。③映衬,远处落日余辉中的青山与船上歌女的翠眉遥相映衬,更觉山美人美。(若写“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24.(1)杀鸡焉用牛刀(1分) (2)孔子一向提倡以礼乐治国(1分),当他看到学生子游在武城这样做了,本来应该表扬,却开了个玩笑,说未免小题大作。引起子游的反驳,孔子马上承认自己刚才说得不恰当(1分)。子游的笃信认真,孔子的幽默风趣,声音笑貌都如闻如见,意趣横生(1分)。 25.(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新沐者必弹冠         受物之汶汶者乎 (3)佳木葱笼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 (4)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 26.参照2009年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象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 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它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象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山似发髻般峙立,水如衣带一般澄澈。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低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濛,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象当年诗人龟龄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刺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顾盼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遮蔽住,仅向西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的主座一定设在朝东的一面,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离座转身才能看到景色,等再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又让客人改为座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 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象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象无不萦绕在我眼前,不就象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 我既已用“豁然”这个意义来命名了,打算用它来与众人共勉(一起分享),接着写下了这篇《豁然堂记》。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