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提示: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I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将II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I卷 (每小题3分,共33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呐喊 木讷 那年 方枘圆凿 按捺不住
B.纯真 嗔怪 缜密 审慎周密 宾客阒门
C.倔强 角质 矫诏 诡谲奸诈 精神矍铄
D.杜甫 哺育 果脯 铺张浪费 花园苗圃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冥记 露马脚 蛛丝马迹 呼之既来.挥之即去
B.福趾 口头蝉 纸醉金靡 盛名之下,其实难傅
C.融资 惠农卡 势不两立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D.蛟沽 锦箍咒 不修边幅 有则改之,无则加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批博士涌入公务员队伍,或可改变一下地方的政治生态,使得其他官员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对科技存有一些敬畏,兴起学习之风,避免一些相得益彰的官场沉疴。
B、在当前经济进入“寒冬”的时刻,太平洋期货公司运用期货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风险,在这次金融海啸的冲击中挥洒自如。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赢得了新机遇。
C、魔术的魅力在于它能营造出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感,给观众带来一种奇特的享受。
D、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高职学生不能自持在专业技能方面怀瑾握瑜而掉以轻心,应努力拓宽知识的广度,增强就业竞争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校应注重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B、仿古家具多是以紫檀、黄花梨、红木等明清贡木原料为主,造型简洁、质朴,不仅富有流畅、隽永的线条美,还给人以含蓄、高雅的意蕴美。
C、人类航天活动制造了很多太空垃圾,世界各国应加强立法,制定国际公约,从卫星发射、同收、制造上研究减少产生太空垃圾的办法。
D、在目前中国三元社会结构所呈现的各种矛盾重叠的情况下,我们应把防止宏观经济过度收缩带来社会结构不稳定作为宏观经济治理的目标。
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9分)
鸟的导航能力一直令我们迷惑不解。早在18世纪时,科学家们就发现,栖息于北极圈内的北极燕鸥在秋天时会飞到南极去过冬,而这之间的路程有l 7600公里之遥。由于路途遥远,鸟儿在飞行期间要做多次中途停留,而且它们还要跨越好几个不同的气候季节带。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即使是最优秀的人类飞行员面对如此遥远复杂的飞行路线也会望而却步,然而北极燕鸥却能按照固定的路线毫不费力地飞去飞回。鸟类究竞通过什么方式来导航呢?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鸟类学家才对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发现,鸟类在飞行时将太阳作为定向物。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一间实验室内将一只八哥关入笼中,实验 室内设置了一个类似太阳的光源,这个光源完全按照太阳的旋转方向和速度运动。科学家们发现,这只八哥在相当于一个白天的时间按里有规律地从放置在不同角度位置上的器皿里叼食,大约每小时转15度,这与太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后每小时15度的运动速度好似一致的。科学家们还发现,夜间飞行的鸟类则是根据月亮和星星来定向的,某些鸟类甚至能记住一些星星的位置。
但是,www.ks5u.com利用日月星辰来定向肯定不是惟 一的方法。如果在阴天和没有月光的夜晚,鸟儿又如何确定飞行方向呢?进一步研究发现,鸟儿的定向能力综合了多种手段,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手段是通过地球磁场来定向。鸟儿能够通过地球磁场来确定自己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地球磁场在不同的位置其磁力的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这种差别就形成了一个个地磁路标,鸟儿将这些地磁路标作为自己的导航工具。
德国科学家进行了的一项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候鸟的必经地模拟了一个虚假的地球磁场,结果路经此地的夜莺竟根据人造磁力线改变了飞行的方向。
鸟儿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主要根据阳光来辨向,在阴天则根据地球磁场来定向,那么,在日出和日落这段时间呢?研究者发现,某些鸟类能 根据偏振光定向,知更鸟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导航的。
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些实验表明,某些鸟类能根据其发达的嗅觉系统进行导航,例如鸽子能根据不同风向传来的不同气味辨别飞行方向。这种技能主要来自于它们先天具有的本能,是由其基因决定的。
科学家们通过在实验室内对花园鸟进行觅食飞行实验发现,成年候鸟,尤其是那些年龄较大的成年候鸟能通过学习积累经验。成年候鸟在飞行途中如果发现了一处食物充足的觅食点,这个地点就会给它留下强烈印象,从而在它的脑中形成一种长期记忆,这种记忆在其脑中至少会保持一年,这样成年候鸟在以后的迁徙途中就会适时地调整它的飞行路线。实验还表明,年轻候鸟缺乏这种学习能力,它们仍旧会按照原来的飞行路线迁徙。科学家们发现燕子的这种学习能力最强,超过了其他候鸟。
5.下列不属于鸟类导航方式的一项是
A.利用日月星辰来定向。
B.把地磁路标作为自己的导航工具。
C.按照太阳的旋转方向和速度运动定向。
D.某些鸟类能根据偏振光定向。
6.文中第二段中对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八哥叼食大约每小 时转15度,与太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后每小时转15度的运动速度是一致的。
B.光源每小时转15度,与太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后每小时转15度的运动速度是一致的。
C.放置在不同角度位置上的器皿每小时转15度,与太阳从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后每小时转15度的运动速度是一致的。
D.器皿是按15度相隔放置的,与太阳从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后每小时转15度的运动速度是一致的。
7.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栖息于北极圈内的北极燕鸥在秋天时会毫不费力的飞到南极去过冬,这一方面的本领大大超过了人类最优秀的飞行员。
B.鸽子能根据不同方向传来的不 同气味辨别飞行方向,因为它们具有先天的本能一发达的嗅觉系统。
C.知更鸟能根据偏振光定向,采取这种方式导航。
D.鸟类能记住一些星星的位置,在夜间飞行时根据月亮和星星来定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字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 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呜,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②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
B.①每以振施为务 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C.①士谦家富于财 ②七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D.①士谦知而闹辞,得免 ②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10.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李士谦“轻利重义”的一组是
①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②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③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④“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⑤十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⑥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七谦对曰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人家子自发地为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
第II卷(共117分)将II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四、(22分)
12、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和士开(注:人名)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2)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夫之未成也盖亦有可畏之患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14、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 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从此不得重用。薛华,与王勃同乡,也是密友。
(1)指出首联两句中的“诗眼”字,并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答:
(2)抒写离情别绪之作,历代诗歌中不计其数。但是,“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刘熙载《艺概。诗概》)。《别薛华》则堪称是一首含意隽永,别具一格,意境新颖的送别诗。请分析这首送别诗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
答: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通难》)
(2)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6)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16—9题。(9分)
讲史的时空观
龚鹏程
①古代小说与讲史各有门庭。小说家既可说今,也可道古,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楱梦》;讲史家却只能演述古事,如《三国演义》、(《新编五代史平话》。
②时空观不同是历史与文学最主要的差异。即使运用了想象,历史形象和事实也都必须建立在时间空间的坐标上。这个时空,是一个公共的、自然的时空,是唯一的,不可改变亦不可替代。而文学中的形象和事实,则被安排在一个特殊的人造时空——作品中。这个时空独立自存,与作品以外时空无必然关联。其中的事件,可以自为因果、自为起始与结束。历史则必须追问,“灰姑娘嫁给王子以后”。讲史中的时空,是历史性的。小说中的时空则属于文学性,是作者创构的私有时空。正所谓:“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可对公共的、自然的时空予以压缩、扩大;亦可自我构筑一个时空,让事件在其中发展。有时也会借用一段公共时空,作为小说的历史场景。但这些时空是借用的,其时其地与所叙之事并无逻辑的、必然的有机关系。
③历史对小说没有限制性,却是讲史的叙述基础.讲史所述古事不能违背公众客观的历史认知。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基本的历史进程,为社会中人所共同认知。讲史必须为这个公共的、自然的时空服务,不能让张飞大战岳飞。
④讲史常只能讲一段时间中的历史,但历史并不因所讲史事结束而终止。中国的讲史对空间缺乏应有的关注,不曾考虑历史也可以用“共时性”的空间布列来说明,而是惯用以时间瓦解空间布列的方法来说明历史。具体体现在常运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意象。例如三国、五代等空间上分裂抗衡的局面,讲史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把它时间化。分立的空间,被束成一条时间线,它在某些地方分散了,但散开的丝缕不久又合拢,线仍是一线。
⑤这时,时间是线性的、连续的。依此时间观,讲史者事实上进行着与正统史学家完全一样的历史叙述工作。讲史,比以纪传体为主要 叙述形式的正史,更严掺地采用了编年叙述的方法。
(选自《读书》,有删节)
1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小说家既可说今,也可道古,不受自然时空的限制,所以小说中的事件可以跨越历史时代,也可以浓缩在历史上的某一天。
B、“不能让张飞大战岳飞”,这一事例说明讲史的基本特点是以自然的时空为准则的。
C、《西游记》借用“唐朝”这段公共时空作为小说的历史场景,但小说所表达的内容与唐王朝的历史并没有必然的有机关系。
D、历史是讲史的叙述基础,讲史必须尊重史实;讲史者纵然多么同情蜀汉,也不能把三国的历史讲成蜀汉统一了中国。
E、中国的讲史者事实上进行着与正统史学家完全一样的历史叙述工作,也就是说讲史者与正统史学家的工作性质其实是完全一样的。
17、下列分别对②段“公共的、自然的时空”和“特殊的人造时空”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基本的历史进程为公众共同认知;独立自存,与自然时空无必然联系。
B、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文学性的,线性而连续的。
C、楚历史性的,不可改变也不可替代;是作者创构的私有空间。
D、基本的历史进程,为公众共同认知;借用时空,与叙事无逻辑关系。
18.解释第②段中“历史则必须追问‘灰姑娘嫁给王子以后’”一句的含意。(2分)
19.概括中国的讲史具有的特点。(3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3题。(18分)
北京,我心仪的故乡
郭启宏
①人如种子,落地生根,丰腴也罢,贫瘠也罢,总要在一方土上花开花谢。
②我少小离家,老大返乡,适值南方沿海开放年代,精明的家乡人含蓄地喻示我,个子高了,学问大了,可惜仕途经济不在行,像个半老的雏儿。我很有些惆怅,走在街上,即使操着家乡的话,也被认作客居多年的憨厚 的北方佬。家乡似乎不认同她的游子,游子也颇有疏隔之感。小住旬日,返回京。一踏上十里长街,呀!马上找回了感觉,自在,浩浩乎如风如水……特别是案牍劳形之际,想起“半老的雏儿”竟是一份财富:创作者最难能的是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我不愧煞我的变憨。
③北京是令我心仪的一方乡土!我喜欢北京四季分明,春絮、夏虫、秋叶、冬冰!无北疆的严寒,有瑞雪的飘舞;无南国的酷热,有花木的繁荫。我喜欢北京集山聚水,西北峰峦起伏,绵亘千里,而把峭拔让与五岳,东南开阔辽远,一马平川,又将沃野送给中原。九城内外,河如练,湖如鉴,真山水缀以假山水,参差错落,天然与人工得而兼之。我喜欢听小儿女们那口地道的北京话,即使偶尔夹带些嘎杂语,究竟瑕不掩瑜。也许昔年在大学里研究过方言的缘故,我觉得江南女子带点嗲味的吴侬软语确乎醉人,而男子汉说起来毕竟少了些阳刚;关西大汉一开口诚然铁板铜琶,壮怀激烈,而婆姨们说起来又未免少些婉约。唯独吞食了入声的北京话,得了子思所向往的中庸!无论气候、山水,还是语言,北京都能意达两极而介乎其间,北京是社稷坛①中央的黄色土!
④呵,我爱北京!并不仅仅因为几番寒暑的感受,若许山水的游踪,抑或小儿女的温言软语,最今我心仪的还是北京独一无二的大文化。林语堂说过,“北京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比喻很浪漫.恐怕发轫于故宫的琉璃瓦,我则认为,北京更像一个学者的书斋。只要悄悄睁开慵眼,就会清清楚楚地看见书斋四壁摆满书架,从地板直抵天花板,随手一触摸,便是一本本厚厚的大书。巍巍然稠尽沧桑的宫殿大概是王朝盛衰记,鸣虫啾啾的苑囿或许是博物志,即使小胡同,寻常的小册子也未始不是一卷卷民俗史!卷帙联翩,目不暇给!一段残缺的磨砖墙,一块元宝脊的筒子瓦,一株古槐,一丛如火的石榴,都在散发着书香,都在酿造着一种氛围,把你融化在历史文化之中。或许你是款爷,无意中来到琉璃厂,你会对着满目学问挤出深藏于西服革履的“俗”和“浅”;你是官爷吧,突然遇见一块残碑,标不得不在下属面前露出不那么“知识化”的窘态;你是老先生了,皓首穷经,解得古典文献,说不定走到“人才交流中心”,仅仅因为不懂外语,你会觉着矮人一截!或许就在熟人堆里,你想不到那位不起眼的女孩子竟是民初一位大学者的孙女,学识决不在你之下;你正想询问那位写得一笔好字的汉子的家学渊源,旁边的人会悄悄告诉你,如果不是辛亥革命,他该是一位贝勒!在北京街头,忽然撞上一位名家、大家,你用不着咋舌称奇。北京,藏龙卧虎之地!没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安确实米贵,居也弗易!
⑤我依然如痴如醉地眷恋着 北京!因为北京博大精深,却又豁达大度。北京是书山,聚土壤,积泥丸,成其巍峨;北京是学海,汇九派,纳百川,就其浩淼。今天的颐 和园就像是一个象征,她向世人展示她的襟怀,各种风格的建筑,尽纳入皇家园林的格局之中!北京不排斥外来者,北京荟萃着四海的精英,北京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这正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
⑥北京,我心仪的乡土!因着对北京的这种眷恋,拥有三十余年北京户籍的我,把自己算作北京人了,虽然口音还不准。因为对北京的这种眷恋,我为我的后代也选择了他们的北京家乡!
【沣释】①礼稷坛:“社”和“稷”是两位传说中的神,管土地者称社神,管谷物者称稷神。祭祀他们的地方便叫社稷坛。社稷坛筑五色土,象征全国土地,中黄、东青、南赤、两白、北黑,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精明的家乡人”语含贬义,一针见血地批评了家乡人在改革开放年代只看重仕途经济的狭隘思想。
B.在作者看来,林语堂把北京比作“国王的梦境”,虽然很浪漫,但不如“学者的书斋”来得更准确。
C.第④段用款爷的“俗”和“浅”,官爷的不那么“知识化”的窘态,衬托出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D.文章将白居易因《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闻名长安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说明北京是藏龙卧虎之地。
E.“这正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一句,饱含着作者对博大精深却又豁达大度的北京的由衷赞美之情。
21.文章第②段看似闲来之笔,其实在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请加以分析。(3分)
22.阅读第③段,回答问题。
(1)将文中加点的“婉约”一词换为“阴柔”好不好?为什么?(2分)
(2)结合第③段,理解“北京是社稷坛中央的黄色土”一句的含义。(3分)
23.作者认为,北京更像一个学者的书斋。他是从哪些方面怎样加以描述或诠释的?这样设喻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
七、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24.班里要办一个庆祝建国60周年的专栏。请你为该专栏写一副对联。上下联总计不少于10个字,不超过24个字。(4分)(不写横批。“60周年”可不出现。只写一句不给分。)(4分)
25、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交际情境,加点的谦敬辞分别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解释原因并加以改正。(4分)
①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②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八、(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学者朱熹的两句诗,意思是“问那池塘里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东断流来”。
这两句诗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有人用来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和书本里获取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有人用来比喻人要心灵澄明,就须时时汲取新的营养;也有人用它来说明一个人取得成就,必有其深厚的渊源:还有人从诗中悟到,只有敞开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和鲜活的知识,方能发展创新;这两句诗还被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 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白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文体:议论文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