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上期语文期中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届高三上期语文期中试题

ID:307295

大小:58.6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2010届高三上期语文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鱼鳔(biāo)   圩(wéi)田       胴(tóng)体       怏怏(yàng)不乐     B.啮(niè)齿    沏(qì)茶        偈(jié)语        大大落落(lào)     C.挑剔(tì)     镌(juàn)刻      太监(jiān)       量(liàng)体裁衣     D.浸渍(zì)     叶(xié)韵       晃(huǎng)眼      流水浅浅(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凑和     坐阵        综合征      手屈一指     B.震憾     搏弈        金钢钻      看风使舵     C.门弟     九洲        泊来品      一幅对联     D.装帧     涵概        订书机      惊皇失措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全国多家报纸电视台记者  到上海采访了驾车载人“钓鱼”事件的当事人孙中界。 ②一道银光灿烂的天河,横贯在深蓝的天空,好像今晚的光色   鲜明,牛朗星织女星也格外耀眼。 ③大家   地伸直了腰肢,在无言中,似乎又都感到彼此的坚忍倔强的精神,还看见重新萌芽起的将来的希望。     A.专程     特别    不约而同        B.专诚     尤其        不谋而合     C.专程     尤其    不谋而合        D.专诚     特别        不约而同 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要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我们要不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呢?根据我国的国情可不可以全盘照搬西方的模式呢?不能,我们要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B.采茶戏演员李亚鹏解放前一直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体味着人间的温情。 C.我们兄弟手足情深,我怎能丢下生病的哥哥和弟弟去看演出呢? D.日前我国“德新海”号货轮被劫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能否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解救船员,关系到船上二十几名船员的前途命运。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金属工具和技术推进了农业的发展,导致了脑、体劳动分工、城乡分离、贸易发展。 B.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C.在全国第10届发明展览会上,长沙九中的展品:三角函数作图器、带镜子的安全帽、记事发卡、锄头紧固器……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 D.“年年种树年年光,年年种树老地方”,“造林——毁林——再造林——再毁林”的故事还是一再重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不容忽视的微细尘埃 尘埃无处不有,虽然它们的个体很小,但汇聚起来的威力却不小。据记载,北美大陆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地一次尘暴中,狂风将美国平原的泥土大量向东吹去,有难以估计的牲畜被尘埃窒息而死。尽管如此,尘埃的积极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悬浮在大气中的尘埃粒子,能够将太阳光中的较短光柱拦截,使其进行有规则的发散,这样,才会使天空呈现蔚蓝。太阳升起和降落时,由于阳光穿过较低层空间,空气中尘埃密度大,并伴有水汽,可以吸收反射阳光中的黄色和红色部分,因此,这时看到的太阳呈现橙色、红色和黄色。气象学家指出,在降雨时,每一个雨滴都必须有一颗尘埃参与,以它作为核心,水汽在其周围凝结,形成云、雾,再由云层形成雨点。若是纯净的空气中没有尘埃的存在,水分子无所依附,就不能形成雨滴降落。此外,阳光在射向地球的时候,因受到尘埃的吸收和反射,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到适量的光照,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 现代科学发现,有的尘埃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被称作“尘炸”。据分析,能够产生尘炸的物质有粮食粉尘、砂糖、奶粉、咖啡、金属粉末等。物质发生爆炸,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物质分散的越细,颗粒越小,它的表面积就越大。与具有固定面积的物质相比,接触空气、吸附氧分子多,氧化和放热的过程都很快,反应性能就更活泼。当其中的某一质点被火点燃,就会发生连锁反应,产生爆炸。此外,易爆尘埃的颗粒越细、浓度越大,它所产生的爆炸力就会越强。当粉尘含量低于大气含氧量一半时,就不会引起爆炸。物质形成“尘炸”,还和诱因、速度等因素有关。产生“尘炸”的诱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摩擦冲击以及电器设备或静电产生的火花。 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尘埃已经成为一种危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物。流行病学家对尘埃进入人体后的机理进行研究后指出,人们在呼吸时,每次大约要吸入50万个浮游微粒。这些微粒进入人的身体后,可以一直进入肺部深处,并作为经常性刺激物留在那里,它会导致发生炎症,产生粘液,使人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除此之外,浮游微粒还可以向肺部传送化学污染物,而且在传送过程中,可以加速一种叫做游离基的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加剧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入人体的浮游微粒尘埃,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汽车尾气及建筑、装饰材料中的化学成分。资料表明,在我们生活环境内排放的浮游微粒70%来自人为因素。另据调查,哮喘病、肺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都与浮游微粒的增减有关。 6.下列对尘埃的积极作用的理解,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天空呈现蔚蓝是太阳光中的光柱受尘埃拦截的结果。 B.每一个水分子中有一颗尘埃,才能形成云、雾,最后形成雨滴。 C.空气中的尘埃密度变化使太阳颜色发生变化。 D.尘埃能够吸收和反射射向地球的阳光,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到适量的光照而成长。 7.下列对第三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们生活环境内排放的浮游微粒70%来自工业废弃物、汽车尾气等人为因素,因而可以采取措施,加强治理,减轻浮游微粒的危害。 B.空气中的浮游微粒进入人体肺部后,就使人体发生炎症,甚至导致生命的终结。 C.浮游微粒在向人体肺部传送化学污染物的过程中会快速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游离基。 D.人们发现,在现代城市中危及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污染物就是尘埃。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强电器的维护保养,防止摩擦起火是防止“尘炸”的一种有效方法。 B.只要粉尘含量超出大气含氧量一半时,就会发生爆炸。所以,我们要随时测量粉尘含量是否超出大气含氧量的一半。 C.在容易产生“尘炸”的厂房车间内,配备足够的通风设备,可以降低尘埃的浓度,从而防止“尘炸”的发生。 D.如果我们通过治理,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中浮游微尘的含量,就能降低哮喘病、肺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田皆不登           登:(谷物)成熟,引申为“收成” B.躬自抚循劳来         来:回来的灾民 C.朝廷方更化立法       法:王安石的变法 D.今乃于此托于彼       今:现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金石之坚                 ②不若长安君之甚 B.①皆争出谷以佐官             ②越国以鄙远 C.①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D.①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       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知命”的一组是(   ) ①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②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③自莘老之至,……出于至诚 ④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        ⑤又以其余暇,……又皆集于此亭 ⑥物之有成必有坏,……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文中可知,墨妙亭系莘老知湖州时所建,收藏湖州境内古代石刻,以求长存。 B.苏轼在熙宁四年十二月因事来到湖州,莘老请苏轼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C.“记”中借作者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D.作者认为,尽管万物有成必有坏,但不能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而应当极尽人事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这才叫知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3分) 译文:                                                                          (2)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4分) 译文:                                                                          (3)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      答:                                                                (2)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4分)      答: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8分) (1)“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的这首诗中的“李杜”指的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风骚”是指《诗经》里的“        ”和《楚辞》里的《         》。 (2)中国文学史上称为“传奇”的有两种,一种是唐宋的            ,如李朝威的《柳毅传》,一种是元代以后的            ,如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 (3)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4)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或植杖而耘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向西,              。 (苏洵《六国论》) (6)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 (7)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六朝旧事随流水,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衡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 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的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特别不能再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这时内地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法律为他赎罪。林则徐却断然拒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他带头规范,捐出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值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用寂寞和孤闷郁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箱颠簸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拨”、“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戍边的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又哪来的这种精神?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勘地,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他的一切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这是何等的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能为国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场“非份”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非份”的事,就是大胆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已有。数十年间竟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立判将土王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以自私。民人与维吾尔人均在皇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各族人民奔走相告,生计无忧,民族和睦,边防巩固。他这是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 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 16.本文主要是从哪两个角度来选材组材的?(除标点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充军伊犁期间,林则徐“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惊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本文抓住传主的业绩和品格,选择丰富典型的史料,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风貌。 B.文章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环境的恶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目的之一是反衬出林则徐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和创建的丰功伟绩。 C.林则徐在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曾在当地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将土王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 D.文章第三段说:“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值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这是运用对比的手法,目的是突出林则徐的这一功绩巨大。 E.本文在客观公正评价的同时,融入作者浓郁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更好地感染读者。 六、(9分) 20.下面一段话,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司马迁正是如此。 ②他看重生命,看得比泰山还重,其因在此,否则他也会把生命看得比鸿毛还轻。 ③但写作一部不朽的历史巨著,他似乎缺乏一点内在原动力。 ④也许司马迁可以拒绝宫刑,一死了之,但他吞忍了奇耻选择了生,因为他要完成这一部不朽的巨著。 ⑤李陵事件的发生,对司马迁来说,对中国史学和文学来说,一切都改变了。 ⑥生命与伟大事业和崇高理想相连,其价值就完全不同了。 ⑦豪气?胆气?怨气?愤懑之气?很难说清楚。 ⑧就他的学术水平和生活经历来说,可以说是万事俱备。 ⑨司马迁力排众议,为李陵辩护,触恕了汉武帝,受宫刑,下蚕室! ⑩司马迁升任太史令后五年,他开始写作《史记》一书。 A.⑨④⑩②①③⑦⑤⑧⑥             B.⑩⑧③⑦⑤⑨④②⑥① C.①②④③⑤⑨⑩⑧⑦⑥             D.⑩②⑤④⑨③⑦⑧①⑥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为这则材料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盖茨果真那么伟大吗?有教授给出的答案是:盖茨的案例最特殊,最没有可操作性。他只是网络初始阶段的英雄。极具“投机性”和偶然性。这样的案例满足了青年人的心理需求。 相关部门跟踪调查了从商学院毕业或中途退学的部分创业者,他们的回答是:盖茨仅仅是个偶像,学习和模仿他,成功率几乎为零。盖茨的退学行为被许多年轻人津津乐道,其实是一个误区,实际情况是:微软团队的主力高管和高级工程师,几乎是清一色的大学高材生。 七、(60分) 22.在“走出         误区”中的空缺处填入一个恰当的词或短语,然后以之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江西2010届高三上期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D(A项:鳔-biào ,胴-dòng;B项:沏-qī,偈-jì,落-luō;C项:剔-tī,镌-juān,监-jiàn) 2.C(A项:和-合,阵-镇,手-首;B项:憾-撼,搏-博,钢-刚; C项:弟-第,洲-州,泊-舶,幅-副;D项:概-盖,皇-惶) 3.A[专诚:特地(表示顺便)/专程:专为某事而到某地。①“特别”,可表示与众不同或程度超过一般,相当于“格外”或“非常”。“尤其”没有这种用法。②“特别”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是专门为某一目的或对象而发生的,意思相当于“特地”“特意”或“着重”,多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尤其”没有这种用法。③“特别”除作副词外,还可作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定语或谓语。“尤其”仅是副词,只能在句子中充当状语。“不谋而合”偏重在相谋,“不约而同”偏重在相约;“不谋而合”的“合”多指见解、意见、计划、理想等的相同,决不能表示不同人的相同动作,“不约而同”的“同”多指不同的人身体各部分活动的相同;“不谋而合”常用作谓语,很少用作状语,“不约而同”常用作状语,很少用作谓语。] 4.D(A项:答句只能回答后一问;B项:将“温情”改为“冷暖”;C项:有歧义) 5.D(A项:将“分工”“分离”后的顿号改为逗号;B项:三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二、(9分) 6、D(A项尘埃拦截的是太阳光中的“较短光柱”;B项水分子中没有尘埃;C项太阳本身的颜色不会因地球空气中的尘埃而发生变化)  7、A(B项一要“作为经常性刺激物留在那里”,二是使肺部发炎;C项是“加速”游离基的产生;D项“尘埃”只是污染物的一种,并非唯一。)        8、B(只能是“可能发生爆炸”。) 三、(12分) 9.D(如果)  10.C(A.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补语的标志。B.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结果。D.①助词,表提顿;②助词,“……”的梅C.①②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11.B (①③⑤均不能表现“知命”)  12.B (应为熙宁五年十二月) 四、(10分) 13.(1)莘老开仓赈济灾民,劝说有余粮的人家把粮食分给(没粮的百姓),亲自巡视灾情,慰问、安顿回来的灾民,其真情至真至诚。(“振廪”1分,“劳”1分,句意通1分) (2)又利用剩余时间,大力搜集以往的古诗文,得到前人的诗赋题咏数百篇,汇集成《吴兴新集》(“网罗”1分,“遗逸”1分,“以为”1分,句意通1分) (3)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无乃……”1分,句意通1分) 14.(1)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2)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特色 15.(1)“国风” 《离骚》 (2)短篇小说  传奇剧 (3)青青子衿 (4)怀良辰以孤往(5)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6)抱明月而长终 (7)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8)但寒烟衰草凝绿 五、16.“以罪臣之名”,“行忠臣之事”两个角度。(答“罪臣”“功臣”亦可) 17.①内容上:表现林则徐对自己禁烟之举的正确评判,突出其刚直不屈的性格。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林则徐以“戴罪”之身为国出力作铺垫,紧扣文题,与首尾相呼应。 18.①建议屯田固边,协助垦荒;②捐出私银,承修河渠;③推广内地的水利、种值技术;④发现、研究了“坎儿井”,并大力推广。’ 19.C、(林则徐将土王霸占的土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不能等同后来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所以原文的引号不能省。)D(“对比”错,应是“烘托。) 六、(9分) 20.B         21.认识的误区   成功无法复制   比尔·盖茨无法复制(任意一个都对) 七、(60分)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江苏高邮的孙莘老(孙觉)从广德军任上迁任湖州知州(相当于古代的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建了一座墨妙亭位于他的府第北面、逍遥堂东边,搜集湖州境内东汉以来的古代诗词文章刻石用以充实亭中。     浙江吴兴自从东晋以来就是首善之地,号称是山水清秀。当地百姓凭借着打鱼、种植水稻、收获莲子蒲草生活富足,很少贪欲而又与世无争。宾客不是有急事非得到此,一般的不到这里来。所以凡是到这里来的吴兴郡太守,大都是悠然逍遥,平时把题诗作赋、在投壶中游乐饮酒当成正事。     自从孙莘老来到这里,正值当年发大水,连上等良田也没有收成,湖州老百姓饥饿严重,许多人争相逃亡他乡。孙辛老开仓赈济灾民,劝说有余粮的人家把粮食分给没粮的百姓,亲自巡视灾情,慰问、安顿回来的灾民,其真情至真至诚。于是,富裕人家,都争相贡献出自己家的余粮以支持官府,使得灾民免于死亡的不计其数。正当这时,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朝廷派来的使者交错频繁,世人都认为孙莘老肯定会日夜书写文书,到了进见朝廷使臣的时候,也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仍然保持雍容自得的神态。而孙莘老却更加喜欢前来的宾客,诗饮酒以为欢乐,又利用剩余时间,大力搜集以往的古代诗文,得到前人的诗赋题咏数百篇,汇集成《吴兴新集》,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坡野草当中的,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为办公事来到湖州,巡视一周,为之惊叹,而孙莘老又请我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有人对我说:凡是事物必有毁灭的时候,而凭借物质形态看似坚固的事物尤其不能长久。虽然青铜器和历代刻石看起来坚固,但不久也会变坏,至于人们追求的功名文章,传播给后世,还算比较长久的。如果把可以长久传世的功名文章借助不多久就变坏的碑刻来保存,实际上是把本来可以长久保存的东西反而借助于速坏的形态,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保存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我认为真正知道事物命运的人,必定会采取措施,竭尽全力,然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可遗憾的了。事物有生成就必然会有坏的时候,正像人生有生就必然有死,国家有兴旺也就必然会有灭亡。虽然知道这是必然的规律,但有贤德的人修身养性,对于一切有助于长生而延缓衰老的方法无不利用;治理国家,凡是能够使得国家长久昌盛而能够挽救灭亡的方法也无不使用,直到实在没有一点办法时才不得不罢休。这就是所谓的知道命运。这个亭子的建造过程,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而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辨析一番。所以列举了这些说法,而列举亭子当中所搜藏的文物于左侧。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