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常熟市初三教学调研测试
历史与社会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大题、4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事项:
l.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将准考证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答第Ⅰ卷时,用2B铅笔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卷相对应的位置,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卷上,否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请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26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l.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采取了何种制度以巩固秦朝的统治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禅让制
2.我国历史上的封建治世①开元盛世②贞观之治③康乾盛世④“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③④①② B.③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各社会阶层的描述,错误的是
A.至宋代,我国农业经济重心实现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南移
B.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计日受值”的雇佣关系
C.古代士人不仅关心政治,而且对文学、教育及科技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D.缠足的陋习始于五代,而盛行于宋元
4.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兵家思想
5.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6.比较、评价历史事件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有①都为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②都有英国参与③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③都发生在道光年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7.下列历史事件中,没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
A.虎门硝烟-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D.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8.1924年到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
A.秋收起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北伐战争
9.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10.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上党地区 D.陕甘宁解放区
1l.1959年一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是①“大跃进”运动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③红卫兵运动的干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九·一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毛泽东逝世 D.粉碎“四人帮”
13.1770—1821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
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掠夺
14.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期间,提出三权分立的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罗伯斯比尔
15.19世纪被誉为“科学的世纪”,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欧美文学艺术也进入了繁荣时期。
如果你恰好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你看到的历史场景中不包括
A.蒸汽机作为一种新型动力开始应用于生产领域
B.电灯进入千家万户,人类告别油灯和蜡烛时代
C.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取代浪漫主义文学成为文坛主流
D.贝多芬和柴柯夫斯基的作品广为流传
16.王老师从网上搜集普鲁士、俾斯麦等资料做课件。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王老师的课件内容应属于
A.德国的统一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
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权利法案》的颁布
18.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于
A.19世纪30、40年代 B.19世纪末
C.19世纪70年代 D.20世纪初
19.两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那么,一战和二战的主战场分别是
A.西线、苏德战场 B.西线、太平洋战场
C.东线、苏德战场 D.东线、太平洋战场
20.美苏之间全面展开冷战的标志是
A.1946年3月丘吉尔的一次演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二、是非判断题(清对下列各小题进行判断,若对,则填“A”;若错,则填“B”。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0.5分,共6分)
21.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指夏商周时期。
22.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帝国发展到顶峰。
23.编年体通史《史记》和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24.提出“均庄免粮”口号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25.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7.1950年10月,中国政府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有力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8.文艺复兴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它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29.电磁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牛顿力学体系建立以来物理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30.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政权。
31.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轴心国同盟的瓦解
32.日益普及的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第Ⅱ卷(共24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33.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对农业和商业采取___________的政策。
34._________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由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的时代。
35._________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36.1956年底,___________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7.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______________被称为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先声。
38.1942年1月1日,《 》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成立。
四、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18分)
39.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然而,2008年的今天,我们却看到“藏独”分子蓄意制造民族分裂,破坏奥运圣火传递的丑陋举动,引起了包括藏民同胞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慨。
请回答有关祖国统一的问题:
(1)除了唐朝、元朝以外,请写出至少两个中国占代史上大
统一的封建王朝。(1分)
(2)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请举例说明西藏与唐王朝的友好关系。(1分)读左图说明元
朝时西藏同中央政权的关系?(1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
策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1分)
40.材料一: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自l 861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固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不断加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突出,而即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更显示了中国人民告别过去,展望未来的自信和果敢。
请回答:
(1)请分别说出材料一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3分)
(2)为了实现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在其后期,人们开始接受什么观念?(2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多少周年?实行改革开放是哪一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定?(2分)
41.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
(1)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过什么重要文献,从而使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1分)
(2)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3)19世纪下半期,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最深远的意义是什么?(1分)
排名
历次评选的结果
1948年
1962年
1977年
1987年
1
林肯
林肯
林肯
林肯
2
华盛顿
华盛顿
华盛顿
罗斯福
3
罗斯福
罗斯福
罗斯福
华盛顿
42.1948年以来,FQ机构进行了多次“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下面是历次评选的结果:
回答:
(1)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国家获得独立,那么,美利坚合众国是何时宣告诞生的?(1分)
(2)从表中可见,林肯在历次评选中,均名列“最伟大总统”第一位,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是什么原因使林肯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1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对美国和世界历史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