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文言文1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文言文1

ID:309223

大小:11.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节选) 【注】  ①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译文: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文:                                                                                             答案  ①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②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解析  ①句中,“夫子”是对老师的尊称,此处可译为“您”。“豫”是“快乐,高兴”的意思。“然”是“……的样子”。②句中“治”是“治理”的意思。“舍”是“舍弃”的意思。?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答案  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 解析  抓住关键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来分析。? 【参考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孟子)说:“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算年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时势(需要)而论,也该是可以有作为之时。(只是)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以外,还会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2.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 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答案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解析  运用语感,理解文句的意思正确断句。 【参考译文】? 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搞到几十个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可比的了。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我问原因,工匠说,木材的质地不平直,纹脉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我凭借弓箭打天下,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况且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兄 不 可 常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颜氏家训·勉学》) 答案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解析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文段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同时,还应注意文段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这段文字要注意几组动宾结构的对称句子。 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答案  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说了赵国与齐、楚的利害关系,再加上我们非常熟悉的“唇亡齿寒”的成语,所以,难度较小。? 5.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①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译文:                                                                                                  ②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译文:                                                                                              ③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译文:                                                                                                  答案  ①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②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③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属地。 解析  本题共有三小则语段翻译。第一则用倒装更方便译释。大、小可以活用成名词。“王”也是要活用的,称王之意,在孟子文章多见。此即为“王道”。第二则,“困”表被动,“于勾践”是向勾践,是状语后置。“请命”是难点,“求哀”是提示,请命是求哀的具体内容。下文也有提示,勾践欲赦而范蠡不可。第三则文意与前一句类比,否则不能构成相互理解之便。“之”是结构助词,用法是分开主谓关系。“解”是突围,“而”是顺接,“东”是活用动词“向东走”。此“国”当不同今天之国,标准答案仍旧解释为“回国”不妥,应该是封地或是属地。此字为具有政治意义的古今异义。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