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历史高考考点配题训练(6):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主要考点:
(1)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3)辛亥革命(4)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配题练习;
1、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D、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2、清朝同治年间,一位美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①他可以到黄山观光旅游 ②他在中国触犯了中国法律可以不受中国官员的审判③可在汉口租赁土地 ④可在重庆开设工厂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在《马关条约》诸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割台湾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开放沙市等为商埠 高考资源网
4、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的颁布
6、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许多资产阶级性质的法令对原同盟会的纲领未能贯彻实施的一项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7、五四运动中的直接斗争目标基本实现的是 高考资源网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废除二十一条、内除国贼 D、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8、以下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的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有了先进政党的领导
B、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国际援助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C、推动着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D、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党
9、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倡议是在
A、“八一宣言”B、瓦窑堡会议C、国共合作宣言D、洛川会议
10、中共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土地政策,对地主阶级
A、既打击又依*B、既限制又依*C、既限制又联合D、既保护又联合
11、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主要目的是①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②揭露国民党的投降分裂行为③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2、1947年底,党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会议,20年来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这里的“解决优势”的关键决策是
A、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B、全国扩大解放区
C、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D、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13、中共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政策的相同点是①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②执行统一战线策略方针③发动人民力量,进行人民战争④坚持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根据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确立的三个条约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5、(比较题)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
提示:不同点主要从时期、领导、成果、群众基础等方面分析
相同点主要从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启示来分析。
相同点:
(1)性质相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后果相同。都获得巨大功绩,前者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后者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发动统治,最终都失败了
(3)失败原因相同。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镇压。
不同点:
(1)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3)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民革命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
(5)革命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
(6)革命武装方面不同。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7)群众觉悟程度不同。人民觉悟提高,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8)斗争方式不同。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式进行的,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革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依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
16、(简答题)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政策(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2、作用(意义):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抗战时期:
1、政策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作用:①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②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
1、内容: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前提),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核心),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方法)。
2、作用:①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②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建国初期:
1、内容: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采取了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2、作用:①使得全国基本完成了土改;②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③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④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