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恃才傲物的钱玄同
叶兆言
①钱玄同的身世颇为奇特,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大家所熟悉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是钱玄同的二公子
②钱玄同是章太炎的弟子,上世纪30年代初,他已经是很有名的教授,章太炎来北京讲学,他执弟子礼甚恭,马前鞍后唯唯诺诺,亲自为老师翻译,因为章的浙江话,很多北方同学听不懂。他的这种举动,一时传为尊师的美谈。其实他也只是做做样子,根据旧的家法,像他这种有违教晦的弟子,早就应该逐出师门
③当时不少学者都激烈偏执,但像钱玄同这么极端,还真不多见。他自号“疑古玄同”,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否定态度。作为古文派大师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钱玄同受老师影响,有非常高的古文经学造诣,然而他后来也拜今文经学大师崔适为师,并自称“乃始专宗今文”。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古文和今文,钱玄同都是背离师门的。20年代初,钱玄同和大学刚毕业的顾颉刚讨论今古文,以《聊斋志异》上的故事举例,说明他们这一代学人治学应该有的态度。书生桑生先后接纳了两名女子,这两个不安分的女人,老是互相攻击,一个说对方是鬼,一个说对方是狐,桑生起初以为她们只是妒忌,说着玩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发现她们果然是鬼是狐,事实证明两个女人说得都对。这个故事正好可以用来面对今古文之争,今文学家说古文经过刘歆伪造,说得是对的;古文学家说今文不符合孔子的意思,也是对的。因此,现代学人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古文学家的观点来批评今文学家,用今文学家的观点批评古文学家,从相互指责之中,把各自的假面目戳破
④钱玄同的旧学十分了得,像他这样的弟子,做老师的想恨也恨不起来。他提倡废除古文,甚至要废除汉字,不是因为自己不行,而是为了要让后人学起来方便,是纯粹为后人着想。钱玄同能写一手漂亮的隶书和篆字,曾用小篆抄写章太炎的《小学问答》刻印出版,这事遭到了鲁迅的指责,认为像他这样激烈的人,不该这样复古
⑤人本事大了,难免恃才傲物,章太炎就常常不可一世,他的几位弟子,老实说脾气都不小,搁一起便磕磕碰碰。先是大弟子黄侃和几位闹文学革命的师弟斗气。30年代初,章太炎带着黄侃到北京讲学,钱玄同对老师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对师兄却根本不买账。有一天,在章太炎住处,黄侃开玩笑地对钱玄同说:“二疯,你来前,我告你!你可怜啊!先生也来了,你近来怎么不把音韵学的书好好地读,要弄什么注音字母,什么白话文。”钱玄同顿时翻脸,拍着桌子厉声说:“我就是要弄注音字母,要弄白话文,混账!”章太炎闻声赶来,哈哈大笑,排解说不许再争什么注音白话文。章的意思十分明显,想想当年一起学习的同门之谊,有什么好吵的
⑥钱玄同不仅和黄侃心存疙瘩,和鲁迅后来闹得也不愉快。他们既是师出同门,又一起在《新青年》上打打杀杀,临了却分道扬镳。众所周知,鲁迅写小说,是因为受一个叫金心异的人教唆,金心异就是钱玄同。那时候,鲁迅埋头古籍,整日抄古碑,是钱玄同把鲁迅从古书堆里拉了出来,促使他成为了新文化的一名旗手。可是钱玄同似乎更愿意和周作人做朋友,对鲁迅则敬而远之。鲁迅死了以后,钱玄同写文章纪念,不愿多谈对方的不是,然而对鲁迅情书中提及他的那几句话,依然耿耿于怀。因此,他只说他们之间曾经很投机,说鲁迅“治学谨严”,但是“多疑,轻信,迁怒”。对于曾经大吵过一架的黄侃,在他死后,钱玄同的评价是“小学本师传”、“文章宗六代”,说他是同门中的“隽才”,这里面显然有客气的成分,因为毕竟走的不是一条路。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⑦客观地说,钱玄同和鲁迅还应该算是同隘,他们的方向大致相同,只是在小岔道上有些分歧。人各有志,钱玄同的奋斗目标,和刘半农一致,是语音方面的革命。刘半农带着大批科学仪器,从法国载誉归来,钱玄同曾非常激动,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知音。
(摘自2003年3月13日《周末》)
16.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钱玄同提倡废除古文,甚至要废除汉字,目的是为了让后人学起来方便,是纯粹为后人着想的主张。
B.面对自己弟子钱玄同与黄侃的翻脸,章大炎笑着进行排解,直接提醒他们想想同门之谊,没什么好吵的。
C.利用古文学家与今文学家的观点进行相互批评与指责,戳穿对方的假面目,应当成为现代学人要做的事情
D.在语音革命上,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奋斗目标一致,钱对刘“载誉”而归表现得非常激动,是真正的“知音”。
17.下面各项表述,不完全属于钱玄同与鲁迅“同路人”关系的一项是(3分)
A.钱玄同与鲁迅先生师出同门,曾经一起利用《新青年》在新文化战线上打打杀杀,一起冲锋。
B.钱玄同把埋头古籍、整日抄古碑的鲁迅从古书堆里拉了出来,促使他成为新文化的一名旗手
C.钱玄同与鲁迅先生虽有一些不愉快,但只是在小岔道上有些分歧,他们的方向仍然大致相同。
D.钱玄同写文章纪念鲁迅,说他“治学谨严”,但是“多疑,轻信,迁怒”,他们之间曾经很投机
18.文中说钱玄同对老师章太炎“唯唯诺诺”、“执弟子礼甚恭”,却又说他“也只是做做样子”这是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文中看,钱玄同的“傲物”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马连良与“马派”
①马连良,北京人,回族,生于1901年,1909年入喜连成(后改为富连成)科班。茹莱卿、叶春善、王月芳、蔡荣贵、萧长华等曾为他传艺。10岁时,他曾在《朱砂痣》中为谭鑫培、陈德霖、贾洪林等配戏
②在上世纪30年代,扶风社演出剧目颇多。其中一些剧目马先生还做了大胆的改革。《借东风》,来源于本戏《三国志》。早年《三国志》是三庆班的拿手戏,听说只在每年年底封箱前才上演,平时不演。后来富连成科班上演时共有四本,分四天演完。马先生的《借东风》,就是选择了其中最精彩的一本。在此剧中他前饰鲁肃,后饰孔明。这出戏后来成了“马派”的代表作
③马连良在舞台上做功很“帅”。作为一个舞台艺术形象的塑造者和表演艺术家的马连良,他掌握了戏曲表演艺术唱、念、做、打等各种手段;具备了无比宽广的舞台表现力,使之得以表现类型繁多的舞台人物。不论内行外行,都有一个字的评价,叫做“帅”,这是北京的土话。马先生经常对我讲:“我们表演时,要先打闪后打雷。”他用自然现象来比喻舞台表演,意思是要以情带声,以内在的情感带动外部的动作
④马连良的唱腔有“味儿”。马先生主张“唱要和说话一样”。意思就是要唱得自然、亲切。他的唱既饱含着情感,又给人以醇厚、舒畅的音乐美感。马先生突破了传统句法,把每个字安排得都很得当。句子长短虽然不规则,但唱起来丝毫没有感到别扭,反倒觉着很新鲜、很动听。马先生经常向学生讲:“要使相同的曲调唱出不相同的‘味儿’来。”那么这个“味儿”哪里来呢?他要求从吐字运腔上下功夫,强调从人物出发。比如,他向学生分析《文昭关》、《捉放曹》、《清官册》这三出戏时,指出它们都有一段“二黄慢板”,唱词的头一句都是“一轮明月照窗……(最后一个字各有不同)”,人物同在夜晚抒发着各自的心情。但伍员的恨满胸怀,陈宫的悔恨交加,寇准的疑惑不安,才是决定这三段唱腔各自“味儿”的关键所在。又如“四平调”,《清风亭》中的贫苦老头张元秀这样唱,《遇龙酒馆》中的永乐皇帝也这样唱,但前者唱来是凄凉悲惨,后者唱来是雍容华贵,“味儿”也就酸甜苦辣各不相同了
⑤马连良的舞台念白很有特色。京剧传统戏的韵白,人们常常说它是一种旋律简单没有伴奏的唱,就是说它有音乐感,和真正的唱具有协调性,人们在追求有“味儿”的唱时,也追求有“味儿”的念。马连良吸取了前辈老先生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创造,如同有伴奏、有旋律的唱一样,给人们一种特有的艺术享受
20.下列对马连良的艺术表演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连良掌握了戏曲表演艺术唱、念、做、打等各种手段,能够表现类型繁多的舞台人物。不论内行外行,都用“帅”字评价他舞台上的做功。
B.马连良所说的“先打闪后打雷”,是指表演强调以内在的情感带动外部的动作,以情带声。
C.马连良的唱腔有“味儿”,唱得自然亲切,既饱含着情感,又给人以醇厚、舒畅的音乐美感。
D.马连良的舞台念白很有特色,将传统戏旋律简单没有伴奏的韵白变成了有伴奏、有旋律的唱。
2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连良在喜连成学戏时,曾跟很多名家学戏,如谭鑫培、陈德霖、贾洪林、茹莱卿、叶春善等
B.在上世纪30年代,马连良对扶风社演出的一些剧目进行了大胆改革,其中《借东风》成了“马派”的代表作
C.马连良突破传统句法,句子长短不规则,但丝毫没有感到别扭,所以很新鲜、动听,听起来特别有“味儿”。
D.京剧传统的韵白有音乐感,和真正的唱具有协调性,追求有“味儿”的念,给人们一种特有的艺术享受
22.文章第四段举了马连良向学生分析《文昭关》、《捉放曹》、《清官册》三出戏和“四平调”这两个例子,请问可否删掉其中一个?为什么?(6分)
23.纵观全文,分条概述马连良是怎样成为大师的。(6分)
六、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20—23题。(18分)
易中天——学者还是明星
记者:易老师,能不能说说为什么会想到出《帝国的终结》这样一本书?
易中天:读研究生时,我的方向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在我毕业做硕士论文的时候,以刘勰的《文心雕龙》为基础做出了《〈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因为这篇论文我后来成了大学里的美学老师。为了搞清楚美学,我就去读了心理学;我觉得要讲清楚中国美学就要吃透中国文化,于是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再之后又考虑到古代的政治制度是有现实意义的,就谋划《帝国的终结》。
记者:听说您平常讲课的方式很特别,讲到最后是学生在台上,而您在台下?
易中天:我一直认为哲学、人文学科的讲解重要的不是要得出结论,而是给出解释。我讲课是有这么个习惯,最后一堂是“批判会”,学生们都要上台说说我哪里讲得不好,我在台下做笔记然后“答辩”。他们都很喜欢这样的讲课方式。
记者:这种开放性似乎也体现在您的著作中。
易中天: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开放的体系,让读者得不出结论更好。太喜欢下结论是学术研究中最大的问题。过去有关于“李贺是什么主义”的争论,文学史上有个传统就是为文学家分类,比如杜甫写了“三吏”“三别”,大家一想他肯定是现实主义;而李白呢,一会儿梦游这个山、一会儿泛游这个江,肯定是浪漫主义。可到了李贺这里,大家犯难了,争来争去最后只能定性为消极浪漫主义,可后来李贺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这下大家慌了,伟大领袖怎么可能喜欢消极的东西呢,是这种定义不准吧?其实争论“李贺是什么主义”有意义吗?
记者:有学生提到,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缺乏信仰,您是做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怎样理解信仰呢?
易中天:本人无党无派无信仰,我主张平视,不主张“仰”,做人只要有道德底线就可以了。中国人太喜欢用意义很高的标准来要求人,其实只要守住一条线,不做坏事,这个社会就很和谐。
记者:曾经看到您的博客,包括听到的一些说法,觉得您本人好像对媒体不太友好?
易中天:前不久有个媒体电话问我,说“易先生,听说刘德华先生非常喜欢您的《品三国》,您怎么看?”我当时想,不论谁喜欢看都是好事啊,我就顺口说“好啊”,可第二天报道出来了,这个记者非要加“易中天得意地说‘好啊’”。我怎么就得意了?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我就是这样的人,如果媒体不友好,那不好意思,看谁比谁更会下套!
记者:可您不觉得您本身就具备成为“话题人物”的天赋吗,比如,大家都知道严嵩是个大奸臣,可您的书中偏偏觉得他是可以被同情的,这个就很容易成为被讨论的话题。还有,陈家林导演说,因为您,新版的《三国演义》拍不成了,这又成了一个讨论的焦点。
易中天:(笑)是吗,我有这种天赋啊?我是怎么想就怎么做,不过我本来就不主张拍《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名著,要拍这个就要忠于原著,可这样观众又接受不了,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还不如不拍。
记者:复旦演讲前,曾听您提到《色戒》中的台词,您经常看电影吗?怎么看这部电影?
易中天:电影我倒不经常看。可根据张爱玲作品改编的《色戒》争议太多了,所以我看了,而且我看的是完整版,我觉得没有必要删。李安拍得太实在了,是为情节服务了,但并没有为主题服务。
20.“我主张平视,不主张‘仰’”,从文中看,这既是易中天对信仰的理解,也是他的一种学术态度,下列各项中,与此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批判自己的见解
B.认为文学史研究中“李贺是什么主义”的讨论无意义。
C.不苟同“严嵩是个大奸臣”的历史定论。
D.对刘德华喜欢《品三国》感到高兴
21.下列各项对易中天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教授,易中天在教学上注重教学民主,师生互动。
B.认同李白肯定是浪漫主义,但不认同李贺是消极浪漫主义。
C.不喜欢用“用意义很高的标准来要求人”,在价值观上无信仰
D.担心如果忠于原著拍新版《三国演义》,观众会看不懂
22.易中天身上具有哪些“明星”特质“?请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6分)
答:
23.“访谈录”记录采访者与被访者的谈话,实际透露着采访者对被访者的评价与态度。本文中,记者为什么主要认同易中天的“学者”身分?请概述。(6分)
答:
【参考答案】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16.B 17.D
18.“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6分)
答:①用她的语言来说明她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她说“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 “我们跳的是命。”②她对舞蹈的执著,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③队艺术极为严谨,在做《藏谜》的过程中,事无巨细,都全力而为④对名利极为淡泊
19.最后一个自然断,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答:照应了文章开头她对舞蹈的“冷静与痴迷”,进一步说明杨丽萍将舞蹈视为一种信仰,一种生活的方式,除了舞蹈她不愿也不会有别的选择;从另一个方面更好的说明了杨丽萍盛行淡薄,期望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能更好的表现出她追求本真的一面
二、
21 (3分)D(在南京中央军校当物理教官,也是一种“从戎”)
22.(3分)爱因斯坦对束星北的情怀,束星北对学生包括对李政道的情怀。(对一点给1分,对两点3分。)
23.(6分)
(1)“化开了层层坚冰”是指攻克了研究“相对论”中的道道难关,“一盏神秘之灯在远方闪烁”是说“四维时空”课题吸引束星北去研究。(意思各1分,计2分)既颂扬束星北的研究精神,又为下文寻找爱因斯坦作伏笔。(1分,意思对即可)
(2)激动地赞扬学生的观点。(1分)天性率真,豪爽淳朴,推崇学术自由,讲究科学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
24.(6分)要有热爱科学的激情与研究科学的精神;要有大师的关怀、指导与帮助;要有充分讨论与研究的氛围与环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
15.(3分)B(A项,混淆了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观点。C项,强加因果。D项,“是至情之作”错,应为“至理之作”)
16.(3分)C(“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不是注释部分的内容)
17.(6分)老人思考的根本问题:人生的价值(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2分) 思考的方式:探索追问(答出“追问”即可)(2分) 具体的观点:①人生实苦;②锻炼自己的灵魂;③人生有悲欢离合。(答出两点即可)(2分)
18.(6分)①阅历丰富,且注意“平时不在意的地方”(或:注意人生的细微之处);②思考深刻,“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③心态坦然,坦率明白地追问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④摆脱一切成见,抛开“角色”与“形式”的束缚,进入新的思想领域;⑤热爱生命和生活,追求至爱、至真、至善。(答对三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大意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8分)
16.B(不是语言上的“直接提醒”,而只是以话语中的潜台词来作暗示)
17.D(“治学谨严”,“多疑,轻信,迁怒”,是对鲁迅的评价,而非表述两人的“关系”)
18.①作为古文派大师章太炎的学生,钱玄同却自称“疑古”,(1分)又背离师门。拜今文经学大师崔适为师;(1分) ②这是违背师训的,是对老师的“大不敬”,应被逐出师门(1分)而此时他依然“执弟子礼”,“唯唯诺诺”,只能看作是“做做样子”。(1分) ③当然,身为名教授的钱玄同,对老师是很尊重的,作者并没有否定他的做法。(2分)
19.①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的否定态度;②为研究注音学与白话文,与师兄黄侃翻脸;③与鲁迅—起搞文学革命,却闹得不愉快,直到分道扬镳。(每层2分)
五、
20.D 原文说“如同有伴奏”。
21.B (A 马连良是向茹莱卿等学艺,而为谭鑫培等配戏;C因果关系不成立,“新鲜、动听”的原因是“每个字安排得都很得当”;D 给人们一种特有的艺术享受的是马连良的韵白。)
22.(6分)不能。(1分)两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吐字运腔要从人物出发。(1分)第一例,强调体会人物的不同心境(2分),第二例,强调注意人物的不同身份。(2分)(回答时亦可先分后总)
23.(6分)
①多方学习(或:多师,兼收并蓄)。他曾向茹莱卿、叶春善、王月芳等学艺。
②大胆改革。他在《借东风》中前饰鲁肃,后饰孔明,使这出戏后来成了“马派”的代表作。或:他突破了传统句法,把每个字安排得都很得当,唱腔有“味儿”。
③练基本功。他掌握了戏曲表演艺术唱、念、做、打等各种手段,具备了无比宽广的舞台表现力,使之得以表现类型繁多的舞台人物。
④形成特色。马连良在舞台上做功很“帅”。或:马连良的唱腔有“味儿”。或:马连良的舞台念白很有特色。
(答出一点得2分,观点1分,材料1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六、
20.D(A:身体力行不仰视教授的权威;B:不仰视文学史上的传统研究方法;C:不仰视对具体历史人物评价的“定论”、“共识”。)
21.A(B:从根本上不认同文学史研究中给文学家分类的做法;C:人要有“道德底线”、“守住一条线,不做坏事”,就是一种价值观上的信仰; D:不可能担心“观众会看不懂”,应该是怕当今观众不接受原著中“正统观念”思想倾向、“拥刘抑曹”情感倾向等。)
22.①媒体不友好,自己就对之不友好。②喜欢挑战传统或“定论“,有成为“话题人物”的天赋。③不属于书斋型学者,时时关注文化热点。(每点2分,意到给分)
23.①学术研究范围广泛,涉及文学、美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等等。②教学与著述中,有“开放性”的个人学术风格,有独立的见解与看法。③对影视作品改编原著的态度是,应忠于原著,情节应为主题服务——学者的严谨性,原则问题上不媚俗。(每点2分,意到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