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入学检测试卷(文科倾向)
命题人:高二备课组 时量: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2分)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下列关于人与文化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 B.文化来源于教育和生活
C.先有文化,然后才有人的出现 D.文化来源于生产和实践
2.在国际竞争中,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是( )
A.科技竞争力 B.军事竞争力
C.文化竞争力 D.经济竞争力
3.在我国由于地域的不同,居住形式也有较大的差异。如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窖洞、西南的吊脚楼等。这在文化上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4.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情感的集中表达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5.就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主要表明( )
A.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联系 B.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界限
C.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 D.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6.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7.湖南南岳大庙有一独特现象,就是佛教和道教和谐共存。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 )
A.包容性 B.创造性 C.妥协性 D.功利性
我国航天员实现了中国人太空行走的梦想,极大地振奋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据此回答8~9题。
8.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 )
A.中华文化艺术 B.古代的科学技术
C.优秀的文化传统 D.民族精神的力量
9.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俭节约 D.爱国主义
10.“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积极影响。这说明了( )
A.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B.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同传统美德是完全一致的
C.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追求的目标
11.目前,极少数同学热衷于用手机和网络来算命,这种现象属于( )
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流行文化 D.娱乐文化
12.新中国成立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近年来,“山寨文化”借助其草根性、民间性而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一些不健康的文化也以“山寨”之名大行其道。这要求我们( )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只要能带来经济效益应任其发展
C.要不断抛弃传统,追求时尚文化 D.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1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
A.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5.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上帝、绝对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这种观点( )
①认为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②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③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④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17.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自发的世界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针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及时调整了财政政策,迅速做出了2年内投资4万亿资金稳定经济、拉动内需、确保增长的重大决策。据此回答18~19题
18.对上述经济运行变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世界是 运动变化的 B.经济运行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C.经济运行是不可捉摸的 D.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9.中央根据经济运行的并就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这说明( )
①处理问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④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我们高兴时,仿佛骄阳在笑,花儿也在点头;悲伤时,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名诗体现的哲理( )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22.“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歌德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C.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23.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说明( )
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矛盾的双方相互渗透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24.近年来,“网友”、“假日经济”、“黄金周”、“数码摄像机”、“蹦迪”、“山寨”等新词汇不断出现。新词汇浓缩了时代的变化,折射出百姓的生活。这体现了(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5.“只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一论断表明( )
A.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才能实现价值 B.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有人生价值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
26.“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品行比素质更重要”。这一当代国际管理界名言,告诉我们( )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往往因人而 异 ②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④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27.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某班组织本班的学生召开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主题班会。如果你是主持人请简要说明:
(1) 抗震救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2分)
28.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据统计,青少年对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互联网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请运用矛盾的原理对网络的利弊进行分析。(8分)29.高二某班同学,围绕“实践观点”开展讨论,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我们要获得认识,就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乙说:“我们学习的自然与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的认识,是正确的,不需要检验,因此不能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 准。”
丙说:“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都能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
(1)针对上述同学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谈谈你的认识。(9分)
(2)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析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实践观点?(9分)
高二政治入学检测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C
C
D
D
A
D
D
A
A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A
B
C
C
A
B
D
D
A
B
A
C
二、 非选择题(48分)
27、(1)抗震救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
答: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正是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把民族精神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2分)
答:是文化建设极为重 要的任务;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需要。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8、请运用矛盾的原理对网络的利弊进行分析。(8分) 答: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的影响应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带来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因噎废食。
29、(1)针对上述同学的观 点,从哲学角度谈谈你的认识。(9分)
答:甲看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它没有区分认识的来源和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有区别的。乙认为我们学习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的认识”观点是合理的。但不能由此否定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理性的唯一标准。丙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反映是正确的,但由此得出都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 界的观点则不准确。
(2)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析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实践观点?(9分)
答:要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