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检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手段予以解决。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据此回答1-4题。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中国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政治纲领
D.同盟会在国内外建立了许多支部和分会
2?孙中山在1906年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④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民权主义之所以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因为()
A.它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B.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C.它提出了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D.它主张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它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立宪派是与维新派、保皇派一脉相承的资产阶级改良势力。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争论的着重点不一样,依次形成三个不同阶段的名称: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戊戌政变后的保皇派,日俄战争后的立宪派。据此回答5-6题。
5?武昌起义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对革命形势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是()
A.帝国主义扶植新代理人
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革命潜伏着失败危机
D.各省纷纷响应革命
6?武昌起义后至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期间,立宪派曾经起过的作用有()
①增强了革命力量
②宣传了共和观念
③分化了革命力量
④促使了革命党人妥协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成立了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辛亥革命两个重大成果。据此回答7-8题。
7?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对经济方面规定:“奖励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反映出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平均地权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8?《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既成功了,又失败了,其经验教训是深刻的,都是值得记取的。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0?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不包括()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最主要最凶恶的敌人
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力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D.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南北议和后,袁世凯代替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以十多年的奋斗推翻了清王朝,但成为民国元首的却是反对革命的袁世凯。据此回答11-12题。
11?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不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12?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
①控制北洋新军
②立宪派的支持
③帝国主义的扶植
④革命党人的妥协
A.①③B.①②③
C.②③D.①②③④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小党派在北京成立了国民党,这是试图建立“政党内阁”与袁世凯相抗衡的产物。据此回答13-17题。
13?1912年底到1913年初的大选活动中,国民党获得国会多数席位的原因是()
①宋教仁的积极宣传
②同盟会过去的威望
③孙中山的努力
④人民群众的支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愿望是()
A.恢复孙中山职位
B.实行议会政治
C.进行二次革命,号召各省独立
D.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5?有关二次革命性质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独裁的斗争
②是保卫民主共和制的武装斗争
③与辛亥革命无关
④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③
16?孙中山在1924年指出:“我中华民国以前13年,徒有民国虚名,毫无民国之实,实在是一个假民国。”这句话的含义是()
①民主共和的观念没有被人民接受
②资产阶级多数时间没有真正掌握民国政权
③临时约法和国会被肆意践踏
④资产阶级统治尚未在全国确立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
17?当时之所以会出现孙中山上题所说的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
①民族工业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的机会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
③北洋军阀在政治上仍然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④封建专制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机会。据此回答18-20题。
18?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把重点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却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乏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19?二十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短暂”的内在因素包括()
①工业结构不合理
②资金短缺
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④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③④B.①④
C.②③D.①②③
20?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其最重要的影响是()
A.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舞台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出现
D.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21题8分,22题10分,23题8分,24题14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内阁成员的组成上,袁世凯本来认为:“革命人才,鲜当人意”。因而他开始拟议的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示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也作了些微小的让步。
——摘自《辛亥革命史》
材料二唐(绍仪)自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后,对同盟会非常忠实,与余晤谈之下,知其已向孙中山先生建议,用政治手法来对付袁世凯。
——摘自柏文蔚《五十年经历》
材料三“盖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摘自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辞》
材料四袁世凯曾向杨度透露:“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摘自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袁世凯的“微小的让步”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就本材料分析北洋政府的性质。
(2)材料二中唐绍仪的政治态度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的作法和目的。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袁世凯的政治态度。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0年,张謇说,根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棉货为最多,最高时值银1.8亿两,其次是铁货,值银4600余万两。因此,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
材料二张謇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在他向朝廷奏请开办农会时说:“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所输产之功。”
材料三张謇在担任农商总长后宣布政见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抬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材料四张謇在《九录》中说:“至于铁矿需本(资金)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赡养人民之生活。”
材料五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无公司法,则无以麻厚资,而钜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以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此尤其显著者。加以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经营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并评价张謇关于“实业救国”的主张。
23?江泽民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称赞孙中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正是他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试用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说明他是怎样愈挫愈奋的?试分析其愈挫愈奋的原因。
2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在前进道路上的两个交替的历史阶段。革命与改良历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否定又发展的历史辩证关系。”结合时代背景的变迁指出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如何交替出现的;概述改良派与革命派政治主张的异同;从两派政治实践的结果说明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否定又发展的历史辩证关系。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B4?D5?C6?C7?B8?D9?A10?C11?D12?A13?A14?B15?A16?D17?B18?D19?D20?B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表面上尊重同盟会,并将有职无权的“冷衙门”交给同盟会控制。北洋政府实质是北洋军阀专制独裁政权。(2分)
(2)唐绍仪原属袁世凯的亲信人物,加入同盟会后,忠于同盟会,主张用合法斗争手段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2分)
(3)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想通过议会政治斗争,达到限制袁世凯的目的。(2分)
(4)袁世凯对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感到恐惧,担心会打破他的独裁企图。袁世凯反对革命,阴谋实现专制独裁,阴谋用武力消灭国民党。(2分)
22?答案:
张謇主张振兴实业以棉铁为中心,发展农业以适应机器工业对原料的需要;(2分)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在不损坏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以发展本国经济;(2分)认为立法是发展农工商业的保证。(2分)
张謇探索实业救国,创办新式实业,发展生产力,以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面貌,是爱国的和进步的。(2分)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极力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2分)
23?答案:
史实: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宣传民主革命主张,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发动一系列反清起义。1911年终于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4分)
(2)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一系列斗争,继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2分)
原因:
(1)热爱祖国,争取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孙中山的原动力;(1分)
(2)坚持民主革命精神,追求真理,坚持民主共和思想,是其思想基础。(1分)
24?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维新变法成为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进而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改良运动,百日维新使变法达到高潮。戊戌变法失败,《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工具,促使大批爱国人士走上革命道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历史进步的主流;清末预备立宪骗局破产,革命形势成熟,辛亥革命爆发。(4分)
(2)相同点:挽救民族危亡,摆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地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2分)不同点:改良派要求通过变法,参与政权,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3)戊戌变法的失败,是民族资产阶级试图在保存清朝统治的前提下,通过改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失败。(2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改良道路的否定。(2分)辛亥革命树起民主共和的旗帜,对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的打击大于戊戌变法,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