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社科文阅读(客观选择题)
(一)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4题 创造必须有学问。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想说的只不过是:创造需要知识,但知识不等于创造。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觉得从知识到力量,其中还需要某种转换。即是说,要使知(对象)变成力量(主体),还需要某种科学的选择、组织、建构、融化的工夫,这样才能使知识纳入你的智力结构,成为你的能力,符合你的需要,而为你自由驾驭,而不只是像机器那样被动地贮存,凭外在指令输入输出而已。也就是说要善于读书,要善于吸收融化知识,使合乎规律性的知识,趋向于、接近于、符合于你的目的性的创造。
1. 对“不只是像机器那样被动地贮存,凭外在指令输入输出而已”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要把知识变成力量 B. 说明从知识到力量需要某种转换。 C. 说明知识变成力量的重要。 D. 符合人的需要而为人所自由驾驭 2. 最后一句“使合乎规律性的知识,趋向于、接近于、符合于你的目的性的创造。”中加点短语所表述的意思是 A. 用并列短语强调要善于吸收、融化知识 B. 用递进短语突出善于主动地选择、建构、运用和支配知识的知重要性 C. 用并列短语说明读书的目的性越来越明确 D. 用递进短语说明从读书到创造的发展过程 3. 这个文段的中心句是 A. 创造必须有学问 B. 创造需要知识,但知识不等于创造 C. 知识就是力量 D. 要善于读书 4. 对本文段的论证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先论证了知识的重要,接着指出知识与创造的相互关系,然后阐明了从知识到力量的转换,从善于读书到创造的发展过程。 B. 首先论证了知识的重要,接着指出知识与创造的关系,然后阐明了从读书到创造的发展过程。 C. 首先提出了观点,接着指出了知识的重要。然后阐明了从知识到力量的转换和善于读书的重要。 D. 首先提出了观点,接着指出了知识的力量,然后阐明要善于读书,要善于选择、建构、运用和支配知识。
(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对于高尚的民族而言,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免有些累赘,但它们毕竟不是束人手脚的锁链,而是护身的铠甲.是力量的体现。请记住,正是这种克制的必要性,如同劳动的必要性一样,值得人类崇高的尊敬。
每天,你都可以听到无数蠢人高谈自由,好像它是个无上光荣的东西,其实远非如此。从总体上来讲,自由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它只不过是低级动物的一种属性而已。
任何人,伟人也罢,强者也罢,都不能像游鱼那般自由自在。人可以有所为,又必须有所不为,而鱼则可以为所欲为。集天下之王国于一体,其总面积也抵不上半个海大。纵使将世上所有的交通线和运输工具都用上(现有的,再添上将来要发明出来的),也难比水中鱼凭鳍游来得方便。
你只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正是这种克制使得人类引以为荣;进而言之,即使低级动物也当如此,蝴蝶也比蜜蜂自由得多,可人们都更赞赏蜜蜂,不就是因为他善于遵从自己社会的某种规律?
确实,关于这类事物以及其它类似之物,你决不可能单单从抽象中得出最后的结论。因为,对于自由与克制,倘若你高尚地加以选择,则两者都是好的;反之,两者都是坏的。然而,我要重申一下,在这两者之中,凡可以显示高级动物的特征而又能改造低级动物的,还是有赖于克制。太阳是不自由的,枯叶却自由得很;人体的各部分器官没有自由,整体却和谐相长。如果各自有了自由,则势必导致整体的溃散。
5.第一段中的“累赘”一词在文中指的是
A. 法规和克制
B. 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
C. 不明智的法规和不适当的克制
D. 束人手脚的锁链
6.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是
A. 伟人、强者也比不上鱼儿自由
B. 人类的行动并不自由,即使伟人、强者也不例外
C. 人类的行动必须受到一定的制约,而鱼儿则可以自由自在地行动
D. 所有的王国的面积相加还抵不上半个海大,人类的行动也因此受到了制约
7.根据文意,人们更赞赏蜜蜂的原因是
A. 与蜜蜂相比,蝴蝶太自由
B. 与人类相比,蜜蜂是自由的
C. 蜜蜂为人类酿造蜜
D. 蜜蜂是遵守自身的一定秩序而生活、工作的群体
8.全文的基本观点是
A. 强调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在人类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
B. 阐明克制和自由在自然界的辩证关系
C. 强调克制的必要性
D. 强调自由而忽视法规与克制,势必导致整体的溃散。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写作是将意化思想变为物化思想的过程。写作学是一门具体科学,而不是部门科学(如语言学、思维科学等)。写作学所研究的书面表达现象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一个很具体、很单一的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科学领域诸多问题中一个具体而单一的问题。因此,写作学不应也不可能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与语言学、思维科学等并列的部门科学。
写作离不开语言和思维,但语言和思维是写作的工具而不是实质。因而把写作学归属语言学或思维科学都是不适当的。写作学应归入表达学,表达学又称表意学,是一门亟待建立的社会科学,它研究人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将其思想或感情表达出来。表达学要运用哲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思维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研究表达的本质和概念、表达的过程和规律、意思的形成与组合、表达媒体与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表达中的地位和作用、表达与社会各系统各领域的关系等。表达学的两个基本理论分支是演讲学和写作学,前者是口头表达科学,后者是书面表达科学。
9.根据文意,“将意化思想变为物化思想”,其表达方法是
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
思维和语言表达
书面表达
口头表达
10.文中“写作学”的含义是
将意化思想变为物化思想的过程
不应把写作学归属语言学或思维科学的范畴
研究人怎样借助语言文字将思想或感情表达出来的科学
语言和思维是写作工具,写作离不开语言,却非实质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语言学和思维科学只属于科学中的各个分支
写作学属于与语言学、思维科学等并列的科学中的各个分支
写作学不属于语言学或思维科学,应归入表达学
写作学和演讲学属于表达学的两个基本理论分支科学
12.对本文段内容概括得当的一项是
阐述了写作学和语言学、思维科学的关系
阐明写作学是研究书面表达的具体科学
阐明写作学是一门亟待建立的社会科学
阐述写作学研究的对象、范围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文艺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具有两重性,而文艺的商品性是外在的、低层次的属性,非商品性和反商品性是它内在的高层次的属性。
文艺的矛盾品格在古典时代还未显示出来,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尚未形成,文艺也未商品化,同时文艺的娱乐性、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也未分化。古典时代文艺被看作是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其实,文艺内在矛盾仍然存在,只不过被抑制、掩盖住了。中国古代讲“文以载道”,计划经济时代讲“文艺为政治服务”,就是以意识形态性来制约娱乐性、审美性。西方近代文艺思潮强调文艺的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娱乐性仍处于从属地位,并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分离,成为文艺的基本属性之一。于是,文艺的品性发生分裂,它不再是和谐完美的整体,形成了以娱乐性为主的俗文学、俗艺术和以审美为主的纯文学、高雅艺术。当然,在前市场经济时代,文艺也有雅俗之分,但远没有达到市场经济时代这样严重的对立。
应当说,文艺的商品化是历史的进步,在前市场经济时代,文艺依附于政治伦理,作家艺术家依附于国家、权贵,不能获得文品和人格的独立,而且,文艺脱离大众,成为上层社会的专利。只有文艺的商品化,经过一般中介物的中介,才打破等级界限,成为大众消费的精神产品,获得普及。同时,文艺以其娱乐性(当然也还有审美性)为大众所推崇,从而摆脱了作为政治伦理的婢女的屈辱地位,获得独立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认,文艺的商品化也有其消极方面,文艺的本质是“自由的精神产品”,它与市场经济处于深刻的对立之中,文艺的商品化虽然使作家、艺术家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异化——对商品的依赖关系。金钱可能腐蚀作家、艺术家,诱使其放弃审美理想,消磨其艺术个性,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者,这必然损害文艺的审美品格和社会价值。文艺的商品化在带来俗文学、俗艺术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纯文学、严肃文学或高雅艺术的困顿。
13.第一段中所说的“文艺的两重性”指的是
A. 有商品性的,有艺术性的
B. 有商品性的,有非商品性的和反商品性的
C. 有非商品性的,有艺术性的
D. 有商品性的,有反商品性的
14.使“文艺的品性发生裂变”的原因主要是
A. 古典时代的“文以载道”
B. 计划经济时代的“文艺为政治服务”
C. 前市场经济时代的“雅俗之分”
D. 市场经济时代文艺的商品化与文艺本质的严重对立
15.下列对文艺商品化的看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艺的商品化,是作家、艺术家摆脱人身的依附关系
B. 文艺的商品化及文艺的娱乐性,使文艺成为大众消费的精神产品,获得普及,为大众所推崇
C. 文艺的商品化,使作家、艺术家对商品形成依赖关系,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者
D. 文艺商品化,早尝了纯文学、严肃文学或高雅艺术陷入困顿
16.下列说发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文论述了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的文艺,具有两重性
b) 古典时代,由于未商品化,同时文艺的娱乐性、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未分化,因此,古典时代的文艺是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
c) “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说法是用意识形态来制约娱乐性、审美性
d) 市场经济使文艺商品化,从历史发展看是一种进步,但就文艺的本质看,与市场经济存在深刻的矛盾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第17——20题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该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为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符号,可以肯定的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首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柔软形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者颜料和柔软形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如果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的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和幸运的发现了。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17.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由后以例前”的意思是
A. 根据以前的来类推后来的
B. 由后来的规范以前的
C. 由以前的来规范后来的
D. 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
18.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其理由是
A.半坡彩陶上的刻画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记号同殷代铜器上的一些刻画文字极相类似
C.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常见,而黑陶上的刻画为数不多。
19.第3自然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该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 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
C. 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D. 彩陶上的花纹说明当时已用颜料和柔软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20.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 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画符号都是原始文字。
B. 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尚未阐明。
C.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只是难以保留到今天。
D. 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传统,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
社科文阅读参考答案
(一)
1.B(原文中“即是说------而不是------”一句所阐述的便是这个内容)
2.D
3.B(ACD三项都未能表明知识与创造的相互关系)
4.A(B项对论证内容的表述有遗漏之处,CD两项均未涉及“创造”的内容)
(二)
5.B(“累赘”一词在文中并非贬义。A项缺少限制语,不合原意。C、D两项与原意相反。)
6.C( “人必须有所不为”表明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鱼可以为所欲为”表明鱼可以自由自在的行动。)
7.D(由第四段中“不就是因为------规律吗?”一句可知)
8.A(其余三项的内容都是为了论证A项的基本观点。)
(三)
9.A(“物化”应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两方面,“思维”不属于“物化”。)
10.C(A项是对写作过程的解释,BD两项是对写作与语言、思维的关系的说明。)
11.B(这一句与第一段最后一句的意思不合。“部门科学”是科学中各个分支的形象说法。)
12.B(AC两项内容太片面,D项内容太空泛。)
(四)
13.B(其它三项均为内容片面,不合原意)
14.D(A、B两项阐述的是当时的文艺以意识形态性制约娱乐性、审美性,文艺的品性并未发生分裂;C项中的“雅俗之分”也没有使文艺的品性发生严重的对立。)
15.C(A、B两项是对文艺商品化的进步性的看法。C、D两项是分析文艺商品化所造成的消极性的看法,但C项以偏概全,绝对化,不合原文中“可能------成为精神上的雇佣劳动者”的意思。)
16.B(不合原文“其实,文艺内在矛盾仍然存在---”的说法。)
17.D
18.B
19.D
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