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讲解与练习(6)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讲解与练习(6)

ID:310709

大小:11.4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综合巩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1年公布了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入选。对“非物质文化遗的认识过程,同样付出了时间的代价。三千年前(1972年),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当时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急剧消亡和流变。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开始把保护口传的民间文化遗产提到了议事日程。《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指出:“列入《名录》的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陕北春节习俗中的民间艺术,如古老的社火、民间剪纸、民间秧歌、皮影戏、面花等,还有南方的傩戏,苗族刺绣,藏族口传史诗《格萨尔》,蒙古长调,都蕴含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     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是一个具有真正文   化时空含量的传统。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   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   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活态的非物质文化,一旦消失,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同时   也应大力提倡文化环保。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世界独一无   二的。在民间,许多古老文化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的叠层   和变体,我们应当去打破地下考古和地上活态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之间的隔   阂,打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关联。 7.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面临失传和正在失传的各种传统文化的总称。 B.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等   文化表现形式。 C.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是—种无形遗产;活态文化、民间文化。 D.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有着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体现了各民族 文化形态血脉相连。 8.下列对“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一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因,具有鲜活的 生命风采。 D.处于弱势边缘文化的民族,如果不设法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  临被强势文化侵蚀的危险。 C.每个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突出代表该民族的文化认同,体现该民族独特 思维传统,所以是该民族的基本标志。 D.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对该民族独特的精神存在的重 视,是该民族发展进步的前提。 9.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全世界关注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取得全球一致的认识,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根,也是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 C.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人类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 D.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迅速消亡流变,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存在和持续发展。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工业现代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必将导致全球文化一元化的趋势。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往往是前者强势文化对后者弱势文化的侵蚀。 C.加强各民族多元文化的沟通交融,应是中国搞好文化环保的重要方面。 D.已公布的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下定能免于失传 [解析] 7.A (各种文化中既包含非物质文化,也包含物质文化)8.C(题干为“对于许多民族”,C项误解为“每个民族”,以偏概全) 9.D(根据2、3段文意筛选概括可得) 10.C (A项错在“必将导致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趋势”,B项错在“文化交流往往是……侵蚀”,D项错在“定能免于失传”)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关 汉 卿 不 朽 夏 衍 关汉卿不是哲人和圣贤,在当时,“医”和“儒”的地位是很低的。看来,他只不过是一个地位不高的小知识分子。元明时代的文献里,关于关汉卿生平的记述,大部分都值得怀疑。“金元间解元”小说,显然是不可信的,王国维证明了他不可能在元朝“得解”,郑振铎同志指出了“解元”两字只不过是“对读书人的通称”;“官太医院尹”,金元两代的《百官志》中,“太医院”下都没有“尹”这个职位,即使有,也可以肯定只不过是一个“小吏”而已;“大金优谏关卿在”的话,不过是想象之谈;至于有人引用他所作的《不伏老》——(南吕一枝花)套中的描写,来证明他是一个十足的风流浪子。我看这也是很片面的推断, 姑不论词中的描写不一定是自然主义的自述 ,即使是吧,在那个黑暗时代,这样“自述”一番,何尝不可以解释为故作佯狂,以冲淡他的政治色彩。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元初名臣中有作小令套数者;唯杂剧之作者,大抵布衣;否则为省掾令史之属。”关汉卿没有在元朝做过大官,他混迹在市井与作场勾栏之间,偶倡优而不辞,与受作践的下层人民有着深切的联系。由于他身受和目击到人民群众的痛苦,他不能“袖手旁观那些被雨淋泥溅的人”而“缄口不言”,于是他就干犯“被裂为齑粉”的危险,用戏曲作为武器,和猛兽集团进行了勇敢的斗争,王国维用“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这两句话两形容关汉卿,我觉得是恰当的。他所说的“一空依傍”,也许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政治上、社会上无所倚傍;二是在创作上他突破了古典文学的规范,用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给中国文学吹进了清新的空气。“自铸伟词”这句话,出自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可见王国维是以关汉卿和屈原并举的。《辨骚》中所说的“朗丽以哀志”,“绮靡以伤情”,“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彩绝艳,难与并能”,我觉得关汉卿也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7.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关汉卿为“金元间解元”或“官太医院尹”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王国维证明了关汉卿不可能在元朝时“得解”。    B.郑振铎指出“解元”只不过是当时“对读书人的通称”。    C.金元两代的《百官志》中“太医院”项下设有“尹”这个职位。    D.“大金优谏关卿在”的话,不过是说话人的想象之谈。    8.从全文看,作者赞扬“关汉卿不朽”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处于社会低层,身受并目击群众的痛苦,其作品表现了对人民深切的同情    B.在政治上、社会上不向达官贵人巴结投靠,在创作上他突破了古典文学的规范    C.“自铸伟词”,指关汉卿创作戏曲——自己铸造武器,冒死同元朝统治者作斗争    D.他在创作中,用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给中国文学吹进了清新的空气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开头的“哲人”就是指“医”,“圣贤”就是指“儒”,用以说明关汉卿是一个地位不高的小知识分子。    B.文中用来表明作者观点的词语有:“不可能”、“想象之谈”、“很片面”等等    C.作者对元明两代文献里关于关汉卿生平的说法,所持的基本态度是:怀疑    D.语段有立有驳,“他只不过是一个地位不高的小知识分子”是立,对人们的四种说法是驳;论据充分有力。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在当时,‘医’和‘儒’的地位是很低的。”这说明,对比其他重要朝代而言,元朝不重视科学和文化。    B.“姑不论词曲中的描写不一定是自然主义的自述”中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的方法或倾向,即纯客观地描写事物。    C.语段中三次引用王国维的话来论述,由此可见,王国维是研究我国古典文学的一位大师级的人物。    D.《宋元戏曲考》中说,名臣写散曲,杂剧作者多布衣,这说明,相对而言,散曲适合写个人情感,杂剧能更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 [解析] 7.D(这只是作者的推测,不能看做是证据) 8.C(“自铸伟词”,应解为“自己将人民群众的语言进行艺术加工,运用于戏曲创作之中”) 9.A (指代错误)  10.B(“自然主义”原指着重描写现实生活中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不能反映社会本质的倾向或方法,文中指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但作者描写事物总带有主观色彩,不可能纯客观地描写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