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0题。
中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使各种名列“正史”的著作也不能免俗。以居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例,它就广采博纳了许多传说,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作了增删,叙述上更富于文学气。比如,秦始皇巡幸江东时,项羽夹在人群中观看,傲然评论道:“彼可取而代也!”英豪之气溢于言表。陈胜贫困时,对同伴说:“苟富贵,毋相忘。”气概相差一筹,只念念于个人能否翻身转运。而刘邦在咸阳看见秦宫殿的壮丽时竟失声大叫:“大丈夫生世,当如是也!”一脸的贪婪与鄙俗,气质更低下了。关于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在失意时各言其志的这些传闻,前人往往视为司马列迁的文学笔法,把它解作一种人物性格的对比描写。其实差矣,司马迁在这里肯定依据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否则哪能描写得这样栩栩如生。
《史记》中那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史学家司马迁一手“创作”的。离开民间传说的哺育,个人的想像是达不到如此多样化的地步的。司马迁曾以“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作为自己治史活动的座右铭。他公开宣布,自己非常重视参考、吸收民间传说。再如《鸿门宴》这样的场景,当事人早已死尽,又无官方的详细记载予以披露,司马迁的想像力再丰富,也不可能活现出如此生动的个性冲突的戏剧性场面。其中“项庄舞剑”一段,与后代民间说书的风格十分接近,与其说是后来的民间说书人受了《史记》这部臣著的影响,还不如说二者同受汉代及以后的民间传说形式的影响。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以后史学界有直接影响。“二十四史”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民间传说,以至于有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为数更多的稗史、遗闻、野语、历史演义和历史剧里的历史传说。如果把二者加在一起,总量将在被目为“宝库”的希腊神话传说和印度故事之上。
中国三千年以上文字记载的历史,产生了庞大的文献记录。从春秋时代,中国历史著作就一直没有断绝过,形成了传统。从汉朝始,每代统治者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进行官方的修史活动。民间的历史著述也很繁多。即使在社会动荡、文明解体的南北朝时代,这一传统也未从根本动摇。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时间跨度上看,都十分惊人的历史记录体系。
7.对第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因为采用民间传说撰写历史,所以形成了我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
B.司马迁对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的描写并无多大的文学气,只不过是采纳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
C.文中引用《史记》中对项羽、陈胜、刘邦言行的描写,从而有力地证明《史记》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历史著作。
D.《史记》之所以能把项羽、陈胜、刘邦刻画得如此生动,并非完全是史马迁的想像和描写的结果,而是因为有生动的民间传说这个基础。
8.下列对“离开民间传说的哺育,个人的想像是达不到如此多样化的地步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离开了民间传说,像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就不可能撰写出真正的历史著作。
B.《史记》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有赖于民间传说和作者的想像力。
C.多样化的想像是司马迁能在《史记》中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
D.民间传说培养了史学家丰富多彩的想像力,从而为塑造历史人物打下了基础。
9.第二段引述了“项庄舞剑”的史实,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庄舞剑”中富有戏剧性的、生动的描写反映出民间说书艺人对《史记》的影响。
B.“项庄舞剑”这个片断描写生动,极具戏剧冲突,这也是后代民间说书艺人说书的特点。
C.史马迁对“项庄舞剑”的描写明显受到了民间传说的影响。
D.后代民间说书的风格与《史记》中的一些描写相似,并不能说明后代的民间说书人受到了《史记》的影响,而是二者都受到民间传说的影响而导致相似的。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史”中大多数历史著作吸收了民间传说,因此可以据此编写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
B.《史记》是“二十四史”中首部依据民间传说来撰写历史的史学著作。
C.把“二十四史”中民间传说和真实的历史故事加起来,数量将超过希腊神话和印度传奇故事。
D.官方修的所谓“正史”和民间的历史著作构成了十分惊人的历史记录体系。“正史”中的民间传说成分少一些,民间历史著作中民间传说则多一些。
[解析]第7题, D项(A项:因果颠倒;B项否定过当;C项:引用的作用有误)第8题,答案为A项;第9题,答案为A项(文中有限定语“后来的”,司马迁尚无“民间说书艺人”)第10题 ,答案为B项(A项应是全部。C项:应是“二十四史”中吸收的民间传说加上稗史、遗闻等。D项:“正史中的民间传说成分少一点,民间历史著作中民间传说则多一些”文中无此说)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7—10题。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33%、50%和17%。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10%—90%不等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因为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转而考虑其它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狂喜甚至惊奇。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它干扰,或许还存在着催人梦幻的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
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竟是什么。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7.下列有关“直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直觉是突然跃入意识中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自觉的思想。
B.直觉使科学家得益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化学家的调查证实了这点。
C.由于某些心理感觉的原因,对直觉正确率的估计,可能高于实际。
D.直觉常常产生在专注的研究没有结果、转而考虑其它事情的时候。
8.对产生“直觉”的条件,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的状态。
B.必须有某种情感反应,或高兴,或兴奋,以排除烦恼沮丧。
C.同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清除思想的堵塞。
D.暂时摆脱自觉思考的难题或烦恼,休息或从事轻松的活动。
9.第4段中“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的意思是
A.直觉并不是思维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它只不过是反复探究过程中的偶然发现。
B.直觉并不在自觉思考主流问题时出现,而可能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
C.直觉是一种并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
D.直觉常出现在不知道核心问题所在的模糊意识中,因此只能从边缘问题中去寻找。
10.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与推断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A.直觉又被称作灵感、预感等,它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和戏剧性,可能与头脑的下意识活动有关。
B.虽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过直觉的体验,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C.直觉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家应有意识地捕捉闪现的直觉,并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工作。
D.对直觉现象的研究告诉我们,科学家也必须是敏感的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不能墨守成规。
[解析]7.A(“自觉的思想”一词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8.D (依据是原文中这样的表述:“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荷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A项中“大脑的下意识活动”只是人们对直觉产生“原因”的一种分析,并不能称作“条件”。原文说“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其中用“也许”表示并不一定:“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不排除正在注意其它问题,如魏格纳的直觉就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时产生的,因此“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状态”之说不妥。 B项不是“条件,而是直觉解决了中心问题之后使人产生的心理情绪,且“必须有”的表述也不妥。C中“清除思想的堵塞”不是条件,而是结果;且用“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作类比,与原文意思不符)9.B (依据是第4段中“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这段话有三个要点:直觉与主流思想有关,直觉又不是思想的中心,直觉是有价值的设想。再根据“思想的支流和回浪”这个比喻,可以推测出直觉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中。A项中“直觉并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对原文表述不完整,“反复探究过程中的偶然发现”与原文意思不符。C项中“直觉是一种并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结论过于武断,原文说“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有“似乎”一词;另“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之说与原文不符。D项中的“模糊意识”与原文不符,“核心”与“边缘”的概念也与原文不同) 10.D (D项中的“也必须”与原文中的“应被看作”是不一样的,“墨守成规”在原文中没有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