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中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泉州一中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

ID:311398

大小:44.9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泉州一中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谈笑间,                。(《念奴娇》)          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2)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                       ,形影相吊。(《陈情表》) (3)道之所存,               。(《师说》)          封狼居胥,                   。(《永遇乐》)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述而》)      人能弘道,                  。(《卫灵公》) (5)欲速则不达,                     。(《子路》)      人而无信,               。(《为政》) (6)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述而》)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二、文化经典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2-5题。(11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鸡为黍而食之             食:给……吃        B.明日,子路行               明日:明天 C.使子路反见之               反:返回 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君子:学问好,德行高的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则行矣                居则曰:“不吾知也” B.孰为夫子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植其杖而芸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以下语段表现儒家学派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做人臣的应尽职责。 B.表明逃避现实,保持自身的洁白,这种做法是对的。 C.表明不逃避现实,保持自身的洁白,是做人臣的应尽职责。 D.表明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种做法是对的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5分) (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2)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二)阅读下列选段,回答6—7题。(9分)     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日:“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日:“仁者其言也讱①。”日:“其言也切,斯谓之仁已乎?”子日:“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     【注】①讱(ren):出言不流畅,引申为谨慎。 6.下列对上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孔子对颜渊的问题首先是从思想认识方面作答的,较为抽象,即“克己复礼”。而当颜渊提出“请问其目”时所得到的回答则是偏于实践方面,较为具体,即视、听、言、动,均须合礼。     B.孔子对仲弓的回答归结起来有三条:一是敬慎,二是恕道,三是无怨。这三条都重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孔子对颜渊、仲弓的问题都做了正面回答,对颜渊的回答强调“仁”的外用,而对仲弓的回答则强调内在的自我完善。     D.司马牛“多言而躁”,夸夸其谈,所以孔子对司马牛提出“仁者其言也切”。 7.(7分) (1)对三位学生问“仁”的内容,孔子作出了三种不同的回答,这体现了孔子的              的教育思想。综合上述三段文字,孔子的回答分别从        、        、        、等三方面阐述了“仁”的意义?(4分) (2)结合文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的理解。(3分)                                                                                                                                                                  三、文学名著阅读(32分) (一)选择题(12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袁谭投降曹操后,一直有谋反之心。曹操平定冀州后,立即起兵讨伐袁谭。袁谭死后,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远涉沙漠,进军乌桓,乘胜追击袁尚和袁熙。随行的郭嘉再献妙计,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辽东。自此北方地区都成了曹操的势力范围。     B.曹操兵进汉中,一路破关斩将,张鲁投降。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刘备将荆州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还给孙权,请孙权趁曹操在汉中之际兵进合淝。诸葛亮许诺,等刘备夺下汉中后,将荆州之地全部奉还东吴。     C.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却又虚伪地推托了三次。汉献帝迫不得已,修筑“受禅台”,亲自将玉玺交给曹丕。曹丕即位后,定国号大魏。改年号为黄初,迫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曹丕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即日必须离开京城,不宣召不得人朝。     D.钟会攻打剑阁,邓艾则带领精兵偷渡阴平小路,直取成都。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并献了地图。邓艾挥师进攻绵竹,刘禅慌忙派诸葛瞻来应敌。诸葛瞻拼死力战,多次杀败魏军,终因寡不敌众,与儿子诸葛尚双双战死于绵竹。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彧劝阻曹操加封九锡,曹操心中不快,就让他自杀了。曹操兴兵四十万征讨孙权,要报赤壁之仇。两军相持多日,曹操无功而返。见曹操兵退,孙权又想再取荆州。他的谋士出了一个计策,给张鲁写一封信,让他进攻荆州;再给刘璋写一封信,说刘备想夺取西川。     B.孙权听说刘备已去了西川,便想派兵断刘备的后路,不想此事被他的母亲吴国太听见,吴国太怕孙权此举会伤了自己的女儿,不准孙权妄动。孙权与张昭谎称吴国太病危去召孙夫人,孙夫人带着阿斗离开荆州。刘备派赵云奋力拦截,从船上夺回阿斗。张飞带船赶来接应,救回阿斗。     C.刘备与庞统兵分两路进攻雒城,蜀将张任伏兵于山中,把庞统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刘备无心再战,令人到荆州请诸葛亮。诸葛亮把荆州托付关羽后,亲率大军分两路进川。张飞异常英勇,计取巴郡,还收了老将严颜。     D.刘备引兵再攻雒城。为张任所败,幸为张飞所救。诸葛亮定计捉住了张任。马超引羌兵来攻冀城,刺史韦康欲降,参军杨阜苦谏。韦康不听,投降后被杀。马超认为杨阜守义,复用杨阜为参军。杨阜暗中借来救兵,大破马超。K^S*5U.C#O%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琦病亡,鲁肃二讨荆州,又被诸葛亮以图得西川后即奉还为由哄骗回去。刘备之妻甘夫人病逝,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想引刘备入吴招亲,要挟他交还荆州。孔明将计就计,派赵云保驾,让刘备前往南徐娶亲。刘备依计而行,首先得到了乔国老和吴国太的支持,顺利地娶了亲。     B.周瑜病亡,诸葛亮到江东吊孝,归途见了庞统。孔明留书一封,劝他投靠刘备。后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孙权,孙权见其貌不出众,不肯重用,鲁肃也写了封信,把他推荐给了刘备。刘备也不肯重用,庞统就拿出孔明和鲁肃的信,刘备方才悔悟。     C.玄德更衣出殿前,见庭下有一石块。玄德拔从者所佩之剑,仰天祝日:“若刘备能够回荆州,成王霸之业。一剑挥石为两段。如死于此地,剑剁石不开。”言讫,手起剑落,火光迸溅,砍石为两段。孙权在后面看见,暗暗祝告日:“若再取得荆州,兴旺东吴,砍石为两半!”手起剑落,巨石亦开。     D.诸葛亮在渭滨摆下战场,与司马懿交锋。两军对垒,司马懿与孔明比斗阵法。司马懿摆出“混元一气阵”,诸葛亮则以“八卦阵”破之,魏军大败。不料,负责运送粮草的都尉苟安因好喝酒耽误了时间,被诸葛亮责打,苟安心怀不满,连夜投奔魏军。司马懿让苟安回成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有篡国之意。刘禅听了大惊,让诸葛亮退兵回成都 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宝钗来探视黛玉,叫她看病,黛玉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可强。宝钗看她的药方太热,应该吃些燕窝才好,黛玉深为感动,向宝钗叙说了自己寄居,有诸多不便处。宝钗十分理解黛玉的烦难,遂从自己家里取来燕窝送给她。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而作了一首诗,名曰《秋窗风雨夕》 B.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及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这副对联是甄士隐在中秋夜晚,仰望明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况。却不料世事难料,女儿英莲被拐,家宅被烧,投奔岳父又遭白眼。最终他参透世事,随跛足道人飘飘而去。 C.一绣香囊丢在大观园的山石后,被捡后交到了王夫人手里。王夫人让凤姐纠集王善保家的等几人连夜对大观园进行抄检。她们先后抄检了宝玉、黛玉丫头的箱子,都没发现可疑之物。再要搜探春的丫头时,受到探春的阻挠,王善保家的还挨了探春一巴掌。最后在迎春的房里发现了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司棋与其表弟潘又安的私情,王善保家的又气又臊 D.宝玉重新入家塾读书,再见到黛玉,竟有一日三秋之感。提到读书,黛玉居然也劝宝玉读些八股文章博取功名。宝玉听到这里,觉得不堪入耳,因想黛玉从来不是这样人,怎么也这样势欲熏心起来?又不敢在她面前驳回,只在鼻子眼里笑了一声。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笑道:“谁知她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她藏奸。”黛玉于是把始末告诉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小孩儿口没遮拦”这件事指的是前儿在宴会上行酒令时黛玉失于检点随口说出《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后宝钗真诚劝告,解了黛玉的疑癖。 B.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妙玉亲自烹茶,给贾母端上一盏用雨水煮的老眉君。然后拉黛、钗至耳房,拿出两只珍贵的杯子给她俩用,却将自己平日用的绿玉斗给宝玉用。同时嘱咐道婆将刘姥姥用过的茶杯扔掉。 C.凤姐严刑审讯兴儿,得知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并在外置办了新房的全部过程。凤姐越想越气,心下又生起一计。她待贾琏前脚走了,回来便传各色匠役,收拾东厢房三间,照依自己正室一样装饰陈设。然后先派人将尤二姐诓入大观园,再安排其入府,最后一步一步施计置其于死地。 D.家中来了许多亲戚。众人十分高兴,尤其是宝玉更是兴奋嗟叹。贾母尤其喜爱宝琴,逼着太太认她做干女儿,大家都以为这会引起黛玉的醋意,谁知黛玉竟然一改常态,又赶着宝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是亲姊妹一般。宝玉看着只是暗暗的纳罕。K^S*5U.C#O% 1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宝玉听小丫头说晴雯去做了芙蓉之神,悲痛万分,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在月下芙蓉花前哭着读了出来,祭祀完毕,正准备回去,不想从芙蓉花中走出一个人来,把宝玉吓了一跳。宝玉看到芙蓉花影中走出的人是黛玉,且满面含笑地夸赞,不觉红了脸。 B.宝玉生日,与丫头们玩到了四更天。早晨醒来才发现芳官竟是与宝玉同榻而眠,大家又笑了一回。而令宝玉受宠若惊的是,妙玉送来了一张生日贺笺,署名“槛外人”,宝玉不敢贸然回复,来寻黛玉请教,路遇岫烟。经她点拨,宝玉回了个帖子,署名“槛内人”。 C.水月庵的老尼告诉凤姐: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D.袭人定了一回,哭道:“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奶奶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连李奶奶都说不中用了,那里放声大哭。只怕这会子都死了!”紫鹃故意试探宝玉对林黛玉是否真心。这里紫鹃说的是林黛玉要回苏州去,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不作声了。晴雯见时已是两眼发直,口角津液流出,皆不知觉了 (二)简述题(10分) 14.完成下面两道简述题。(每题100字左右,各5分) (1)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场战役?请简述。    (2)“宝玉挨打”之后,同是前来探望宝玉的宝钗和黛玉,言行情态各不相同,请你对此情节作简要叙述。    (三)阅读理解(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17题。 ①原来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因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②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③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 ④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 ⑤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15.第2段中说黛玉,“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在理解基础上作概括。(6分) 所喜:自己找到了知己。                                                                所惊:                                                                                                                                         所悲:                                                                                                                                                 所叹:                                                                                                                                          16.第5段中宝玉对黛玉说“你放心”,他让黛玉“放心”的什么?(2分)  17.第6段提到“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为什么?(2分)    四、现代文阅读(16分)高¥考%资&源*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反求我心悟人生 梁衡     ①佛教在中国,许多人信,许多人不信。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角度。但不管信还是不信,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从东汉传入中国,已存在了两千多年。不但存在,还有发展,甚至发展之后又再传回它的故乡印度,季羡林先生称之为文化史上很少见的宗教“倒流”。不但有“倒流”,还有“横流”,它又从中国传到日本,传到欧美等地,几乎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这说明什么,说明它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世界,特别是解释人生和人的心理。另外,还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具有宽容与创新的精神。它没有排外、自闭,也没有盲目膜拜,自卑自怯,而是开放吸收,兼容并蓄,进而改革创新。中国古代之佛教早已不是印度之佛教,现在之佛教也不是过去之佛教。     ②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又新创几宗几派,已无人能说清。特别是禅宗经六祖革新之后,禅与佛几乎是两个概念。佛教与其他宗教之大不同处是不搞神秘化,强调自我体验,我心皆佛,人人可立地成佛;不宣传神主救世,而强调自度度人。有宽忍、无私、利他、和谐的一面,是积极的。中国文化在佛教西来之前,便有道,强调无为,重自然规律;有儒,强调自强不息,济世救民;再加上佛的慈悲,中华文化就三足鼎立,巍然浩然,源远流长。至今中国许多名山、市井的古庙里,都三教共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在人们平常的处世用事中也常常是进为儒,守为道,退为佛,像是一套武术的攻防进守,又像是一个人,时而兴奋时而沉静。所以,如林则徐这样的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而他那副名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你已无法确指这里是儒、是道、还是佛。文化,是很有意思的事,就像一道好菜,当你细品其色、香、味时,已无法说清其中是哪一种料在起作用。K^S*5U.C#O%     ③对佛的体验有一句话讲得最通俗明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去体会吧,说出来的就不算是佛,这大概就是禅味,其实是哲学。当年爱因斯坦与波尔两位大物理学家争论物质能不能准确测量,直到死谁也没有说服对方。爱氏说能,波氏说不能,叫“测不准原理”。比如用温度计测水温,你看到的温度是水加上温度计及环境的温度而不是水的准确温度。有一次毛泽东接见外宾,赵朴初陪同,客人未到,毛即风趣地说:“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佛教有没有这个公式?”赵答:“有。”是又不是,说不准,是哲学。佛教传入中国后得华夏文化之灵,浴神州风土之情,是佛教,即非佛教,是名佛教。就像波尔的那支温度计上的温度,是水温,即非水温,是名水温。它已是哲学、文学、艺术、政   治、人生修养等等的一种混合体了。一部《红楼梦》,有人读情,有人读理,有人读阶级斗争。一部佛教,更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读不完的书。你看,像梁启超、胡适、鲁迅这样的大家都曾苦心研究佛教,鲁迅还出资刻过佛经。而李叔同、金庸等作家、艺术家则干脆皈依佛门。这是佛教的妙处,每个行为都能在它的思维下找到一种实现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在它的背景下找到一个自我。山西隰县小西天寺里,有一副对联:“佛即心,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即心即佛;因即果,果即因,种甚因,结甚果,是因是果。”当我们谈佛说禅时,其实是在探寻自我,研究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种含义是说不很准的,也是“测不准原理”。我心茫茫,佛法无边,唯其不准,才有大用,才有发挥的空间,两千年不衰,天地间永驻 我们对佛千万不敢太认真,烧香拜佛,求其显灵;或打坐入定,求其忽通,那不是佛的本意。列宁说,真理不可太死板,也不能太灵活。至于掌握到一个什么样的度,还是那句话,饮水人冷暖自知,你自己慢慢去品吧。                                                      (节选自《人民日报》) 18.作者认为传人中国后的佛教“是佛教,即非佛教,是名佛教”,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是(    )(2分)     A.中华文化儒、道、佛三足鼎立,巍然浩然,源远流长。     B.佛教能使每个行为都可在它的思维下找到实现的方法,每个人都可在它的背景下找到自我。     C.佛教得华夏文化之灵,浴神州风土之情     D.佛教已成为哲学、文学、艺术、政治、人生修养等等的一种混合体。 1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化“横流”是普遍现象,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传到中国来,中国的儒学也可以传到欧洲去。     B.对外来文化,我们既不要一概排斥,也不要盲目膜拜,而应该开放吸收,兼容并蓄,进而改革创新。     C.较之于其他宗教,作者认为佛教不搞神秘化,但在谈及对佛的体验时,作者却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测不准”“说不准”这些模糊语言加以表述。可见只有像李叔同、金庸这样的文化精英才懂佛用佛。     D.佛教不宣传神主救世,而强调自度度人,谈佛说禅,其实是在探寻自我,研究“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因此,只要心中有佛,就有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20.为什么在作者看来,“一部佛教,更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读不完的书”?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6分)    21.请概述作者梁衡写作此文的“用意”。(6分)      五、作文(7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块蛋糕。有贪婪心的人说:我得马上吃了它,我饿坏了。有感恩之心的人说:我得马上把它送人,比我饥饿的人还很多呢。有涵养的人说:我可以先吃掉一块,然后用另一块去换一点鲜花。有商业头脑的人说:我得先做广告,然后高价卖出去。 可以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立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的含意范围之内,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2分) (1)樯橹灰飞烟灭;只是当时已惘然(2)却是旧时相识;茕茕孑立 (3)师之所存也;赢得仓皇北顾(4)乐亦在其中矣;非道弘人 (5)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知其可也(6)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二、文化经典阅读(20分) (一) 2.B(明日,第二天)3.A(却;总是)4.A。 5.(1)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锄草的工具 (关键点:“后”“丈人”“荷”)(3分) (2)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弃,君臣之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如之何”给1分,句意思1分)(2分) 【参考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辩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啊?”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他。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拜见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弃;君臣之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不能推行,早就知道了。” (二) 6.C(对颜渊的回答强调内在的自我完善,而对仲弓的回答则强调“仁”的外用。)(2分) 7.(1)因材施教,修身、行为、言语三方面 (4分,每空1分)   (2)孔子的“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能克服己身的私欲回复到合乎天理的行为。仁的本质是合乎天理,表现在外就是合乎礼,所以人只要守礼,便可合乎天理、达到仁的境地。但有时克服一己私欲并不易,如果能从克服自己最难克服的开始,对它“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就可以做到“礼”了。(3分) 【参考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语言行动符合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东西不要看,不合于礼的话不要听,不合于礼的话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事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去承当重大的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朝廷上做官没有怨言;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事也没有怨言。”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谨慎的。”司马牛说:“说话谨慎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 三、文学名著阅读(32分) (一)选择题(12分)(每题2分) 8.A(郭嘉此时病重,并未随行,而是“遗计”)9.B(刘备不知此事,是赵云自己前去拦截)10.B(庞统未拿出孔明和鲁肃的信,是其在耒阳县表现出出奇的才能,张飞告知刘备,刘备方才悔悟)11.B(这幅对联是贾雨村所作)12.C(并无严刑审讯,且凤姐是亲自登门将尤二姐诓入大观园)13.A(宝玉听说晴雯做了芙蓉之神,转悲为喜而作《芙蓉女儿诔》) (二)简述题(10分) 14.(1)赤壁之战。(1分)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欲一举统一天下。危急时刻,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联合刘备军,迎击曹军。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的苦肉计,对曹军实施火攻,曹军船阵被烧,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 (4分)    (2)①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规劝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无意间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因而红了脸,低下头来,还堂皇地为薛蟠辩护。②黛玉泪光满面,眼睛肿的桃儿一般,万句言语无法倾诉,仅抽噎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5分) (三)阅读理解(10分) 15.所惊:宝玉赞己,亲热不避嫌。所叹:既共为知己,就该共有“金玉”,不必再有他欢。所悲:父母早逝无人做主,虽为知己,但身病难以久持。(6分)K^S*5U.C#O% 16.宝玉让黛玉“放心”的是自己对她的爱情是专一的,是无人取代的 (2分) 17.因为宝玉的话吐露了真情,表达了对黛玉的理解、体贴和倾慕之情,而这也正是黛玉所期待所要了解的。(2分)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18.A(A是对“中华文化”的陈述,不是对“佛教”的陈述)(2分) 19.C(“可见”后面推论错误)(2分) 20.(1)佛教有用,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世界、人生和人的心理。(2)佛教强调自我体验、自度度人。有宽忍、无私、利他、和谐的一面。(3)佛教在处世用事中给人以莫大的启发。(4)佛教传人我国后,得华夏文化之灵,浴神州风土之情,成为一种混合体文化。(5)佛教妙在能使每个行为都能在它的思维下找到实现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在它的背景下找到自我。(共6分,答到其中任何三点即可) 21.(1)充分肯定佛教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2)强调对佛的体验重在参悟,(3)把握好一个“度”。(每点2分,共6分) 五、作文(70分) 22.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