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第6单元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66年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超越了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文中“浩劫”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恶化和紧张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C.党的指导思想严重失误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
2.费正清说:“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所指的历史事件
A.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B.促进了中国的文化繁荣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3.画家丰子恺《留得残枝叶自生》的漫画曾被贴上如下评论“无产阶级专政下,丰子恺之流还顽强地保存他们的反革命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该评论最可能出自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1949年6月,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在北平创刊。当时报头由民盟副主席兼任社长的章伯钧的妻子李建生填写(图1);后来,由于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元旦报头替换成沈钧儒题写的行楷(图2);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图3)。《光明日报》报头的替换体现了
A.人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B.新闻报刊的发展与繁荣
C.“双百”方针受到破坏及其恢复D.“左”倾错误对报刊的影响
5.“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各民主党派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斗。这些现象主要反映当时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6.著名当代作家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一变化
A.说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近程
B.保证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
C.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D.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8.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9.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
A.民法
B.1954年宪法
C.刑法
D.1982年宪法
10.“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其中“政治上发展民主”在新时期的直接体现是
A.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中保持了连贯性,即使在“文革”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12.“现在做村官太累了,过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任务做好就行了。现在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更得对老百姓负责。”与以上变化有关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60年代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材料二 农村妇女秋菊历经艰辛的告状后,终于打赢了状告村长的官司,儿子也顺利出生,到2012年,秋菊家又当选为本村第一位女村长。这是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一个电影情节,它艺术化地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相关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进步与发展。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党在建设民主法制方面的表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背景,并分析此现象反映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
人教版必修1 第6单元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答案】
1.C
【解析】这场“浩劫”的主要原因是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即党的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故选C项。其它三项不是主要原因,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不选AB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革”原因
【难度】一般
【答案】
2.D
【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传统的文化美德尊老爱幼习惯都遭到破坏,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民主和法制遭到了破坏,故选D项。“文化大革命”不能体现出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不选A项。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不选B项。“文化大革命”发生于20世纪60~70年代,不选C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革”影响
【难度】较易
【答案】
3.B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无产阶级专政下”“顽强地保存他们的反革命力量,以图东山再起”指的是在文革时期,故选B项。ACD三项都与题干表述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不选AC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革”现象
【难度】较易
【答案】
4.D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等时间及现象所反映的现象都是“左”倾错误盛行时期,所以《光明日报》报头的替换在本质上体现了“左”倾错误对报刊的影响,故选D项,不选ABC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影响
【难度】一般
【答案】
5.A
【解析】“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的破坏,首先是公民基本权利遭受践踏和民主法制遭到逐步破坏,随着局势发展,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被空前践踏,一些会议不再召开,一部分人受到批斗,故选A项。BCD三项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并且此题的题干中反映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不选BC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革”现象
【难度】一般
【答案】
6.A
【解析】“文革”对民主法制进行了无情的践踏,所以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就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故选A项。BD两项要遵循经济规律是指的经济建设方面,不选BD两项。C项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不选C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革”的教训
【难度】较易
【答案】
7.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举手选举到一律无记名投票,使公民能更好的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代表,避免受到干扰,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故C项正确。B项错在不能完全保证;A.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难度】一般
【答案】
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原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是法制。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难度】一般
【答案】
9.D
【解析】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宪法,可排除A、C项;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可排除B项。答案为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难度】较易
【答案】
10.A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新时期”,应是指改革开放的新时期,BC两项是1954年第一届人大的成果,“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国家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并非政治上发展民主的体现,新时期我国大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正是政治民主的发展,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建设
【难度】一般
【答案】
1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革”期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有被改变,民族区域自治也没有被中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主集中制度都不同程度地被破坏,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革”现象
【难度】一般
【答案】
12.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村官”反映的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以与以上变化有关的只能是C项,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难度】一般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4.
(1)20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均遭到严重破坏,是一个历史悲剧。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是“文革”留下的深刻启示。
(2)秋菊民告官打赢了官司反映了法律建设的进步;竞选成为村长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
(3)表现: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立法,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加强依法治国的力度。
【解析】(1)材料一的核心信息是,“文革”给中国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吸取文革的教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2)材料二的核心信息是,“农村妇女秋菊历经艰辛的告状后,终于打赢了状告村长的官司,……又当选为本村第一位女村长。材料中主要涉及到基层的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和基层民主的改革与完善,从这两个方面作答即可。
(3)根据材料中的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的邓小平的回答,以及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从加强立法、健全法制、和落实执行等角度,回答从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即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与发展•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难度】较易
【答案】
15.
(1)成就: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2)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陷入大动乱。问题: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3)史实:颁布1982年宪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影响: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
【解析】(1)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反映的是我国建国初民主进程。其主要成就是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的颁布的情况。其意义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民主制度、民主基础及法律保障角度回答。
(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在“文革”时期批斗刘少奇时的情景,从社会出现动乱角度作答。材料二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个典型现象,表明“文革”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破坏,从反面说明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所以要避免类似悲剧,必须完善民主与法制。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宪法和相关法律文件角度作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治建设受到极大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颁布了宪法,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小问,影响要从具体举措包括完善人大制度、完善政协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创造了条件等方面思考。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与发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难度】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