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黄桥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年江苏省黄桥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ID:312085

大小:37.1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年江苏省黄桥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0年7月9日 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荷薪/荷枪实弹       蹊径/事出蹊跷      仆人/有碑仆道     B.佝偻/衣衫褴褛       悄然/悄无声息      河畔/磕磕绊绊     C.奢靡/靡日不思       鲜腆/数见不鲜      悱恻/蜚声文坛      D.愠怒/不瘟不火       围歼/草菅人命      倾圮/圯上老人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从瘦肉精、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令我们防不胜防,防止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已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B.自从得罪了局领导,小李就被投闲置散了,不过做了个有名无权的副科长。 C.陈家老屋是香水河畔最古老的建筑,与陈家老屋形影相吊的是它的左侧立着的一株无枝无叶的百年老树。 D.稼轩词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3.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4分) 本报香港4月8日电  (记者黄拯)7日,《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北京签署。此举标志着粤港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    《文汇报》评论文章《框架协议意义大具体执行是关键》称,框架协议的签署是粤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新发展。《明报》刊文表示,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粤港合作揭开了新的一页。《星岛日报》文章认为,经过10年的竞争和磨合,港粤官方就两地的定位达成了共识,在金融方面以香港为龙头,带动广东省的现代服务业。 答:                   ▲                         4.请欣赏下面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5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5分) 标题:                   ▲                         寓意: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遣使者征遂,拜为水衡都尉。水衡典上林禁苑,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千石不能禽制         禽:通“擒”,捉拿 B.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假:借贷,借给 C.秋冬课收敛             课:征收 D.水衡典上林禁苑         典:掌管 6.下列句子中,能正面表现龚遂“能治”的一组是 (3分) ①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             ②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③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④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⑤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⑥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帝时期,渤海郡及其相邻郡县因饥荒动乱不安,当时的太守无力平息。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宣帝就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B.龚遂为宣帝指出了渤海动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渤海的方针,皇帝听了很高兴,并特许他可以不受法律条文限制,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C.龚遂到任后,没有武力镇压为盗贼的饥民,而是采取了安抚的政策,使得辖区内的盗贼很快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D.龚遂在平乱之后,又以身作则,改变奢侈之风,鼓励百姓致力耕织,同时处理好诉讼案件,从而使渤海呈现出富庶太平的景象。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3分) 译文:                                 ▲                                         (2)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3分) 译文:                                 ▲                                           (3)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4分) 译文:                                 ▲                                         三、诗歌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早秋① (明)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②悲。 【注】①此诗为袁凯于丙申年(公元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四十岁,人到中年,时局动荡,战乱绵绵。②宋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辩》,其中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 ⑴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⑵概括本诗中“宋玉悲”的具体内容。(3分) 答:                                ▲                                          ⑶请简要分析尾联在写法上的特点。(3分) 答:                                ▲                                         四、默写 10.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战士军前半死生,                       (高适《燕歌行》) 2、细草微风岸,                  。(杜甫《旅夜抒怀》) 3、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4、                   ,不用登临恨落晖。(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5、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鹊踏枝》) 6、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7、壮志饥餐胡虏肉,                             。(岳飞《满江红》) 8、青山遮不住,                          。(辛弃疾《菩萨蛮》)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完成11-14题: 黑白苏州 文瑞 ①黑白苏州!——这就是我阅读中感知到的苏州形象,这就是我行走中体味到的苏州本色。我蓦然觉得,用“黑白”二字来描绘苏州,当真是太贴切了! ②我佩服这座城市——不管岁月如何流转,也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尽情舒展城市花团锦簇式的繁华与小家碧玉式的华丽的同时,撷取城市历史与人文精粹,创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取向,借助建筑和店招这一物的形式,以“黑白”之文化创意,构筑出了城市风姿绰约的形象外观。显然,黑白艺术充满智慧地显现了古城的精神特质,令苏州的灵魂在黑白分明的时空中轻舞飞扬起来。 ③没法考究,是哪个朝代开始起用了这种城市基础色,也不知道是哪位先贤创造了这种城市的精神表现形式。云岩寺塔静默,大运河无语,古城墙缄然。极有意义的是,两千多年的时间,苏州黑白风格的城市色彩丝毫没有被流水的时光冲刷、淡化,抑或变形。就在我往返于苏杭常几座城市之间的几天,我惊奇地发现,甚至一出苏州境域,相邻的浙杭就没有了这种黑白鲜明的城市色彩。显然,“黑白”只属于苏州! ④其实,苏州给人最初印象本是柔美的——柔柔的吴侬软语、柔柔的苏州河水、柔柔的垂堤杨柳,美美的临河人家、美美的苏州园林、美美的丝绸苏绣,幽幽的曲巷、幽幽的流水、幽幽的茶肆,甜甜的小食、甜甜的评弹、甜甜的笑容……这个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前一建城就是地位高贵的吴国都城。这个因伍子胥开掘护城河而筑就的古老城池,因为承载了太多的春花秋月,而流淌了太多的风流故事——自西施开始,苏州成了美女诞生的天堂,苏州城的女儿家们是一代代长成嫁人;步陆机后尘,苏州还是文人辈出的故乡——张旭、范仲淹、范成大、唐伯虎、冯梦龙、金圣叹、叶圣陶等,哪一个不是风流才子,哪一个不是用字或画或文在浇灌、养育苏州的柔美?在每一个到过苏州的游人眼里,苏州就是那柔柔的《茉莉花》民歌,就是那悠悠的寒山寺钟声。听过,思过,柔美、纯洁、神圣之苏州印象在我心中蓦然升华。 ⑤然而,苏州骨子里却是刚烈的。这种刚烈体现最鲜明处在苏州人身上。最好的事例是开城之祖伍子胥。伍子胥死后曾悬挂头颅于城门上,他要眼睁睁看着复仇的越国军队踏入吴国。传说,在越国军队走近该城门口时,伍子胥那双未合上的双眼竟然喷出血光,令越军不得不绕往别的城门入城。还有一个人物也相当刚烈,他就是况钟。明宣德年间出任苏州知府,刚正不阿,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削减高额田赋,兴修太湖水利,设置“济农仓”……苏州百姓唤他“况青天”。金圣叹,也是一位刚烈志士。面对大明灭亡,普天之下,唯有金圣叹敢于发出呐喊,敢于放声痛哭,终以“大不敬罪”而被杀。明代,苏州织工大暴动威震朝野,柔婉的苏州人这次是提着脑袋踏着血泊冲击京城的腐败统治,苏州第一次一改柔弱,有了坚挺的姿态……无疑,这些人物和事件,为苏州树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吴越大地耸立起一个个大写的“人”字。柔柔的苏州河水润物无声,浸染大地,也滋养着苏州人的刚烈情怀。听过,思过,凝重、粗犷、豪放的苏州形象在我心中蓦然崛起。 ⑥显然,苏州是既柔美又刚烈的,是黑白交融的。很多人对苏州黑白的理解很浅薄,认为黑白苏州仅仅是旧照片的视觉概念,仅仅是城市古老的一种简单诠释,全然不理会这座城市积淀深厚的文化内蕴,更不用心体验它于黑白色彩中坚守的文化骨骼有多沉重。 ⑦苏州这座城市给人的表象是柔美的,其内蕴的精神特质却是刚烈的。只不过,黑白鲜明的民居建筑与店招,则将这一矛盾的人文表象与精神内质有机融合罢了。 ⑧黑白苏州,是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呢? (选自《赣南日报》,有删改) 11.作者说:“用‘黑白’二字来描绘苏州,当真是太贴切了!”从②③段看“贴切”体现在哪里?(5分) 答:                                ▲                                         12.赏析第4段中画线句的语言表达特色。(6分) 答:                                ▲                                         13.请结合全文,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结尾“黑白苏州,是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呢?”好在哪里。(6分) 答:                                ▲                                         14.总览全文,认真梳理,探究苏州的“黑白”之中包含了哪些具体的内涵?(6分) 答:                                ▲                                          六、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说,柏杨先生独到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之久远的精神财富。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1968年因所谓“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度过了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事后,柏杨回忆说,“正是自1968至1977年间,当我做了阶下囚,便开始潜心治史。”身陷囹圄,使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也成为他一生治学为文为人的动力源泉。 “我之所以写中国历史,就是想要追究一个问题——中国的历史为何循环往复地充满了血腥和欺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我以杂文体写历史,形式上嬉笑怒骂,但内心无比沉重。”他说。 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酱缸”文化……柏杨以率真、犀利的形象,引起国人广泛关注。柏杨自己也曾说:“对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直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作家、学者的生命基调。” 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他自评道:“我摆脱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这也成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一句名言。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港台文学研究专家蒋朗朗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平民知识分子,为平民代言,长期关注民生。他用写杂文的方式,从乡村凋敝到物欲横流对人性的侵蚀,一路写来,对种种不平等、腐败的现象进行抨击。” 1988年,《丑陋的中国人》被引进大陆,一时振聋发聩,洛阳纸贵。 作家陈忠实回忆当时情景,“《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甚至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 “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柏杨一生著述等身,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为“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的传奇作家。其中,《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他其实是借助历史来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蒋朗朗评价道。 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陆,回到了阔别40年的家乡。今年年初,“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时,因健康原因,柏杨未能成行。 “我来时请他写了几个字,他费力写了‘重回大陆真好’,签名竟用了一个多小时。”张香华女士说,尽管当时已是88岁高龄,但是“重回大陆”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 柏杨曾提起过一件事。大陆一个剧团到台湾表演老舍的《茶馆》,“我在台下,看得老泪纵横,心情沉重无比,仿佛中国百年来的伤痛逼面而来,我们却束手无策。”正是这种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学者易中天说:“听说柏杨先生仙逝,我发了很久的呆。我相信,冥顽不化的人会越来越少,与时俱进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伟大的民族,也一定会继续前行。柏杨先生,请放心安息吧!”  一位网友说:“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  15.对文章内容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 A、《丑陋的中国人》可以体现柏杨对中国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B、柏杨写文章用杂文的形式,主要目的是针砭时弊,表达自己潜心治史的态度。 C、柏杨的历史作品价值大,肯定有其借助历史来喻现实的原因。 D、被柏杨生前“刺痛”的人对柏杨的去世也有可能“怅然若失”。 16.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概述柏杨用“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思考剖析的内容。(6分) (    ) 答:                                ▲                                          17.文章称赞柏杨是一位“美丽的中国人”。联系全文,说说柏杨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6分) 答:                                ▲                                          七、作文(70分) 平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两眼平直向前看”,平视是一种态度,不卑躬屈膝,妄自菲薄,也不睥睨他人,妄自尊大。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江苏省黄桥中学2010年度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5分) 1、答案  C            2、答案 B 3、答案:香港舆论高度评价粤港合作框架协议。(香港舆论(“香港媒体”也可):1分;高度评价(答“评价”得1分):2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1分) 4、⑴错位(如此教育、中国式教育)。(2分)⑵揭示了现行教育体制中一些违背学生学习规律的现象。(3分)(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给分,超过字数酌情扣1-2分。) 5.【答案】C  课,督促。 6.【答案】D  ①是说龚遂敢于劝谏和批评朝政,②只是推荐,不能正面表现其“能治”, ⑤只是龚遂问宣帝之语。 7.【答案】D  (原文是因“吏民皆富实”而“狱讼止息”) 8.(1)您准备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来满足我的心意呢?(“何以”、“以称朕意”、全句基本意思各1分) (2)我希望丞相、御史大夫暂且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所有事情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理。(“且”、“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各1分) (3)龚遂发现齐地(或“渤海一带”)风气奢侈,人们爱好细小的技艺(或“不重要的技艺”),而不肯从事农业生产,就亲自在勤俭节约方面做出表率,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种桑养蚕(或“耕织”)。(“末技”、“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各1分) 【参考译文】 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通晓经术做官,做到昌邑国郎中令,事奉昌邑王刘贺。刘贺的行为多不正经,龚遂为人忠厚,刚强果断,在大节上从不含糊,对内向国王直言劝谏,对外督责太傅、国相,总是引经据典,陈述祸福得失,直到流泪哭泣,忠心无比。他经常当面指责刘贺,以至使他听不下去,捂着耳朵起身跑开,说:“郎中令真会使人羞愧。” 汉宣帝刘询即位,不久,渤海及其邻郡年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当地郡守无法捉拿制服。皇上想选拔善于治理的人,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胜任,于是皇上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当时龚遂年纪已经70多岁了,被召见时,由于他个子矮小,宣帝远远看见,觉得跟传闻中的龚遂不相合,心里有点轻视他,对他说:“渤海郡政事荒废,秩序紊乱,我很担忧。先生准备怎样平息那里的盗贼,来满足我的心意呢?”龚遂回答说:“渤海郡地处海滨,远离京城,没有受到陛下圣明的教化,那里的百姓被饥寒所困,而官吏们不体贴,所以使您的本来纯洁善良的臣民偷来您的兵器,在您的土地上玩耍。您现在是想要我用武力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应对,很高兴,就回答说:“选用贤良的人去治理,本来就是想要安抚百姓。”龚遂说:“我听说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开紊乱的绳子,不能急躁;只能慢慢地来,然后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有效的办法自主处理事情。”宣帝答应了他的要求,格外赏赐他黄金物品,派公家的驿车送他上任。 龚遂来到渤海郡边界,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来了,派出军队来迎接。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全部撤去捕捉盗贼的官吏。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龚遂独自乘车来到郡府,郡中一片和顺的气氛,盗贼们也都停止了抢劫。渤海郡又有许多结帮抢劫的,听到龚遂的训诫和命令,当即就解散了,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弓箭,而拿起了锄头镰刀务农,至此盗贼都平息了,百姓安居乐业。龚遂于是就打开官府的粮仓,借粮给贫苦百姓,选用贤良的官吏,安抚养育百姓。 龚遂看到渤海一带风俗很奢侈,百姓喜欢从事那些细小的技艺,而不爱从事农业生产,就亲自在勤俭节约方面做出表率,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种桑养蚕。他下令:郡中每个人种一株榆树、100棵薤菜、50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5只鸡。对佩带刀剑的百姓,让他们卖掉刀剑买牛犊,他说:“为什么把牛和犊佩带在身上!”春夏季节不允许不到田里劳动生产,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更多地储藏瓜果、菱角、鸡头米等,劝勉人们照规定办事,遵守法令,郡中人们都有了积蓄,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足殷实,各种官司也就都没有了。 过了几年,皇上派使者前往渤海郡征召龚遂入朝为官,授予他水衡都尉之职。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是皇上的近臣,皇上非常尊重他。龚遂最终在官位上享尽天年。 9.(1)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高低参差的菱花和菱叶,(1分)显得萧条零乱。(1分)点明江上早秋季节,(1分)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1分)。 (2)①身世飘零穷途落魄之苦, ②功业无成光阴蹉跎之叹, ③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3分,答到一点给1分)。 (3)①情景交融,由眼前的萧萧秋景联想到战祸连年,有对个人生活不安定的叹惋;(1分)②用典,借“宋玉悲”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2分)。 10、1、美人帐下犹歌舞。2、危樯独夜舟  3、凫雁满回塘   4、但将酩酊酬佳节 5、河畔青芜堤上柳  6、池上碧苔三四点  7、笑谈渴饮匈奴血  8、毕竟东流去 11、【参考答案】 ①  苏州“借助建筑和店招这一物的形式,以‘黑白’之文化创意,构筑出了城市风姿绰约的形象外观”。(或:黑白鲜明的民居建筑与店招构筑了苏州的形象外观。) ②  两千多年的时间,苏州黑白风格的城市色彩丝毫没有被时光冲刷、淡化,抑或变形。 ③  “黑白”只属于苏州。 (评分:答对1点1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5分) 12(6分)【参考答案】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柔柔的”“美美的”“幽幽的”“甜甜的”引领四组排比,强有力的表现了苏州柔美的特点;(2分) 运用叠词, “柔柔的”“美美的”“幽幽的”“甜甜的”使人对柔美的苏州印象深刻,音韵和谐,增加了语言的美感。(2分) 采用整句,语言典雅优美。(2分) 13.(6分)【参考答案】 结构上点明文章的题目(1分);呼应开头:黑白是苏州给我的印象;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2分) 内容上,提出疑问,能够引起读者思考“黑白”的内涵(1分),让人深刻体会苏州刚柔相济的“灵魂”。(2分) 14.(6分)【参考答案】 ①苏州的建筑、招牌等外观是黑白的;(2分) ②苏州的包含了柔美的“白”,更包含了刚烈的“黑”,刚柔相济,黑白交融;(2分) ③“黑白”反映了苏州城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苏州人民坚守自己“文化骨骼”的信念与执着。(2分) 15、( B“主要目的是表达自己潜心治史的态度”错。) 16、答:(1)中国的历史循环往复地充满了血腥和欺诈的原因;(2)借助历史来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3)看《茶馆》时,思考中国百年历史遗留给当今的问题。(每点2分) 17、答:(1)思想深刻,笔力犀利,批判现实。(2)强烈的爱国忧国之心。(3)正直,率真,为平民代言。(每点2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