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练习题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练习题一

ID:313197

大小:14.8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曹刿论战》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①、语音     刿(guì) 孚(fú) 辙(zhé) 轼(shì) 遂(suì) 盈(yíng) 靡(mǐ)  玉帛(bó) 鄙(bǐ) 又何间(jiàn)焉 小惠未徧(biàn) 弗(fú)敢专也   ②、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   ③、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        信:古义:信实、诚实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④、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⑤、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省略句     5、何以战 倒装句:以何战    ⑥、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二、基本问题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曹刿论战》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或以长勺之战的过程为线索,反映了鲁庄公政治上的昏庸无能(这表现在他轻信近臣的拥护,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和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不察敌情就想“鼓之”“逐之”)。 3、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4、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5、《曹刿论战》各部分之间注意过渡和照应,文章结构严谨、周密。 6、《曹刿论战》一文的中心是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7、“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8、文章详略得当。文章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 9、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有: 巨鹿之战、城濮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解放战争。 10.曹刿认为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即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也就是文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译文是:“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这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其实与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人和”是一个意思即:希望统治者能够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1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1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①  *战前:鲁 浅陋 ;                  曹 有远谋  战时: 鲁 不作调查,急躁冒进;     曹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 鲁 茫然不知                 曹 细说原委②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1分) 1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1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1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16、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17、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1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20、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21、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否定了“公”前两次的回答,这是因为“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臣的拥护,第二次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22、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文回答。) 23、.“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                             鼓:击鼓(进军)      作:振作(士气)24、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25、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26、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夫大国,难测也——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其旗靡——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  27、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28、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敬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敬佩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例: 爱国将领:左宗棠   评    价:携带棺材行军,誓死抗击俄国侵略,收复新疆的清朝爱国将领爱国将领:张自忠(国民党陆军上将)   评    价:抗击日寇,英勇顽强! (林则徐、邓世昌、赵尚志、吉鸿昌、朱德 彭德怀、贺龙 陈毅等请自由选择)29、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30、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