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2)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2)

ID:313308

大小:99.3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1年高三模拟试题(2)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电网“蓄水池”将亮相世博会 许琦敏 就像江河中奔腾的流水,电流通过电网奔向千家万户时,也会不时掀起“波涛”,冲击用电设备,甚至引起事故。最近,上海科学家成功组装起了一套聪明的电能“蓄水池”,它能像水库蓄洪一样,将过多、过猛的电流储存起来,当电网需要的时候,再平稳地释放出来。   昨天,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电力公司宣布:经过多年攻关,他们成功完成了大容量城网储能钠硫电池的中试研发,并建成了一条2兆瓦的中试生产示范线和一套10千瓦的储能系统示范装置。明年5月,储能电站将出现在世博会上。   在上硅所的嘉定中试园区,记者见到了这条示范线。一个个直径9.4厘米、长53厘米的不锈钢圆筒整齐地竖立在80厘米见方的不锈钢箱子里——这就是用来为电网“蓄洪”的钠硫电池。打开这些不锈钢圆筒,特制的氧化铝陶瓷薄膜将作为正极的硫与作为负极的钠隔开——当电流通过时,钠与硫就会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储存起来,当电网需要更多电能时,它又会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释放出去。   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上硅所研究员刘宇告诉记者,钠硫电池的“蓄洪”性能非常优异,即使输入的电流突然超过额定功率5-10倍,它也能泰然承受,再以稳定的功率释放到电网中——这对于大型城市电网的平稳运行尤其有用。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虽然洁净,但发电功率很不稳定。这会给整个电网带来不期而至的“洪峰”。储能电站会将这些“绿电”先照单全收,再根据电网需求输出。   其实,钠硫电池储能电站更大的作用在于为整个电网“削峰填谷”。众所周知,电网必须按照满足最大用电负荷来修建。2008年,上海最高用电负荷持续小时数只有104.5小时,而为满足这短暂的高峰负荷,却需要投资200亿元。   刘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1千瓦功率的储能电池可节省电网投资1.3万元,通过“削峰填谷”,可使每吨标准煤所发的电多利用100度,可带来经济效益480元。预计到2015年,上海电网峰谷差可达16000兆瓦,即使只将20%的“谷电”存储起来,用于高峰时段,其经济效益就超过70亿元——而建设储能电站的投资,仅需20亿元左右。 在研发大容量电力储能系统的同时,科研人员还同步研发了生产线等关键设备100多台,积累了多项专利。目前,他们已建成2兆瓦中试生产线,每月可生产钠硫电池200-250个。“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更多企业力量,探索更大规模生产的工艺。”上硅所所地合作处处长夏天然告诉记者,仅上海一地可预见的市场规模就可达400亿元。 1、下列对“电网‘蓄水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电网‘蓄水池’三峡水库蓄洪一样,将暂时不用的过多、过猛的电流储存起来,当电网需要的时候,再平稳的释放出来。 B. 电网“蓄水池”实际上是一个钠硫电池,特制的氧化铝陶瓷薄膜将作为正极的硫与作为负极的钠隔开。当电流通过时,钠与硫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储存起来,当电网需要电能时,又会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电网“蓄水池”的“蓄洪”性能非常优异,即使输入的电流突然超过额定功率5-10倍,它也能泰然承受,再以稳定的功率释放到电网中。 D. 电网“蓄水池”的更大的作用在于为整个电网“削峰填谷”,能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而且为进一步研发积累丰富的经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电网“蓄水池”还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一进一步发挥其重要作用。 B. 电网“蓄水池”从外部看,一个个直径9.4厘米、长53厘米的不锈钢圆发现不了它是一个电池。 C. 电网“蓄水池”本身具有的优点,对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电网的平稳运行尤其重要,对中小城市的意义不大。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用电量逐年增加,电网“蓄水池”的作用会越发凸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多年努力,科学家完成了大容量城网储能钠硫电池的研发,说明储能电站的出现将为时不远。 B.太阳能等新能源虽然洁净,但发电功率很不稳定,这说明它们比其他能源更需要电网“蓄水池”。 C.三峡大坝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是按照满足最大用电负荷来修建的,在资金方面花费相对要高一些。 D. 电网“蓄水池”已建成生产,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仅上海一地的市场规模就达400亿元。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源贺,西平乐都人。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阵。进号平西将军。太武征凉州,以贺为乡导。诏问攻战之计。贺对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帝曰:"善。"于是遣贺招慰。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凉州平,以功进号西平公。又从征蠕蠕,击五城、吐京胡,皆有功。拜散骑常侍。从驾临江,为前锋大将。善抚士卒。 是时,断狱多滥,贺上书曰:"案律:谋反之家,其子孙虽养他族,追还就戮,所以绝罪人之类,彰大逆之辜;其为劫贼应诛者,兄弟子侄在大远,道隔关津,皆不坐。窃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恶,计谋所不及,愚以为可原其命,没入县官。"帝纳之。出为冀州刺史,上书曰:"臣闻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然犯死之罪,难以尽恕,权其轻重,有可矜恤。臣愚以为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帝喜纳之。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 贺之临州,徭役简省,清约宽裕,甚得人心。时武邑郡奸人石华告沙门道可与贺谋反,有司以闻。高宗谓群臣曰;"贺保无此。"乃精加讯检,华果引诬。高宗顾谓左右曰:"贺之忠诚,尚致诬谤,不若是者,可无慎乎!"   时每岁秋冬,遣军三道并出,以备北寇,至春中乃班师。贺以劳役京都,又非御边长计,乃上言,请募诸州镇有武健者三万人,复其徭赋,厚加赈恤,分为三部。二镇之间筑城,城置万人,多造马枪及诸器械,使武略大将二人以镇抚之。冬则讲武,春则种殖,并戍并耕,则兵未劳而有盈畜矣。又于白道南三处立仓,运近州镇租粟以充之,足食足兵,以备不虞,于宜为便。不可岁常举众,事寝不报。 上书称病笃,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朝有大议皆就询访。三年薨,赠侍中、太尉、陇西王印绶,谥曰宣王。(节选自《北史·卷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注】①太武:北魏太武帝拓跋焘。②姑藏: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军事重镇,原名盖臧,为匈奴所筑,后音讹为姑藏。③蠕蠕:古代少数民族,又叫柔然。④沙门:和尚。⑤文成:文成帝拓跋浚,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孙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及见,器其机辩          器: 器重 B. 案律:谋反之家         案:通“按”,查办 C. 乃精加讯检,华果引诬   果:果然 D. 事寝不报               寝:搁置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源贺“战功卓著”和“宽刑仁政”的一组是( ) A. ①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阵。      ②兄弟子侄在大远,道隔关津,皆不坐。 B. ①臣愿军前宣国威信,必相率归降 ②窃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 C. ①从驾临江,为前锋大将。善抚士卒。②权其轻重,有可矜恤 D. ①冬则讲武,春则种殖,并戍并耕    ②贺之忠诚,尚致诬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贺作战勇敢,先后立有大功,在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B.源贺针对北魏前期刑法残酷、株连滥杀的弊端,上述朝廷实行仁政。他提出,如果不是谋反的同谋,即便是其直系子孙也不应诛杀。 C.源贺虽然战功卓著,深得皇帝赏识,但还是有人诬陷他,幸亏文成帝出面保护,才得以洗清罪名。 D.源贺有卓越的军事谋略,他多次上奏朝廷,陈述自己的军事见解,事实证明,他的谋略大多是正确的,因此被朝廷分封为侍中等职,经常受到皇帝咨询。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臣闻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 ⑵时每岁秋冬,遣军三道并出,以备北寇,至春中乃班师。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 堂 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8.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9.“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10.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桃花源记》) (2)            ,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     。(《游山西村》) (3)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4)爱其子,            ;            ,则耻师焉。(《师说》) 乙  选考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窗外人生 王呈伟 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季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被唐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敏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龙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也是狭隘多了。 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更加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中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蘸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叩开我们日益紧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⑴关于这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一段说“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第二段又说“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这两句话有矛盾。 B.作者认为,能够向窗外投去一撇,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C. “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因为人长期处于一种生活与工作环境,身心易疲惫、倦怠,视角容易凝固,所以说“向外”需要勇气。 D.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所以清代无人能够做到向窗外看去。 E.本文所写窗户其实是人生之窗,作者写此文来提醒我们,不能作死读书的人,要能够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⑵根据文章内容,请概述唐人、宋人、清人“窗外”天地的特点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胸襟。(6分) ⑶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①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②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⑷作者在文章中主张获得“窗外的人生”,就现代人来看,你认为这“窗外的人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山雨骤至 舒展在北平地平线上的群山依然青黛巍峨,逍遥在永定河里的绿水依然悠悠流淌。但北国大好河山眼看就要改变颜色,这怎不令人担心?在书房里,朱自清秉笔凝思,心绪悠悠,百感交集。因时局感触而涌起的感情浪峰,猛烈地撞击着心门,使他几乎不能自制。略定片刻,他长吁一口气,提笔写道:        举步荆榛,极目烟尘,请君看此好河山。       薄水深渊,持危扶颠,吾侪相勉为其难。       同学少年,同学少年,一往气无前。       极深研几,赏奇析疑,毋忘弼时荷肩。   这些,朱自清都看到了,他昼夜不安地思考着,他为敌人的猖狂和群丑的无耻感到无比愤怒,但他又想不出解决这一重大矛盾的办法,因此心情十分痛苦。12月6日,他给天津《立报》副刊《言林》编辑谢六逸写了一封信,表露他内心的忧愤和思虑:先生是知道的,北平秋天本来最有意思,今年却乌烟瘴气。……这回知识分子最为苦闷,他们眼看着这座文化的重镇,就要沉沦下去,却没有充足的力量挽救它。他们更气愤的,满城都让些魑魅魍魉白昼捣鬼,几乎不存一分人气。他们愿意玉碎,不愿意瓦全。但书呆子的话,怕只有书呆子来理会吧。   信发出后的第三天,北平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一二·九”运动。但他对这一场斗争意义的理解却不十分深刻,对蒋介石政府本质的认识也不清楚。这同他多年来从中和主义思想出发,采取不党不群、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着朱自清,他情绪昂奋,热血沸扬,虽然眼下半壁江山胡尘蔽天,可他并不悲观,他从这些年轻学生身上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对学生始终是爱护和同情的。   29日是星期六,晚上,天空云层密布,又刮起了风,阴沉沉,冷飕飕的,整个清华园沉浸在一片黑暗中。夜已深了,朱自清还未就寝,正和陈竹隐谈话。忽然听见外面有急促而轻轻的叩门声,朱自清连忙去开门,只见在黑暗中站着两个惊恐瑟缩的女学生,她们是来避难的。原来,今夜二十九军士兵又闯进了学校搜查宿舍,骚扰了一个多小时,捕走了学生21人。朱自清夫妇热情地将两个女学生让进家中,为她们张罗了住宿,共同度过不安的夜晚。   开春以来,风风雨雨,遇到的尽是不开心的事。5月30日,他吃过午饭后,忽然接到三弟从扬州寄来的信,拆开一看,不禁惊呆了,原来母亲病重,催他急速汇款回去。朱自清惶恐万分,连忙拿了金戒指乘车进城兑换,没有成交。晚上,在朋友家中留宿,第二天回到家中,就接到父亲来信,说母亲已于5月28日五时一刻去世了。朱自清十分悲伤,因工作繁忙无法回去奔丧,只把钱款汇回。   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的朱自清,这时认识是十分混乱的。对蒋介石政权的实质看不清,对张、杨举动的意义更不甚理解。但是,当第二天纪念周会上,听到有人演讲“西安事变”,强调必须拥护政府打击恶化势力时,他顿时感到“十分震惊”。   西安事变终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方针指引下,得到和平解决,国民党被迫坐到会议桌旁和共产党谈判,蒋介石被释放了,内战也停止了,国内暂时出现一点新的气象。清华大学照常上课了,朱自清除了教学,仍专心致意地写他的《诗言志辨》。但民族危机感仍像一块磨盘压在他的心头,使他寝食不安。   光阴如驶,韶华易逝。转眼间1936年又在腥风血雨中消逝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步入不惑之年,回首往事,不胜感慨:       盛年今已尽蹉跎,游骑无归可奈何?       转眼行看四十至,无闻还畏后生多。       前尘项背遥难望,当世权衡苦太苛。      剩欲向人贾余勇,漫将顽石自磋磨。(选自《朱自清传》) ⑴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引用了朱自清的诗歌,写他殷切希望青年学生们要矢志同心共赴国难,努力学习,肩负起救国的责任,表现了朱自清忧国忧民的情怀。 B.面对华北局势的骤变,面对敌人的猖狂和穷丑的无耻,朱自清先生感到无比愤怒,但作为知识分子却没有充足的力量挽救它,因此,心情十分痛苦。 C.朱自清夫妇热情收留两个避难学生的义举,是因为他们深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D.结尾一首诗写出了朱自清悲叹青春之流逝,感喟世事之艰辛,虽对自己感到不满,但也不甘消沉,仍要自策自立,勇敢向前走去的情感。 E.本文和《荷塘月色》一样,都流露出了作者情感上的矛盾。 ⑵找出本文的两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各有何作用。(6分) ⑶文本中划线的句子是朱自清给天津《立报》副刊《言林》编辑谢逸六的一封信,请简要分析其语言特点及朱自清的情感。(6分) ⑷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精神,给予了“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扬,联系你对朱自清的有关了解,谈谈你对他的认识。(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类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目不暇接。 B、王老师当班主任3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还坚持工作。 C、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庆祝建国60周年暨“红歌唱响六盘山 ”万人歌咏大会从舞台布景、乐队伴奏到电视表现手法等等,都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使得新时代的红歌能够做到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D、洪都拉斯发生政变时,总统塞拉亚穿着睡衣被拘捕的消息不胫而走,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突发性新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世界银行18日公布一项计划,目的是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讨被腐败官员转移到境外的非法资产。 B.信息时代传媒方式的变化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C. 藏戏形成、发展于民间,孕育、成长于雪域高原,具有群众基础广泛、乡土气息浓郁、强烈的民族风情和神奇的高原特色。 D.中国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都是接受了西方语言学文学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15.将下列各句排序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诗词也是交际手段。②一,不失身份;二,大家都可以参与;三,带有一些竞技性,有助于活跃气氛。③能够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就是诗词。④文人士大夫们搞社交活动,聊什么呢? ⑤最好的话题要符合以下的标准: A. ④①⑤②③       B. ⑤②③④①       C. ①④⑤②③       D. ④⑤②①③ 16.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要闻之一。从那以后,以“门”命名的各种新闻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如“伊朗门”、“艳照门”、“虐囚门”等,最近在台湾又出现了因台风救灾不力而造成的“救灾门”,以及可口可乐在华深陷“受贿门”等新闻。请结合这些政治、经济和娱乐界的事件,简述“门”的含义。(5分) 17.阅读下面的语段,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一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6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描摹传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比如一“刀”纸。 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线犹在耳畔。 还有一“眼”井。 是呀,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 再比如,_____________。(2分)                                                         。(4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声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啊!”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A  6、D 7、翻译: ⑴我听说人们所看重的,没有什么能胜过生命。 ⑵当时每年的秋冬季,派遣军队三路并进,防备北方的蠕蠕,到仲春才班师回朝。 8.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写出一处景物得1分) 9.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2分)。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2分) 10、(6分)(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2)山重水复疑无路   衣冠简朴古风存 (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4)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 11 (1)AD (2)唐人的胸襟:浩然之气、睿智开放、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内含风骨 宋人的胸襟:只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秀气与精致、感时伤情、视角狭隘 清人的胸襟:在无奈中浩叹、冷眼旁观世态、体现落第学子的悲叹与读书人最后的尊严 (3)①这句话是对唐人诗句所体现出来的唐人心襟特点的概括,作者高度赞颂了唐人心胸开放、向上的特点,说明今天还没有人能够超越。 ②这句话是对曹雪芹的《红楼梦》的高度评价,称赞了这部杰作展示了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并揭示了衰亡的原因。 (4)现代人“窗外的人生”是指适时放飞郁闷的心情,不要让思想霉掉,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在从容淡定中,保持情感的平和,真知还原朴素。生活不要只是一种姿势,生命不要只有一种底色,视野不要只有一种视角,要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12 ⑴CE ⑵第一处,文章开头,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以环境的美好反衬出祖国此时的黑暗,反衬出朱自清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第二处,在第五自然段,描写了“一二·九”运动之后,29日晚上清华校园的夜景,以自然环境的黑暗写出社会的黑暗,烘托出朱自清保护运动学生的热情。 ⑶以比喻句“魑魅魍魉”写出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在中国制造的白色恐怖的社会黑暗,以引用俗语:愿为玉碎,不为瓦全和“书呆子”暗示自己坚定的反抗精神。表达出对敌人猖狂和群丑无耻的无比愤怒以及自己的苦闷、忧愤精神。 ⑷开放探究,①有骨气的民族气节②忧国忧民③爱护进步青年学生④对革命的某种不理解⑤情感上的矛盾。 13、B(B句中“日理万机”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此处用于老师不妥) 14、A.“目的是”和“旨在”重复。 C.“具有群众基础广泛、乡土气息浓郁”后宾语成分残缺。 D.“形成、完善和发展”语序颠倒。 15、文段是总分结构,谈的是诗词的交际功能。 16、 (6分)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门”的含义是:人们在水门事件之后,对国家领导人、企业或者个人遭遇的执政危机、市场危机或丑闻的统称。(要强调“危机”或“丑闻” ,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17示例: ⑴一“缕”轻风。(1分) 就这么一“缕”,那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就变得如紫般纤柔,如纱般轻灵了。(3分) ⑵一“抹”晚霞。(1分) 夕阳西下,那渐渐褪去的晚霞,仿佛是哪位仙人拿着画笔,只那么轻轻一“抹”,就给天边涂上了美丽的色彩。(3分) 18作文 高三语文答题卡 姓名              学号             总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二、7、翻译古文: (1)                                                                                                                        (2)                                                                                                                 8.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9.“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10.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                 ,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            。 (3)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4)爱其子,                 ;                ,则耻师焉。 11、(1)          (5分) (2)⑵根据文章内容,请概述唐人、宋人、清人“窗外”天地的特点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胸襟。(6分)                                                                                                                                                (3)①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②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4)                                                                                                                                                                                                                                                                                                                      12、(1)           (5分) (2)找出本文的两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各有何作用。(6分)                                                                                                                                                                                            (3)文本中划线的句子是朱自清给天津《立报》副刊《言林》编辑谢逸六的一封信,请简要分析其语言特点及朱自清的情感。(6分)                                                                                                                                                                                            (4)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精神,给予了“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扬,联系你对朱自清的有关了解,谈谈你对他的认识。(8分)                                                                                                                                                                                                                                16、                                                                                                                                               17、 再比如,_____   ________。(2分)                                                         。(4分) 18、作文 2010届高考语文学科模拟题命题双项细目表 题  号 所属题型 考查内容 知识分布 分  值 能力要求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所属题型编号 预计 得分率 难度值 识记 了解 理解 运用 1 选择题 筛选信息 3 √ 0.9 易 2 概括归纳 3 √ 0.8 易 3 推断想象   3   √        0.9   易 4 实词   3 √ 0.6 中 5 筛选信息   3 √ 0.6 易 6 分析概括   3 √ 0.5 难 7 古诗文鉴赏 古文翻译   10 √ 0.8 易 8 诗词赏析   5 √ 0.7 易 9 诗词赏析 6 √ 0.8 易 10 名句填空 6 √ 0.5 难 11① 选择 分析概括 5 √ 0.7 易 11② 文学文本 思想感情 6 √ 0.5 难 11③ 结构分析 6 √ 0.6 中 11④ 探索研究 8 √ 0.5 难 12① 选择 分析概括 5 √ 0.5 难 12② 实用文本 思想感情 6 √ 0.7 易 12③ 结构分析 6 √ 0.7 易 12④ 探索研究 8 √ 0.7 易 13 选择 成语 3 √ 中 14 病句 3 √ 中 15 排序 3 √ 中 16 表达 分析概括 5 √ 中 17 表达 扩缩仿改变 6 √ 中 18 写作 60 √ 中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