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 姓名 成绩
本卷(总60,含卷面书写2分)_______;作文(总40分)______ 附加分_____
一填字(7分) fān( )篱 zhě( )皱 两qī( )动物 bīn( )临
追sù ( ) 归jiù( ) 销声( )迹 风雪 ( )途 周而( ) 始
草木( )枯 束手无( ) 五彩斑( ) 无动于( ) 在( )难逃
二,填空。(6分)
(1)_______,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___________学的。
(2)《恐龙无处不在》作者是( )国科幻小说家_______________,本文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压扁了的沙子》一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
(3)按说明的对象分,本单元的课文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填空(10分) 1,东皋薄暮望, ___________________ 。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 , 荒草萋萋鹦鹉洲。4, ___________________,千山高复低。 5迷津欲有问 ,_________________。
6、《秋词》中展现了秋高气爽的壮美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苏轼《浣溪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事在人为的哲理。
8、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已的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下列关于说明顺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于不同事物的说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顺序要求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说明,由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的顺序要求也可不同。
B、逻辑顺序往往运用在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中,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些往往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C、说明文的顺序一般包括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D、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说明就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人物生平介绍、动植物生长过程、科学观测记录、生产流程说明、民族历史陈述等等,都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
五,说明文阅读
走向3D时代(16分)
①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以其身临其境的3D(三维)效果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好评,掀起了一股3D电影热潮,同时也让很多对3D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变成了3D技术的支持者,更让人们对3D家庭影视生活充满无限向往。一直徘徊在主流市场之外的3D技术终于奏响了进军家庭娱乐业的号角。
②3D是tlllree—dimensioil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像。就实质而言,这项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
③3D技术在商业运用上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3D立体影院将投资建设,3D影片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3D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影视、音乐、动漫和网络游戏的相互渗透使得3D技术在电子消费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3D技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④3D技术不仅被电影界接受,在电视领域也颇受青睐。如今,各电视生产商均借机力推3D电视,希望引领今后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英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3l目下午1 7时打响的英超联赛,阿森纳主场迎战曼彻斯特联队的榜首大战,已成为英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场由3D技术转播的体育比赛。
⑤此外,3D数码相机、3D数码相框已于去年年末实现产品化。3D数码相机可以通过双镜头叠加同一场景以产生立体影像,或是利用3D功能进行不同色彩模式的对比。而3D数码相框则是利用偏光原理,将不同图像同时折射到双眼,甚至可以充当3D眼镜,将普通照片立体化。在今年1月,松下公司展出了全球第一款高清3D摄像机,其双镜头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独特。松下将该机的透镜、摄像机前端和双存储卡存储器合为一体,从而使机身更加轻便,在用户进行手持式拍摄时更加灵活。同时,该机可自动对图像进行校正,不需使用任何附加设备就能直接记录3D影像。
⑥不过,真正3D时代的到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虽然能去电影院体验3D
电影,但资源相当有限。3D电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3D节目内容的话,3D电视就只
是一个摆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样是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健康和安全也是3D
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因此,对于栩栩如生的3D立体影像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还需要耐心地等待。
1.选文第①)段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开头,有什么作用?( 2分)
2.阅读第②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 (3分)
3,第④段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3分)
4,第⑤段最后一句中黑体字“该机”指代的是 (2分)
5。结合文意,说说真正3D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制约因素?(3分)
6,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请你发挥想象,举一例加以说名明。(3分)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16分)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14.文章说明了 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4分)
15.根据第①②段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
16.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 、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7.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 。(2分)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⑧段“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B.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
附加题10分: 2010年浙江杭州中考试题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联的。佛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讷、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时,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紧张恐惧、或兴奋行动、或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要有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凯库勒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从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的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导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明白梦是怎么回事,也可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有删改)
15.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2分)
16.第②段中加点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3分)
17.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8.文中列举了诗人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的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
请家长签写意见:
14.物种正在加速灭绝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评分:4分。每空2分)
15.a授粉 b农作物 c饲料植物(评分:3分。每空1分)
16.列数字 作比较 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评分:3分。每空1分)
17.参考答案: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或维持生态平衡),(评分:2分。只答“独特的作用”得1分)
18.D(3分)
5.( 2分)答案: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②引出说明对象(1分)。
l 6. (2分)答案:3D是人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图像。(用文章第一句回答,只得1分)
17。(3分)答案:①3D资源相当有限( 1分);②技术标准的制定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分); ③人的健康和安全也是3D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1分)。
18.(3分)
开放性试题,想象合理,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教学,医学,水下作业,地下采矿,空中导航等领域(1分)。比如,在未来医学领域,利用3D显示技术进行手术,将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