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政治)(选修)
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据《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回答1~3题。
1.之所以得出以上结论,原因在于:①哲学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哲学 ②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 ③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④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的智慧是从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 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关于地震的原因,有人说是苍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6.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因此物质也是有生有灭的。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是 A.违背了自然界的存在发展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B.片面夸大了物质的唯一特性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对立起来 D.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回答7、8题。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哲学命题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C.说明了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具有绝对性 D.承认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8.“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哲学命题 A.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9.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性 C.条件性 D.规律性 10.2011年2月18日,50名旅居巴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等国家的福建明溪籍华裔青少年回到故乡明溪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礼仪,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福建明溪营活动。世界华人无论身处何地,身陷何境,心中的“根”始终不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动中有静 ②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静止意味着事物没有任何变化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科学家研究发现,2000年到2050年间有20次冲日天象发生,相冲的点在轨道上约16年转一周,火星每隔15年或17年发生一次大冲,冲日前后星整夜可见。这一事实表明 ①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章鱼大脑中有5亿个神经元,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中智商最高的。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上,德国奥博豪森水族馆一只名为“保罗”的章鱼成功预测对了8场比赛的结果,胜率为100%。有人试图用科学原理解读这一现象,认为保罗是根据它爱吃的食物和颜色来选择国旗的,但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作为社会化的动物,章鱼完全有能力预测足球比赛的结局
B.章鱼是智商最高的无脊椎动物,它的思维决定了其预测能力
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动物对事物未来准确的预测具有偶然性
D.某些高智商动物,在预见事物发展趋势方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3.“天宫一号”卫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14.在治理荒漠化土地的过程中,一些不适合种树的地方却在费尽心思地植树造林,结果是年年种树不见树。有些地方为种树,超采地下水,影响周围植被。“绿了一线,黄了一片”。这种行为:①否认了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③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④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牛顿力学对宏观世界和低速运动的描述无疑是正确的,因而被称为真理,然而,一旦用它去描述微观世界,立刻就会变成荒谬。这说明:①真理是有条件的 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③真理的属性是正确性 ④真理总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如图,北斗七星的变化表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人们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C.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 17.“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④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客观性 B.主观能动性 C.物质性 D.社会历史性 19.下列观点符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 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②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④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1.观察漫画,说明漫画中的这些人没有坚持真理的 A.客观性 B.唯一性 C.无限性 D.条件性 22.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体现了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寻找真理性认识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往往因人而异
2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①联系的观点 ②矛盾的观点 ③发展的观点 ④实践的观点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 ③④ 24.“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 C.世界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25.某同学做一个关于跳蚤听力的实验。他把跳蚤放在玻璃瓶里,大叫:“跳、跳、跳!”跳蚤跳得很高。然后切去跳蚤的双腿,再叫“跳、跳、跳!”跳蚤再也不跳了。于是他在实验报告中写道:“跳蚤切去双腿后,失去了听力。”从哲学上看,该同学主要是因为,不懂得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26.2011年2月以来,山东省大部分地区140多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出现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气候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下列图示中,能形象地表示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的是
28.“世间最可怜的,就是那些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重视事物的量变 B.要做好量的准备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C.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D.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29.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下列选项中,与此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0.“中国的发展,首先到目前为止是量的一种扩张,而不是一个质的高水平”这种认识更在强调:事物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 ②质变比量变更有意义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抓住时机,积极促进事物的质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1.贝多芬一生饱经忧患,然而,他最终仍然振作起来,发出了“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坚强呼声,创作出《第九交响曲》等许多不朽的作品。由此可见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 ②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具有促进作用 ③在困难面前要坚信光明的前途,才能在曲折中前进 ④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总是难免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32.“人口普查始于一家一户,奉献社会源于一点一滴”、“普查时有你,普查后为你”,这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宣传标语。以下说法分别与这二条宣传标语哲理相一致的是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B.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33.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外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部分,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NextPage]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选修)答案纸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二、简述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34.下面表格中左半部分,是一位同学对“怎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的见解摘录。蕴涵一定的哲学道理。请你也从哲学层面讨论这一问题,按照范例,在表格右侧写出相应的哲学观点。
在学习的所有环节中,高质量的课堂听讲最为重要。课上认真听讲一分钟,胜过课下自学10分钟。
范例: 认识复杂的事物,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不能偏科,不要在学科中出现“短腿”现象。警惕“木桶效应”。
“细小”的时间也一定要抓住,乘车、等候甚至课前两分钟的时间都是宝贵的。
情绪、精神状态也很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时常鼓励自己。
35.背景:2011年6月29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29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落下帷幕。中国以全票赞成顺利通过审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相关专家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 辨题: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
[NextPage]
36.浙江依海而生,与海为伴。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是不断探索和提高的。1981年开始调研浙江海岸带,主要是从认识浙江的家底、探索资源优势的角度生发的,提出“念好山海经”的口号,做好渔(海洋渔业)、港(港口建设)、景(海洋旅游资源)、油(东海汽油田开发)四大文章。1998年提出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优势资源排序变成了港、渔、景、油。2003年提出“陆海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面对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2009年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将“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题。2011年6月国务院将浙江列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结合材料,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过程。
三、综合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卡上。(本部分1题,18分) 37.情境一: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此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6分)
情境二:2011年8月 江苏省政府连续出台两个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和“十二五”目标任务。意见强调,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重点领域和行业,从源头上控制能耗过快增长和新增排放增多。要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全体城乡居民)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工作格局。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的合理性。(6分)
(3)情境三:我国自主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为了早日实现我国碳排放目标,某校高二同学张小雅同学建议向全校学生写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请你帮忙草拟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6分)
参考答案 二、简述题 34.
在学习的所有环节中,高质量的课堂听讲最为重要。课上认真听讲一分钟,胜过课下自学10分钟。
范例:
认识复杂的事物,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不能偏科,不要在学科中出现“短腿”现象。警惕“木桶效应”。
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细小”的时间也一定要抓住,乘车、等候甚至课前两分钟的时间都是宝贵的。
要重视量的积累。
情绪、精神状态也很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时常鼓励自己。
充分发挥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35.(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总是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这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因此,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必须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6分) ②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事物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会不至于破坏我国的世界遗产,并进一步保护好这些遗产。(5分)由此可见,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36. 37.(1)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我国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增强珍惜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③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减少污染、降低能耗,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政府-企业-居民形成联系的整体才能有效减排。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起统率作用,树立全局观念,统筹规划、共同推进节能减排。③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重视了事物内部诸要素的联系,重视调动各部分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整体目标。 (3)①要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生活意识等;哲学依据: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 ②从家庭和个人的实际出发用电、用纸等;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节约;哲学依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