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2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2012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ID:315555

大小:94.7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省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A.汲取jí                   潜能qián               拖拽yè                 负隅顽抗yǔ B.罗绮qǐ                  蓦然mù                丧事sāng              叱咤风云chà C.召唤zhào              天堑qiàn               凝噎yè                 度长絜大xié D.处分chǔ               禁受jīn                 洞穴xué               羽扇纶巾guān 2.选出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 A.慧星    痊愈  叠巘     细支末节 B.仓皇    嬉戏     料峭      良辰美景 C.急燥    樯橹     修禊      哙炙人口 D.珠矶    蹒跚      暮霭     揠旗息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①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   、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②游戏行为使动物从小就能     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③鲤鱼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他们只模糊地     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 部世界。 ④期中考试结束了,心情就可以     下来,我要好好睡个觉,听听喜欢的音乐,读读爱看的书。 A.琢磨   熟悉   认识   弛缓       B.琢磨   熟习   意识   迟缓 C.捉摸   熟悉   意识   弛缓       D.捉摸   熟习   认识   迟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强调人与自然鼎足而立, 人可以利用自然,掌握和运用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B.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比任何事物都更使我激动,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 底,纵然为此要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义不容辞。 C.近期电视里,各频道争相预告各挡花期,提醒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已渐成现实,这让 等候了一冬的人们倍觉意兴阑珊。 D.我们在欣赏《赤壁赋》的华词丽句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进 一步领略东坡自由的精神,则难逃买椟还珠之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 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B.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从而得到 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C.有些恒星可能被岩石构成的数万个没有生命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 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D.我们的校园美得像公园:教学楼用的是红砖砌的,教室窗外姹紫嫣红地开满了粉色 的花,静坐在课堂可听见鸟鸣声声入耳。 6.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A.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戏”?为了“自娱”?为了 “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B.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 ——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 C.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的眼花缭乱,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 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D.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才会问得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 察他们周围的世界? 7.下列一组句子,衔接连贯得最好的一组 ①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能力主动调整自身的行为 ②人类为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③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⑤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⑥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 A.②⑤①⑥③④                   B.①⑤②⑥④③ C.②⑥①⑤④③                   D.①⑥②⑤④③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A.贾谊,西汉最富辞采的散文家、政论家,他开创了“史论”文学的先河。所著政论文 《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B.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有谦敬、雅俗、委婉、避讳等等。比如仆、鄙人、晚 生、在下、足下都是谦称,先生、令兄、惠顾、斧正、敬候都属于敬辞。 C.“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上联写的是辛 弃疾,下联指的是李清照。 D.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恶 论”,主张“性善论”,正因为人性本善,教育才能发挥它的功效。 9.选出下列对《高老头》的分析鉴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高老头》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平 行又不是交叉的故事为线索,真实反映了波邦复辟王朝时期巴黎的社会面貌。 B.小说以“高老头”命名,但拉斯蒂涅才是贯穿小说的主要人物。他在《高老头》中是一 个发展着的人物形象,小说展现了他由一个善良上进的青年变成野心家的全过程。 C.高里奥老头出身微寒,疼爱女儿,以每人八十万法郎的陪嫁将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 两个女儿在榨尽了他的钱财后,不再与他来往,到死也只有大女儿来参加了他的葬礼。 D.伏脱冷与鲍赛昂夫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但他们教导拉斯蒂涅的人生哲学却是一致 的:要想跻身巴黎上流社会,不断向上爬,就必须不折手段、冷酷无情。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9分)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宗白华 先秦哲学家荀子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这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说得好: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也让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境,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宫陈列的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上,画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 (有删节) 10.关于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A.丰富、全面就有了“实” ,集中、典型、普遍就有了“虚” 。 B.孟子所说的“美”就是“实” ,“大”也就是“虚”。 C.某种意义上说,“全”和“萃”是矛盾的,实和虚也是对立的,但在艺术中又是统一的。 D.中国传统绘画将有形的“实”的空间俭省给无形的“虚”,表现了更广阔的意境。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两千多年前就给艺术的审美下了定义:“美”就是虚与实的辩证统一。 B.笪重光认为画面的“空景”和“实景”的展现是相对立的,无画处才能成妙境。 C.中国舞台上道具极少,是为了留出最大的空间给演员演绎剧情,创造最深的“真”“神”。 D.八大山人、齐白石的鱼鸟因背景空无一物,让人会更中集精力去想像其姿态的生动逼真。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烟霞写之”,正是以有形 的“实”推知了无形的“虚”。 B.在诗歌里,“实”就是“写景”,“虚”就是“抒情”,常见的借景抒情就是“化实为虚” , 拓展意境。 C.“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没有实写“师”的行踪,只指给我们一片飘渺的云雾, 我们却能感受到隐者的闲适高雅,这是“化虚为实”的写法。 D.唐大书法家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 都是深谙艺术的“虚实相生”之理。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13.选出下列句中对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啬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背负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      抵御 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不同 1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外连衡而斗诸侯 C.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D.其下圣人也远矣 15.选出下列文言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NextPage]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以阴助其急                暗地里 B.夫韩、魏诸侯之障    障碍 C.藉之以蔽其西             遮挡 D.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保全 1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范睢用于秦而收韩                      B.商鞅用于秦而收魏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        D.当时之士虑患之疏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8.选出对下面一句话断句正确的一项 A.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B.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C.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D.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四、(30分) 19.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2)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20题(8分)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虽为罪官,颇得黄州知州徐君猷厚重,迁谪意稍减。 20.全词以景起,以情结,句句不离宴饮,处处关乎怀抱。试对词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及全词的思想感情进行简要分析。(答题不超过60字)   21.古诗文默写(12分) ①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寡人之于国》) ② 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③            ,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④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⑤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 ⑥ 倩何人唤取,       ,       。(辛弃疾《水龙吟》) ⑦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⑧ 三杯两盏淡酒,       ,         。(李清照《醉花阴》)   五、(16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20—22题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自己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22.小说写景简洁,但这一简洁的描写在文中三次出现,试分析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23.联系全文,分析“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4.选出下列句中对小说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A “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暗示徒儿刀法并未学精,还有没学到手 的,暗示徒儿悲剧结局的。 B.小说以“伞”为标题,一则伞是线索,贯穿全文。二是以伞表现人物情感,凝结了师徒 之情,又终结了师徒之义。 C.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既说明了“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更展 示了人格武品,进而揭示主题:学艺先学做人。 D. “心中不快”“却又一热”两相对照,表现出师父对徒儿给予的希望很高,同时自己也 避免不了“儿女情长”的侠骨柔情。 E.小说语言风格朴实流畅,虽心理刻画缺位,但传神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使小 说中师徒形象生动传神。   六、(50分) 2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有享受与感受之别。品尝人头马、身着皮尔卡丹、足蹬莱尔斯丹、肩挎路易威登……只能叫做享受。仅仅靠一副嘴巴和一副下水、一身皮囊就够了。很简单。      能够感受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天的色彩,能够感受到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宇宙的情感,能够感受到漠漠夜空中星星的细语,能够感受到遥远地平线的蠕动,能够感受到我们平常忽略的、淡漠的、遗失的、阔别久远的、隔膜已深的另一番景致,另一番心境,那或许是久违的一份浪漫、一份诗意、一种刺激、一样怀念、一重思悟。感受,靠的是我们的心。 请以“享受与感受”为话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文体特征要分明,不得抄袭。                 [NextPage]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答题卷 一、二、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四、(30分) 19.(10分)(1)(5分)                                                                                                                            (2)(5分)                                                                                                                                      20.(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 (1)                                 (2)                                (3)                                 (4)                                (5)                                 (6)                                  (7)                                 (8)                                  五、(16分) 22.(6分)                                                                                                                                                                      23.(6分)                                                                                                                                                                       24.(4分)(   )(   )   六、(50分) 25.(50分) 题    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NextPage]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 D ( A拽zhuai4  隅yu2  B蓦mo4  咤zha4  C召唤zhao4  凝噎ye1)    2 B (A彗星  细枝末节  C 急躁  脍炙人口  D珠玑  良辰美景) 3 C (琢磨:反复思索;捉摸:揣测,预测。熟悉:清楚地知道;熟习:熟练地掌握。认识:了解,掌握;意识:觉察,感到。迟缓:不迅速,缓慢;弛缓:局势、心情和缓。) 4 D (鼎足而立:三方面分立相持。义不容辞:按道义不容推辞,表示理应承当。在所不辞:决不推辞。意兴阑珊:兴致衰减。买椟还珠: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5 A (B 主语残缺 C可能被(由)岩石构成的……残缺介词D 杂糅、搭配不当) 6 B (A只保留第一和最后一个问号 C 句号移出引号外  D 问号改句号) 7 C 8 A(B足下是敬称,敬候是谦辞。C 都是只辛弃疾。D 孟子、荀子主张颠倒。) 9 C (两个女儿都没来) 10B,都是“实”。 11C ,A荀子并未专指艺术美,B过于绝对,D因果颠倒。 12C,应仍是“化实为虚” 13 C  14D  15D 16 B(屏障) 17 A(A承接   B被动/介词,在   C介词,用、拿/连词,用来 D连接中心语和补语/主谓之间) 18 D 19 (1)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 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肴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20 示例:运用了拟人/象征/用典/借景抒情手法。(手法2分,解说2分)表达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4分,只一面2分) 21略 22.渲染气氛,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为师傅雨中送伞、由伞而产生的情节埋下了伏笔;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和悲剧结局。 23.潜心武功修炼,宁可忍受孤独;慈爱,有仁厚之心;果决,为正义不惜大义灭亲 24 A 徒儿未学的武学真谛——学会做人。E 不乏心理活动描写。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