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漳州市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ID:316148

大小:41.0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上学期高中教学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总角之宴,                    。(《诗经•氓》(2)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3)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4)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5)到了颓圮的篱墙,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6)夏虫也为我沉默,                   !(徐志摩《再别康桥》)(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18分)鸿门宴司马迁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C、会其怒,不敢献         会:恰逢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估计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3分)例句:大王来何操?A.具告以事           B.而今安在哉C.固一世之雄也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下列句子中,全能直接表现樊哙“忠勇”的一组是(   )(3分)①臣请入,与之同命 ②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③壮士!能复饮乎?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⑤樊哙从良坐 ⑥此亡秦之续耳A. 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④⑤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用盾撞击卫士;“卫士仆地”这一细节,既表现了他力气大又说明他来势凶猛。B.听了樊哙闯帐后的一番慷慨陈词,项羽竟然无言以对,说明项羽对樊哙的言行感到愤怒,但碍于场面不好发作。C.鸿门宴上,刘邦险象丛生,随时都有身首异处的可能,但紧要关头项羽却迟迟不忍下手,给了他一个逃生的机会。D.樊哙作为刘邦手下的一员武将,作者写他再鸿门宴上既有忠勇的行为,又有精彩的说辞,形象极为丰满。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分)  译文: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译文:                                                                                (三)诗歌阅读(6分)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①本诗写于作者辞官后。②将:岂的意思。③胜:美好。④无为忽去兹:这种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抛弃它。(1)本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                                                                                                                                                                                        (2)“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4分)(一)文学名著阅读(8分)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觉民躲在黄存仁家,整天被希望和恐惧折磨着,但是爱情的力量让他支撑下去。在觉新的安排下,趁张太太不在家,觉民与琴终于见面了。两人抱头痛哭诉说着别后的思念。(《家》)B、主政的张军长不支持施行新政,也没有支持学生们的进步活动,所以当《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后,觉慧他们便决定筹办《利群周报》 (《家》)C、自从克洛德刺伤弗比斯之后,爱斯梅拉达就被说成是一个女巫。宗教法庭审判她时,判定是她驱使黑衣魔鬼刺杀军官,爱斯梅拉达最终被屈打成招。 (《巴黎圣母院》)D、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克洛德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巴黎圣母院》)9、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请简述觉新婚事的决定过程(《家》)(2)“然而,孩子丢失,那聚集在小鞋周围的万般欢乐、迷人、深情的形象,顷刻变成千百种可怕的东西。漂亮的绣花鞋只成了一种刑具,永远无休无止地绞碎母亲的心。”  (《巴黎圣母院》)绣花鞋为什么成了母亲的刑具?母亲的结局又是如何?请概述与绣花鞋相关的故事情节。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1)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有子提出“为仁之本”,这里的“本”指的是□、□,立本的目的就是要使□□。(2)请简要分析有子为什么强调为人要“孝弟”。(3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记者要表达的是事实而不是情绪柴静 这些年我的变化在于:以前每做一期节目,我都很渴望改变社会现实,干预到事件当中,推动事态发展。这个意念很强烈。这个想法并没有错,因为新闻报道具备这样的功能。    但这些年,我渐渐懂得、承认一个节目和记者的局限性。或者说我不再那么狂妄了。但即使我无法改变一些现实,我也愿意共同承受。我们必须学会尊重事物内在的变化规律,而不是夸大一己之力。现实的改变需要时间,我们也需要耐心。所以,我觉得好的节目、好的报道、好的媒体应该是有耐心的,不要耸人听闻,而是平和地传播事件真相和社会问题。     近期最难忘的就是采访那个因母婴传染而身患艾滋病的孩子。在此之前,我受到的教育是“调查记者应当是不动声色的,真相是流逝在涕泪交加中的”。因此,你要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不可以介入事件的发展,不可以有情绪表现。    但是在和当事人的深入交流中,我发现我在重新检验这些原则。在我采访这个小孩的过程中,我落泪了。这段情节最终剪掉了,因为我认为不该在工作中表现出这样的情绪。但这次采访对我的触动是巨大的。    以前我认为,完成一期节目投入真诚就可以了,但在面对这个受了天大委屈的孩子时,我发现采访本身就是一种傲慢的立场,唯一消减这种傲慢的方式就是投入他的感受中。在采访药家鑫父母和张妙父母时,我也有这种感觉。要是以往,看到张妙母亲在里屋哭泣,我可能会中断采访。但这次我把手放在了她的胳膊上。因为那时她已经精神恍惚很难表达了,我只能用这个办法抚慰她。那个动作是想告诉她:我知道你的痛苦,但是我无能为力,也无法帮助。这种感觉是二十岁时的我无法理解的。我采访过一个因为污染而被查处的工厂负责人。在采访结尾处,负责人一直在和我兜圈子,面对证据死不承认。我问他:“你是说这个工厂没有违规超标吗?”他说:“绝对没有。”我说:“那我们坐在这里闻到的是什么味道?”他说:“没有啊,我闻不到。”我说:“你是说你闻不到吗?”他说:“我的鼻子没有你灵敏。”后来我笑了一下,节目就结束了。    但是后来,有人指出:你是在质问对方。我记得当时自己的身体是向后靠在椅子背上,面带嘲讽的笑容。可是当时在我看来,国外有的记者甚至还会揪着受访者的衣领子呢,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糟糕了,我为什么不可以?    这其实是人性中非常难克服的部分,尤其是当有大事件发生时,当很多人都渴望你替他们表达情绪时,这对记者是一种巨大的诱惑。但现在我慢慢意识到,记者要表达的是事实而不是情绪。任何情绪都可能成为你采访中的障碍。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大时代的记者应当有公心和诚意,不要嬉笑怒骂。”(原载2011年10月25日《文摘周报•人物》,有删减)注:柴静,中央电视台记者。她曾经出现在非典一线、矿难现场;她曾经只身一人面对黑社会威胁,揭开谎言背后的真相。11、文章开头说这些年“我”身上发生了“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些“变化”的一项是(   )(3分)A、渴望通过新闻报道推动事态发展,改变社会现实。B、逐渐认识到一个节目和记者对于改变社会现实的局限性。 C、对新闻事件的干预意念不再那么强烈,不再那么狂妄。D、认识到要平和地传播事件真相和社会问题。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承认,自己在采访工作中曾有过一些与以前所受到的教育相抵触的做法,不能做到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情绪。B、作者采访那个身患艾滋病的孩子,这次经历给她带来巨大的触动,使她意识到采访中不能表现情绪的这一工作原则的重要性。C、在采访那个因为污染而被查处的工厂负责人时,有人质疑作者用的是一种质问的方式,违背了一个新闻记者应有的立场。 D、文中作者讲述了工作中三次典型的采访经历,让我们看到作者在处理工作立场与自身情绪之间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成熟、更加理性。13、作者为什么觉得“大时代的记者应当有公心和诚意,不要嬉笑怒骂”这句话说得好?(3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5分)脚步声陆文夫     ①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②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我一拳,或者在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③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越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④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⑤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的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面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⑥偶尔到空寂的林间来了,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洌的水穿过了心头。好像又回到了孤寂的时候。仔细听听,还是那从前的脚步声,悠闲而有些自信,只有声音变得更加轻微,还有疲惫之意。是的,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当然会失去了原有的弹跳力,可它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⑦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⑧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14、下列对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文中所写的“脚步声”,表面上指人行走时发出的响声,实际上象征着人生奋斗过程中的轨迹。B、现代人在都市的喧嚣中分不清事物的真假、甚至分不清自己,因为他们都是凡夫俗子,没有判断力。C、本文以“脚步声”为题并贯穿全文,虽然能够起到线索作用,但过于直白,没有太多内涵,难以引起读者注意。D、文中以山林间的清静和都市中的喧嚣作对比,意在说明要想听到脚步声,就必须有一种安静的周边环境。E、文中第⑦段说“能走总是美好的”,是指人生无论面对什么处境,只要能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是一种收获。15、在作者看来,人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这种“脚步声”对人生旅程的前行有何意义?(4分)                                                                                                                                                   16、作者惊讶于多年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但为什么在第⑥段却又说“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试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17、下面是根据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相关内容拟出的上联,请任选其中一题,对出下联。(3分)   ①《沁园春•长沙》    上联:寥廓江天引壮志     下联:                                 ②《兰亭集序》上联:少长咸集,观自然万物  下联: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长期以来我们在吃四大发明的老本,在一种虚    (wàng)的怀旧安慰中构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这种自尊心是必要的,但这种思想方法却制造着一种后顾的文化模式。因为后顾,我们对世界的许多新变化有一种阿Q 式的“我祖先比你阔多了”的情绪。这正造就了我们的长期封闭,亦造成了我们裹足不前。(1)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1分)汉字:      (2)请写出一个与“裹足不前”词义相近的成语。(1分)    成语: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2011年12月14日《光明日报》报道,在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有一尊秦桧雕像。特别的是,这里的秦桧雕像一反传统,不再是西湖边上岳飞庙里长跪不起的罪人,而是挺直了身子,端坐起来。虽然博物馆方面称,只是出于对江宁通史展览的完整性考虑,并未对用坐像还是跪像考虑太多,也毫无为秦桧平反之意,但是一时间,坐着的秦桧雕像引发了广泛质疑。诸如此类事件,面对媒体质疑,相关部门总能拿出各种理由进行搪塞,最典型的莫过于打着文化的旗号,以文化创新、文化争鸣为噱头进行宣传。你对“坐着的秦桧雕像”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题目:我与                       有个约会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立意自定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800字左右。   漳州市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暨评分标准    1、(6分)    (1)言笑晏晏  (2)亦足以畅叙幽情  (3)鸡鸣桑树颠 (4)诵明月之诗    (5)走尽这雨巷。   (6)我挥一挥衣袖   (一处1分,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    2、(3分)B(王:使动用法,活用为“让……称王”)    3、(3分)B(“大王来何操?”“而今安在哉”均为宾语前置。A.介宾结构后置;C.判断句;D.定语后置。)    4、(3分)C(③“壮士”是项羽对樊哙的称呼,属于间接表现;⑤只交代樊哙的座位,不能表现樊哙的忠勇;⑥是樊哙指出项羽这样做的结果,属于间接表现。)    5、(3分)B(“项羽对樊哙的言行感到愤怒,但碍于场面不好发作”说法有误,项羽无言以对,说明这时的项羽被樊哙说动、感到自己确实理亏。)    6、(6分)   (1)我连死尚且不畏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3分。意思对、语句通顺给1分,“且”“辞”译对各给1分。)   (2)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为的是防备者其他盗贼的进出和意外的变故。(3分。意思对、语句通顺给1分,“非常”和判断句式译对各给1分。)   【参考译文】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沛公)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您)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两军)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辞谢)。”    7、(6分)   (1)(本诗作者运用白描的表现手法)描绘了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等画面,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氛围。(2分。如有其它说法,言之成理即可。)   (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诗句表面上平平淡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慨叹:农村生活是多么惬意,自由自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4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8、(3分)A(①安排见面的是觉慧,而不是觉新;②当觉民和琴见面时,二人是平静而亲密交谈并没有抱头痛哭。)9、(5分)(1)来说媒的很多,经他的父亲同剧目商量选择,(1分)只留下两家姑娘的芳名。父亲求助于拈阄的办法,(1分)把她们的姓氏写在两方小红纸片上,在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了一番后,随意拈起一个来。(2分)觉新的亲事就这样决定了。(1分)(2)隐修女居第尔的女儿被埃及人拐走了.只留下一只小绣花鞋。(1分)每当目睹这只小鞋,她就被思念女儿的苦痛折磨着。从此,她把自己幽闭起来。(1分)15年后,她与女儿爱斯梅拉达因各自拥有一只精致的小绣花鞋而相认。(1分)悲喜交集之时。女儿被捕,母亲为救女儿身亡。(l分)(外国文学人物的译名可酌情放宽要求)    10、(6分)   (1)孝 弟  道生 (3分。一处1分。)   (2)有子认为,如果    (若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   有子说:“假如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尊长的,很少有;不喜欢冒犯尊长,却喜欢造反作乱,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那么道就会产生出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11、(3分)A(“渴望通过新闻报道推动事态发展,改变社会现实”这是以前做节目的想法。)      12、(3分)B(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触动的是:采访本身就是一种傲慢的立场,唯一消减这种傲慢的方式就是投入他的感受中去。)    13、(3分)示例:作者认为这句话说得好,是认同这句话道出了新闻记者面对新闻事件时应有的态度和品质。(意思对即可。)     14、(5分)A.E(B项,因果有误,现代人分不清事物的真假、分不清自己,是因为被都市的喧嚣和繁华所迷惑;C项,以“脚步声”为题并贯穿全文,不仅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且内涵深刻;D项,意在提醒人生旅途中一定要坚守信念,不能因外界干扰而迷失方向。)(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4分)在一个人寂寞、孤苦的时候;在跋涉中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2分)这种“脚步声”能够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至于迷失方向;还能够让自己有一个务实的定位,使自己更加脚踏实地地前行。 (2分)    16、(6分)    ①每个人心中的目标都是难以一蹴而就的,有时甚至是永远也到达不了的;②前行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或阻碍,但要知道这脚步没有白费,要相信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这也是一种人生经历; ③作者相信前面没有什么金光大道可走,希望人能老老实实地往前挪;④人生的奋斗目标本来就没有终点,它将促使我们勇于前行,不断跋涉,也促使后来者继续投入到人生之旅当中。   (回答一点给2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17、(3分)    【示例】①峥嵘岁月抒豪情   ②群贤毕至,著宇宙华章〔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各1分)    18、(2分)   (1)(1分)妄  (2)(1分)示例:固(故)步自封(或造茧自缚)19.(7分)示例一:“坐着的秦桧”是对历史和民族感情的不尊重。文化创新首先应该尊重历史。秦桧的行为足以让其遗臭万年。长跪不起的秦桧雕像,可以起到警示后人、教育后人的作用。其次,文化创新还应充分尊重民族感情。谋害忠良、卖国求荣者理应受到万人唾骂;不尊重民族感情的文化创新,无异于亵渎文化。此外,发展文化产业也不能只盯着利益,不顾社会影响。      示例二:“坐着的秦桧”是一种文化创新。首先,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其内在蕴涵而不是外在形式。秦桧的雕像无论是坐着还是跪着,秦桧始终是历史的罪人。其次《关注历史文化的现代社会价值,不能机械地照搬旧的形式,妄加指责反而会误导公众的视线。况且,文化的创新行为,有利于现代人更直接地感受传统文化。我们应给以理解和支持。  (看法正确2分,理由充分4分,语言表达连贯1分。)20.作文(70分)参照2011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