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三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测试题 班级: 九( )班 姓名: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根深蒂固(dì) 惨绝人寰(yuán)栖身(xī)丰腴(yú )B、戛然而止(gá )春风和煦(xù )诤言(zhēng)棱角(léng)C、姹紫嫣红(chà)忧心忡忡(chōng)荒谬(miù)佯装(yáng) D、精神抖擞(sóu)心情惬意(xiá)情愫(sù)蕈菌(jùn)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年 “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黑马: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D、“豆腐渣”工程往往是腐败的孪生兄弟。(豆腐渣:指质量差。)C.民办高校争吃“教育蛋糕”。(蛋糕:喻经济利益。)D.小轿车的车价会不会高台跳水?(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运动项目。)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项是( )①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 投资过快的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②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 任感,切实 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③杭州作为旅游城市,以其 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A.阻止 履行丰厚 B.遏制 奉行 丰富 C.遏制 履行 丰富 D.阻止 奉行 丰厚二、发展题 生即幸福,活即机遇 ①一个青年失去了信心,对生活感到愤怒。他觉得机遇从来不曾光顾他,这个环境已令他深深地厌倦。他决定出国,去彼岸的乐土实现光荣与梦想。 ②但他没有足够的金钱,也得不到任何人支持,唯一的办法就是——偷渡。为此,他用了一个月时间,找到一名蛇头,以自己全部积蓄换得船舱里的一个座位。临行前一小时,他给父母留了张纸条:我不是缺少成功,而是缺少机遇。我走了。 ③5 天后,偷渡船在狂风巨浪中沉没。但这个青年很幸运,他抓住两个救生圈,在昏天黑地中苦苦挣扎了不知多长时间。风平浪静后,他发现大洋中只 有他一个人,以及 远方的一座小岛。当他爬上小岛时,已精疲力竭。躲到岩石缝中整整睡了一天,才醒来。那时他发现:他赤身裸体,两只救生圈是他仅有的财产。绝望与恐惧深深地 笼罩着他。他整整哭了一天,才稍稍振作;开始四处寻找食物。 ④幸好他读过《鲁滨逊漂流记》。记忆中的某些细节指引着他求生的方向。他用枯枝在岩石缝筑了个小窝,干草、树叶做床 垫、被褥,夏天的小岛上不乏野果、野菜,加上海滩提供的鱼、虾和藻类,一日三餐基本有保障。当然,他学会了钻木取火。 ⑤开始的一个月是在病痛中度过的,但这似乎是个适应期;第二个月,他渐渐接受了小岛,小岛也认可了他。他的生活渐渐有了规律:除觅食时间外,他的全部工作就是坐在小岛之巅极目四顾,寻找船只的影子。 ⑥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这儿似乎是一条偏僻而危险的航道,只有偷渡船才可能经过。日出日落间,他发现自已从来没有如此热爱他曾经生活过的世界,以及那个世界里的亲人和陌生人。深刻的孤独和寂寞中,他学会了思考。 ⑦ 秋天来了,成熟的果子“噗、噗”地跌下地,小岛一片丰收气氛。但这个青年却感到恐慌。他像松鼠一样四处收集粮食,贮存到树洞、岩石缝,或用沙子掩埋。总之,他想尽一切办法为肃杀的冬季做准备。他还幸运地在沙滩上拾到一条比猪还大的死鱼,他用石刀、石斧将鱼分割成条,晒成干。 ⑧就这样,他挨到了春天。 ⑨他曾经痛恨过的机遇终于来了——一天早晨,他在梦中听见人说话的声音!他像 一样狂嗥一声,像 —样蹿出窝棚,像 一样转动头颅——是的,沙滩上站着一队人马。那队人马也看见岩石上的他——像一头瘦骨嶙峋的 ! ⑩一周后,他随同胞们——一支科学考察队,回到祖国,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 ⑾获得新生的青年从此不再愤怒,不再抱怨,不再绝望,他告诉人们:比起在荒岛上等待一只救命船,这个社会简直到处都是机遇!1.速读全文,简要叙述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不超过50个字 )。 2.根据语境,第②段画线的“蛇头”指的是 。3.第⑨段空白处依次填人的内容正确的—项是( )A.豹子 狼 猿 山鸡 B.狼 豹子 山鸡 猿C.山鸡 豹子 猿 狼 D.猿 狼 山鸡 豹子4.根据故事,青年在偷渡中没有被淹死,这就是 ,而他回到祖国,回到亲人身边,重新生活在社会中,也就是有了 。5.第④段提到的《鲁滨逊漂流记》,是 国作家 的作品。三、提高题 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姑父一口水也 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 地说:“家里没钱!” 姑父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侯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掉死算啦!”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 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么?1、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 2、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 3、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4、文中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作用是 。 5、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