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ID:316766

大小:44.8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能力提高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第Ⅰ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通货膨胀的道德后果茅于轼通货膨胀的利弊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经济学家对此已经讨论得相当透彻了。然而经济学家的视野往往只限于经济领域,忽视了其他社会后果。我认为“通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一点往往为经济学家所忽视。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银行里存的钱以及口袋里的钱的购买力降低了,这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一位俄罗斯的退休女科学家抱怨说,她和家人辛 苦一辈子积蓄的钱存在银行里,原先够花几十年,到死也不愁缺钱花,可是通货膨胀使他们存的钱只够买一千克香肠。她的不平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个城市的劳动者遭受如此不公平的损失,一个很自然的反应是感到他有权利向社会索取所损失的财富。一个人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然而又没有任何合法的渠道来实现这个补偿时,就会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因为他的社会对不起他,他丝毫不欠社会的情。当社会中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将大大降低,关心社会公德的人减 少,犯罪率上升,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其后果是极严重的。即使通货膨胀率还相当低,不会出现在俄罗斯发生的那种情况,但它对道德的腐蚀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社会学家曾创造过一个名词,称作社会贴现率,它和经济贴现率有相似的含义,只不过把未来金钱贬值的意义推广到未来一切的事物。经济贴现率越高,未来的一元钱在今天的价值越低,因而越不值得重视。贴现率上升意味着未来的盈亏没有意义。类似的,社会贴现率上升,意味着将来的金钱盈亏没有意义,只有眼前才是值得计较的。于是人们将变得不顾将来、只顾眼前,失信毁约都变得无所谓。这同样将构成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造成不顾子孙后代,甚至今朝有酒今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死囚型生活。社会贴现率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贴现率,它又直接与通货膨胀率相关联。通货膨胀是对所有权的慢性侵袭。近几年来人们对所有权讨论得很热烈,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确立牢固的所有权在提高经济活动效率中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一切侵犯所有权的政治行为都会造成经济上严重的不良后果。强行没收私人财产,以低价收购百姓的贵金属,更换币值同时又限制每人以旧币换新币的数额,都是严重侵犯所有权的行为,都是饮鸩止渴。通货膨胀使工薪阶层受到的损害最大。对于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如商贩、在企业内工作的职员,受到的影响就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支出随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而浮动。如果政府官员在“通胀”环境下的损失不能及时得到补偿,会降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被正确估价。由于责任感淡薄,政府对自己的干部的控制力降低,严重时干部会寻求第二职业,甚至收受贿赂,使整个政府的工作效率受到损害。事实上通货膨胀正是因为政 府收支得不到平衡而引起的,政府必定努力削减支出,所以干部的薪金往往不能随物价水平而调整。然后政府收支情况将进一步恶化,所以通货膨胀处理得不好有一种自我加剧的趋势,尤其是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在社会上有示范作用,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觉悟。通货膨胀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虽然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也正因为无形,大家对它的危害往往估计过低。(摘编自《晚报文萃》,有删改)1.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后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是你所拥有的钱的购买力降低了。B.通货膨胀的一个后果是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C.通货膨胀会使人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D.通货膨胀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社会的道德水平大大降低,犯罪率上升,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解析:“通货膨胀会使人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是正当的”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的说法是建立在“没有任何合法的渠道来实现这个补偿时”的基础之上的。答案:C2.下列表述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货膨胀的利弊虽然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但经济学家对此已经没有争议了。B.社会贴现率上升,会使人们变得不顾将来、只顾眼前,失信毁约都变得无所谓。C.强行没收私人财产,以低价收购百姓的贵金属,更换币值同时又限制每人以旧币换新币的数额等行为都会造成经济上严重的不良后果。D.通货膨胀对于参与市场活动的人的影响就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支出随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而浮动。解析:原文中“讨论得相当透彻”并不是说没有争议,因为文章开头已经说明了“通货膨胀的利弊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货膨胀率不管高低,都会对社会道德产生腐蚀作用,造成不良后果。B.社会贴现率主要取决于经济贴现率,同时还与通货膨胀率有关联。C.如果政府官员在“通胀”环境下的损失不能及时得到补偿,所产生的后果要比普通人严重得多。D.因为通货膨胀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是无形的,所以人们对它的危害往往是无法估计的。解析:“通货膨胀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不是无法估计的,而是往往估计过低。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新修滕王阁记韩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墨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注】 ①三王: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移刺袁州         刺:担任刺史B.窃寄目偿所愿焉   偿:满足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   造:制造D.词列三王之次   次:次序、行列解析:C项,造:到达。答案:C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作者没有游滕王阁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②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③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④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⑥窃喜载名其上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④⑥   D.④⑤⑥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仅用数语记叙重修滕王阁之事,其余几乎均围绕向往登滕王阁而不得来抒写,既抒写自己的向往之情,也颂扬了王仲舒的政绩。B.文章三次写自己没有游滕王阁的原因,其中写前两次不得游是第三次不得游的衬笔。[来源:学§科§网]C.作者写第三次不得游滕王阁,实际上又是叙王仲舒政绩的衬笔,将王仲舒的政绩不经意中叙入。D.韩愈极力倡导古文,却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壮其文辞”,以能“词列三王之次”为荣,可见,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解析:D项,韩愈没有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答案:D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诣:到。执事:做事情,主持工作。(2)乃:却,竟然。假:借。 勤:使……劳累。(3)适:刚刚,正好。期月:满一月。乌:怎么。答案:(1)我私下里高兴地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您的手下做事情。(2)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您的接待之人? (3)今天刚好满一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感情呢?参考译文: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多有(宜于)登临观赏的美景,只有滕王阁是第一,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等到三王写序、赋、记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的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十四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任袁州做刺史。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地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您的手下做事情,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所在的地方,我私下里寄托眼睛满足所期望的事情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让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作御使中丞的诏书下达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这些地方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方便施行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以前不便施行的停止,想要做而不能得到满足的施行。大的事情通过使者报告皇上,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应当赦免的赦免,应当处死的处死,正大光明的得以提倡,违法背义的得以禁止,政令在府内几天内制定,百姓在湖山千里之外得知。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您的府下听从命令;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您的接待之人?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您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这阁子若不修整,将毁坏。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满一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您应答说:“是。”于是栋梁,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艳的,修治完这些就停止;没有比前人奢侈,不妨碍后人观赏。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说:“你替我记录这件事情!”我既然因为没有到达景观做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纪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您作文章。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8—9题。浣溪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8.有人说本词在语言上“风致深婉”,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一特点及其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风致深婉的简单理解即是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深沉,因此找到相应句子,如“劝君莫上最高梯”“忍听林表杜鹃啼”,展开分析即可。答案:这是一首风致深婉的怀乡词。上片末句一反“远望可以当归”之意,言作者正是由于怕触动这无法排遣的思乡情绪,才不敢凭高眺远。这一句中,作者故意隐去后半层意思不予点破,可谓深沉委婉。下片中作者的一片归心于结句点出,然亦点到即止,不作过分渲染,而寄兴深微,自成妙诣。9.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构布局离不开艺术技巧的运用。本文答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关系,把握好这一点,展开分析即可。答案:此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答案:(1)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2)思而不学则殆 青青子矜 悠悠我心乙 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坐在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前,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②突然,一阵杂乱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我嘀咕着:不是有门铃吗?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头发蓬乱,眼睛里露出一片焦灼和茫然。他是谁?想干什么?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问道:“你找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笑意,嗫嚅道:“我是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③“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见我没有拒绝,他激动得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想亲眼看看我在城里盖的房子。我能带孩子到您家看看吗?他看到我能盖这么好的房子,一定会非常自豪幸福的。不知您能不能同意?”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④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看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想到这,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⑤这位民工见我答应了,激动得连连称谢,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进了民工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 ⑥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见到我,小男孩一副怯怯的样子,他父亲在一旁不停地说:“乡下孩子,不懂事,请多包涵。”也许是第一次踩上木地板,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步子迈得格外轻缓,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和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地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他弯下腰,对儿子讲道:“叔叔家的房子就是爸爸的公司盖的。当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当时这面墙上还留有一个洞,和隔壁是相通的,为的是运送砖块、水泥等施工材料,房屋建好后,这个洞口便被堵上了。现在,我要是不说,你可一点也看不出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⑦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的一些细节,儿子听了,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情,只见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又直了许多。面对此情此景,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⑧看了我的新居,两人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我突然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的距离拉近了许多。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⑨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⑩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这位民工父亲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将腰杆努力地挺了挺。(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一段说明媚的阳光透过新居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照进屋里,温暖宁静,让“我”感受到一片暖融融的气氛。这样的生活与文中所描写的民工的艰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B.民工不按门铃而敲门这一细节表现了他不熟悉城市生活习惯的身份特点。“眼睛里露出一片焦灼和茫然”是因为他在多次被拒绝后,既失望无助,但又不想放弃努力,急切地想遇到一个答应他要求的人。C.在小男孩“怯怯的样子”面前,父亲不停地表达歉意,小心翼翼地套鞋套,格外轻缓地迈着步子,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这一切,显示出久在城市生活的父亲的老练和成熟。D.父亲告诉儿子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砌墙时,墙上要留一个和隔壁相通的洞口,用来运送砖块、水泥等施工材料,这一情节既表现了父亲技艺的熟练,也表现了他对儿子将来能进城打工的期望。E.小说通过民工父亲带儿子参观自己劳动成果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他对孩子的爱,他朴实善良、勤劳上进、热爱本职工作的品质。民工父亲是小说的主人公,“我”在小说情节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和烘托作用。(2)从全文看,“民工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说第⑤段画线部分人物的语言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说的主题可以引起我们多方面的思考。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触。(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A项,文中所描写的“民工的艰苦生活”不准确,小说没有“描写”民工的艰苦生活,所以得1分;B项正确,得3分;C项,“这一切,显示出久在城市生活的父亲的老练和成熟”错误,不得分;D项,“表现了他对儿子将来能进城打工的期望”不符合小说内容,不得分;E项,“我”不仅仅起到线索和烘托作用,也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得2分。(2)此 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抓住“幸福”两个字作答。民工的幸福主要体现在带儿子看自己所砌的房子这一愿望的满足,自身成为有文凭的建筑工人的喜悦,对儿子美好未来的憧憬。(3)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第⑤段民工的语言透露出多层含意。有对“我”的感激,并将“我”的行为和其他人的行为对比,揭示了民工遭歧视的社会现象。这样写,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4)此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可从多角度考虑,如立足于民工的社会待遇,可以由他们在城市里遭歧视的现象探究应该怎样平等对待民工。还可以从“我”的角度探究,由“我”成就了民工的幸福也使自己获得了快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当然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探究,但必须立足原文,言之成理。答案:(1)A,B,E(2)①在“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之后,他的“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内心是喜悦而幸福的。②向儿子讲述自己的工作并说“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时,内心是自豪而幸福的。③孩子说“我一定好好读书,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听了孩子的话后,这位民工父亲看到了孩子成长的希望,内心是欣慰而又幸福的。(3)塑造了憨厚朴实而又执著的民工父亲的形象;从侧面反映了民工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社会处境;衬托“我”对这位民工的理解,为下文民工父亲带孩子来参 观作铺垫。(4)①人人平等。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他们却并未享受到城市生活的舒适和便利,甚至还承受着城市中人们的歧视。但是他们也有自己朴实的生活向往和精神需求。②互相关爱。“我”的一个简单的行为却带给了一位父亲最幸福的一天,可见给他人带来快乐往往是举手之劳,给人幸福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幸福。③互相尊重。我们不该忽视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存在,更不该歧视他们,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尽可能帮助他们,这样才可能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贾平凹:一个农民的书写舒晋瑜“我就这样做一辈子农民吗?”在自家泥楼子上的14岁少 年贾平凹发狠说。他细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脑袋的当旋上有一撮毛儿高高翘起。他的梦想是上大学。他那么盼望着考试,因为一考试就能显示他的存在。可是“文革”改变了命运。中学毕业后当了农民,下地却连正经农活都干不来,收入还不如妇女。这使他感到屈辱。因父亲“反革命帽子”的牵连,被要求“不能乱说乱动”,当兵、招工、民办教师、代理教师……全都与他绝缘,从此他的性格变得胆怯、自卑,少言寡语。他发誓要离开,剥掉这个“农民皮”。1971年,偶然的机会,他上了西北大学。他背着被褥,坐上了去省城的汽车。他以为结束了自己的农民生涯,满怀着从此踏入幸福之门的心情到陌生的城市去。可是,20年后他才明白,忧伤和烦恼在离开的 那一瞬间就开始了。在贾平凹30余年的创作历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村。从《浮躁》、《土门》、《高老庄》,到《怀念狼》、《秦腔》、《高兴》,从土地承包改革到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农村发生的大转折都在他的作品里:《秦腔》写农民如何离开土地;《高兴》则写农民离开土地后的生活;到了《古炉》,他则转向对“文革”这场历史浩劫中的人性的解读,目光所对准的,依然是山水美丽、六畜兴旺、闭塞贫穷的山村。他的笔下有对故乡的无比依恋和怀念,也有对人离开土地之后怎么办的迷茫和追问,更有面对商业化浪潮冲击下人性异化扭曲时充满批判的矛盾心情。“作为一个作家,没有更大的能力帮助他们,也想不出解决办法,我只能写作,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迷茫的东西写出来。”贾平凹说。他对家乡的感情越来越复杂。在他的心里,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那时,贾平凹经常回去,愿意早早看到迎在半路的父亲,愿意听熟悉的那一声“平回来了!”可是现在的家乡对他而言,越来越是一个“概念”。故乡所呈现的形态对他而言,越来越陌生。“像是有了疤的苹果,腐烂,如一泡脓水,或许它会淤地里生了荷花,愈开愈艳,却不再属于我。”他清醒地发现,自己所熟悉的农村在一步步消失,农村的文化传统在渐渐淡出。他不知是该歌颂还是去批判。他能做的,是用《秦腔》为故乡的过去树了一座纪念的碑子,借主人公夏风,他似乎有意识地谴责自己离开土地后精神上的背叛,也记录了乡村变化中的哀伤。新 课  标  第  一 网贾平凹时常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当年不是偶然地进了大学,不是因为在大学里不知未来去向如何而开始了写作,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肯定是一位农民。一个矮小的老农。或许日子还过得去,儿孙一群,我倚老卖老,吃水烟,蹴阳坡,看着鸡飞狗咬。或许,我还得进城去打工。多年前,村里生产队的公房要处理,他的父亲让他置办一套。他有点不屑:谁还回来再住那个东西!他走得那么决绝洒脱。可是现在他发现,不管走得多远,自己身体里始终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从孩子时起就具有的农民德性,根深蒂固,永远无法真正地褪去。他的视线也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农村。即使现在,也经常有老家人来西安找他,或看病求医,或想办个希望小学,甚至要个修路的资金……家乡人在城里打工的也会到他这里来。贾平凹接纳并沉浸其中。似乎这样,才更能唤醒自己的农民本色。在他的《六棵树》中有一棵痒痒树,一旦移入城市,就失去了根和生命。他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棵树。不过,这棵树虽然深深扎根于生他养他的棣花村,却又超越于此,怀着悲悯之心一次次地回望并反思。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决定了他写作的民间视角。正是以这样的身份认同和视角,他探究并关怀着时下的中国,给我们提供着一卷卷不可替代的、厚重朴素的历史记录。如此,农民贾平凹的书写,是棣花村的幸运,是农民的幸运,又何尝不是读者与中国文坛的幸运?(摘编自2011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贾平凹年少时就有想摆脱农民身份、走出农村的想法,那时他因出身农民、家境贫寒,性格也变得胆怯、自 卑,少言寡语。B.贾平凹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留在了省城,原以为跳出了农村,踏入了幸福之门,然而离乡带来的忧伤和烦恼却一直追随着。C.在贾平凹的心里,过去的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现在的故乡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感受到家乡越来越是一个“概念”。D.贾平凹离开家乡、离开农村几十年,但与家乡人一直有交往,家乡人如有困难来找他,贾平凹总愿意想办法,提供帮助。E.本文记述了贾平凹的早期经历和创作历程,表现了一位著名作家仍留有农民本色的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贾平凹的崇敬之情。(2)贾平凹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贾平凹的青少年时光是在家乡度过的,他的这段经历对他个人成长及文学创作有哪些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贾平凹从小就有跳出农村的梦想,可当他离开农村,离开家乡,却始终被乡情萦绕着,而家乡也成为他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请你就对“梦想”、“乡情”、“写作”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A贾平凹性格变化的原因是受父亲“反革命帽子”的牵连,遭歧视。B“贾平凹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留省城”错。C“现在的故乡已变得越来越陌生”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现在的故乡自身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韵味慢慢丧失,让贾平凹感到越来越陌生;一种是贾平凹自身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对家乡的感情慢慢淡漠,感到家乡越来越陌生。如果是第一种理解,C项正确;如果是第二种理解,C项错误。所以答C项给1分。D正确,给3分。E除该项已表述的内容之外,还有表现贾平凹的家乡情结及希望其他作家都像贾平凹一样,多把笔墨关注现实,关注农村、农民的意图。所以答E项给2分。答案:(1)答D项得3分,答E项得2分,答C项1分,答A、B不给分。(2)①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②关注农村发生的大转折;③山水美丽、六畜兴旺、闭塞贫穷的山村经常出现在他的农村、农民生活题材的作品里。(每小点2分,意思对即可。)(3)①摆脱农民身份、跳出农村的想法给他提供了动力;②上大学的梦想,会考试,让他抓住了上大学的机会;③他的出生和生长环境决定了他对农民身份的认同和写作的民间视角。④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小点1.5分,意思对即可。)(4)观点一:梦想能改变人生。①自己的特长可以诱发梦想的形成;②有梦想就会为实现梦想而努力;②有梦想的人容易抓住机遇。观点二:岁月冲不淡浓浓的乡情。①20年后贾平凹才明白,忧伤和烦恼在他离开家乡的那一瞬间就开始了;②在贾平凹的心里,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③现在也经常有老家人来西安找贾平凹,他总是接纳并沉浸其中。观点三:写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①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②贾平凹多把笔墨关注现实,关注农村,关注农民;③贾平凹的作品是一卷卷不可替代的、厚重朴素的历史记录。(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的文献点评中蕴含褒贬,抒发感慨,以史为鉴,论古讽今,注重文献的社会效益和经世致用,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B.一张肯德基门店外堆放着几箱豆浆粉原料的照片,在微博上引起热议,也揭开了肯德基用豆浆粉兑制“纯豆浆”的内幕。“豆浆门”事件后,很多消费者站在肯德基店门外噤若寒蝉。C.有些文章唯恐在描述上不能细致生动, 在抒情上不能淋漓尽致,在议论上不能鞭辟入里,结果反倒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D.在如今这个追逐时尚名利的时代,民间的老手工艺人已是凤毛麟角,许多民间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解析: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顾客在肯德基店 外不会是害怕、有顾虑的。A.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C.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D.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答案:B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11月的澳大利亚气候温暖,在墨尔本最大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群的鹦鹉不但不怕生人,喜欢纵情于游客手上跳跃嬉戏,而且五颜六色,极尽缤纷。B.2011年6月底到7月初,中国红十字会卷入“郭美美炫富”事件。要想挽回失去的信誉,红十字会就要做到每一笔捐款的使用情况都要清晰可查,包括管理费等。C.现在,大学生进社区后的人员流失现象很严重,待遇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做好相关的政策配套、落实。D.京沪高铁开通以来,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设备处于磨合期,出现了一些故障,虽然不影响安全,所以对运行秩序影响较大。解析:A.语序不当,“不但……而且……”为递进关系,应将两部分内容互换。“不但五颜六色……而且不怕 生人……”C.成分残缺,可在“落实”后加“工作”。D.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所以”改为“但是”。答案:B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________。水大时将九扇双层水门打开,水疏通了而人马车辆却进入不得,因而九门口明代长城早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①迢迢万里长城,从嘉峪关蜿蜒而来,皆遇水则断②这河谷是关内外的咽喉要道③从“好望角”向西南遥望,有天下最为奇特的长城景观④于是,河流之上,便巧夺天工地出现了九座水门紧紧相连的关隘⑤而过了山海关,进入葫芦岛的九门口明代长城,却忽悠一下落在山谷宽宽的河流上,没有断⑥如果它把长城在此断出一个缺口, 那便大大减弱了抵御力A.③①⑤②⑥④   B.①③②⑥④⑤C.③⑤①②⑥④   D.①③⑤②⑥④解析:由所给语句可以推断出③应是总起句;④中的“于是”是标志词,表明④应是收尾句;①中的“遇水则断”与⑤中的“没有断”表明①⑤相连;②中的指示代词“这河谷”和⑤中的“落在山谷宽宽的河流上”表明两句的顺序应为⑤②;而⑥中的代词“它”指的应是②中的“咽喉要道”,两句的顺序应为②⑥。答案:A1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使前四个句子构成排比句,五、六句构成对偶句,所有文字构成一段表意完整的话。(6分)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之言寡而实,_____ _____________。话不在多,而在贴切与恰当。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及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题时,应根据语意填写。填写时,应注意题干要求,即使前四个句子构成排比句,五、六句构成对偶句,另外还要使整个段落的表意完整。组织语言时不能只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答案:为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 为疑惑的人说一句警醒的话 为悲伤的人说一句安慰的话 小人之言多而虚17.最近几天,“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故事传遍了大街小巷,让很多人感到了真爱的朴素与力量。7月2日,在杭州滨江区的白金海岸小区,一名两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刚好从楼下经过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如果吴菊萍被评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为她拟一段颁奖词,80字左右。(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拟写颁奖词,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了解人物的事迹;其次要注意颁奖词的特点,如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等;最后,要注意题干中的字数要求。答案:“最美妈妈”美在何处?美在她平凡而又非凡的“母爱”,美在她朴实无华的真情,美在她真实可亲的人格。在生死进退的一刹那,吴菊萍奋勇救女孩的义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的大爱。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从草根到精英的传奇历程始终贯穿了一个词——坚持。凭着这份坚持,俞敏洪从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乡村拖拉机手,到一名乡村教师;从高考三次不中,到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从校园里内向自卑的丑小鸭,到英语系里耀眼的“单词王”;从被北大扫地出门的穷酸教师,到名动大江南北的培训界领军人物;从付不起学费无缘出国读书的可怜虫,到学员遍布美国的“留学教父”……他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来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这是个材料作文,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从俞敏洪今天的成功中,我们看到坚持的力量,于是可以写“贵在坚持”等;从俞敏洪成长的经历中,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今天的卑微并不等于明天就不能辉煌,于是可以写“丑小鸭与白天鹅”“输在起点•赢在终点”等;从俞敏洪讲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懂得立大志的意义,于是可以写“小草与大树”等。【佳作展台】 将坚持进行到底 朱明晶凭着一份执著,俞敏洪从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乡村拖拉机手,到一名乡村教师;从高考三次不中,到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从校园里内向自卑的丑小鸭,到英语系里耀眼的“单词王”;从被北大扫地出门的穷酸教师,到名动大江南北的培训界领军人物……从俞敏洪由草根到精英的传奇历程中,我们看到了坚持的力量。从不因失败而气馁,不因坎坷而放弃,俞敏洪的这份执著,让我们明白,成功是以艰难为基石,用坚持来堆砌,因不懈而攀爬,把永恒作为最高点的。每一次艰难探索 ,都隐含着血与泪。人人都想成功,但并非人人都可以成功。成功者贵在将坚持进行到底。每一棵小草都那么微不足道,可谁又能遏制它还大地一片绿色的愿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便是坚持的力量。每一朵梅花看上去都那么柔弱,可谁又能阻止它用血泪挣脱一道道枷锁,以高昂的头颅迎接第一缕春光?虽然短暂,但很绚烂,没有人能减缓梅花对美的追求的步伐。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每一棵枯松看上去都那么低矮,可谁又能泯灭其对悬崖孤壁的渴望?看似不可完成的飞越,而松树的种子却在风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征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也是坚持的力量。坚持一份信念,收获一份永恒;坚持一份永恒,收获一份成功。坚持“ 农村包围城市”,让革命圣火熊熊燃烧,中华大地从此旧貌换新颜。坚持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近百年的屈辱历史被英雄的中国人民远远甩在身后。坚持,让爱迪生失败一千次都未言放弃;坚持,让达尔文为《物种起源》耗尽毕生精力;坚持,让勇攀科学高峰的陈景润永不止步。坚持,把困难踩在脚下,让人背起希望的行囊,纵然前路充满艰险,也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成功不是想来的,而是需要用勇气和智慧去开拓获取的。其实,只要不懈追求,人人都能成功。记住:将坚持进行到底!【名师点评】 俞敏洪由草根到精英的传奇历程很典型,给人的启发很多,而本篇习作从原材料中选取感悟最深的一个角度来构思行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感而发,自然朴实。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名言警句的巧妙摘引,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引、析、点”的模式,使行文流转自如;首尾呼应的笔法,让文章结构更为严谨。优美的语言,生动贴切的比喻,更使文章通畅耐读、灵动活泼。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