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语文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语文版附答案)

ID:317790

大小:47.2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末考试高一试题语    文说明: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第Ⅰ卷1—6题与第Ⅱ卷13—15题为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其中13—15题答在7—9位置上;其余题目为主观题,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第Ⅰ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虽然瑞典文学院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自19世纪中叶起,欧洲资本主义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光明、崇高、热情、高雅是此时获奖作品的共同风格。例如,1910年德国作家海泽的获奖是因为他的作品“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完美的艺术境界”。不难发现,此时欧洲人的文学审美观念趋向于追求古典式的和谐之美,而人与现实的和谐是这种古典美的核心,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欧洲人古典的乌托邦梦想随着战火灰飞烟灭。西方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世界的全面反思,用更加冷峻的目光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传统文学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乐观主义倾向开始淡出20世纪西方文学的舞台,文学的视角转移到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如果说战前的西方文学多从美的角度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幻想,那么,此时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异化。这一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地表彰那些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作家。如1919年瑞典文学院将文学奖颁给瑞士作家施皮特勒,正是因为他的史诗《奥林匹斯的春天》“表达了人类在强加于自身的各种欲望搏斗时表现出的自由意志、各种理想、各种想象以及人类的痛苦、绝望等等”。  接踵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绝望。在这片思想的荒原上,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风靡世界。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荒诞与痛苦的,人生的意义终将化为虚无。存在主义哲学对二战后世界文学影响深远,文学的审美重心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西方现代作家以文学为手段来探究人类存在的价值,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尽可能地去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焦虑、孤独和虚无。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受到西方文学界的普遍质疑,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后现代主义理论盛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更多地关注文学中的阶级、种族、性别、殖民、文化等问题,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文学批评不再抽象地对人进行形而上学的反思,而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这与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相关。 1.下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不同历史阶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有所不同。B.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使人们在尖锐的社会矛盾下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C.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D.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作品的文学主题关注重心的变迁,我们可以窥见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文学批评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态势。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19世纪中叶起,欧洲人在反思人与现实的关系时,开始追求以人与现实的和谐为核心的古典式的和谐之美,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B.传统文学观念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受到严重的冲击,于是,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开始取代乐观主义倾向。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异化。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绝望,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流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是文学批评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的原因之一。B.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尽可能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焦虑、孤独和虚无,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同。C.二战后,西方现代作家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D.从19世纪中叶起,经两次世界大战,进入20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由原来的低层次不断上升,最终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乃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协,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违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羽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 甚得夷夏之心。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暹按其事实  按:依照       B.蕃人赍金以遗              赍:送物给人 C.暹累迁给事中  累:多次       D.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 幸:皇上亲自到某处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杜暹“清直”的一组是            (     )①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        ②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③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                  ④躬自巡检,未尝休懈⑤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        ⑥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至分水戍①    骆宾王行役忽离忧,复此怆分流。 溅石回湍咽,萦丛曲涧幽。阴岩常结晦,宿莽②竞含秋。况乃霜晨早,寒风入戍楼。【注】①本诗为诗人早期作品,诗人入京应试,结果名落孙山,乃出西京,至分水岭,然后告别中原南下。  ②宿莽:经冬不枯的草。8.诗歌首联即点明“离忧”,结合诗句谈谈诗人为何“离忧”?(5分)9.本诗是如何抒发“离忧”之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注:第(2)题为选做题,请选择自己学习的版本答题。(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2)语文版教材做答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人教版教材作答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诗经•氓》)(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乙 选考题请从下面所给的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三贝先生家训沈从文年高有德的三贝先生不幸于今年正月初四日“遽返道山”了!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当三声落气炮响过后不到五分钟,全县城人便都在纷纷议论他的“平生大节”了。大凡贤者身后,总有一部分不能了解他伟大人格的人,常常立于反对方面加以攻讦诋毁。三贝先生自然也不是例外。也许是他太好——不然,便是C县的舆论太不公允了: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见了一个卖豆腐或卖落花生的小贩,问他“三贝先生如何?”他答复了你所问以外,必定还附带的加一句奚落三贝的话,如“那个啬刻鬼”或“那老怪物”一类言辞。据说三贝是无疾而终的。还正是一般“积德厚福”人应有的事。不过,从田大伯妈处得来的消息,则又明明是因问他做校长的那个儿子索退抚育费不得而气死的。田大伯妈是与三贝有瓜葛的人。她女婿曾拜寄过三贝隔房堂弟做干崽,大概这话总不是全无把柄!总之,三贝先生是今年正月初四日午时死去了。是“无疾而终”还是“气伤肚肠”而死的,我们不是应措意的事,很可以不必再过问。倘若是真有那种好揽闲事的人寻根究底,只指示讣文给看就得了;讣文明明载着“享年七十有八……无疾而终”。三贝是有钱有势的人,丧事自然是非常之热闹。他第五儿子是现在县署第二科的科员,第六儿子——就是有气死老子嫌疑的那个——又是中学的校长,儿孙又多,因之出殡那一天竟有许多人执绋。有用松柏枝扎成的香亭,有用白布缠就的灵轿,有十来个敲法器的大师傅,有各种无字的脚牌,有朱红绫子的铭旌,有写上“典型犹存”或“里失贤者”的挽联和祭幛,有两堂锣鼓及一队细乐,有一队制服整齐的学生,而且,知事大人也屈尊到送丧。此外,典狱官张四老爷,地方财产保管处田老爷,宋连长,复查局刘局长,初从上海毕业转来的九二先生……都莫不大襟上佩了一朵白纸花,沉肃谨敬地在鼻涕眼泪一把抓的孝子前头走着。警察所长呢,另外又专派了四名着号衣年青的警兵,随同灵柩左右照料,免得那些打高脚牌、扛祭幛的小孩子,沿途吵嘴滋事。“好热闹阔绰的丧事!” 当灵柩从道门口菜市过身时,许多妇人、老头子以及卖白菜的老孀,和担水卖的哑爷,都带了羡慕神气这样说。 三贝先生生活就是这样结束了,也可谓“生荣死哀”。不过,人虽死去,但其“嘉言懿行”流传于C城老一辈人口中的却很多很多。大体都极有关于“世道人心”。因此谨就我所知者,摘录一二;至其“出处大节”,则已有C县宿儒方梧庐先生为之作传,兹均不述及。节抄家训:过大桥时,应将脚步加速——但亦不必如驰如奔免撞损徐元记之窑货担子——不然,设于此时桥忽圮下,岂不危极险极?桥久不修,年代渊远,适于此时圮下,实亦“事所必至理有固然”者也!进城时,到城洞下亦应加快一脚,尤其是曾经失火之东门。并须用双手将脑壳掩护,如此,既可防意外之虞,即或万一猛不知道于彼时从上面掉落一砖头瓦片,亦可因手在上而不至伤脑。至于到城门洞卖羊肉、卖粉条、卖布那种要钱不要命之事情,千万莫去做。最好连买也莫买,即或东西再好,价钱再贱。有客久坐未动时,应不俟呼唤时将茶献客。冲茶之水不必顶沸——不沸之水则尤好。若然,客即不知趣硬赖到吃饭后方去,其食量因喝水过多亦必大减。逢年过节用大荤祀祖——其实不用亦可,不见“采藻明其洁”之训乎?——实在万不得已,最好是用零买法为佳。譬如称肉一斤,则分为四处称,每处四两。如此办法,既可选择皮薄骨少心所欲得之肉,而斤两上亦占便宜不少。厕房粪坑到夏天粪过稀不能售出时,可加以草灰斗许;但应切记将草灰之价同时算入。………… 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此处但选其一小部分耳。其行为尤嵚嵜不同于流俗,容当汇次编出,以介绍于“未获亲炙”三贝先生诸读者前。C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至其家训,除为代加标点外,初未敢易去一字。                                      一九二五年二月中旬(选自《沈从文文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开篇写三贝先生“遽返道山”,说“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句中“惊人”和“重大”强调了三贝先生的死确实是C城的一大损失。B.“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家训中所表现的虽然只是三贝先生一个人,但刻画的却是当时社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人物。C.“遽返道山”、“积德厚福”、“典型犹存”、“里失贤者”、“嘉言懿行”“生荣死哀”这些赞美词语,用在三贝先生身上多少有些词不达意的意味。 D.小说结尾说“C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这里的“我也不大清白了”,实际上是在暗示读者这只是一个假托的故事。E.小说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三贝先生这一形象,侧面描写表现出三贝先生死后的种种反映,正面描写是通过家训表现其性格特征。(2)小说的前一部分写三贝先生死后热闹阔绰的丧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三贝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及其作用的认识。(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帧画面,一架时光机每个人都是一个窗口,我是从来不惧怕这个社会的,不惧怕跟这些东西接触,既然它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你可以去了解它。                                ——贾章柯我是一个在山西汾阳县城长大的孩子,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被称为“一位来自民间的导演”。我的父亲原来在县城里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回老家,在农村教了很长时间的语文。很多亲戚到现在都还住在乡下——这样一种农业社会的背景,带给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一直愿意承认并珍视这一点。  后来很多人问我,是怎样的机缘,让我这样一个来自“基层”的人,想要去当一名导演?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复杂。如果非要有一个直接的契机,那就是1990年,20岁的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黄土地》。  那时我人在太原。住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家电影院,我就去看了——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竟然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一下子就被电影表现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所震撼,因为我就是在那样的黄土高坡上长大的。可令我惊叹的是什么呢?是电影这种表达方式,所具备的包容性和可能性!除了视觉、听觉,它还有时间性,可以让你通过一个时间段,传达出非常丰富的生命体验。于是我决定,我要搞电影,我要考北京电影学院!   可是,当时的我是个什么状态呢?已经从汾阳出来,和几个想考美术院校的朋友住在太原南郊的许西村——没错,是美术考前班,我当时的想法简单无比,就是想考美术院校上个大学。我在山西大学的美术考前班里报了名,每天上半天课,想着大学毕业后能进一家广告公司搞搞平面设计。  太原的住地在一个铁路边,邻居里有农民、水果小贩,跑长途运输的卡车司机。那些日子里,我有过任何一个从小地方到大城市讨生活的人,都可能会有的经历,啥都做过,给商家写美术字,给饭店画招牌什么的……尤其是当你睡到半夜三更,被人毫不客气地叫起来接受盘查时,你会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社会现实——在这个城市,你没有户口,没有正式的工作单位。在他们眼里,你就是所谓的“社会闲杂人员”。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存空间,令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不要去迷信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机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所以,当我坐在前往北京的车上时,心情除了期待,还有一种“壮志凌云”。那天,连父母也到太原来了,还特地让他们的朋友开着一辆桑塔纳送我一程。要知道,90年代初私家车刚盛行,这种突如其来的“礼遇”,也给我未来的电影之路,莫名增加了一种“负重感”。怎么说呢?如前所述,比起在学校里受到过的那些教育,早年成长的“街头生活”才是我更庆幸并珍视的部分。一些生活在普通人身上的、一种深藏在中国民间的文化渊源,一直留藏于我心间。这方面,不但是我的父母,还譬如说我的“奶妈”,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潜移默化地灌输了我一种处世的态度。我记得“奶妈”一直对我说:为人要讲义气,待人要厚道,对父母要孝顺,遇事要勇敢。对她来说,这些道德就是一些非常实在的日常行为准则,是一种根植于她人性中的善良。她没念过什么书,但是从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一种很深的教养,这种教养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得自于一种世代相承的民间传统——我觉得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我总感到,文化和书本知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就像有的人确实读了不少的书,看上去好像挺有学问,但是这种所谓的学问,除了增加了他傲视旁人的资本外,并不能实际地影响到他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态度。在那些人的眼里,知识就跟金钱一样,只是一种很实用的流通工具。我觉得在“奶妈”身上,我看到她的文化,其实更有尊严。  因此,我接触了电影,便尝试表现个体的生命尊严。可是,我在电影学院的几年里却发现,真正以充沛的感情,来记录这个年代变化的影片太少。整个国家处在这样一个关键性转折时期,却没有,或者说很少有人来做这样一种工作,我觉得,这种状况对于电影人来说,实在是一种耻辱——起码从良心上来讲,我也觉得应该要去做一个真真切切反映当下氛围的片子。后来,有了《小武》、《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我的电影多以小城镇小人物为主人公,小人物代表中国时下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中国整体社会的缩影。电影讲述着个体生命的真实感受,希望能给世界影坛划上了“平民化”的烙印。例如《三峡好人》记录了三峡拆迁时期卑微平民的生存状态以及一个城市的倾覆。平缓的镜头里,是老旧的,到处被拆的房子,朴素的三峡人,简单的对白,对白前低下头去沉默。   我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归宿”在哪里,我只希望我的电影可以构成一个时代的过程——虽然是片面的、个人化的时代。我二十多岁才从这个环境里面出来,我觉得我就是这里面的,如果从社会学概念来说,我觉得我一直是这个人群的,我没有脱离开,我希望,它是完整的。我希望我所呈现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架时光机,多年之后,观众再看我的电影,还能够感受到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个导演眼中的变化中国。这就是我的理想境界。(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题记中的“这些东西”,指的是作者在太原时段作为一名“社会闲杂人员”痛苦的经历。 B.《黄土地》中所表现出的令人震撼的黄土高原,是作者从小长大的地方,是他内心愿意承认并珍视的一种农业社会的背景,因此这部电影也就成为作者走上导演道路的一个契机。 C.作者的电影多以小城镇小人物为主人公,讲述着这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城市变化,因为他在山西小县城汾阳长大。 D.“街头生存”的生活,使作者明白到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赖于他们,才能证明自己的生存价值。 E.在文中,贾樟柯自述了他成为一名电影导演的历程,以及在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他表现出对中国现实的强烈的人文关注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有 “负重感”?(6分)   (3)纵观全文,哪些因素促使作者走上“平民化”导演之路?(6分)   (4)请就你对“文化与民间”或“理想与环境”概念关系的理解,任选其一,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Ⅱ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北京时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诺奖失之交臂。B.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在公司面临被对手恶意收购的危急时刻,总经理还在瞻前顾后,期期艾艾,最终把公司推入了绝境。  D.社会上的一些富二代,整日不学无术,说话做事不讲道理,深为人们厌恶,也引起了人们对富二代的偏见。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因钓鱼岛事件,一些游行、抗议示威的群众的激进行为显然已经完全不是合理抗议的表现,出现了侵犯他人财产、破坏公共财物、打砸抢烧等现象。B. 随着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完美落幕,观众都开始期待第二季的《好声音》的归来。但是近日却有消息传出,导师之一的刘欢拒绝参加第二季的《好声音》。C. 近日一则“中山大学将开设超级富豪班,要求报名者平均身家50亿以上”的新闻引发热议, 这反映了目前社会一种对贫富资源占有不均,从而出现‘马太效应’的焦虑。D.人们对库克的关注更多的是想知道他是否真的胜任苹果公司“教主”一职,而网络调查的97%的支持率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反驳。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宰”一般人都知道,义为屠杀牲畜、家禽。那么“宰相”怎么会用这个具有屠夫色彩的“宰”字呢?          。        ,          。       ,        。          。 ①早期原始祭典中的主祭权集中体现于主宰权 ②由于这种仪式有着极为重要的宗教意义 ③因此,在我国原始社会更高发展阶段出现的许多重要官职的名称,便均以“宰”字有关,如“太宰”、“少宰”等。 ④原来,杀牲祭神这种仪式,起源于原始社会阶段 ⑤也就是在仪式中主持杀牲、割牲和分肉 ⑥所以,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往往同时又是这个部落最高祭典中的主祭者  A.②③④①⑤⑥ B.④①②⑤⑥③ C.①②⑥④⑤③ D.④②⑥①⑤③1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分析造成国庆中秋假期高速公路拥堵的原因。(5分)中国的高速公路虽然常有“龟速”的骂名,但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这么堵过,各条高速都传出“史上最堵”的消息。问题都指向了此次的“高速免费”政策。问题真的是出在免费上吗?真的是因为贪图免费者的扎堆儿导致了高速公路不堪重负吗?其一,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之前就有,而并非免费后才有的景象;其二,出现车流扎堆儿,肯定有受免费诱惑的,但更多是因为公路管理方缺乏充分的高速车流信息预警。更关键的堵点出在此次实行免费后,收费站并没有直接开闸放行,而仍然实行拦车发卡收卡制度。这成为最大的堵因。毫无意义的发卡,使长长的车流堵在收费站前后,“免费放行”本应有的疏通效应则荡然无存。17.仿照下列句中的划线部分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命运不会随便首肯你的选择,岁月也不肯轻易鉴定你的历程,然而,你却不能拒绝沧桑的岁月和命运的磨难。只要你不拒绝冷漠的雪山,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美好的心愿;                 ,                ;                  ,                    。 只要你不拒绝重新开始的准备,幸运之神就会垂青于你。新  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末考试高一试题语文答案1.B.(因果倒置,应是“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2.C.(张冠李戴,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西方文学”)3.D.(无中生有, “原来的低层次”不准确)4. A(按:考察。)5. C(③⑥均是间接表明杜暹的“清直”;④是表明杜暹的“勤干”)6. C(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7.(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俄”,不久;“以”,因、因为;“见知”,被人所知、闻名等。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给2分。)(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坐”,因……获罪;“何以”,用什么、靠什么;“劝”,勉励。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给2分;)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参考译文】杜暹,濮阳人。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还给。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不同!”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检查屯田驻军。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皇上将要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杜暹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他亲自巡查,从不懈怠。皇上听说后称赞他说:“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能尽职,治政使官吏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朕心中十分欣慰。”开元二十八年,病逝,谥号为“贞孝”。 杜暹在家孝顺友爱,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与他家。尚书省及过去与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一向的约束,一概拒绝不曾接受。8.答:诗人应试不第,离开京城,因而愁肠百结;(2分)又因路途艰辛,寒风入怀,倍感凄然;(2分)既有行役他乡的忧愁,又有怀才不遇的伤感。(1分)9.答:开篇直抒胸臆,抒发面对分水岭时内心的忧愁。(2分)后文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分)诗人描写了或幽深或湍急的水流、丛生的杂草、阴晦的岩石、晨霜、寒风等分水岭的自然景物,渲染阴冷、幽深的行役氛围,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的凄凉、悲怆。(2分)10.(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语文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教版: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和E不得分。(A、分析错误,对于三贝先生的死不能从正面理解为“是C城的一大损失”。C、分析不完全恰当,“词不达意”,应为褒词贬用。E、对描写手法的分析错误。小说中前后两部分采用的都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2)①引发阅读兴趣,是什么样的人物死后在C城能够引起这样的轰动。②在人物塑造上起到了欲抑先扬的作用。③通过写知事大人等C城知名人物参加丧礼,可以看出三贝先生是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使人物更具有社会意义。同时也表现了社会的众生相,展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评判标准,深化了主旨。(一点2分)(3)①谨小慎微,迂腐呆板,这从他在家训中写的过大桥怕桥毁塌殃及自己、进城怕城门洞落下砖头瓦片砸着自己可以看出;②吝啬贪小,处处工于算计,这从他家训中写的以茶待客、买肉和卖粪如何占便宜可以看出;③缺少父子亲情,这从传说的他的死因可以看出。(一点2分)(4)答案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认识,结合作品,灵活把握。可以从小说的语言在为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主旨等方面挖掘。参考示例:本篇小说的语言充满幽默讽刺意味。①这种充满调侃、寓庄于谐风格的语言使故事更具喜剧色彩,吸引读者;②用“典型犹存”、“里失贤者”、“嘉言懿行”、“生荣死哀”这些明褒暗贬的词语写三贝先生,在人物塑造上极具讽刺效果;③本文借死者讽刺时人,批判倾向鲜明,使用讽刺辛辣风格的语言更能够直接引发读者的思考,突出文章主题。 (只要能从文本出发,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正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12.(1)(5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A“这些东西”包括社会环境,社会中的各类小人物,街头生活的经历,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等等。B作者走上电影道路的原因不仅如此,更在于“电影这种表达方式,所具备的包容性和可能性”。C作者的电影多以小人物为主人公,是因为小人物代表中国时下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中国整体社会的缩影。电影讲述着个体生命的真实感受,希望能给世界影坛划上了“平民化”的烙印。)(2)(6分)这种负重感不仅仅因为作者前往北京的时候,父母的朋友开着一辆私家车送我一程的礼遇;(2分)更因为作者感受到一种生活在普通人身上的,一种深藏在中国民间的文化渊源和生命尊严;(2分)但是反映这种题材的电影太少了,作者觉得应该要去做一个真真切切反映当下氛围的片子。(2分)(3)(6分)①乡下这样一种农业社会的背景,让作者一直愿意承认并珍视,带给他巨大的影响;②传达出丰富的生命体验的电影《黄土地》是作者走上电影之路的直接契机;③在太原的街头生活使作者体会到了真正的社会现实;④一些生活在普通人身上的、一种深藏在中国民间的文化渊源,一直留藏于作者心间。渴望能够拍出反映这样文化渊源的电影。(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4)(8分)答案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认识,结合作品,灵活把握。示例一:文化是一些生活在普通人身上的、一种深藏在中国民间的文化渊源,是一种世代相承的民间传统,是一些非常实在的日常行为准则。(2分)例如90年代初私家车刚盛行,父母特地让他们的朋友开私家车送作者一程,这样的礼遇是对作者的北京之行的无比重视;(2分)又如“奶妈”一直对作者说:为人要讲义气,待人要厚道,对父母要孝顺,遇事要勇敢。这些道德就是一些非常实在的日常行为准则,是一种根植于她人性中的善良。(2分)这些文化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作者一种处世的态度。也让作者希望用电影这种形式反映代表中国时下大多数人的小城镇小人物,讲述着个体生命的真实感受,希望能给世界影坛划上了“平民化”的烙印。(2分) 示例二:理想不能脱离生长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又能提供实现理想的素材。(2分)正如作者生长于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县城里,这样一种农业社会的背景带给他的影响特别大,也为他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架时光机”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了素材。(2分)早年的街头生活令作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不要去迷信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机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这一点也为作者实现自己的理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分)作者二十多岁从这个环境里面出来,但他觉得从没有脱离开,他希望通过电影镜头让观众完整地感受到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个导演眼中的变化中国。这便是作者的理想。(2分)(只要能从文本出发,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正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13.A(A项 失之交臂: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B项 毁家纾难: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C项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D项 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14.B(A项“侵犯他人财产、破坏公共财物、打砸抢烧”并列不当;C不合逻辑,个体对象不能用“平均”陈述,另外“平均”后不加约数;D“这个问题”指代不明。)15.D 16.(5分)示例:(1)节假日原本高速公路就容易发生堵车现象;(2)部分人受免费的诱惑驾车上高速;(3)公路管理方缺乏充分的高速车流信息预警;(4)收费站仍然实行拦车发卡收卡制度。(一点1分,答出4点给满分)17.(6分)答案示例:只要你不拒绝汹涌的江河,雪白的浪花就不会拒绝你执着的追求。只要你不拒绝贫瘠的土地,金黄的稻麦就不会拒绝你质朴的友情。(每句3分,句式、修辞、意蕴各1分,)18.材料解读【“心要在焉”的含义】 一、字面含义:心思应该集中在某处 1、心:心思,思想 2、要:必须、应该 3、在:聚焦在、定位在、集中在 4、焉:这里 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潜心贯注、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二、生活层面的含义 1、心无旁骛,与书中人物交感融汇的读书境界 2、在其位,尽其责,敬其业,爱其民的为官境界 3、左思写《三都赋》,曹雪芹写《红楼梦》般闭门谢客,十年苦思,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写作境界 4、专心致志,孜孜以求,皓首穷经,废寝忘食的研究境界 5、认准一个目标,不畏艰难困苦,一直向前走的人生境界 三、哲学层面的含义 1、是儒家强调的“诚意正心”: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执 2、是佛家强调的“初学者心态” 3、是道家庄子所强调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4、是宋•程颢、程颐强调的“君子之学贵乎一,一则明,明则有功”(见《二程全书•畅潜道录》) 5、类乎宋•张载的“心不正焉,虽学无成”(见《经学理窟•义理》 ) 6、类乎西哲尼采所言“始终全神专一的人可免于一切的困窘”  四、美学层面的含义 “呆气”之美;(详见邹韬奋《呆气》) 执着之美; 痴迷之美;(“心在焉”的极致) 五、“心在焉”相反的概念——心不在焉 字面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相关成语:漫不经心、魂不守舍、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心神不属、无所用心、心神不定、心神恍惚、六神无主 人生状态:干一行,怨一行,毁一行这山望着那山高心无所指,得过且过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