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检测题 (人教版)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谁在雾里寻找谁在雾里迷离?谁在雾里活着又在雾里死去?谁在雾里奔波谁在雾里哭泣?谁在雾里挣扎谁在雾里窒息?”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抱怨的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这首大雾版《北京北京》。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现实的紧迫性,终于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雾之后,让所有人为之惊醒。也就在这一天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北京原来并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早已“习惯”,不像北京人这么“大惊小怪”。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1%——不仅是“北京北京”,更是“中国中国”。 正如歌曲所唱:“人们在大雾中互相质问和思考,探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能怎么样呢?知道了一些原因,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并没有找到希望,普遍的情绪是无奈:人们只能就这样等待下一次雾霾天气的到来。来得很快,就在北京,享受了短短三天蓝天,1月18日晚,北京气象局再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再拿这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来说,就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好”往往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空气污染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前者指向人们的出行,后者指向冬季的取暖。如果说取暖问题上选择的余地不大,那么有车一族,能不能尽量多乘公交少开车?想买车的人,能不能尽量选择小排量车?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恐怕很多人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批评政府很容易,要反求诸己则很难。 仔细想一想,这两个问题都不易解决,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人的远见:鼠目寸光,而人类则懂得悬崖勒马。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次前所未有的雾霾天气,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便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用上空气净化器,戴上口罩,但总不能一天到晚“躲进小楼成一统”,而且,单就这种不便已经让人幸福感下降不少。空气面前,也很难打造出一个“特区”。花费巨资以天然气替代燃煤,率先使用低硫车用燃油——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措施——但是空气是流动的,外地的污染仍然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的PM2.5有四分之一来自周边地区)。“邻避主义”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泼出去的脏水,终将回到自己身上。 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与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相比,环保问题具有特殊性,它强调的是人类作为共同体的一面。在这个个人主义的时代,这场大雾逼迫我们放大视野去思考我们的处境:必须超越时间的限制,为子孙后代考虑,而不是“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还必须超越地域的限制,包括民族国家的限制,心怀整个地球。这不是迂阔的说教,而是事关包括我们在内的整个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能保有远见就还有希望,如果做不到,便只能通往自我毁灭。 如何才能有远见?除了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官员来说,还来自政治伦理;对大众来说,还来自家国认同。如何才能具备政治伦理和家国认同?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想……而歌声在风中飘扬:“谁在疯狂开采,哪管遗留问题;谁在标榜幸福,偏又疏于治理;谁在雾里唱歌,提醒人们警惕。” (选自2013第03期《Vista看天下》社评)1.对造成北京严重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市民环保意识不够。B.有车一族习惯于私车出行,不愿意挤公交车,尾气排放有增无减。C.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未发生根本性转变。D.官方一直宣传经济与环境一把抓的政治伦理,最终没有很好落实。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其中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程度超过北京。B.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这一数据表明北京居民生活污染大于工业污染。C.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但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全国要痛下决心学习北京要求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方案,以此长久保护环境。D.只要条件允许,恐怕很多人的选择都与环保背道而驰,反求诸己很难,但经常批评政府经济发展过程中杀鸡取卵。3.对“治理空气污染,建设美丽北京”的有效措施的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将首钢等重污染企业搬离北京,以天然气替代燃煤,使用低硫车用燃油。B.在强化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突出抓好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C. 治理P M 2.5超标,尽快在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采取措施,顶层设计治本之策。D. 提升环保意识,努力增强政府的政治伦理水平和大众的家国认同感,超越自身局限和时空局限,为子孙后代考虑。二、(3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傍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濆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黄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为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所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傍者。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4.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按图与经皆不载 按:依照B.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 称:相称C.惜其可爱而弃也 惜:吝惜D.刘金者虽不足道 足:充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①惜其可爱而弃也 ②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①而乃能知爱赏奇异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①遂立于亭之南北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从地理上寻找,现在没有称为“荇溪”的河流。杨行密占据淮南的时候,淮南人为了避讳他的名字,把“荇”改为“菱” 就是菱溪。B. 作者探寻菱溪石,并从刘金后代那里找到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将其立在亭子的南北两侧。C. 菱溪石在刘金手中是私人藏品,在欧阳修手中供百姓观赏,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说明二人境界悬殊。D .作者介绍了刘金在世时的盛极一时,后叙述刘氏后代泯然无闻之状,两相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兴废之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5分) 译文: (2)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5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注】(1)湖上:颍州(今安徽阜阳市)西湖,北宋作者晚年辞官归隐于此。(2)画轮,指装饰华美的车轮。 (3)碧琉璃:绿色釉料,此处比喻平滑的湖水。(4)游丝:蜘蛛吐的丝。8. 词的上阕“溶溶春水浸春云”中“浸”有什么表现效果?(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词的下阕是怎样表现“奈何”的感情?请简要赏析。(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其中八题)(8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 。 (《拟行路难》)(3) ,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4) 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5)出师一表真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愤》)(6)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 (《春江花月夜》)(7)_______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凭箜篌引》)(8)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9)____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10)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一 棵 树 黑石头80年代初,我从陕南的一个小山村走出来跨入人民子弟兵的行列。穿上戎装后,一路翻秦岭、出阳关、过腥腥狭,先到南疆再向南越过昆仑山,最后抵达西藏的阿里地区,部队驻地离高原河流狮泉河两公里。那里属于藏北,一年中大半的时间被冰雪所包裹,皑皑白色,广袤无垠。这里的山脉浑厚凝重,钢蓝色的巨大山体像是铁铸般地耸立云天,浑厚凝重、严酷寂然……高原的景象不应该是凡人所能看到的,它在冰雪的冷藏中保存了一万年,严守着它生长时的那份模样。在万古荒原阿里驻防,生存条件再恶劣严酷,我们都能忍受,唯一难以忍受的是我们看不到一丁点绿色的东西!营房用石头堆砌而成,四周是山川弥望的原野,山岩陡峻,沟壑纵横。风,把地面上一切能劫掠的东西劫掠一空,剩下的只能是冰冷的石山和永久的冻土。我们想听小鸟的啁啾,想闻花儿的芬芳,想看青草的嫩绿!对绿色的渴求企盼,成了我们生活中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了心中一种永远的痛!为了让全营官兵看到一点鲜活的绿色,一个星期天,我和老班长向营长请了一天假,期望能从营区外的昆仑山深处寻找回一丁点的绿色植物。令我们失望的是这方圆六七十里的地域内竟找不到任何植物,除了逶迤几千里的被冰雪包裹的高原外,仍是那种突兀陡峭的石山,险峻中铸造出世界上最高坦最寂寞的莽原,连一棵小草也不容它生长!所带来的水和干粮已经喝完吃光了,我们放弃了继续向前寻找,折转身打道回营。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出发时它还像刚开的梨花一样清香平静,忽然间却黑云蔽日,狂风大作,天地轰然作响,万物飘摇,所有根基不稳的东西都被风一裹而走,抛向人所不知的地方。老班长喘息着将我按倒在地上,用他那剽悍的身躯将我死死压住。半小时过后,黑风暴呼啸着卷向了远处。风暴过后,空气异常干燥缺氧,我已经头痛和气喘得走不动了,老班长几乎是背着我往回走。走出约二十公里路,我已经感觉老班长喘息的声音比我还重,像抽风箱似的,频率极高。我坚持着要下来自己走,但没走出几步,就栽倒在地,胸膛急剧起伏,心好像要跳出来。当老班长第二次要背起我时,我哭着说:“老班长,你别管我了,你自己往回走吧。”老班长说:“这是四千多米的冰雪高原啊,晚上天寒地冻,寒冷能把活泼泼的生命立马冻成一根冰棍!”说着老班长又挣扎着继续背我。一进营门,我们摔在冰冷坚硬的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老班长耗尽了体内全部能量,他歪倒在病床上,无数粉红色的泡沫痰,像螃蟹沫似的从口鼻涌出。他用很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的说道:“要让营房有一点绿色,哪怕是一棵小树也行……”我狠命点着头,连连答应。老班长在期望与失望中永远闭上了眼睛。不久,我们营调防在号称“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毛拉。从阿里撤下来,我们以为除了雪域高原,哪儿都能种活一棵树养活一棵草。谁知到了毛拉一看到处是黄沙,看不到一点绿色的影儿。沙漠从来是与干渴、荒凉、死亡结伴而生,他绝不轻易让树扎根展示生命。我抓起两把黄沙,紧紧攥着,凝视西南方向的藏北高原,暗下决心,我一定要种活几棵树,哪怕一棵也行!那年三月,我借了维吾尔族老乡的一架毛驴车去八十公里外的县城,拉回了一车熟土,买回了几棵树苗,在我们班门前挖了几个一米多深的坑,将熟土填入,栽。为了让刚栽下的三棵沙枣树顺利成活,我想方设法、百般呵护,自己忍着焦渴,把平时舍不得喝、舍不得用的淡水,节省着贮积下来。黄昏太阳“浸入”茫茫沙海,灼燥火炽的热气开始渐渐消退,每当这时候,我先用铁锹铲去树下的干土,再一点点地把水淋到树根上,让它慢慢的渗入地下;浇完水,再用土把浇过的湿土盖上。尽管我费尽心思地呵护着我的沙枣树,但三棵树很快死了两棵。抚摸着剩下的那棵沙枣树,我咬着牙关发誓,我一定要种活这棵树,让浩瀚的沙漠中耸立一棵绿意盈盈的树!从此以后,除了工作,我几乎日日夜夜守护着这棵小树,白天为它遮阳,晚上为它挡风。除了节省分给自己的那点水儿,我专门去炊事班收集淘洗大米和蔬菜剩下的废水,每天早晚浇灌两次。功夫不负有心人,转眼间小树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沙漠深处挺了下来,枝叶葱茏。夏天沙枣花开的时候,清香逸远,沁人心脾。全营官兵总爱站在沙枣树下拍照片,沙枣树能给家乡的亲人带去安慰带去惊喜。(有删改) 11. 请赏析第二段中划线的句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概括造成阿里生存条件恶劣严酷的原因。(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散文情节发展的脉络。(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散文为什么要以《一棵树》为题?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四、(20分)1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 蛰居 缅怀 谐奏曲 绿草如茵B. 急躁 安祥 核辐射 恻隐之心C.慰藉 光碟 练习簿 平心而论D. 陷阱 倾泻 挡箭牌 轻歌慢舞16.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中生活和工作数日,为将来在永久性空间站内工作未雨绸缪,中国希望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将独立维护的空间站送入轨道的国家。 B.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注意。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C.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非议的。D.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贪腐案涉案金额几千万元,数额之大另人叹为观止。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B.大自然哺育了人民,人民非常钟爱大自然。在千奇百怪的动植物中,安徽人民最喜爱的是省树黄山松,省花皖杜鹃,省鸟灰喜鹊。C. 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D. 大学生主持人大赛是安徽理工大学一项极具时尚特色和青春气息的校园品牌文化艺术活动,深受广大青年学子的欢迎,迄今已成功举办九届。18. 莫言获奖后,《大河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题进行了报道,请用一句话写出这标题的弦外之音,并进行解说。(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仿照画线部分另选我国三位古代诗人的名句 ,续写句子,结构要一致。(6分)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李白说,生活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60分)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我们是该追赶太阳呢,还是该守候它?要求: (1)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拟题目;(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3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答案 1. C(依据“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它三项是导致空气污染的因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2. D(A.说石家庄、太原、郑州、北京属《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所列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原文无此依据。B.妄加推测,原文无据。此外,煤炭污染,也有源自居民生活取暖的,并非全因工业生产所致。C.北京只是应急政策,并不是长久之计。) 3. A(依据:“邻避主义”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4.B(A项,查看;C项,可惜;D项,值得。)5.C副词竟然(A连词,因为/介词,凭借依靠;B代词,它/自己;D介词,在/被)6.B(应是“从溪边找到大的石头,从白塔的老百姓朱某家找到了那块小的菱溪石”。)7.(1)那些奇异的事物,被弃置在偏僻悠远的地方就很可惜,被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则喜欢它的人免不了会把它拿走。(“物之奇者”定语后置、“幽远”活用、“置之”后的介词省略、“耳目”)(5分) (2)那些喜欢奇异事物的人,听说了这块石头,也就可以来欣赏一下得到满足,为什么一定要取走(占为己有)离开呢!(5分)8.(1)“浸”字化静为动。生动状写了碧绿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天上的白云,表现着西湖波光云影共徘徊的明丽风光;(2)“浸”字渗透着词人对西湖美景的陶醉之情。9.(1)通过形象游丝、啼鸟、醉客、行人的描写来表现。拟人修辞,生动描写了游丝戏耍醉客,鸟在花丛中亲切招呼行人,而客却因游湖狂欢而酒醉,行人却因流连鸟语花香而迟归,它们无不渲染着“奈何(留恋与陶醉)”的情绪。(2)通过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来表现。游丝戏耍醉客,游客狂欢醉酒,啼鸟招呼行人,行人流连花鸟,种种景致触发了词人“奈何(流连与陶醉)”的感叹,写景是烘托,抒情是点染,情景交融,妙合无际。(“形象”“手法”两方面赏析)10.(1)三顾频烦天下计 (2)吞声踯躅不敢言 (3)回眸一笑百媚生 (4)岩扉松径长寂寥 (5)千载谁堪伯仲间 (6)人生代代无穷已(7)昆山玉碎凤凰叫 (8)古来万事东流水 (9)戎马关山北 (10)雕栏玉砌应犹在11.拟人、排比修辞。渲染了阿里高原生存条件的恶劣;突出阿里恶劣的生存条件,反衬了驻兵士兵扎根边疆,报效祖国的一腔爱国热情;为下文寻找绿色作铺垫,使情节合情合理;句式整散结合,寓于变化;12.天气严寒、缺氧、没有植被、变化异常。13.我从家乡来到生存条件恶劣的阿里驻防;在为全营士兵找绿色时,老班长为救我牺牲了;调防毛拉后,我想方设法在沙漠中种活了一棵沙枣树。14.“一棵树”是线索:我驻防在阿里时和老班长外出为全营士兵寻找绿色,调防毛拉后,为了老班长的遗愿,也为了自己,千方百计种活了一棵沙枣树;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在酷热干燥的号称“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毛拉,它挺了下来,树叶葱茏,体现了生命的顽强;沙漠中挺立的一棵树还是扎根边疆的人民子弟兵的象征:士兵们胸怀一腔爱国热情,为报效祖国驻防在生存条件恶劣的高原沙漠。 15. C(A“谐奏曲”应为“协奏曲”;B“安祥”应为“安详”;D“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16.C(A.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绸缪,缠缚,引申为修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不合语境,语境中只有做准备的意思,并不强调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B.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应为“鱼目混珠”。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17.D(A.搭配不当。“人口”可以说“增加”或“减少”,但不能与“改善”搭配。B.“非常”、钟爱”重复赘余。C.双方对单方)18. 莫言获奖“空前但不绝后”。第一个“莫言”实指;第二个“莫言”双关,“不能说”之意。莫言获奖开了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先河,是空前的;但不能妄言绝后,因为莫言之外,中国还有很多优秀作家,我们期待更多优秀中国作家问鼎诺贝尔文学奖。19.王之涣说:生活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决心;苏轼说,生活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20.作文关键词是“追赶”“守候”“太阳”,而“太阳”也可以是比喻的说法,其意义是什么,可自定义,“理想”“梦想”“时间”“信念”等都可入意;另“追赶”和“守候”也是重要的信息,不能丢弃,两者都没有高低之分,“追赶”有追赶的勇气和信念,“守候”有守候的美丽和期待,但不可以不见了“太阳”!【参考译文】菱溪的奇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被人取走了,一块稍微小一点但形状特别奇异,也藏在老百姓家里;最大的一块仰面躺在溪边,因为它难以移动,所以能够独自存留下来。每年天寒霜降,江水干涸而露出了石头,溪旁住的人见它形状怪异,常常把它作为神灵祭祀。菱溪,查看各类图册经籍都没有记载。唐代会昌年间,刺史李濆写了一篇《荇溪记》,说:“荇溪水出永阳岭,向西从皇道山下经过。”从地理上寻找,现在没有称为“荇溪”的河流。问滁州人荇溪在什么地方,他们回答说就是菱溪这条河。杨行密占据淮南的时候,淮南人为了避讳他的名字,把“荇”改为“菱”,从道理上说也许就是这样。溪旁好像有一处遗址,听说是以前将军刘金的住宅,奇石就是刘金的。刘金,是五代十国中吴国的大将,和杨行密同时在合淝举事,号称“三十六英雄”,刘金就是其中之一。刘金本来是一个骠悍武夫,却也知道喜欢、欣赏奇异的事物,有了像小孩子一样的爱好,难道不是他身处乱世,功成名就,在大富大贵之后的奢欲骄纵让他这样做的吗?遥想这宅院当年的水池台榭、奇木异草,和这些石很相称,也是一时的盛事!现在刘金的后人,散居为平民,还有住在溪两岸的。我感叹于那些人与物的兴盛与衰废,尤其可惜这块大石让人喜爱却反而遭到遗弃,就用三头牛拖出来,放置于幽谷之中,又寻找那块稍微小一点的,在白塔的老百姓朱某家得到了它,就将它们立在丰乐亭的南北。丰乐亭靠城路近,可以作为滁州人每年游玩的好去处。那些奇异的事物,让它们弃置在僻远的地方则可惜,把它们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则喜欢它的人免不了会将它取了去。唉!刘金虽然不值一提,但也可以说是一个勇猛的人,他平生的理想志向,难道不大吗?可是到了他的后辈,衰败零落,以至于子孙没落而不知是谁,何况是要想长久地占有这块石头呢?通过它可以作为那些富贵者的警戒。而那些喜欢奇异事物的人,听说了这块石头,也就可以来欣赏一下得到满足,为什么一定要取走(占为己有)离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