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一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人教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是义字当头。在不同时代,对“义”有不同的语言阐述,但语意核心从未变化。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 “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 “义”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义”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 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某种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他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 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帝”的人。
关帝庙在中国有几十万座, 由此可见关公和他的“义”,是最有群众基础和最具有具象特征的。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经历,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因此,它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都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这也是关羽成为常年流动性群体,如军队、商人、漕帮等尊崇备至的楷模的主要原因: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在理性精神的防火墙前适当重塑这一英雄人物。
1、下列关于“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是非正式规范之一,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
B、“义”是重要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它诠释为自制、自律和利他。
C、“义”属于道德范畴,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就已出现。
D、“义”的内涵、外延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但其语意核心从未变化。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它能调节超越血缘家族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关系。
B、关公摒弃空洞的理论著述,他用行动阐释“义”,是“义” 的实践者,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
C、关公与朋友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其待友之道是各朝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它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
D、通过宗教与史诗的双重途径,关公文化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本为一体,是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他们的作用相同。
B、“情义”“忠义”都属“义”的范畴,前者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大而产生的,后者是随着宋代“国家民族”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
C、“义”的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历经三千年不衰,也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
D、重塑关公形象,弘扬“义“的传统,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但对此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须以理性分析、扬弃为前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翻译题每题4分,共12分。)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一人失期 失:超过 B.公纯难之 难: 诘难,责难
C.邓州去京七百里 去:距离 D. 敌大至,汲死之 死: 为……而战死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麾其众阵以待 辱其群臣
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凡仕于此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
6.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4分)
(2)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4分)
(3)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8.“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4分)
9.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题,6分)
(1)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3) ,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7)会桃花之芳园,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100只桨,扬起5个或6个或7个布帆来。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7个大海和13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一段,写儿子的漫游,既开宗明义,引出年轻应该漂泊的话题。又抒发情感,表达对儿子能独立闯荡的欣慰与激动。
B.文章第二段,写柏林火车站留学生的事件,表现了漂泊者非凡的勇气,也经留学生现在的状态证明了漂泊对年轻人成长的意义。
C.文章第四段,写“我”在“北大荒”的漂泊。但比较起儿子来,“我”这一辈子的人生半径就显得狭短了,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
D.文章第六段中“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青春脆弱,单薄,无力掌控方向的特点。
E.文章第七段引用泰戈尔的诗,增加了文章的的文化韵味,又升华了漂泊对于人生的意义的主题,且使文章的结尾有了浪漫的情致。
12、文中“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的性格 ”,这句话有怎样深刻的含义?(6分)
13、作者认为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6分)
1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年轻人去漂泊已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作为即将告别中学的我们,人生就要开启新的旅程,那么,为了你的“漂泊”,你是否还需要别的准备?请具体说明。(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1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修葺(qì) 芳馨(xīn) 奇葩(bā) 喷薄出之(bó)B. 踯躅(zhú) 摇曳(yì) 国殇(shāng) 鼎铛玉石(chēng)C. 诡谲(jué) 怆然(chuàng) 窥视(kuī) 羁旅情怀(jī)D. 霰雪(xiàn) 聒噪(guō) 戏谑(nuè) 沽名钓誉(gū)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蛰居 缅怀 谐奏曲 绿草如茵 B.剽窃 收迄 促狭鬼 切中肯綮
C.陷阱 倾泻 挡箭牌 轻歌慢舞 D.压韵 火暴 练习簿 平心而论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记者在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如何确保“秒杀”的高成功率三缄其口,有的甚至以为遇到了来探底的同行而将记者的淘宝账号拉入“黑名单”。
B、显然,投资者对于今年3月可能发生的事件仍然心有余悸,当时有3家俄罗斯公司放弃了发行,一家公司降低了发行价格。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500万册,作为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B.台湾地区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C.江西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专家提出: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___________。“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①②⑤ D. ③①②④⑤
20.下面是某办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6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
; ;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时候,我学骑自行车,总是低着头,两眼死盯住前轮,结果总是歪歪斜斜,还经常摔倒。父亲说:“抬起头来,往前看。”于是,我抬起头来目视前方,很快就能自如地前进了。
小时候,我割稻子,总是频繁地站起来看看还有多远才割到尽头。每次看,总感觉尽头好像永远那么远。父亲说:“低下头,不要往前看。”还真奇怪,我不再抬头往前看了,只一个劲儿地割,不知不觉就割完了。
要求:结合两段话,找准角度,选择最佳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B(张冠李戴。原文的表述是“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而“利他”是“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提出的与“义”很接近的一种主张。)
2、B(无中生有。原文说“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 关公是没有,而不是摒弃。)
3、A(“‘仁’‘义’本为一体”于文无据,“作用相同”与文中董仲舒的解释矛盾。
4、B难:以……为难(意动用法)
5、A其:代词,他的。者:语气助词,表停顿;定语后置的标志。于:在;对。为:介词,为了;表被动
6、A ④⑤⑥指刘汲勇敢无畏、精忠报国
7、(1)怎么会有用三个月来议和(谈判).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以”、“退”、疑问句式、句意各1分)
(2)不久,他(刘汲)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准备(计划)。(“寻”、“摄”、“飨”、句意各1分)
(3)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俄而”、“益”、“去”、句意各一分)
8、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2分);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2分)
9、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1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1分)。
10、(1)三顾频烦天下计(2)石破天惊逗秋雨(3)鹿门月照开烟树
(4)未云何龙,不霁何虹(5)赢得仓皇北顾
(6)叶上初阳干宿雨 (7)序天伦之乐事
11、C、D(C项,“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有误,作者要表现的是自己的漂泊经历同样是自己人生的财富。D项,“写出了青春的脆弱、单薄、无力掌控方向的特点”有误,应是表现了青春富有生命力,和勇敢追求的特点。)
12、这句话的意思是柏林留学生经历了举目无亲、风餐宿露的漂泊生活,但漂泊的生活也相应塑造了他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坚强个性。表达了对勇敢漂泊者的赞扬与尊敬。(6分)
13、漂泊能扩大人生的范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漂泊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锻造坚强的意志;
漂泊能丰富人生体验,增加美好的回忆;
漂泊能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走出枯燥的牢笼;漂泊能纵展想象力,给人生带来浪漫色彩。(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6分)
14、可谈准备知识或智慧,准备更好的意志与心态,准备更强健的体魄,准备经济基础等等。也可谈不需要别的准备,一切顺其自然。(只要作了具体说明,且言之成理就行)(8分)
15、C(A “葩”应为pā;B“曳”应为yè;D“谑”应为xuè)
16、D (A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B项“迄”应为“讫;C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
17、A(A项,“三缄其口”指说话十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B项,“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应用于事后。C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使用对象有误。D项,“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18、B(A、表意不明“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C、搭配不当,“防止……现象”应为“防止出现……现象”。D、“并以小步慢走”后缺少中心语“的方式”。)
19、C(空格处填写的句子一定要注意与空格前后的句子衔接顺畅。根据文字最后一句可知,最后一处横线应填入⑤,排除A、D两项。根据“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可推断出第三处横线应填入②,由此可排除B项。)
20、读太阳,读出了它炽热旺盛的力量;读春雨,读出了它滋润万物的情怀;读大海,读出了它博大浩瀚的世界。
21、立意探索:写作以哲理小故事为材料的作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的深层含意,由具体上升为抽象,挖掘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抬起头来,往前看”告诉人们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的导引,人生就有了动力,就会少走弯路。“低下头,不要往前看”告诉人们要专注于现实,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由此会发现,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实际上是统一的:抬起头,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低下头,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由此可以得出立意:每一人应该明确人生的方向,制定确实可行的目标,并脚踏实地,为之付出不懈努力。
附译文: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各道(行政区域)有三个月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冯延绪传达诏书并安抚通告,说皇帝出郊外签订和议,命令各道罢兵。刘汲对副总管高公纯说:“诏书不能立刻相信。”高公纯询问缘故,刘汲说:“诏下从去年十二月就下达了,邓州离京城七百里,现在才到达邓州,是为什么呢?怎么会用三个月来议和,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这一定是金人胁迫朝廷来缓和保卫朝廷的部队罢了,可以迅速进兵。”高公纯感到为难,刘汲请求自己出发,高公纯不得已和他一起到了南阳,不能进城,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不久他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计划(准备)。随后,升任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这时金人又渡过黄河,通过谍报知道邓州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命令他的大将银朱猛烈进攻京西。刘汲派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卫南阳,金人忽然到来,杀死了候成林。刘汲召集将领和官吏对他们说:“我们承受国恩,恨没有找到死的处所,金人来了我们必定.战死,你们有能和我一起去死的人吗?”众人都留着眼泪说:“听从你的命令。”有百姓请求在山上扎寨来躲避敌人的,刘汲说:“这是抛弃城池。然而,你们都去死,也没有什么意义。”就下令说:“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听任他们留下来,其余的人听从他们的方便。”得到敢死的战士四百人。又下令说:“凡是在这里做官的人,听任他们把家人送走,寅时出去午时返回,违者依军法惩办。”众人都感动佩服,没有一个过期不到。
等到南阳失陷,命令大将戚鼎率领三千名士兵迎战,并且命令靳仪与赵宗印分守西门、南门牵制敌人。刘汲自己率领牙兵四百人登上城墙瞭望,看到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就自己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他的部下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殊死战斗,敌人退却。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说:“让敌人知道安抚使在这里为国家尽死力。”敌人大举到来,刘汲为国家而战死。事情报告皇上,赠他为太中大夫,谥号为忠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