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新人教版
一、试卷特点
1、考查范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三单元
2、试卷结构:
(一)、字词积累(二)、名句积累(三)、课 内文言文阅读。(四)、课外现代文阅读(五)、名著赏读(六)、综合性学习(七)、作文。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特点
取材重视回归课本,不偏不怪,难易程度恰当,具有适宜的区分度。
4、命题知识和考点分析具体分布如下:
题型 题号 分值 所考查的知识点根据拼音写汉字 1 10 对字词的积累默写 2-8 10 对课文古诗词和名句积累课内文言文阅读 9-12 15 背诵、翻译和对文 章的综合理解
课外现代文阅读 13-18 25 修辞方法的运用、 对文章主旨、思想感情、故事情节,重点语句的理解
名著赏读 19-20 10 故事情节,分类综合性学习 21-23 10 传统节日习俗,语言表达能力作文 24 70 记叙文写人叙事的写作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一)、字词积累(10分)这道题得满分的人并不多,有的人因为写到方格外,写不规范,顺序错乱被扣分 ,有的人因为复习时没掌握好,写错别字。(二)、默写(10分)(2—8)本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古诗词及要求背诵篇目的掌握。得满分的同学并不多,出现的问题有①写错别字;②未认真审题,理解性背诵填错内容。可见学生平时的复习不到位,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有待加强。(三)、文言文《童趣》9、解释加点词(4分)本题属于死记硬背题。大部分学生有去念,就是念怕时候不用 心,如把“暗暗地”写成“暗暗 的”,“鸣鸣”写成“鸣叫”,虽然只是一字之别,却失分。10、翻译文言文句子(6分)觉见错误:①句子成份残缺(主语、宾语),建议:教师在指导翻译时要强调使句子成人完整这一点;②翻译有遗漏,如“细察”应翻译为“仔细观察”,部分学生只译出“观察”;③出现错别字,如“脖子”的“脖”不会写,建议主: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应多小测,并纠正易写错的字。11、(1分)《童趣》中统领全文的词:物外之趣。常见错 误:①审题不清,只写了一个字——“趣”。②对文意、文章结构没掌握,写不出正确答案,如写成“明察秋毫”,建议教师在整理文章脉络的速度放慢。12、(4分)这是一道课内的文言文题目,但由于学生复习不够到位,只有一部分同学能够拿到满分。大多数同学存在缺点漏点的情况。本题共有三大要点:好奇心(2分),联想和想象(2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审题,误把题目看成“物外之趣”的意思。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应加强对学生审题方面的指导,同时结合生活,引导他们积极思 考,学会灵活变通。(四)、阅读(一)13、(4分)这是一道课外阅读题。总体上看,平均得分为2分,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回答“奔波在外”这一要点(2分),但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回答出对家乡的思念、依恋之情(2分)。其实,本题主要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学生在阅读文章后也能够理解文章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思乡的情感。所以,在今后我们应加强对学生阅读题方面的归纳总结,有针对性地训练这方面的题 型。14、(4分):参考答案的分解:修辞→(实)特点→虚(特点)→情感,①这道题得满分的非常少,修辞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来说是一道坎,需要老师再加强分析;②虽拿不到满分,但基本上都能拿到2—3分。(五)、阅读(二)15、(5分)答案是“父母温厚的爱”。 ①这道题的分数易“两极分化”,也就是说,答对了基本都是3分,若答错,则为0分。②这道题其实非常简单,完全是文章中的语句,且十分明显,有些人方向偏了失分,可惜!16、(4分)较多同学不能完整的回答问题,只答笑的原因,是因为诚实,对于生气几乎很少学生能回答。17、(6分)很多同学能明确详写的事件,对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三要素。却不是特别清楚,很多同学把起因放在经过这个栏写,故这道错的人也很多。18、(4分)属于主观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再阐述理由,在答题中发现以下问题:①照搬照抄原文内容,没有自己的观点看法;②理由只有寥寥几句,阐述不够充分;③把“我等于作者本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规范答题格式,细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六)、名著赏读19、(4分)按要求填写相应寓言题目,不少同学漏写导致失分,有个别学生写成其他的寓言,记忆不清。20、(6分)①学生答题规范,应先写故事情节,再写寓意。有部分同学只回答了寓意,而没有写相关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4分):多数人能够写出故事大意,但不够严谨。a, 是踩小羊的背跳出井里,有些同学写踩山羊的头;b、漏写扔下山羊不答这一内容;,c、并认真审题,要求是简述,有些同学写了整个故事内容。寓意(2分):多数同学可以回答出来,但也出现将别的篇目的寓意写进去,导致失分。总的来说,本题多数人可得6分,得分率较高。(七)、综合性学习21、(2分)本题为根据诗句写出相关的节日名称,两句诗句为学生所熟知,大部分可答出正确答案,但也出现了少数人将“中秋节”写成“重阳节”、“秋夕”等等,将“重阳节”写成“九月九日”、“清明节”等的情况,但总的来说,本题得分率较高,少数人为满分。22、(3分)较多同学没看清题目要求,①节日习俗中出现“赛龙舟”,②对人物故事,只写屈原,且名字会写错别字,得分率平均为1分。23、(5分)①学生答题格式不规范,应先写观点,再写理由,学生不明白,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讨论,答题格式方面需再强调。②宣传标语,学生不明白是仿写句子,并且对于仿写,学生对其字数、词性、意思3个方面都不懂得如何去套用,得分率较低。(八)、作文 本次的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为“感谢有你”,考核记叙文写人叙事的写作能力,写作要求为,不少于500字;写出对身边人的感恩之情并且在文章内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名、校名、地名。考生出现的现象有:1、将命题作文,误以为自拟文题,私设题目;2、记叙文的文体写成其它的文体;3、要求写的是身边的人,误写身边的物;4、“感谢有你”的主人公“你”淡去,突显“我”对“你”的感谢,以上的几种现象为离题或偏题,得分为42分左右。考生的作文中常出现的选材为:生病时,父母的照顾,朋友的感受,考试受挫时,老师、父母以及朋友的鼓励,雨中父母的送伞,朋友的借伞,借 学习用品等,只要能有人有事,得分均能在53分以上,但是如果泛泛而谈,一篇文章中出现几个人,一一点过,又无叙述,细节,得分会在53分以下,比较好的作文,体现在对细节的刻画以及在写作上有体现波澜的文章,比某种经历,让“我”的思想转变,并以感恩的回馈,这类作文得分在56以上。卷面工整,结构安排合理,选票与内容主题俱佳的作文,可作为一类文。
四、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综合本次考试,我们发现尽管有许多值得令人欣喜的地方,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的内容重视不够,对阅读未过好“四关”
古诗文积累,字词积累,文言文阅读,名著赏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有待加强。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在用好例子上下功夫。要把知识点 落到实处。七年级的学生毕竟自制力差,自觉性不够,老师应通过平时小测,并纠正易写错的字,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共有25分,能够得到20分以上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5%,大多数学生得分在17分左 右。特别是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尤为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
3、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本次考 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后,还没有从小学的贪玩,马马虎虎的学习习惯中改正过来。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4、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新的课标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力度增大,足见对经典古诗名著的重视。特别是七年级要培养学生的对文言的兴趣,打好文言基础。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对文言的词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5、进一 步加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能力。
从本次试卷来看,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题型,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做题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的平时的语言现象积累不够,记忆不牢,运用不活,因 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加综合活动,主动参与,增加积累。
6、写作水平急待加强,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多”出效果,“多”出成绩。 本次作文考试,非常明确的告诉学生写作内容,但学生不知道究竟怎样来紧扣题目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考虑作文的行文思路,选词造句没有锤炼,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表现力。因此在下一阶段要加大写作的技巧与语言的表达训练,在练中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