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综合内容。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第 1 页 共 13 页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越人语天姥,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高》) (3)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其二)) (4)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五月渔郎相忆否。 , 。(周邦彦《苏幕遮》) (二)课内文言文知识(9分) 选择题(6分,每小题1.5分)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又可冀其成立邪 D.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实害之 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思厥先祖父 D.余自束发读书 (3)下列句子中与另外三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其制稍异于前 D.惟兄嫂是依
(4)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乳二世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日削月割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3.填空题: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每小题0.5分): (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以手阖门 (4)大母过余曰 (5)比得软脚病 (6)名我固当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节选自《三国志·程昱传》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县令逾城走 走:逃跑 B、范方将其骑归 骑:乘,骑马 C、昱等诚不及也 诚:确实,的确 D、会术病死 会:恰逢,正赶上
5.下列四组中,全都从侧面表现程昱有“谋略”的一组是( )(3分) ①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 ②程昱有谋,能断大事 ③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④欲益二千兵,昱不肯 ⑤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⑥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程昱审时度势,用计诱导民众,求得县令,共守东阿县。 B、程昱之所以要劝说曹操杀掉刘备,因为刘备失守了徐州。 C、程昱洞察时势,认为公孙瓒击破袁绍的军队只是暂时的胜利。 D、程昱之所以深得曹操的信任和赞赏,是因为程昱谋高人胆大。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 译: (2)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译: (四)古代诗歌阅读(12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⑴.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3分) 答:
⑵.“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
9.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登多景楼① 【南宋】刘 过 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最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②富贵羞。 北固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 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③舟。 注: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南宋名将韩世忠等曾在这一带击败金兵。 ②诸公:指投降派。 ③使客:求和的使者。
请简析尾句中“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3分)
本诗颔联对仗工整,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吴老太爷自从习武骑马跌伤了腿后,长期呆在书斋里,只读《太上感应篇》这本书,其守旧的思想与儿子——新式企业家吴荪甫格格不入。(《子夜》) B. 吴老太爷死后,吴府大办丧事。各界客人纷至沓来,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是打听战况,或是谈生意搞社交。这时,吴荪甫也与赵伯韬商淡筹办“益中信托公司”。他拿着“益中公司”的草案,踌躇满志,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不禁微微地笑了。(《子夜》) C. 家乡双桥镇的匪祸不但使吴荪甫损失了五六万,还压住了他的两个五六万,不能抽到手头来应用。吴荪甫稍稍感到天下事不能尽如人意了。但一转念,他又以为那是因为远在乡村,而且不是他自己的权利所能完全支配的军队的事,要是换做是他亲手管理的企业,那就一定能指挥如意。(《子夜》) D. 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起家的“笑面虎”冯云卿,经李玉亭教唆,劝说自己十七岁的女儿冯眉卿使用“美人计”去探听赵伯韬的秘密,换得一些操纵公债涨跌的信息,以求能够在公债市场上翻本赚钱。(《子夜》) E. 在工潮复起时,屠维岳设置了反间计,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风,提升出卖姚金凤的女工薛宝珠,女工们觉得姚金风是被冤枉的,转而拥护姚金凤,而后吴荪甫假意收回开除成命并给女工们放假一天作为让步,平息了工潮。(《子夜》)
11.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子夜》第九章写到:“李玉亭觉得眼前一片乌黑,幻出一幅怪异的图画: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以文中具体的事分析这种情况。 (2)请描述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景。 答 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2.阅读下面选段,回答文后问题。(6分) ①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②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离娄下》) ③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1)请概括出②③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孟子却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两人的观点是否矛盾?请简述。(4分)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 彭勇 随便拿本数学书来,点、线、面、直角、四边形……这些名词,统统都是徐光启翻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光启影响了历史400年,注定还要影响一代代更多的中国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已经31岁并且有了12年教龄的徐光启,受聘到广东韶州(今广东韶关)教书。韶州教书先生徐光启便在此认识了他平生第一个传教士朋友——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这两人的相识,对于中国科学史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徐光启从郭居静那里知道了天主教的教义和西方科学知识。这是一次多么富有启蒙意义的冲击!可以想象,我们的徐老师面对着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在一阵阵眼花缭乱过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19岁的徐光启考中秀才,直到去了广东,他才时来运转,碰到了赏识他的恩师、历史学家焦竑,中了会元,迈出了第二步。等到他考上万历皇帝的进士时,已经42岁了。从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皇帝不停地换,他的官做得也不大顺,三起三落,可是只要在任上,就没那么多酸文假醋,他就卷起袖子埋头实干。他的宗旨就一条:关心国计民生。办法呢?农业和防务,两手抓。 这边厢,他读兵书练武艺,引进和仿制红夷大炮,训练火器营,加强京师的戒备和操练;那边厢,忙着兴修水利和技术发明,在天津开辟水田,改革军屯,推广高产作物。这些技术上的事情,一点也难不倒他,水文、地理、测绘、武器……虽说这些对奄奄一息的明朝不可能妙手回春,但至少对百姓的生活、军队的防务,还是颇有益处。 由于钦天监(明朝官署名,掌管观察天文、制定历法)推算日食不准,崇祯皇帝召回了已退休的三朝旧臣徐光启,要他主持历法改革。70岁的徐光启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各种测量与编制工作中,他的国际友人汤若望和邓玉函也加入其中,一大批年轻官员担任助手。皇天不负有心人,这部用西方天体理论指导的历书,终于完成了。天文历法在中国传统政治中,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无论崇祯还是徐光启,都是把它当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看待的。因此,历书编好后,崇祯皇帝让大臣们充分商议,直到1644年明朝灭亡之前才颁行天下。 他对科技的贡献,该从一个甘薯说起。父亲去世那年,江南水灾,农田尽淹。已是朝廷大员的徐光启回家守孝,十分忧心:若不及时补种别的庄稼,来年肯定会出现饥荒。恰在此时,一位朋友提到,福建一带从外国引进了一种高产农作物甘薯,极易成活。徐光启心思一动,立即让朋友带来一些秧苗,开荒试种,果然丰收。于是他把种植心得编成小册,发送乡邻。本来只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就这样得以在江浙推广。 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徐光启拒绝趋炎附势,遭到参劾,再度退休。这一次,他干脆回到上海,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系统地进行增广、审订、批点、编排,这就是著名的《农政全书》。然而,又有几人翻阅此书时能想到,这样一部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的集大成之作,竟是一位当朝宰相亲身笔耕的? (摘编自《读者》2010年第9期)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从文中来看,徐光启南下广东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在这里他认识了平生第一个传教士朋友并由此开始了自己仕途的辉煌。 B.第四自然段运用了“这边厢……那边厢……”这个表示并列的句式来叙写徐光启在任上忙于各种政务,并将西洋技术运用到农业和防务。 C.由于天文历法的重要性,崇祯皇帝召回了已退休的徐光启来主持历法改革,于是中国便有了第一部在西方天体理论指导下的历书。 D.由于徐光启技术型官员的思维,使他能够在试种甘薯成功之后把种植心得编成小册,能够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编写成《农政全书》。 E.节选的部分文字写徐光启是以记叙科技贡献为主,穿插作者的议论,字里行间体现出徐光启善用西方科技造福中国的先进思想。
14.请简要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光启影响了历史400年,注定还要影响一代代更多的中国人。”这句话的含义。(4分)
15.徐光启认识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作者为什么说“这两人的相识,对于中国科学史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请根据文本加以探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7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 大师没那么好当。春秋战国和古希腊之后配称大师的,多是集大成者,思想的原创性在递减。除此之外,所谓的“大师”,若非世人谬赏,定是小人在 (cuàn)位了。季羡林和任继愈这类学者,去世后一个“国学”大师的称谓,也被人反复针贬。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1分)
1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西部,有一组美国国父华盛顿、独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逊、和平使者老罗斯福、黑人之父林肯等四位 总统头像的巨大的花岗岩石雕,其面容 ,让人 。 A.英明 栩栩如生 拍案叫绝 B、伟大 活灵活现 拍案叫绝 C.伟大 栩栩如生 叹为观止 D、英明 活灵活现 叹为观止
18.下面一段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其序号并加以改正。(2分) ①通过阅读考察学生在逻辑分析、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②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③也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体现。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推理能力、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⑤则是学生必备的阅读技能。 (1)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2)修改: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这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时代,基因可以复制,容貌可以复制。 这是一个崇尚标准的时代,人一生下来就被放到各种模子里发展,一生都在追求相同的成功与幸福。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思考与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⑴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⑵角度自选;⑶立意自定;⑷题目自拟;⑸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云霞明灭或可睹 吴楚东南坼 皓腕凝双雪 雕栏玉砌应犹在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选择题(6分,每小题1.5分) (1)B(难道,副词) ACD均为代词,他或他们 (2)D (3)D宾语前置 ABC均为状语后置 (4) C(②③⑥名词活用做动词) ①使动用法 ④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动词 ⑤名词作状语 3.填空题: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每小题0.5分): (1)亲附、亲近 (2)推究 (3)关闭 (4)探望,动词 (5)近来 (6)本来 4、B(骑兵) 5、C(①③④都是从正面表现程昱的“谋略”。) 6、B(失去徐州市刘备投奔曹操的原因,而不是程昱劝说曹操杀掉刘备的原因。) 7、(1)其他官吏和百姓不肯听从,说“贼兵在西面,我们只有向东去才安全啊!”(句意对,句子通顺1分;“但”、“东”各1分) (2)刘岱上表举荐程昱为程昱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辞谢。(句意对,句子通顺1分;“表”、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 译文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县人。身高约八尺三寸,两颊胡须十分好看。黄巾起义时,县臣王度响应反叛,焚毁仓库。县长翻越城墙逃跑了,官吏与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程昱派人去观察王度那里的形势,发现王度得到一处空城却无法防御,出城在城西五六里处驻扎。程昱对县中大户人家薛房等人说“现在王度虽然拿到了城池,却不能据守,他们的情况可想而知,只不过是一群抢劫钱财的强盗土匪罢了,并没有扩大装备训练军队攻城坚守的志向。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率领大家返回城中坚守呢?而且城墙高大厚实,城中粮草充足,现在如果找到县令,一起坚守,王度肯定不能支撑多久,便可一攻即破了。”薛房等人认为他说得对,但其他官吏和百姓不肯听从,说“贼兵在西面,我们只有向东去才安全啊!”程昱对薛房说“愚蠢的百姓不可与他们谋划什么大事。”随后秘密派遣数十骑兵在东山上举着旗帜,让薛房等人看到,大叫喊叫“土匪来啦”,随即下山奔向县城,官吏百姓争相跟随,找到县令,就一起守城。王度等来攻城,攻不下,想要离开。程昱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快速出击,王度等人大败而逃。东阿县城因此得到保全。 初平年间,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程昱没有答应。当时刘岱和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他的妻儿住在刘岱那里,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带骑兵援助刘岱。后来袁绍和公孙瓒出现不合。公孙瓒打败了袁绍的军队,接着派人告诉刘岱,让他遣返袁绍妻儿,与袁绍绝交。另外敕令范方:“如果刘岱不遣返袁绍妻儿,你就带领骑兵返回,待我平定袁绍后,就要发兵与刘岱开战了。”刘岱连续数日(与谋士)商议没有拿定主意,这时候,别驾王彧对刘岱说“程昱很有计谋,能决断大事。”刘岱于是召见程昱,向他询问对策,程昱说:“”如果放弃袁绍的救援而寻求公孙瓒的远助,就就是常说的向越地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啊。公孙瓒不是袁绍的敌手,虽然现在打败了袁绍,但是最终要被袁绍擒住的。如果你只顾一时的权变而不考虑长远谋略,那你终究要失败的。”刘岱听从了他。范方带领他的骑兵返回,还没到达,公孙瓒就被袁绍打得大败。刘岱上表举荐程昱为程昱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辞谢。 太祖曹操到了山东,征召程昱。程昱准备前往,他的同乡问他:“为什么前后你的做法相反啊?”程昱笑而不答。曹操与他交谈后,对他很满意,任命他为寿张县令。刘备丢了徐州,前来投奔太祖,程昱劝说太祖杀了刘备,太祖没有听从。后来,太祖又命令刘备到徐州半路截杀袁术,程昱和郭嘉劝说太祖:“您前次没有除掉刘备,我们的确没有(你)那样的度量。现在你把军队借给他,他一定会生叛逆之心。”太祖后悔了,追赶刘备但没有追上。恰逢袁术生病死了,刘备到了徐州,立即杀了车胃,举兵背叛了太祖。不久,程昱升任振威将军。袁绍镇守黎阳,准备南渡。这时,程昱只有七百名士兵镇守鄄城。太祖听说这个消息,派人通知程昱,想给他增兵两千。程昱不肯接受,说:“袁绍拥有士兵十万,自认为所向无敌。现在见我兵少,一定轻视而不来进攻。如果增加我的兵力,他经过时就不能不攻打我,进攻必然攻克,白白使我们两处损失力量。希望您不要担心。”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袁绍听说程昱兵力少,果然不去攻城。太祖对贾诩说:“程昱的胆识,超过了孟贲和夏育”。 8. ⑴【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⑵.【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作品赏析】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9、(1)“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本应用来抗敌的战舰,却讽刺性地成了为求和使者迎来送往的客船。一个“空”字,饱含着诗人失望、悲愤、沉痛的复杂感情。(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以英雄壮志难酬、空洒热泪与投降派媚敌求荣、借山遮羞相对,嘲讽了投降派不求收复山河,只知安享富贵的卑劣行为,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怅惘之意与悲愤之情。(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简析】 这是一首慷慨悲壮的抒情诗,虽名曰登楼却不用浓墨重彩来写景,仅有的一点景只不过是作为引发心中情感的酵母。尽管多景楼是江南名楼,但金瓯破缺,景多也就愁多,诗人巧妙地将楼名拆开重组,以抒发深沉的感慨。颔联乃全诗精华,“不尽长江滚滚来”,流的是千古英雄血泪;“两岸青山相对出”,遮的是误国奸佞羞耻,悲壮与愤激交织成的对句令人凄怆。颈联虽无“中原北望气如山”的豪壮,却也有“眼中何处是神州”的感慨,诗人“对酒当歌”,“怕上层楼”,伤痛至极。尾联先借回忆写出当年抗击金兵的壮举,再联系当前沿江战舰在萧瑟秋风中迎送敌人的使节之凄凉景象,不由悲从中来,诗人对朝廷不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已失望至极。 10.BD B(①“与赵伯韬商谈筹办”有误,吴荪甫是与杜竹斋等人一同筹办“益中信托公司”;②筹办“益中信托公司”是在双桥镇暴动之后而不是在“这时”) D(李玉亭”为“何慎庵”) 11.(1)在收购朱吟秋丝厂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而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人,对吴穷追猛打,一心要让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扼住了吴荪甫的咽喉”。 (2)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吴荪甫感情冷淡,貌合神离;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直接导致自己大失败。 12.(1)都强调执政者自身的表率作用。 (2)不矛盾。孔子强调的是榜样的作用;孟子则说的是凡事应该以义为标准,若说错做错,要遵循义的原则调整——这同样是一种“身正”的表现。 【译文】 ①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②孟子说:“君主如果仁,就没有人不仁;君主如果义,就没有人不义。” ③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13.AD(A项他开始了自己仕途的辉煌时因为碰到了赏识他的恩师、历史学家焦竑,而非传教士;D项徐光启的科技活动是源于他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实干家,不能说是“由于徐光启技术型官员的思维”。) 14.徐光启翻译的著作已影响了中国400年,到今天,我们的数学教材依然使用徐光启翻译的名词,而且还将继续使用,因而徐光启的影响还将延续。(意思对即可) 15.①郭居静为徐光启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使他受到启蒙意义上的冲击,接触了西方科学技术和新思维,影响了他的一生。②徐光启是朝廷官员,再具有了西方科技的先进思想,这为他推广西方科学技术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使他能够在防务、农业、历法等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16.(1)篡 (2)“贬”改“砭” 17.C (英明:卓越而又见识;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用伟大来形容总统,更符合作者要表达的语境。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均有“生动逼真”的意味,但用来形容伟人的雕像,“栩栩如生”更符合语境的要求。拍案叫绝:原意为拍着桌子叫好,形容较为赞赏;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通常用于艺术品等。这里用“叹为观止”更符合说描述对象的特征。) 18.④ 在“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前加“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