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324514

大小:33.8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泉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人教版) 满分15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注: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50分) (一)名句默写(12分) 1.补写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 (1)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3)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7)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1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12)             ,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3分/题,共15分)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嬖:宠幸 B 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诬:陷害 C 不遇故去                       遇:被赏识 D 距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 3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   ) A  绝粮于邹、薜                           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 B  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C  受业于子思                             尝仕于齐,位至卿 D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                     识其不可,然且至 4.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 下 之 言 不 归 杨 归 墨 杨 氏 为 我 是 无 君也 墨 氏 兼 爱 是 无 父 也 无 父 无君 是 禽 兽 也 (2)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题,共6分) ①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②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三)古诗词鉴赏(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3分) 答:                                                                      (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3分) 答:                                                                         (四)文化经典、文学名著(17分) 6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3分/题)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脩其天爵,以要①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注】①要:通“邀”,求取,追求。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爵”指仁义忠信等,孟子认为这些是天然值得尊崇的。 B.“人爵”则是偏重于物质的、外在的爵位,完全靠人委任、封赏或世袭取得。 C.“天爵”、 “人爵”思想,与其“仁政”、“性善”、“致仕”等思想贯通为一体,是孟子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D.孟子所谓的“天爵”,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修炼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逐渐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        (2)这段话主要讲了“天爵”“人爵”,请根据选段谈谈你对“天爵”和“人爵”的看法。 答: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曹操大军追来,张飞巧设疑兵,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横矛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断喝,竟然将曹操的一员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坠马而死,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几十万大军被吓退。 B. 鲁肃向刘备讨荆州,孔明借口荆襄九郡是刘表地盘,刘表虽死,其子刘琦尚在,刘备以叔辅侄为由,将鲁肃赶了回去。 C. 关羽见赵云、张飞双双立功,便带领五百人马来攻长沙,与老将黄忠展开激战。在阵前黄忠的战马马失前蹄,关羽刀下留情,作为回报,黄忠对关羽箭下留情。太守韩玄大怒,要杀黄忠,最后魏延杀了太守,献了城池。 D曹操急率人马撤退,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淝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在往彝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华容道遇关公,关羽念及旧情,放过曹操。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曹操派人招降西凉州的马腾,想让马腾南下征讨孙权。曹操为笼络马腾,特向汉献帝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并将其家属迁入邺城,便于控制。又拜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 B.由于天热难耐,刘备军马从猇亭一直排到川口,前后扎下四十个营寨,接连七百余里。白天旌旗蔽日,晚上火光映天。刘备每天派入挑战,陆逊只令坚守,不准出迎。刘备焦躁不安。夏天炎热,刘备将营寨移到树林中阴凉之处。 C.孟获第六次被放回后,请来了乌戈国的藤甲军,孔明将藤甲军诱入盘蛇谷,把藤甲军全部抓获,孟获第七次被擒。至此,孟获终于心服。诸葛亮封孟获为王,并归还所有夺取的土地。南蛮从此臣服,发誓永不再反。蜀国南方从此平定下来。 D.诸葛亮回到汉中,想起刘备临死时曾嘱咐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的话,感慨自己用人不慎,误了蜀国大事。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诸葛亮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 9简答题(5分,只选做一题)(5分) (1)“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鸭,吾得姜伯约如得一凤”,这是诸葛亮对赵云所说的话。这“一凤”是谁?诸葛亮是如何用计“得一凤”的?请简述。    (2)曹操曾经梦见“三马同槽”,是哪“三马”?他们是如何“诈病赚曹爽”的?请简述。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苹果:偶像的黄昏 iPod、iPhone、iPad……自从上世纪末在盖茨的支持下回归苹果,乔布斯就用他惯常的创新手段,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从而使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样的成功,在离开乔布斯的时代,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奢求。 谈论技术的人总是想从苹果的产品身上挖掘出更多领先技术的表现,虽然偶有收获,但最近的失望却越来越多:Mac机型越来越慢的更新换代、iPad的新瓶旧酒,都表现出苹果的创新乏力。我想请果粉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是乔布斯站在苹果的大柜台后面叫卖,你会对iPad有恁大的热情吗?于是,谈论营销的人又想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了苹果掌握有“少数派”和“神秘感”两大营销定律。但实际上,乔布斯不在苹果的那些年,苹果走的同样一条道路,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其实他们不知道,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因为苹果精神从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崇拜。业界将苹果如今的成功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因为乔布斯自己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2008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金融传染病”,这个比喻用在苹果的用户群身上也非常合适。苹果就象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就象是病原体的不断变异。一旦将来某一天,离开了乔布斯这个可以不断变异的病原体,“苹果传染病”的感染能力便岌岌可危了。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如果一个艺术性的流程很少失败,就说明这一流程已经具有了可预测性,是时候把它转化成科学流程了”。乔布斯对苹果的率领和对苹果迷的吸引显然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经过这么多次这么多年的检验,也确实很少失败;但是很遗憾,这一艺术过程常葆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于是,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能在很多地方引发追捧,中国的北京、上海也不例外,但这一传染力到了成都就势微了,在成都买iPhone、iPad既不抢购也不排队。是成都人不知道苹果吗?肯定不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IT中心,苹果同样享受极高的知名度。是成都悠闲的生活态度;成都人深知,小白鼠不是人生的理想模式,“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不需要在对什么东西的追逐和追捧当中得到体现和发泄。 10.下列有关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谈论营销的人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出了苹果成功的两大经验,即“少数派”和“神秘感”。 B、由于盖茨的支持,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C、离开乔布斯的苹果,成功只能是一种奢望,所以乔布斯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D、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苹果在当下的成功可以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 11.下列相关椎断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说,苹果就象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B、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因为它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而非科学流程。 C、中国的北京、上海,对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热烈的追捧,表明他们还不明白“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这个道理。 D、只“创新,才能使苹果取得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而这一切只有乔布斯才能做到。 12.根据文章内容,请分三点概述苹果的成功经验。(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域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 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 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种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13.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 B.《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 C.“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 D.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 E.“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14.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4分) 答:                                                                          15.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6分) 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D.近年来,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 1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小题(3分 1分/题) 我们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时候,有时会招致无端的(miè)     视;①我们处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关头,②有时会遭遇肆意践踏你的尊严。③针锋相对的反抗是我们的本能④,但往往会让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           。⑤我们不如以理智去应对,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⑥那时你会发现,任何邪恶在正义面前都将无法站稳脚跟。⑦有的时候,弯下的是腰,但拾起来的,却是你无价的尊严!⑧ ⑴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miè)             视 ⑵请根据语境在②处填写合适的成语。更加                。 (3)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第     句改为                                                      。 四.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两首小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70分) 泥土                            泥土 鲁藜                            黄淮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老是把自己当作泥土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就时时有被践踏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还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便时时有被发现的幸福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 角度自选;(3) 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泉州一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孟子在子思门下接受学业,明通义理后,在诸侯间游说,他所讲的都被认为迂腐高远不切实际,但他始终不委曲求全,屈缩一尺以便伸展八尺。他曾经在齐国做官,做到卿这一职位,后来不被重用。孟子离开齐国,尹士说:“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这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可能,然而还是到齐国来,那就是为谋求利禄。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因为不受齐王赏识所以离开,但却在昼邑住了三夜后才走,这是多么迟缓啊?”孟子说:“那尹士怎么会懂得我(的想法)呢!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自己愿意的;不受齐王赏识而离开,难道是我愿意的吗!我是不得已啊。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认为是太快了,(我心想)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齐王如果改变了态度,那一定会让我回去。(等到)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强烈想法。”     鲁平公准备好车马,将要去会见孟子,他所宠幸的近臣臧仓说:“这为的是什么呢,您为何要先屈驾去拜访一个普通人呢?难道认为他有贤德吗?” 乐正子(对孟子)说:“我告诉过国君,他打算来见您的,宠臣中有个叫臧仓的阻止他,所以国君最终没有来。” 孟子说:“要办一件事,可能有人会促使它办成;不办,可能有人会阻挠它。能不能办成事,不是人力能够决定的。我不能被鲁君赏识接见,是天意啊。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君赏识接见呢?” 孟子又曾经在邹、薛二地断炊,非常困窘,返回后跟弟子万章等人为《诗经》、《尚书》作序,阐释孔子的学说,著成(《孟子》)一书,其中内外篇共十一篇,认为“圣王不出现,诸侯横行霸道,在野人士横加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以致世上的言论不是属于杨朱一派便是属于墨翟一派。杨朱主张一切为自己,是无视君王;墨家主张兼爱,是无视父亲;目无父亲,目无君王,就是禽兽。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这是用邪说来欺罔民众、遏止仁义。仁义被遏止,就像野兽吃人,人们将会相互残杀。我为此感到忧虑,所以捍卫先圣的准则,抵制杨墨的学说,批驳错误的言论,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来继承夏禹、周公、孔子这三位圣人的事业。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梁惠王又聘请他,任命他为上卿。   四.作文(70分) 写作指导:      鲁藜的《泥土 》是一首格言式的抒情短诗,充满了令人思索不尽的生活哲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诗人的自勉。同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对他人的善意的告诫,提醒人们克服可能出现的高傲情绪,不要自视特殊,而要甘于平凡,不要考虑索取,而要多些给予。它宣扬的是一种富于社会责任感的人生态度,一种勇于牺牲小我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 诗人黄淮写的《泥土》则换了一个角度, 借助相同的意象,表达另一种主题。作者借 写“泥土”,劝导生活中那些只知埋头苦干、 默默无闻的老实人。因为他们只是死干,不知巧干,所以“就时时有被践踏的痛苦”。接 下来,诗人说,把自己当成珍珠吧,找到自 己的闪光点,为自己搭建舞台,适时地展示 自己,快乐地生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