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ID:324870

大小:49.9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2-2013学年高二年第二学段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人教版) 一、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每格1分,共6分) 1.(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行路难(其四)》) (2)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二、课内外诗歌赏析 (1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2—3题 (每题3分,共6分)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4.对以下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丁都护歌 ———唐·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鸣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A.首四句,作者把纤夫的生活放在商业稠密的背景上,纤夫的形象跃然纸上:挽着纤绳 喘着粗气,艰难地拖着船逆流而上。    B.中四句重要写纤夫生活条件之恶劣和凄切哀怨的心境。    C.末四句更进一层,写磐石之大,行动之艰难,即使是万人也无法将石头拖至江边,把           纤夫之苦推向了极端。    D.全诗朴素自然无刻琢的痕迹,处处以形象的画面代替叙写,层层深入地把诗情推向了 极端,不愧为浪漫主义之作。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5-6题。(共7分) 浣溪沙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5.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6.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3分)                                                                                                                                                                                                                                                             三、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共21分)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①项王军壁垓下     ②良庖岁更刀,割也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④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⑥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 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3分) 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B.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洎牧以谗诛            D.赵尝五战于秦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韩愈 子厚少精敏,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归葬万年先人墓侧。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    子本:子息、利息      B.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引手:伸出援手      C.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                 立就:很快成功      D.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经纪:安顿料理 10.韩愈这篇文章着重写了柳子厚的高尚品行和治理地方的政绩。选出分别表现子厚“人品”和“政绩”的一组(     ) A.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B.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C.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D.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子厚在任柳州刺史时感叹这个地方陋习慎重,百姓不幸,于是在这里设置各种教令禁令,为他们出谋划策,使不少人免除沦为奴婢的苦难。 B.柳子厚被遣柳州时,刘梦得也同时被遣播州,播州偏远,加上刘梦得老母在身边,柳子厚深表同情,于是上疏拿自己的柳州和梦得的播州进行了调换。 C.柳子厚在得知刘梦得的不幸遭遇时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和当时社会上那种平时称兄道弟,遇利害时尔虞我诈,落井下石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照。 D.柳子厚仕途坎坷,一生不得志,在贫困中死去;河东裴行立重然诺,他与柳子厚交情深厚,不惜费用,亲自为柳子厚操办后事,让柳子厚得以归葬祖先墓侧。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  (2分) 译文:                                                                             (2)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4分) 译文:                                                                               四、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 (16分) 13.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霸。 (《孟子·公孙丑下》) (1)孟子认为有大作为的君主与贤才商讨大事,应“□□”,而贤才如果君主不能“□□□□”就不值得与之共事。伊尹、管仲就是孟子所说的“□□□□”。(3分) (2)孟子主张君主“欲有谋焉,则就之”,请简要分析孟子的思想。(3分)                                                                                                                                                                                                                                                           14.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是这样得到的:在为玛丝洛娃申请由服苦役改为就近流放而辛苦奔走的三个月中,耳闻目睹了种种罪恶、苦难和不公,他没有办法解决,内心痛苦不堪。最后在《福音书》里找到答案,要虔诚信奉上帝,不要反抗,要去爱仇敌,这样才能建立起地上王国,从而获得最大的幸福。 B.聂赫留朵夫到狱中见到玛丝洛娃,请求她宽恕自己,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但玛丝洛娃不能宽恕他的过去。 C. “缚太急,乞缓之!”操曰:“缚虎不得不急。” 这里的“虎”指的是吕布。被抓后恳请刘备在曹操面前为自己说情,刘备故作不见。吕布向曹操表示愿降,曹操问刘备如何,刘备只让曹操想想丁原、董卓下场。曹操猛然醒悟,下令缢死吕布,吕布大骂,被陈宫喝止道:“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 D.诸葛亮为了联合东吴之地抗曹,随主战派鲁肃来到江东见孙权。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武官员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孔明冷笑,说只要将江东“二乔”送给曹操,曹军就会退兵,并背诵《铜雀台赋》来智激周瑜。周瑜大怒,表示和曹操势不两立。周瑜在孙权面前分析了形势,也坚定了孙权抗敌的决心,孙权于是拜周瑜为大都督。 E. 周瑜因为没有火攻的好风向而病倒,诸葛亮为他解决了难题。为了躲避周瑜的加害,孔明在东风一起,便在关羽的接应下回到夏口,然后布置人马等待截击曹操。黄盖带领船只,顺着东风在曹军水寨放火。大火烧了曹操的战船,延及岸上大营,曹操大败,从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5.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报兄弟之仇,领兵伐吴,挥师东进,连连告捷,危急之中,东吴将领阚泽以全家性命担保力荐一人,这人是谁?他在接下来战役中有何出色表现? (2)检察官以什么理由判玛斯洛娃有罪?判决结果如何?聂赫留朵夫做出什么决定?最终又有何结果?(《复活》)  选    题 答: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 B.读李清照的词要善于解读她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都包含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但她也写过一些比较豪放、意境开阔的词作,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以及《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 E.国家不幸诗人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 17.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4分) 答:                                                                                                                                                                    18.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反衬手法的好处。(6分)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 (6分) 19.     2012年10月11日晚上7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被疯抢,许多实体书店挂出   ①   (shòu qìng)的牌子。在国内知名网上书城,如当当网、京东商城和卓越亚马逊,莫言作品已纷纷脱销,与莫言作品相关的电子书、影视剧改编作品和演讲视频也受到热捧。多家出版商表示将推出莫言作品系列。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语文出版社率先表示,目前该社已确定或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 “莫言热”还波及到文化领域之外,如“高调慈善”的陈光标公开表示要送别墅给莫言;山东高密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斥资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广大网友对其议论纷纷,有挖苦、讽刺,有恶搞,当然更多的是祝贺、赞扬。面对网络媒体②    的议论,莫言泰然自若,首次在微博上做出回应:“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我自己。” (1)在①处,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1分) (2)找出划线句子中的语病,并加以改正。(1分)                                                                                    (3)写出语段中②这个地方的恰当成语              (1分)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现象。(3分)                                                                                     七、作文(70分) 电影《天堂电影院》里有一句经典台词:If you don't walk out, you will think that this is the whole world.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你是否认同这句话中的观念?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1)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2-2013学年高二年第二学段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1.⑴吞声踯躅不敢言 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⑶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 ⑷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C.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 3.B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 4. D是现实主义作品 5.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6.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 7.B(①壁:名词作动词,设营驻守;②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③礼:名词作动词,礼待;④义: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⑤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⑥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8.C(A、B、D为介词结构后置,C不是。) 9.A(点拨:子本,利息和本金) 10.C(点拨:表现人品主要是第二段写子厚同情梦得愿意以柳易播的事情;表现政绩主要是第一段写子厚治理柳州的事情。) 11.B(点拨:原文是准备上疏,并没有成为事实。) 12.(1)点拨:这本应是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做的事 (2)点拨:用那个(仕途的顺畅)来换这个(现在文学方面的辉煌成就),什么是得,什么是失,人们肯定能分辨得一清二楚。。 附:文言文译文:     柳子厚年轻时精锐敏捷,是一位英俊杰出的人,行为端正强悍。评点论说天下,深入研究经史百家学说,纵横捭阖,精神振奋,经常是语惊四座,令人心悦诚服,名声远扬,一时间人们都希望和他结交。朝廷各位权要人物,都在争相笼络他,想他投奔自己门下,对他是交口称赞。元和中,曾按惯例召入京城,后来又和同僚一起贬谪出任地方刺史,柳子厚任柳州刺史。到了柳州之后,感叹说:“这里难道就不能有所作为吗!”他根据当地地方习俗,为他们设置各种教令禁令,当地百姓顺从而且依赖他。那里有个习俗,就是用孩子作抵押,约定如果不按时还债赎回孩子,等到利钱和本金相等时,孩子就会被债主收为奴婢。柳子厚替他们想出一个办法,让这些孩子全部顺利回家。其中有些特别贫困实在无力抵债的,就令债主记下他们劳动的工钱,工钱一旦和欠债相当时,则必须归还这些孩子。观察使把这种做法向其他地方推行,将近一年,幸免脱身而回家的有近千人。     当年他被召入京都而后又被贬出任地方刺史时,中山刘梦得也在被遣之列,要贬到播州。子厚流泪说:“播州不是人居住的地方,而且刘梦得有老母在身边,我实在不忍心看刘梦得的窘况,他将跟老母亲怎么讲呢?况且实在没有母子一起去播州的道理。”于是向朝廷为刘梦得求情,并且准备向皇帝上疏,表示自己愿意用柳州和他的播州交换,即使加重获罪,死也不遗憾。正好碰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上报皇帝,梦得因此改换为连州刺史。啊!君子困窘时才能显现出他们高尚的节义。如今平居生活中的人们相互敬重仰慕,酒肉相娱,互相吹捧,谦虚的巴结讨好,表白自己的真心,指着太阳流泪发誓说生死之交,决不背弃,真的好象完全可信。一旦面对小小的利害关系,就算小的和毛发一般,立马翻脸好像从不认识,有如见人落下陷阱,不仅不伸手救援,反而挤压他,还往下扔下石头,这种的人社会上比比皆是。这本应是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做的事,但是那些人还自以为自己有心计,听到子厚这高风亮节的故事,也该感到些许羞愧吧!     子厚从前年轻时,做事敢作敢为,很少考虑自己,不顾一切,自认为功业可以很快建立,所以遭遇排挤被朝廷罢黜,以致在贫困中郁郁而死。才学不被重用,主张无法推行。如果子厚在朝廷时能够谨慎行事,被罢免后有人肯举荐他,那么必将被朝廷反复起用,但是,柳子厚被罢免时间不是很久,穷困不是到了极限,,即使又能出人头地,那他的文学辞赋,必不能尽心写作,以致让后人传诵这是不需怀疑的。即使子厚在政治上一帆风顺,也不过担任朝廷将相。用那个(仕途的顺畅)来换这个(现在文学方面的辉煌成就),什么是得,什么是失,人们肯定能分辨得一清二楚。。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安葬在故乡万年祖先的墓地里。一切费用都是观察使河东裴行立先生。裴行立有节操气概,重信用,与子厚交情很深,子厚也曾为他尽过力。最后竟然是依靠他的力量把子厚安葬在家乡先人墓地。舅弟卢遵性格严谨,勤学好问。自从子厚被贬出后,卢遵就跟随子厚并且举家随迁,一直到子厚去世,也不离开。既随往万年安葬子厚,又打算帮忙料理子厚的家事,差不多达到了所谓能有始有终的地步。 13.(1)就之   尊德乐道  不召之臣(3分)   (2)孟子认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1分)“欲有谋焉,则就之”体现了孟子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思想主张。(要体现孟子的思想,2分。)     译文: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臣子;若有什么事情要商量,就亲自到臣那里去。如果君王不能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尊尚道德和乐行仁政,便不值得和他有所作为。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而称霸诸侯。 14.C  E(C“刘备故作不见”错,应为“刘备点头示意”;“吕布大骂,被陈宫喝止”错,是被“张辽”喝止;  E “便在关羽的接应下回到夏口”错,应是在赵云的接应下回到夏口) 15.(1)这人是陆逊。(1分)陆逊,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2分)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兵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2分) (2)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她被判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聂赫留朵夫感到不能让案子就这样结束,他对判决提出异议。庭长告诉他可以找律师上诉。 于是他决定为她申诉;通过各种努力,最终玛丝洛娃被改判为流放四年。 16.B、C(B、“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家愁、情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包含国愁。C、《武陵春》是婉约词。) 17.国愁,家愁,情愁,学术著作未成之愁。(只要答到二点就给4分。) 18.①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②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 ③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④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著。(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3分)。 19.(1)售罄(1分) (2)将“或”字去掉,“确定”和“或”自相矛盾(1分) (3)毁誉参半 (1分) (4)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热”波及各领域。(3分) 作文示例: 出去“走走”,世界无限 鱼儿终生生活在水中,无法得知天空的美好;鸟儿翱翔在天空,体会不到大海的曼妙;人类若是被禁锢了思想,将失去机会去探查世界的深奥,止步不前。 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我想起了那个成语“夜郎自大”,他以为他所掌控的国家便是整个世界,他禁锢了他的思想,自以为是,看不到我们生存的世界有多伟大。所以他们注定将被吞并,或者臣服,所以他们国家注定弱小,难以发展。 出去走走,探查世界的奥妙。 梦想着到达印度的哥伦布,便是思想自由的。他没有束缚自己的求知之心,他选择了出去走走,即便他没能到达真正的亚洲,却发现了美洲大陆。因为他的求知心好奇心。因为他有思想不被束缚,所以他亲眼见到了陌生的大陆,见证了曾“未知”的世界的奇妙。而继他之后的麦哲伦同他一样,没有被旅途的艰难而锁住,他完成了环球航行,将他自由开阔的思想化为动力,将世界将地球版图绘出,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解开了数千年来禁锢人类思想的枷锁,让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 出去走走,哥伦布和麦哲伦都做到了,他们一他们的自由告诉了世人这个世界真实的形状,促进了世界的发展而我更敬佩的是那些以思想漫游的人们。 哥白尼在压迫之下坚持日心说,爱因斯坦打破时间与空间提出了相对论。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不仅能够亲赴,穿越时空去验证自己的学说,但他们敢于思考,用于思考,并不为外界的条件而限制他们的思想。所以日后他们被证实正确,便是对他们最好的补偿,即使爱因斯坦看不到自己的学说震惊全球。而更伟大的是霍金,只有两个手指能动的他,依旧完成了“走”。时间简史的诞生告诉了我们,身体被禁锢并不能阻止思想的前进。他们用自己开放与无限的思想,展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推动了物理,科技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告诉了世人,世界是有限的、宇宙是无限的,我们的物质世界是有限的,但我们的思想却是无限的。 出去走走,你会看到世界的精彩,而让思想漫游,宇宙的奥妙无限可能。无论我们走遍千山万水,还是思绪飞越时空,都请不要禁锢自我,只有这样,人类才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走还是不走 “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这句话其实是让我们不要仅拘束于身边的人、事、物,更要放眼外界,谋求更大的发展,而这种观念却并不能简单地判断其对错。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句话告诫我们总会有比我们更强的人。也就是说,那些更强的人,总是要我们去外面的世界磨砺,才能与之抗衡。李小龙便是一个走向世界的人。从一个街头混混到一代武学宗师,使他成长的其实是外在的磨练。作为叶问的徒弟,他当时在香港也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而当他去了美国之后,才发现“天下”其实很大。他开始与各路高手切磋,才发现自己认为自己拥有的强大原来是那么软弱无助。在领略过空手道,跆拳道等多个武术门派后,他开始不断提升自我,终于获得了全美的认可。他的力量与速度已不可同日而语,正是因为他接受了外界的磨练,倘若他一生留在香港,那也许只是一个平凡的习武之人;倘若他没有到外面闯世界,领悟那么多门派,又怎么创立了截拳道,并让中国人为之骄傲?以强砺强,李小龙走了出去,获得了成功。 然而,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我,只知道学习别人,留在自己现在所处的小世界也许更好。邯郸学步便可说明这一点。这是因为那个人走了出去,模拟不同人的走路方式,最后却因为学的太多,太杂,没有选择,反而把自己原本的走路方式忘记了。所以说,有时留在自己的小世界,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而自身的发展乃至成功,全部建立在保护自己之上。如果连自己都保护不好,丢了本源。那走向世界是不是太危险了呢? 在我看来,是否要出去走走,却是因人而异。不乏那些出国留学生有出色的学识,但是国内依然有杰出的人才啊。当一个人可以保持住自己原有的特色,不被外界同化,出去走走当然会以强砺强,促进发展,不失为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像邯郸学步里那个人一样,丢了原先的自己,那出去走不就得不偿失了吗?走还是不走,因人而异各有千秋。  不必远行 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就是全世界。”这是告诫人们不必刻意死守一方寸土。应奔走远行才可将眼界放开。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并非完全认同。 自然,远方有无限广阔的美景,远方有无限深远的哲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华夏民族流传至今的古训。三毛流浪远方,这以路为家的女子去相逢可爱的人,真挚的笑,歆享撒哈拉的风与沙;梭罗在澄明的瓦尔登湖畔建起了小木屋,他说高悬的明月是他心中的哲思。这便是奔走的意义——将眼界宽广,将生命舒展,将思想丰厚。 于是,不少现代人背上行囊奔走远方,一时间涌出了大批“背包客”。一个叫宋笑生的男孩拿着姐弟打工挣的钱只身一人到城市念大学,却辍学选择了背包远行的生活,称此为梦想,称此行是到大世界里寻找生命的答案。我在感到悲哀的同时不禁思考:如果说认清这个世界需要思想的深刻和情感的丰富,那么,得到这些一定需要出去奔走远行吗? 灵魂确实不必一定依靠肉体奔走在路上来充盈。身份特殊的鲁迅在灰暗的时代无法四处奔走出门远行,却在小房中一边咳嗽一边写作,“爱夜的人于是领会了夜所给予的光明”;卡夫卡在黑暗的小屋里与自己的心灵进行深入的对话,完成了自传体小说《判决》,“我的灵魂正隐隐作痛”;马塞尔普鲁斯特从三十五岁之后便一直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室中,未曾再出门的他点着蜡烛完成了史诗著作《追忆似水年华》;康德一生未离开东普鲁士科尼斯堡的小村庄,却以其大量的阅读和长时的深思成为了德国哲学的奠基人,《纯粹的理性批判》是哲学史上高悬不坠的璀璨明星。这些人一生没有远行,他们将生命挥洒在不太广阔的土地,却将思绪延展到无限深邃宽广之处。甚至,可以说,正因他们的静坐,他们长期的思考,他们不断与自己灵魂的深入对话,才成就了他们的伟大。 所以,我并非完全认同出去走走才能认清世界的观点,我们绝不应将自我的充盈完全的依赖于奔走远行,而更要认识到人生意义的丰厚需要深入的思考,而这彻悟有时甚至要凭依我们长时间的静思和承受难忍的寂寞。 若是将生命刻上“即日启程”的印记可能会活出潇洒自由。但请不要忘记,思接千载,神明自得,思想的自由驰骋比肉体的蠢蠢而动更有内涵,这是一个丰厚内心、澄澈灵魂的过程。也许并不必须出去走走,在深入的思考中,便可渐渐与全世界相遇。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