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题及答案

ID:325413

大小:35.2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摸底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 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Ⅰ卷  阅读题(66分)一、(9分)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在1分钟内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  有删改) 1.下列有关微博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3.综观全文,微博的“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3分)二、  (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滋,字德深,陈郡汝南人也。弱岁强学,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每读书,玄解旨奥,结甚重之。无何,黜陟使赵赞以处士荐,授试校书郎。何士干镇武昌,辟为从事,累官詹事府司直。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竞出之。御史中丞韦绦闻之,荐为侍御史,转工部员外郎。    贞元十九年,韦皋始通西南蛮夷,酋长异牟寻贡琛请使,朝廷方命抚谕,选郎吏可行者,皆以西南遐远惮之。滋独不辞,德宗甚嘉之,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入南诏使。未行,迁祠部郎中,使如故。来年夏,使还,擢为谏议大夫。俄拜尚书右丞,知吏部选事。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以宽易清简为政。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专以慈惠为本,人甚爱之。然百姓有过犯者,皆纵而不理。擒盗辄舍,或以物偿之。征拜金吾卫大将军,耆耋鳏寡遮道不得进。杨于陵代其任,宣言谓百姓曰:“于陵不敢易袁公之政。”然后罗拜而诀。    上始监国,与杜黄裳俱为相,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会韦皋殁,刘辟拥兵擅命,滋持节安抚。行及中路,拜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百姓立生祠祷之。征拜户部尚书,连为荆襄二帅,改彰义军节度、随唐邓申光等州观察使。逆贼吴元济与官军对垒者数年,滋竞以淹留无功,贬抚州刺史。未几,迁湖南观察使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尝读刘晖《悲甘陵赋》,叹其褒善惩恶虽失《春秋》之旨,然其文不可废,因著《甘陵赋后序》。                                                             (摘自《后唐书•良吏下》)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 重:慎重 B.转工部员外郎  转:转任    C.擢为谏议大夫  擢:提拔 D.然其文不可废  废:废弃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然后罗拜而诀  学而不思则罔 C.竟以淹留无功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D.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袁滋少年时善于治学,每每读书,都能够深刻地解说精微的旨意,他的表兄元结很看重他.    B.朝廷里很多官员认为西南边陲太遥远而害怕去,袁滋为了获取德宗的赞许,表示愿意出使。    C.刘辟聚集军队擅发号令不受朝廷节制,袁滋不顾危险前往安抚,百姓们都立生祠为他祈祷。    D.刘晖的《悲甘陵赋》虽失《春秋》的旨意,但袁滋感叹其扬善惩恶而写了《甘陵赋后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    (1)部有邑长,下吏诬以盗金,滋察其冤,竟出之。        译文:                                                                                          (2)百姓有至自他境者,皆给地以居,名其居曰义合里。        译文:                                                                               (3)滋工篆籀书,雅有古法。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①玉瀣,一种美酒。②《黄庭》,是道经的名称。8.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  (4分) 9.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任意选做六小题)  (6分)(1)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2)                         ,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荀子•劝学》)(3)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4)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5)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7)小楫轻舟,                                 。                  (周邦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