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二)

ID:325468

大小:31.2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第Ⅰ卷  (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近年来,关于家族的历史叙事和传统民间社会的学术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一个不受官府直接控制的民间。在过去,国家权力的职能与能力是有限的,官员人数不多,政权机构只设置到县一级。基层社会实际上是以家族关系为基石,组成各种社群和组织,如乡族、会馆等。这些社群有着自己的乡约、章程,在国家权力之外实行高度的自治,修路、赈灾、办学堂、调解民事纠纷,甚至参与地方事务。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民众在实质上没有真正政府管理的十年中,正是靠着这种自治而维持了社会的基本运作。    ②中国传统民间社会虽然不同于黑格尔所说的“市民社会”,仍是形成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第三领域,将国家与个人区隔开采,使得个人尚有一定空间。正如当时在中国的罗素所观察到的,孝顺观念虽然违背公益原则,但“它当然比它的西方对手爱国主义的危害要小”,后者“更容易导致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在‘‘五四”之后与无政府主义者的争论中,一些激进知识分子开始强调群体主义,强调集中和纪律,甚至不认为一团体中人可以自由退社,认为国家才能有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相信国家能给个人带来自由,这也许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最大的迷思。此后的国民党一党专制表明,“五四”时期批判家庭制度是为了个人的解放,但解放出来的个人却是为了服务于一个更大的社会组织——国家。         ③“五四”新文化运动充满了悖论,它所追求的许多现代性目标都没有实现,甚至走进了另一个历史房间。无论是新民还是立人,都是由政治问题转向社会问题的思路,隐含着相信国体重于政体,治民重于治政,将解决社会问题与解决政治问题混为一谈,由政府或政治革命来解决社会问题。后来,在更为激进的人看采,家庭是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后来在社会及国家中广泛发展起来的对立。这种认识的逻辑演进,便是形成新国家体制与旧社会结构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认知模式,以国家名义宣称,家庭制度的“族权”是四大封建绳索之一,最终将家族形式纳入阶级斗争范围,并以痰风暴雨的暴力斗争消灭士绅主导的民间社会,使社会生活的一切都统治在全能国家之下。    ④国家权力成为组织社会的唯一形式,从此从城市的单位到乡村的公社,包揽了一个人从摇篮到墓地的一切。社会日益萎缩,终至为国家权力所吞噬。正如社会学家黄宗智所指出:“虽然整个社会组织的范围急剧缩小,但正式国家机构的规模却成倍增大,其结果是传统第三领域大幅度的国家化。”由于中间领域的消失,每一个个体都不得不直接面对国家,在国家面前,没有任何个人的存在可言,以致大多数人不经过思考就会认可这样的事实:只要是以国家的名义,任何行为都是正当的。结果,“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不珍惜个人自由权利的传统家族的批判取得了彻底胜利,但个人相对于国家权力的自由却被剥夺了。    ⑤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大的变化是国家化终止,重新开始了胡适所说的“三百年来社会化的倾向”(指近代以来民间社会的发展)。国家权力-不再垄断所有领域,农民脱离了人民公社的束缚,职工与单位的关系减弱,而新的民间社会却尚未建立起来,以取代一去不返的家族、乡族纽带关系。    (节选自景凯旋《对家族的想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传统民间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它存在于社会的基层,以家族关系为基础,有自己的组织、规则,在一定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    B.它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第三领域”,在这两者之间形成区隔,从而使得个体享有—定的自由。    C.它不同于黑格尔所说的“市民社会”,社会危害性较小,能解决一些基层的实际问题,甚至参与地方事务。    D.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国家化逐渐终止背景下,传统民间社会开始重新发展,国家权力放松对人的控制。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首先点明传统民间社会的学术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然后侧重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简述传统民间社会的基本作用。    B.第②段承接上文继续阐释传统民间社会,多角度进行比较,将它与西方的“市民社会”以及“五四”时期的一些观点作比较。    C.第③、④段紧承上段,重点强调新文化运动取得全面胜利,它以暴力形式消灭了民间社会,使社会生活的一协都归于国家之下。    D.第⑤段在时间上照应文章开头回到现在,回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社会的变化,但新型的民间社会模式并没有重新建立起来。   3.下列对原文内容和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民间社会不受官府控制,但在过去,国家权力的职能与能力又是有限的,政权机构只设置到县一级,这样传统民间社会在当时就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B.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开始强调群体主义,强调集中和纪律,甚至认为任何一个团体中的个人可以自由退社,认为只有国家才能有自由,而个人不能拥有自由。    C.“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追求的许多现代性目标都没有实现,一些激进分子甚至认为,家庭是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后来在社会及国家中广泛发展起来的对立。    D.“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不珍惜个人自由权利的传统家族的批判取得了彻底胜利,但个人相对于国家权力的自由却被剥夺了,因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失败的。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项羽死,高祖袭夺信军,徙信为楚王,都不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亭长,钱百,曰:“公,小人,为德不竞。”召辱已少年令出跨下者,以为中尉,告诸将相日:“此壮士也。方辱我耐,宁不能死?死之无名,故忍而就此。                 项王亡将钟离昧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败,昧亡归信。汉怨昧,闻在楚,诏楚捕之。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有变告信欲反,书闻,上患之。用陈乎谋,伪游于云梦者,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昧谒上,上必喜,亡患。信见昧计事,昧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昧在。公若欲捕我自媚汉,吾今死,公随手亡矣。”乃骂信日:“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于陈。高祖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信。至洛阳,赦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称疾不朝从。由此日怨望,居常鞅鞅①,羞与绛、灌等列。尝过樊将军哙。哙趋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办耳。”上笑曰:“多多益办,何为为我禽?”信日:“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汉书•韩信传》)    太史公日: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同辑),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鞅鞅:郁郁不乐的样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小人,为德不竟 竟:终了,完毕     B.素与信善       素:一向   C.欲谒上,恐见禽     见:看见      D.吾如淮阴      如:前往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信初之国        周、召、太公之徒   B.高祖且至楚      不出,火且尽   C.大王乃肯临臣    乃骂信曰     D.召辱己少年令出跨下者,今者项庄拔剑舞者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的逃亡将领钟离昧,与韩信交好。项王死后,他逃亡投奔韩信。汉王忌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让楚国逮捕他。                  B.有人告发韩信意图谋反,汉高祖感到担忧。他采用陈平的计策,准备攻击韩信。韩信出卖了钟离昧,解除了刘邦对他的疑忌。          C.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找旁边可以安置万户人家的宽敞的坟地。                D.司马迁认为韩信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相比。可是,他却在天下已经安定之时,图谋叛乱,理应被诛灭宗族。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附加一则课本语句翻译)    (1)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为陛下禽也。(3分)             (2)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4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8.请概括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4分) 9.诗的五、六两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①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梦入神山教神妪,                 。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③                 ,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其二)》)    ④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⑥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李清照《声声慢》)    ⑧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辛弃疾《水龙吟》)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看望[德国]海•格兰特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妈妈来了!①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只想快点离开。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怕妈妈再说什么,培德赶紧把妈妈“扶”出了房间。培德拉着母亲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1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o")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6分) 12.具体指出文章三处划线句子中“妈妈”一词分别体现了说话者当时怎样的心理。(4分) ①答:                                                                            ②答:                                                                            ③答:                                                                           13.罂粟蛋糕的内容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6分) 1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身份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   15.下列加粗的字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似(shì)的      自诩(yǔ)       地壳(qiào)      习字帖(tiè)    B.妥帖(tiē)      肖(xiào)像      强(qliáng)迫     悭(qiān)吝人    C.折(shé)本      翘(qjá0)首      荏(rěn)苒      缫(sāo)丝机    D.蜕(duì)变      叨(tāo)扰       关卡(kǎ)     潜(qián)水艇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誊写文章            水泻不通       异曲同工/委曲求全    B.提心吊胆        坐地分赃         走头无路/头头是道    C.招惹是非      振振有词         自力更生/水力发电  、    D.死心榻地        真相大白         随声附和/和衷共济1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为配合新版校园一卡通的启用,后勤集团在生活区新开辟三个业务办理窗口,申领手续也将更加简洁。    B.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妹兰难新郎”的故事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事却流传至今。    C.随着耐间推移,警方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恶极大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难逃法网。     D.他是这种新文学体裁的始作俑者,应当在当代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18.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是一种所谓幽默的态度,真正的幽默恰恰是从平凡渺小里发掘价值,                    ;               。               ,              ;幽默是冷隽,然而在冷隽的背后与里面有“热”。    ①以高的角度测量那“煊赫伟大”的,则认为它不过如此    ②以深的角度窥探“平凡渺小”的,则发现它里面未尝没有宝藏    ③一种愉悦、满意、含笑与超脱,支配了幽默的心襟    ④幽默不是漫骂,也不是讥刺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19.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英雄是孤独的,他们承栽着对祖国对苍生对文化的热爱,                            ,但他们的努力很难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认同。    英雄不是让人顶礼膜拜的偶像,而是更完全、更正直、更勇毅、更肯担当更有抱负的人,他们也具备常人的七情六欲,但他们身上没有常人的卑怯和苟且,没有常人的营谋和算计,他们一旦认难目标,则“                                       ”,决不给自己留后路。        不忍坐视文化败落,不忍坐视庸人误国,不忍坐视哀鸿遍野 A.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不忍坐视文化败落,不忍坐视庸人误国,不忍坐视哀鸿遍野 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忍坐视庸人误国,不忍坐视哀鸿遍野,不忍坐视文化败落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不忍坐视庸人误国,不忍坐视哀鸿遍野,不忍坐视文化败落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阅读下面新闻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标点符号不包括在字数之内)(5分)    2012年10月17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此次参拜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7日表示,靖国神社问题事关日方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涉及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受害国人民感情。韩国联合通讯社的报道称,韩国政府对安倍晋三17日下午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深表遗憾和担忧。新加坡亚洲新闻频道网站报道称,安倍晋三17日傍晚参拜靖国神社之举,可能有引发与邻国的更多摩擦的风险。德国明星杂志认为。日本政客接连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这种行为必将不断激起中国和韩国的抗议。21.下面一段材料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然后根据语言的职业性特征,仿照上句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表达得体的语句。 (4分)   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语言总是带有一定的职业性特征为主,语言的趣味性也随之产生。   ②从前,某个村子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③他们是: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是船夫。④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⑤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位去“说话’’。这四个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得过去才行o"赶车的接过话:“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船夫最后说:“                                               。”               序号 修改成     续写句子:                                           。五、(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夹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心有静,行有度,学有长。                                     ——学风    请以“宁静致远”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