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

ID:325472

大小:1.38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4)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5)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少与张昪、高若讷从颍昌史炤学,炤母异之,曰:“贵人也。”待之甚厚。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    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阵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①皆申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赂平奴,使附己说以证。平家二百口皆械系。诏彦博置狱于河中,鞫治得实。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德和并奴卒就诛。    麟州饷道回远,银城河外有唐时故道,废弗治,彦博父洎为转运使日,将复之,未及而卒。彦博嗣成父志,益储粟。    贝州王则反,明镐讨之,久不克。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槛则送京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凡汰为民及给半廪者合八万,论者纷然,谓必聚为盗,帝亦疑焉。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其策讫行,归兵亦无事。    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元祜间,契丹使耶律永昌、刘霄来聘,苏轼馆客,与使入觐,望见彦博于殿门外,却立改容曰:“此潞公也邪?”问其年,曰:“何壮也!”轼曰:“使者见其容,未闻其语。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使者拱手曰:“天下异人也。”西羌首领温溪心有名马,请于边吏,愿以馈彦博,诏许之。其为外国所敬如此。    彦博虽穷贵极富,而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其在洛也,洛人邵雍、程颢兄弟皆以道自重,宾接之如布衣交。神宗导洛通汴,而主者遏绝洛水,不使入城中,洛人颇患苦之。彦博因中使刘惟简至洛,语其故。惟简以闻,诏令通行如初,遂为洛城无穷之利。    (选自《宋史•文彦博传》,有删节)    【注】①著令:法令条文。按当时规定,军中处分须上报审定。2.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鞫治得实  鞫:审讯    B.槛则送京师    槛:用囚车拘押  C.其策讫行  讫:终止    D.虽专门名家有不逮  逮:比得上3.下列全部直接表现文彦博治事能力的一组是(    )(3分)  ①诏彦博置狱于河中,鞫治得实    ②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  ③望见彦博于殿门外,却立改容    ④将权不专,兵法不竣,将何以济  ⑤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    ⑥宾接之如布衣交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贝州王则谋反,朝廷派兵征付,久攻不下,文彦博自请前往,击败叛军,立下大功。  B.文彦博大胆提出裁军、削减军费的建议,极力劝说皇上,并表示甘愿承担失败的后果。  C.契丹使者耶律永昌、刘霄来朝访问,上朝觐见时遇见文彦博,对他十分恭敬。  D.皇上命令引洛水到汴梁。刘惟简来到洛阳,文彦博向他询问,刘惟简把详细情况告知了他。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4分)  (2)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2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寄韩潮州愈①贾  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②浪西楼:湖州名楼。    (1)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作简要赏析。(3分)    (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孔明十分赏识姜维的将才,就巧用反间计,派人扮作姜维攻打魏军,让魏军认为姜维已降蜀。姜维无路可走,只好投降了诸葛亮。(《三国演义》)  B.吴荪甫和赵伯韬当面摊牌正面交锋,赵伯韬答应贷款给危机中的益中信托公司作为“和解”的条件,暗地里却一步步实施吞并益中公司的计划。(《子夜》)  C.觉慧参加学生联合会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高老太爷得知此事,把觉慧叫来严厉训斥,不许他再出去。觉慧据理力争,依然出门参加游行。(《家》)  D.欧也妮遭父亲软禁后,公证人克罗旭自告奋勇帮她打官司,德•蓬风所长则告诉葛朗台,如果他太太死了,根据法律,欧也妮有权继承母亲的遗产。(《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柳朵夫在监狱医院见到马斯洛娃,他带回来一张自己大学时代和马斯洛娃的合照,同时告诉她,他打算去彼得堡代她提出上诉,要求重审。(《复活》)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钗便坐下,笑道:“你还不给我跪下!我要审你呢。”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我什么?”……(宝钗)款款地告诉她道:“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宝钗为什么要审黛玉?请简述宝玉、黛玉共读“杂书”这一情节。    (2)阅读下面的《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主教,假如你的教堂是神圣的,我们的姐妹也是神圣的;要是我们的姐妹不神圣,那么你的教堂也不神圣。所以责令你把那姑娘还给我们,如果你想拯救教堂的话;否则,我们要把姑娘抢走,并洗劫你的教堂。”这些话带有某种隐沉、粗犷的威严口吻,可惜卡西莫多听不见。    说话人是谁?因为卡西莫多听不见,导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请简述。(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谈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设:邪僻,不正。    (1)在孟子看来,当时的社会存在哪些问题?(3分)    (2)孟子为什么说自己“好辩”是“不得已”的?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3分)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文化的春天在哪里董  阳    ①什么是文化?提起文化我们往往想起的是经典和文化大师,却极少想起我们自己。然而正如政治和经济一样,文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文化就是我们脉管中流淌着的血液。那种把经典和文化大师高高供起来的行为实际上是将文化异己化和非人化,把普通人变成文化的对立面。网络电影《老男孩》迅速蹿红,打工者翻唱汪峰歌曲《春天里》的手机视频引起竞相传阅,前不久打工文学《国家订单》荣获鲁迅文学奖。三部作品的作者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常人,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凭着真诚和才华依然获得如此众多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共鸣,就是最好的证明。文化不仅是一种“产品”和“商品”,更是人之生而应有的表达权,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    ②我们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化?那些从现实生活里生长出来的文化,充满生机,它们也许并没有精致的形式,也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却为人传唱不息。《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里那些最能感触心灵、让人过目难忘的名篇多数都形式简单,风格朴拙,一唱三叹,余音绕梁。启功先生说“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人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人的诗是想出来的,明清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便是态度鲜明地推崇这种尊重人和现实、自然“生长”出来的文学创作。    ③我们需要真诚的文化。真诚的文化就是不扭曲对现实的感受,真诚表达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的文化。例如,在打工兄弟的《春天里》,我们能听到歌声中涌动的拳拳真情,饱含着太多的沧桑和感慨。他们不说,但歌词透露出来的辛酸和粗犷、略显苍凉的声线,在真挚的“嚷”声中水乳交融。从某种意义上讲,几臻完美。完美不是完整和精致,完美是能够征服人的力量。    ④从功能上看,我们的文化不仅应有教化的功能,更应该重视文化作为公民基本表达权利的“疏泄”功能。古希腊的哲人就很强调文化的“疏泄”功能,比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人们通过观看悲剧能够疏泄心中郁结的情绪,有净化心灵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抒写心中的郁结、感悟和思考有利于人的身心和谐。从现代政治的角度看,文化表达是公民的基本权益,文化的教化功能应该结合文化的“疏泄”功能,而不是单向度的“灌输”。在全新的社会语境下,单向度的“灌输”无法起到教化的作用,我们更应该重视人本身具有的自我净化功能。我们的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文艺巨匠,更要让广大人民都有文化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梦想和诉求。    ⑤主流来自草根,草根孕育了主流。每个人都有文化创造的天性,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解放这种天性。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迎来文化的春天。    (选自201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里传唱至今的名篇多数都形式简单,风格朴拙,却最能感触心灵,因为它们是启功所说的“长出来”的诗。    B.打工兄弟的《春天里》歌声中涌动着拳拳真情,具有能够征服人的力量,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完美的。    C.只要让广大人民都有文化的渠道“疏泄”自己的情绪、梦想和诉求,文化就能发挥它的教化作用。    D.《老男孩》《春天里》的走红证明必须解放每个人的文化创造的天性,否则就不能真正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11.请根据本文第①段概括作者对文化的理解。(3分)12.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所需要的文化应具备哪些特点?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3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分享一双新鞋的温暖罗杰•迪恩•基瑟    看到儿时的那些建筑物都已被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所代替,我不禁有些失望。我从这里搬到杰克逊维尔市已经很多年了。我开车回到这个小镇目的是寻找儿时的那个老理发店。那时,孤儿院带我们来这里享受免费的理发,给我们理发的是一位学徒。    天还早,相当冷。我穿上大衣,开始寻找电话。走过一条街,我看到一个鞋店的门敞开着。我走进去,向店员借用电话本及电话。我希望通过美发沙龙找到那个老理发店。    电话占线。    “我想几分钟后再打一次。外面有点冷,介意我在里面等吗?”我问店员。    “你怎么不到街上去?”店员响亮而严厉地说。    我转过身,看他是否在跟我说话。    “讨厌的流浪汉总是想占用我们的洗手间。”他回答道。    一个衣衫破旧的男人站在店外,正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往里面看。店员打着手势,叫流浪汉到街上去。    我又拨了几次,但总是占线。    一个大约20岁的男孩自己推着轮椅进了商店。店员上前迎接男孩。    “我想买一双新鞋。”男孩说。    当他转弯时,我看见他盖着毯子的膝盖下面空荡荡的。我大吃一惊,男孩竟没有双腿。    “买礼物送给朋友吗?”我问男孩。    “不,买给我自己。”他笑着答道。    我笑笑,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好奇。    “你想要哪一种鞋?”店员问。    “牛仔靴。让我瞧瞧那双10码的黑靴。”    店员利索地转过身去拿鞋。    “很有趣,是吗?”男孩问我。    “你的意思是你没有双腿,到鞋店来买鞋,看到别人的反应很有趣?”我答道。    “当然不是。”    我耸耸肩,不明白他的意思。    “我还是孩子时,父母每年都给我买一双新鞋。那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些事情,比如皮革的味道、在鞋店里展示新鞋时的骄傲。”    店员拿着一个盒子回到了男孩的身边,拿出一只鞋子递给男孩。男孩闭起眼睛,把鞋子放到鼻子边,仰起头,深深吸了一口气。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泪水顺着男孩的脸颊流了下来。    “你遇到了什么意外?”我问他。    “农场事故。”他说,然后他清了清他的嗓音。    “到街上去!”店员大吼道。那个他刚赶走的流浪汉又从玻璃窗往里看。    男孩看着那个老流浪汉,然后转身面对着我。    “你介意到外面去看看那个老人穿多少码的鞋吗?”他说。    我打开前门,叫流浪汉进来。    “你穿多少码的鞋?”男孩问流浪汉。    “我不知道。”他答道,然后低头看着他的旧网球鞋。    “大概是9码半。”我说。    “这里有最好的9码半的远足靴吗?”男孩问店员。    店员转身,再次走到货架去取鞋。    店员拿着一双远足靴回来,我看到靴的衬里是羊毛。男孩接过靴子,放到鼻子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次,他的眼里溢满了泪水。    “先生,你介意替我试穿一下这双靴子吗?”男孩问流浪汉。    流浪汉坐下来,脱下网球鞋,把脚穿进靴子。男孩示意店员帮助他。店员在流浪汉面前蹲下来,开始帮他系紧鞋带。    鞋带系好后,男孩叫流浪汉在店内走一圈,以便他能从不同距离审视靴子。    “感觉如何?”他问流浪汉。    “很舒服。”流浪汉答道。    “我打算买下这双靴子。”男孩对店员说。    “这双靴子售价189美元。”店员告诉男孩。    男孩拿出钱包,把两张100美元的钞票递给店员。    “还要这双牛仔靴吗?”店员问他。    “不了。”    “你不是想用洗手间吗?”我问老流浪汉。    老流浪汉站起来,向商店后面走去。店员没有阻拦。    “我知道买一双新鞋仍然可以给你带来美妙的感觉。”我笑着对年轻人说。    “是这样,”他说,“并且现在已经有人与我一起分享它们的温暖了。”    (选自《读者》2008年第10期,有删节)13.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天还早,相当冷”,小说的环境描写极为精要,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主题的作用。    B.文中两次写到男孩流下了泪水,第一次是因为回想起父母每年都给自己买鞋而感动,第二次是为自己没有脚无法穿鞋而痛苦。    C.“你不是想用洗手间吗?”这话说明“我”能理解男孩的真实意图是要把这双鞋送给流浪汉,就婉转地告诉流浪汉可以离开了。    D.小说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展开,而人物的刻画主要通过语言、神态描写来完成。    E.小说以“我”为线索,把相关故事内容串联在一起,使故事更真实感人,结构更紧凑。14.“我”重访理发师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15.“温暖”一词在文中有丰富的含意,请联系全文加以简析。(6分)(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记者:你是从什么渠道获知得奖消息的?    莫言:向媒体公开前20分钟,瑞典文学院的常务秘书给我打了个电话,通知我得奖的消息。    记者:在这之前你对这个奖有没有期待?因为你的呼声一直比较高。    莫言:没有太多的期待。全世界有那么多优秀作家,中国也有很多优秀作家,一年只颁一次奖,只颁一个人,我觉得好像排了一个漫长的队伍一样。    记者:听说你小时候能背《新华字典》?    莫言:那时候书非常少,为了看书,想尽了一切办法,提前拿着自己仅有的几本书去跟人家交换,人家不感兴趣就帮人家干活,帮人家推磨、割麦子,换来阅读人家藏书的权利。    后来实在没书看了,就看《新华字典》,读得熟到以至于能把《新华字典》的错误都找出来。    记者:我很奇怪,你为何对书如此痴迷?    莫言:(当时)没有文化生活,就觉得这个东西能把你抓住,能吸引住你。    记者:那么,文学对你意味着什么?    莫言:在我早期的作品里边,故事、人物,有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是邻居的、亲成朋友的经历,有的是听老人们讲过的故事,这是一批最原始、最宝贵的素材。这批素材成就了我早期的小说。当然了,继续写下去的话,故乡也不断地扩展,写作的资源也不断地补充、丰富。这就需要阅读,需要到更多的地方去了解更大的世界,了解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事情。    记者:有不少评论说你获奖是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世界主流社会视野的一个重大的文化事件,也是一个巨大的奇迹。你对这样的评论怎么看?    莫言:我觉着我肯定是一个中国作家,我的文学是我们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个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觉得我没有权力代表中国文学。当然,得奖会在一段时间内让世界的目光更多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应该会发挥一些比较积极的作用。但这个作用也不可高估,因为文学是一个相对落寞的领域,不可能像电影或其他的媒体,能够吸引那么广大的观众。    记者: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国人已远离了文学,文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舞台中心撤到了边缘,纯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你如何看中国社会对文学的疏离?    莫言: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但是如果你冷静地想一下,就会发现这是正常的。我觉得严肃的文学作品,它不可能是热闹的,如果特别热闹,就不是特别正常。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学热潮,一首诗歌万人传诵,一部小说能够引发一种社会性的轰动,为什么会那样?因为中国经过了十年文革的文学荒芜时期,突然思想解放,文学出来了,这个时候的文学,附栽了很多不属于它的功能,所以这种轰动是不可能持久的,是非正常状态。    现在,很多人说小说会消亡,我觉得它永远不会消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的审美功能是别的艺术作品所不能代替的。    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美术,都可以得到审美的愉悦,但这些愉悦代替不了我们阅读优美的文章时候那种感觉。语言的魅力,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记者:目前社会的浮躁风,无论是阅读上的浮躁,还是写作上的浮躁,都对文学构成了伤害。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莫言:从时间分配上来讲,那肯定是一种侵占了。现在娱乐方式、休闲方式特别多。肯定会挤压很多文学阅读时间。但是我相信当大家玩了一圈之后回来,也许有一天会重新抱起一本书,体验一下这种古典读书的乐趣。    记者:实际上你的获奖,我觉得已经促成了一些人重新回归阅读。    莫言:我估计有一个月就过去了吧,甚至更短,然后一切又回归正常。    (摘自2012年10月12日《新华视点:对话莫言》,有删改)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莫言之所以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是因为少年时代的他酷爱读书。为了看书。他想尽了一切办法。    B.莫言的创作经历告诉我们,文学创作不仅需要阅读,而且需要到更多的地方去了解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事情。    C.冷静的莫言认为自己的作品只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没有权力代表中国文学,获奖的作用更不可高估。    D.上世纪80年代初的文学热潮,得益于文革结束,思想解放,人们清醒认识到文学不能附载许多不属于它的功能。    E.莫言认为,文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电影、音乐和美术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并不能代替阅读优美文章时的那种感觉。14.根据本文内容,概括莫言获奖的意义。(4分)15.目前社会上存在阅读的浮躁风,纯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了。莫言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下面是某单位新春联欢晚会主持人的台词片段,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主持人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主持人乙:亲爱的各位来宾!    合: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甲:①时光荏冉    主持人乙:②日月如(suō)    主持人甲:③辞旧岁欢欣鼓舞庆胜利    主持人乙:④    主持人甲:当辞旧的钟声在大地回荡,当喜庆的焰花在星空绽放,一个崭新的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    主持人乙:她乘着飞天的彩翼翩然而至,她寻着夸父的脚步款款而来。    主持人甲:⑤此时此刻,烟花与彩灯齐辉,鼓点与足音交映。兴化大地啊,今夜是如此美丽,兴化儿女的心哟,早已驻满春天的芳华。    主持人乙: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道一声    合:新春好!    (1)在①处有个错别字,请改正。(1分)    (2)根据②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3)在④处为主持人乙设计一句台词,要求与③句构成对偶。(2分)    (4)⑤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今年放寒假前,虞城县实验小学除了给每人发成绩单外,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发了一张奖状,而奖状和成绩单后面则分别印有两家英语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语。    一位学生家长称,猛一看跟广告宣传页似的,奖状花得很,下面还写着“某某某外语”,以为是外语培训学校发的奖状呢,觉得很不严肃。    虞城县实验小学宋校长说,这两家外语培训学校就在校门口两边,都是全国连锁的合法培训机构,经常在校门口发传单。当时,两家培训机构答应为学校印制成绩单和奖状,提供“三好学生”奖品,而且现在社会上犒各种活动、比赛都有赞助……与往年比,包括印成绩单、买奖状和奖品等,能节约几千块钱的经费。”    针对上述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阐述理由。(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五、写作(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实际,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有头驴,拉了一辈子磨,主人怜悯它,就让它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吃草。可是驴对广阔的世界视而不见,而是绕着一棵树,一步一个脚印地打转。原来,这头驴拉了一辈子磨,除了转圈已经不知道别的了。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