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基础训练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基础训练及答案

ID:325479

大小:15.7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基础训练一、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旦辞黄河去,___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木兰诗》)2._______,竹中窥落日。_______,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守株待兔宋①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②,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③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注释①宋:国名。②株:露出地面的树根。③耒(lěi):耒耜,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耒是耜的把。1.解释加粗字。(1)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______。(2)冀复得兔冀:________。2.翻译文言句子。(1)兔走触株。译文:___________。(2)而身为宋国笑。译文:___________。3.这篇寓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有不同的寓意。请写出两种不同的寓意:(1)________。(2)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②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1.给加粗字注音。(1)晨曦:____。(2)瞥见:_____。2.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1)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洞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时“圆明园”是皇家花园,怎样去理解“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雨果在这封信中高度评价圆明园,请指出圆明园有哪些艺术性质和成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最近有人提出“重建圆明园”,你的看法如何,并说说理由。(限100个字以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所有的作家都看到和感染到克拉库耶伐次山谷中重现的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历史,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安格尔[1]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百姓吗?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扔过炸弹吗?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人!”安格尔接着问我是否应该站起来反驳他呢?“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1.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1)重现:______。(2)幸存:______。2.六十几位作家在一起讨论,作者为什么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安格尔的诗“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其具体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发言,态度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这表明了什么?(“他”是指西德作家明赫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这段文字看,它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题。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1.给加粗字注音。(1)泅着:___。(2)吆喝:___。2.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1)一箭之地:________________(2)张皇失措:________________3.节选的这段文字,归纳其思想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0个字以内)4.这段文字可分四个层次,请指明起止段落,并用两个字概括层意。(1)第一层次(_~_段):□□(2)第二层次(_~_段):□□(3)第三层次(_~_段):□□(4)第四层次(_~_段):□□5.从这段文字看,老英雄(老头子)的性格?(就这段文字而言)____________________6.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从这段文字中摘抄一处,并说明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7.这段文字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题目扩写下面一场景。内容考场静极了。李明拿到试卷,先把会做的题解答出来,然后细细考虑那些难题。他想呀想,算呀算……终于解开了难题。那高兴劲就甭提了。要求1.把握原材料的主要情节。2.在忠于原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性。3.题目自拟。4.不少于500字。5.字体清楚,卷面整洁。【例文】在考场上河南考生今天,是毕业考试。考场里,静静的。监考老师严肃而又慈祥地把每一张考卷发到同学们手里,又对大家讲了考场要求,同学们就开始做题了。只听沙沙的答卷声,好似一曲动人的音乐正在演奏着。李明拿到试卷,看到题目并不难,便细细地算起来。一会儿,他便把一张试卷答完了。你看他像参赛得胜归来一样,长长地舒了口气。“下面开始查验了,一定要认真。不能有半点差错。”李明心里想着,拿出了验算纸。在验算过程中,他发现有一道难题做错了。顿时,他紧张起来。他想啊想……总是做不出来,用了一种又一种方法,仍是做不出来。这时,李明泄气了,他真想不做了……但是,一想到平时,老师对他的关心,家长对他的鼓励,信心又来了,他重新开始算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李明那道难题还是没有算出来。看看表,只剩10分钟了,他急得不知怎么才好。突然,他想起哥哥教过的“假设法”,于是,便利用假设法做起来,灵,果然灵,难题一下子解开了。他高兴得差点喊出“哥哥万岁”!“铃……”下课铃响了,李明高高兴兴地交了卷。走出考场,他心里就甭提有多高兴了!【简评】这篇扩写两大特色:一是解题过程的巧妙安排。按常理,解难题过程应安排在逐个答题的过程中,而本文作者却安排在查验过程中,这样安排更见这个难题非同一般。二是解难题过程的叙述并未平铺直叙。开始“总是做不出来”,“他真想不做了”。尔后,想到哥哥教他的“假设法”,终于“一下子解开了”。没有落入“想啊想啊”“做啊做啊”的俗套。 参考答案一、(一)1.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山际见来烟鸟向檐上飞(二)1.(1)放下(2)希望2.(1)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到树根。(2)而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3.(1)比喻不经过努力而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2)比喻死守狭隘经验,拘泥不知灵活变通。二、(一)1.(1)xī(2)piē2.(1)神话传说深山中神仙所住的地方。(2)比喻珍贵的成果。3.雨果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而这个民族幻想的创造了世界奇迹,这个奇迹的全部成就完全在圆明园。4.圆明园当时是皇家花园,但从发展眼光看,归根到底是属于人民的,属于全人类的。雨果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5.有三点:①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②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③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6.此题是开放题,不论赞成与否,都应该给予肯定,只要言之成理。(二)1.(1)重新显露。(2)侥幸地活下来。2.作者从选材上体现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所以选择了中国作家、西德作家、日本作家等有代表性的作家发言。3.黑色“是最不明亮的颜色,而在这里“黑色”都“太明亮了”。作者以一种对比的方法来表现那场屠杀的惨无人道以及对那场屠杀的发动者的憎恨和对受害者的同情。全句的意思:灾难、悲哀在这儿也太突出了。4.西德作家是真诚的忏悔,日本作家是自私的狡辩。5.大家因为明赫白的态度非常诚恳,握手表示对他的谅解、宽恕和尊重。6.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是潜伏的新的危险。(三)1.(1)qiú(2)yāo2.(1)一箭射程的地方,形容距离不远。(2)原指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这里“老头子”故意这样。3.写老英雄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意思对即可)4.(1)①②引诱(2)③④诱入(3)⑤⑥中计(4)⑦⑧报仇5.老英雄性格,智勇双全,富有传奇色彩。6.①“第二天……一层烟气。”描写天气闷热,为鬼子洗澡铺垫。②“水淀里……歇凉去了。”描写水鸟也厌恶鬼子。③“这里的水……轻轻地浮动。”描写平静的水面,反衬不平静的斗争。④“在那里……迎风飘撒。”描写开放的芦花,象征斗争的胜利。(任选一处作答即可)7.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三、参见“例文”。 [1]①〔安格尔〕美国作家。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