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先说“敬”。在儒学看,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选自《传统文化导论》)1.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B.“恭”按照宋明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2.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被儒家借用,用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3.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新发展。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贞甫墓志铭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予之穷于世 穷:困厄,仕途不通达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D.予甚畏其志 畏:敬重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故燕王欲结于君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秦 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的?答: 9、“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1)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如》)乙:(1)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为政》)(2)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4)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6)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7)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8) ,丘峦崩摧。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地泉之灵林 子①十月。一场秋雨。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铭。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弥漫开,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 “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 “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选自《南方日报》,2012年11月30日)11、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②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结合文意,简要赏析③④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结合全文看,“地泉之灵”的“灵”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启发?(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琐碎 逻缉 锦缎 望眼欲川 四支百骸B.愧杀 逃遁 眉艄 铩羽而归 憾动人心C.抛锚 震撼 蓬松 慨莫能外 焦躁不安D.愀然 安详 坐落 殚精竭虑 山川相缪16、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金秋九月,我们迎了新的学期,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纷至沓,踊跃报名。B.我们是几十年患难与共的朋友,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不管什么事我都要鼎力相助。C.王一鸣情绪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D.《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确实得不易,曹雪芹披肝沥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成。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C.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高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18、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文段的画线出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造型,是绘画的本质属性,中国画也不可能是例外。而所谓造型,即以客观为对象的物我交融,以形似为前提的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所以,它的基础是 ① 。这就是所谓“写实”,其实质决非 ② ,而是典型地拉开与真实的距离。唐宋时期的中国画,我们通常称作画家画,便是在这上面用功夫,是谓“画之本法”。要想成为画家,必须过造型这一关。当然,要想成为优秀的画家, ③ ,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达到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答:① ② ③
19、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50字)(4分) (等地心吸力发挥作用)
20、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100字。(5分) 郑州惠济区菜农韩洪刚承包的60亩萝卜日前喜获丰收。然而由于销路不好,收购价每斤只有四五分钱。他决定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此事被媒体报道后,短短几天韩洪刚60亩地里的20万公斤萝卜都有了着落,但同时,由于部分市民的不文明采摘行为,其他蔬菜却遭了殃:韩洪刚套种在萝卜地里的70多亩红薯,被偷挖走了三四万斤;地边上种的两亩菠菜,也被拔得只剩下三分之一。这让他损失惨重。一些刚得到消息但一无所获的市民还发出了抱怨:报纸登了,拿着报纸,但是这儿什么都没有,糊弄老百姓,他是一种炒作。对此,韩洪刚既伤心又委屈。
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高山,因为有了绿地而有了景色;大地,因为有了绿地而有了生机;心灵,因为有了绿地而富有充实…… 请以“留一片绿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写成诗歌。
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有误,从第三段“宋明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等句内容看,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和儒学的“恭”已是“貌合神离”了。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几乎所有的宗教”有误,文中主要论述了儒家相关的观点,第四段为进一步论述儒家的观点,又举了佛教的 “定”加以比较,但并未言及其他宗教。C项,“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有误,第三段的有关论述意在说明道学家的“道貌岸然”与儒学的精神相背,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D项“后被儒家借用”有误,原文第四段为“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第二段“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一句可知,“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与原文不符,更不是作者的观点。参考答案:4、C项,“易”意思为轻视,看不起; 5、C(“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A项,分别是“在”和“和、同”;B项,分别是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用法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D项,分别是“在”和“因为”。)6、B(“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是错的,文中重在介绍沈贞甫为人和为学的态度,对其“身世”基本没有介绍。)7、(1) ① 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② 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 8、第一问: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或物象)表现出的;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的。 9、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10.甲: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乙:(1)思而不学则殆 (2)山河破碎风飘絮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6)回首向萧瑟处 (7)水面清圆 (8)列缺霹雳11、写雨后秋景,突出兴安明朗开阔的特点,自然引出下文对兴安灵渠的观赏和描写;写作者心情,强调作者心情的放松和欣喜,为后文饱览灵渠的美景、回想灵渠的过往作铺垫。12、③段:运用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由短而长,富于变化,用“婉约”“不骄不躁”“引”等词语写出灵渠飘逸的特点,赋予灵渠鲜明的个性。④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安然”“从容淡泊”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13、①灵渠历史悠久,厚重而飘逸;②灵渠导引舟船,滋养繁华,济世济人;③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④灵渠屹立两千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⑤灵渠教导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相通。1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灵渠和铧嘴的赞美,抒发了深刻的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启发:①要辩证地看待事物;②要学会变通;③要有从容的心态。(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15、D。A.逻辑 望眼欲穿 四肢百骸B.眉梢 撼动人心C.概莫能外16、A.(A.“纷至沓”的意思是纷纷地到。B.鼎力相助: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常误用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C.“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D. “披肝沥胆”比喻竭尽忠诚,也比喻开诚相见。)17、C(A“超过”与“以上”重复。B“不仅……而且……”递进关系,前后换位。D“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与“工业生产”存在包含关系。)18、 ①客观和形似 ②真实的再现复制 ③光凭客观形似的造型是不够的(每句2分,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19、内容:一年轻人躺在硕果累累苹果树下等苹果在地心吸力的作用下掉下。寓意:“理想要靠自己奋斗实现,是“等”不的。20、这则新闻折射出了部分市民素质低下。(步骤一:观点。2分。) 拔免费赠送的萝卜无可指责,但在享受别人给予的好处的同时,顺手牵羊,偷挖别人的红薯,偷拔别人的蔬菜,就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步骤二:分析。2分。) 这件事不仅暴露出一部分市民贪多务得、见了便宜就占的自私心理,也提醒我们提升国民素质任重而道远。(步骤三:启示。1分。)21、立意指津:这道作文题突出体现了人文性和思想性。题目中的“绿地”应考虑到它的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绿地”本义是指自然界(大山、大地上)的绿色植被,它给人以清新、自然、生机、活力等印象和启示。“绿地”的引申义、比喻义主要是指精神层次的某些品质,如甘于寂寞、宽容、信任、自强、坚守等,它们有个共同的效果,使心灵富有充实。“留一片绿地”是动宾结构的短语,“留”作为动词应该突出,它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大彻大悟后的一种反省,也可以是目睹世界众生相之后得出的一种自我紧迫感。“一片”强调了“绿地”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的量。写作时应注意,不能顺着绿地就去写实实在在的绿地,而是一定要从实到虚,由真实的绿地想到人文的、精神的、心灵层面上的。要不然文章就流于平庸空泛。最佳角度可为:“给心灵松绑”“给心灵释放的绿色空间”“给心灵环保,让心灵充实”等。[文言参考译文]自从我初次认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到我娶妻子王氏,我的妻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贞甫和我共住,天天游览虎山、西崦周围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居住。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贞甫因此更和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没有空过一天。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历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处境狼狈,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一时,一般人看见感到吃惊,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啊。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贞甫为人正直严厉,喜欢讲求自己的仪表修养。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情绪激动,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躲避。尤其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亲手抄写,达到几百卷。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却担心他的力量不能继续,但他终于因此病故了。真叫人伤心啊!当初,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有江水滔滔荒凉寂寞的感叹。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悲痛啊。铭文是: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