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4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诗的任侠精神汉魏以后,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凸显出来。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所谓游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地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证明。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1.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武”和“轻儒”是一正一反,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游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了“非文人化”的面貌。B.“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C.“尚武”和“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即“轻儒”精神)更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了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D.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其内容包含多个方面,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B.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C.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是( ) A.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D.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盲者说清•戴名世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某生无以答。闲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注】①日者:占卜。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4.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审查B.而亦无颠危之患 危:跌倒C.喜为非礼之貌 非礼:不礼貌D.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 一瞬:时间很短5.下列加粗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昏昏然而行 (樊哙)把剑切而啖之。B.吾方以为吊也 敛赀财以送其行。C.诗书之陈于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入其所精业 其孰能讥之乎6.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师旷、师慧则是盲人乐师中的突出代表。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腐败堕落等世象。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①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3分) ②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4分) ③ 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8.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前人说“尝闻”二字用得好,请分析它好在哪里?(4分) 9.诗的后两句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请结合具体词语作简要赏析。(4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 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 , 。 , 。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乙:(1)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5)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文赤壁 朱增泉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臜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11.第一段划线句子,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望见苏东坡”,这样说想表达的含义是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4分) 12.第六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根据文意分别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6分) 13.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全文分条概述。(6分) 14.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结合你所了解的苏轼探讨,苏东坡的胜仗指的是什么?苏东坡取胜的原因有哪些?(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15.下面各句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的一些偏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其日后成功创业大有裨(bì)益。B.叱咤(chà )风云的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也要很强的亲合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疾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C.几十年来,我衷情于江南隽(jùn)秀的山水,用油画语言传递江南神韵,心无旁骛。其间既有摸索的艰难与苦涩,也有技艺娴熟时得心应手的快乐。D.利害攸关而实话实说,连遇强手而毫不怯懦,检点省(xǐng)察而幡然知耻,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这就是勇敢。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好声音”一反有些选秀节目“泛娱乐化”的特点,以“好声音”为唯一评判标准,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感动,赢得了溢美之词。B.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C.“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D.现在想考师范的优秀高中生越来越少,提高师资的质量,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是和提高教学质量休戚相关的。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安倍晋三给靖国神社献贡品,穿迷彩服上战车,大喊天皇万岁等都是在政治上打擦边球,是一种刻意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保守色彩。B.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C.二中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D.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百分之九十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论。(3分) 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十九世纪的作家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比如在周朴园对待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可见,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近日,记者对某市中小学“校训”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45所中小学中,43所学校的校训用的是四个词,所占比例高达93%,共涉及用词40个,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词依次为“勤奋”,39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87%;“团结”,30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67%; “爱国”,29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64%;“守纪”,26所学校使用,所占比例为58%。(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材料中校训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4分)答: (2)请根据上述材料,对校训的设计提出建议。(不超过20个字)(2分)答: 20、仿照例句的格式,再写两句(另选两种事物)。(6分)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仿写:(1) 。(2) 。
五、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狗家族出了一名志向远大的英雄狗。它要横穿沙漠到百里外探险,出发前,准备了充足的干粮和饮水,英雄狗在大家的掌声中上路了。一天、两天、三天……没有英雄狗的任何消息,当大家找到它时,它早已倒在沙漠中。可干粮和水都没用完,最后还是智者给出了答案:英雄狗是被自己的尿憋死的!原来它平时只习惯在大树或电线杆边尿尿,茫茫沙漠哪有这些!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A(划线句子中应注意这几个词语:“尚武”“轻儒”“任侠理想”“非文人化”。从句中可知是“任侠理想”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那么,我们考虑:是“尚武”还是“轻儒”张扬了“游侠理想”,抑或两者都张扬了“游侠理想”?句中“这”就指“尚武”,从“和轻儒”字样可知是两者都张扬了“游侠理想”。因此选A。B项“非文人化”面貌是从两个方面呈现的。C项忽视了“尚武”的作用;D项,原文未否定“轻儒”。)2、B(从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可知B项是错误的。)3、A( A项中的诗句选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乐声的,没有体现“任侠”精神。故选A项。4、B(A.审:明白,清楚,了解;C.非礼:不合礼制;D.一瞬:看一眼,眨一下眼睛。)5、C(C项的“之”字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接;B.介词,因为 / 连词,表目的;D.代词,自己 / 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6、A“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并非盲者说这句话的目的。7.①那么您这失明将近十二年啦!昏昏沉沉一般地行走,眼前黑乎乎一片(摸索着)朝前赶。②你这位先生(太可笑了)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想转而为您悲哀要安慰您啊。③这个盲人,难道不正是那一类人吗?8、表达了诗人焦灼地盼望西风早早回去的急切心情,透出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尝闻”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能造成一种紧迫感,并有烘托气氛的作用。9、首先,“如鹤”描绘了老农民白发苍苍的形象,“鹤立”的姿态也给人持久、执着的感觉,写出了农人的迫切之情;其次,“麦地“的背景,也交代了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高处”则暗示了农人的急切之情,显得非常形象。10、甲: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乙、(1)休说鲈鱼堪脍(2)景翳翳以将入(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4)凄凄惨惨戚戚。(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6)潦水尽而寒潭清。11、作者这样说想表达的含义是他心中想到的是活着的苏轼,而不是雕像,由此可见苏轼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样表达的作用是: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12、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13、阴差阳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A 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B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C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D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E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F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14、(1)苏轼的胜仗应该是指他拥有了旷达的胸怀和骄人的才华。⑵苏轼取胜的原因: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须有观点有分析且言之成理方可)15、D (A 偏面——片面 B 亲合力——亲和力 叱咤zhà C衷情——钟情)16、C (A溢美之词 贬义 B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属“断词取义” D 改为“息息相关”)17、B (A一种……的做法。宾语中心语残缺 C自从提到句首 属“中途易辙”或“暗换主语” D “社会问题”不能和“收入分配”等概念并列 属“不合逻辑”)18、(文学作品要留给读者自我思考、抒发见解的空间)19、(1)校训形式趋同,内容相近。(4分)(关键词:形式 内容)(2)校训要体现个性,应当丰富多彩。(言之有理即可)(2分)20、(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 教室前方有一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教师播种知识的沃土……每句3分,其中比喻得2分,句意流畅得1分)21、写作提示:立意可主要考虑:(1)要善于变通 (2)习惯影响一生
附:文言文的参考译文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 “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为眼睛不乱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对与错。(我)行走(时),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作不合礼教的妆扮,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害(冲突)来了不能审时度势;治理和动乱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却失去了老天爷给那些本能给人们的本意。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要安慰您啊。”(邻居)某人没有(言辞)来作答。他闲暇时来拜访我,讲了盲者的那段话。我听了之后感到惊异,说:“古代由盲人担任的乐官和太史负责讽谏教化,少师进献箴言,盲人乐师朗诵诗歌,像晋国的师旷和郑国的师慧就是这种人。这个盲者,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