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3分)A. 绯(fēi)红 禁锢(gù) 愚(yú)钝 颔(hán)首低眉B. 锃(zèng)亮 黝(yǒu)黑 尴(gān)尬 正襟(jīn)危坐 C. 搓(cuō)捻 繁衍(yǎn) 凛冽(lǐn) 相形见绌(chuò) D. 彷(páng)徨 睥(pì)睨 虐(nǜe)待 长吁(xū)短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 无可质疑 粗制滥造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B. 美味佳肴 沧海桑田 焦燥不安 鼠目寸光C. 莫衷一是 任劳任怨 胸有成竹 慷概大方D. 海誓山盟 鸣锣开道 拖泥带水 冥思遐想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 的一项是( )(3分) A.《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野草》。B.《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是斯威夫特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C.《海燕》原题“海燕之歌”,是《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作者是高尔基。D.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白夜》《罪与罚》等。4.古诗文默写。(共6分)(1)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自己报国无门的痛苦,表达挥洒出世的幽愤的句子是 , 。(4)《水调歌头》中表现对天下人共享美好月色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5. 下列语段有多处语病,请任选两句修改。(2分) ①2012年3月,关于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②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时而杜甫肩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③把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诗圣”杜甫的画像被如此涂鸦,④有人把这种现象视为对名人的亵渎,也有人认为快餐文化下的一场狂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组织下面六句话,最合适的顺序是( )(3分)①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②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③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④如果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缺乏人文关怀,就有可能迷失方向。⑤如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⑥同样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7. 右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仔细观察,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主体部分(阴影。周围汉字和英文除外) 的构成要素、含义及其造型特点,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3分)向生命鞠躬 孙建起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我将 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但是,儿子 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8.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9.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3分)__________——难以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鞠躬11.怎样理解小说结尾"鞠躬"一词的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在“我”看来,蚂蚱是害虫,专吃庄稼,因此用草秆穿透它的身体给儿子玩。你对“我”的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0分)松毛虫的行进行列 法国作家拉伯雷在他所著的《巨人传》中,曾经说到有群绵羊,竟盲目地跟着一只被扔到海里的头羊走,结果一块被海水卷起。如果说这群羊的盲目显得很愚蠢、荒谬,那么松毛虫“盲从”却是因为它的生存需要。 的确,松毛虫出行时,第一条松毛虫爬到哪里,其余的松毛虫也排成整整齐齐的行列跟随其后,从不间断。他们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长的细带子。领头的松毛虫向东“走”,其余的也向东“走”,领头的松毛虫向西“走”,其余的也向西“走”,前后配合的十分协调。在路上,领头的松毛虫不断吐出丝来,很细。其他随行的松毛虫也分别吐出丝来,将这条细丝线加厚加宽,使它成为一条狭窄的带子,或者说是松毛虫的“绸缎轨道”。 松毛虫为何要花如此大的代价铺设“轨道”呢?原来,松毛虫常常在夜间去吃松毛针。黑暗中它们从松树枝上的窝里爬出去,从上到下啃噬分支上的松针。吃饱后回它们的窝时,它们便要在松树的树枝间上上下下左拐右拐,因此对它们来说回“家”的路温长而曲折,而松毛虫近视,在漆黑一团的夜晚行路更不便。同时,他们的嗅觉迟钝,也不能为它们在夜间行路提供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要回到窝里就只有靠它们先前在路上吐丝结成的细带子了。只有借助这个细带子爬行前进才不会迷路。要回 窝里时,它们会就近找到一条丝线并沿着它行走,不久松毛虫都集合到一条带子上来排队前进,就能顺利地回到它们的窝里。 即使是在白天,这细带子也对松毛虫有用。比如它们远行时,就需要这小带子引导。于是所有同行的松毛虫都吐丝并固定在路上,这已成了它们的习惯。它们同行的数量越多,路程越远,它们铺设的带子就越宽大,以便返回时容易找到。松毛虫行进的路线有一定的规律,从来不在途中作180度的大转弯。但也并非笔直,且路程长短不一。有时甚至不得不风餐露宿,这时它们便集合起来蜷缩成一团,互相靠在一起。第二天再重新探路,寻找到这导路的带子,然后沿着它赶回窝里去。 13.文章开头引用《拉伯雷》的巨人传中的故事有何作用?(2分) 14.松毛虫也是优秀的铺路专家呦,说说它们设计“轨道”的必要性和“轨道”的特点。(3分) 15.请从生理角度说说松毛虫为什么会“盲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有人说,弱小的松毛虫是以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生存下来的,你认为呢?从文中找出两处加以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0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 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 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 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2分)(1)负箧曳屣 (2)卒成学士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嗜学,家贫无资, 19.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2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阅读古诗,完成21—22题。(共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23.任选一题作文。(1)翻过山,出现了故乡的田园翻过山,出现了故乡的田园,亲人的笑脸;翻过山,观赏到美丽的风光,奇异的景观。这里的山,是自然的山。 生活中还有另外的山,它会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也会是人生的坎坷和磨难,……“山”虽然无 形,但在成长 的路途中常常与我们为伴。躲避它,会一生遗憾;翻过它,将风光无限。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2)题目:孝敬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语文答案 (二)(10分)13、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兴趣;同时引出说明对象。(2分)14、必要性:(1)、夜间吃食回来时不迷路。(2)、白天远行时需要这带子引导特点:狭窄,坚实。(3分)15、因为松毛虫近视,并嗅觉迟钝,所以为了生存的需要它们会“盲从”。(2分)16、是,例如松毛虫出行时,总是向着一个目标,;风餐露宿时,它们便集合起来蜷缩成一团,互相靠在一起(3分,观点1分,示例2分)三.(14分)17、(2分)拖;拖着 终于18、(4分)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大体)就是这样。 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有钱财。19、(2分)乃时吞纸以实腹;抱犬而卧20、(2分)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家境的贫寒和求学的艰辛。21.(1分)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22.(3分)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意思对即可。修辞方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共3分)四、作文(4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