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ID:325912

大小:38.1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淇水汤汤,             。(《诗经•氓》)(3)               ,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4)蜂房水涡,                 。(杜牧《阿旁宫赋》)(5)              ,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6)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7)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8)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9)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10)固知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吕太后本纪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史记• 吕太后本纪》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高祖微时妃也            微:指地位微贱    B.高帝属臣赵王            属:托付    C.将兵居南北军            将:将级军官    D.号令一出太后            一:全、都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吕后“残忍奸诈”的一组是(    )(3分)    ①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②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③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④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    ⑤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⑥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派人毒死她所怨恨的戚夫人之子赵王。    B.如意立为赵王以后,好几次差点取代了太子,靠着大臣们的辩争,加上留侯张良的计谋,太子才得以没有被废黜。    C.吕后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    D.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于是欢饮无度,最终抑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苏廷评①行状苏  轼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注】①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苏轼在“行状”中称其为“苏廷评”,估计是父因子贵。行状:古文体名,苏廷评事略,就是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轶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操兵乘城               乘:登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C.会皇考病没               没:通“殁”,去世D.所以劝导成就者           所以:……的原因7.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到了壮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3分)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四)古诗文阅读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送崔子还京岑参 (唐)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①此诗作于西州。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②交河:指河的名字。(1)第二句中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雪里题诗泪满衣”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火烧赤壁,曹军全面溃败。曹操被张辽救上小船,得以逃脱。曹操从华容道败走,三笑对手智谋不足,然而,一笑笑出赵云,二笑笑出张飞,三笑笑出关羽。B.《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的计划。吴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子离开上海。C.琴邀倩如到她的家,借以观察母亲对女子剪发的态度。张太太当着倩如的面虽然不说什么,但是从张太太的谈话和态度上看来,琴知道她的母亲是反对女子剪发的。D.欧也妮初次见堂兄弟查理,认为查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妙人儿”。查理的到来,使葛朗台忧心忡忡,担心欧也妮会爱上侄子。(《欧也妮•葛朗台》)E.克洛德要求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作出抉择遭到拒绝。把她抱在怀里,亲吻她,又遭到反抗。他把她交给隐修女看管而后找来了军警。(《巴黎圣母院》)12.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只见筵开玳瑁,褥设芙蓉。众人都笑:“寿星全了。”上面四座定要让他四个人坐,四人皆不肯。这“四人”的生日为同一天,除了有宝琴、平儿、岫烟,另一人是谁?请简述此次生日宴后湘云醉酒的情形。(2)庭长……但只有您帮我一个大忙,我和我的财产才能属于您。欧也妮请庭长德•蓬风帮什么忙?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叙述。(《欧也妮•葛朗台》)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一)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二)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②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注】①或:同“惑”,奇怪。②介然:经常。(1)从选段(一)来看,“王之不智”体现在 “          ,          ,孟子认为国君要做到“智”,应远离          ”。(请用原文回答)(3分)(2)请简要概括以上两个选段所阐述的道理。(3分)答:                                                                                                                                                                                                                                                                                        三、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王维的“名大家”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 “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                                                          (有删改)14.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D.兼容并蓄,富于学历,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15.下列对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B.王维因为“陷贼”事件在大节上有亏,被后人排斥于“大家”之外。C.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耽禅味而忘诗教”。D.代表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的是山水诗,而这些诗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神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四、语言表达(9分)1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那位著名的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B.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又一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C.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字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多小时。D.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一名网友在青岛新闻网各大论坛多次发布一个名叫《一个孕妇在公交车上的待遇》的帖子,她张贴了4张照片,“讲述”她上车后无人让座的过程:她挺着肚子在车厢内站着,而身边坐着的3个男子都没有让座,还有人低头或把头转向窗外。该网友没有做更多评论,只是在照片最后写了一句:“真给青岛男人丢脸!” 材料二:该帖子在新闻网的4个论坛发布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半数网友支持这名孕妇,认为不让座者素质太差。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随便张贴别人照片不妥”,“让座是自愿的事,不能强求别人让座”,“发照片泄愤也是自私的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则材料体现出的问题的看法。 (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请根据自己对这则故事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文体特征鲜明:记叙文或议论文。        2012年秋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1)绿杨阴里白沙堤(2)渐车帷裳(3)日星隐曜(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5)千呼万唤始出来(6)死当结草(7)开荒南野际  (8)川泽纡其骇瞩  (9)无丝竹之乱耳  (10)一死生为虚诞2. C (将:统领) (3分)3. A(③⑥不是)(3分)4. D(“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原文无出处。)(3分)5.(1)一天,惠帝在清晨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3分,“晨”“蚤”各1分;大意1分。)(2)(惠帝)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3分,“崩”“解”各1分;大意1分。)6.(3分)D (用来……的方法)7.(3分)C (①表现其为人洒脱;③表现其有孝心及遇事从容镇定;⑥表现的不是苏序,而是苏洵)8.(3分)A (“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9.(1) (3分)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径与欢笑造极,省主语,1分;输发府藏(fǔ zàng,肺腑),1分。(2) (3分)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素,1分;缘是大扰,省略句,1分  16.A. A项“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有误。17.B.   (A项“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符合语境;B项“惊世骇俗”指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在这里形容丑闻,犯了使用对象不当的错误,可用“骇人听闻”;C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者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符合语境;D项“妙手偶得”形容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符合语境。)18.示例①:我支持该孕妇的做法。(1分)其一,给孕妇让坐是每一个正常人和健康人的基本做人准则;其二,一个正常的社会必定要对某些不符合公认道德的行为给于压力和公开的谴责。我们不该对虚无的仁慈和不讲正义的行为的进行袒护; 其三,让座只是一件小事,但会让城市温暖许多。(6分)示例②:我反对该孕妇的做法。(1分)其一,让座的人有爱心,不让座的人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他们没有爱心,没有道德;其二,让座不是强制性义务,不主动让座从法律上说无可厚非;其三,该孕妇把不让座者的照片发到网上,是一种过激的行为,该孕妇侵犯了这些人的名誉权。(6分)18. 立意探索: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提炼主旨,正面可以提炼出关爱自己的家园,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呵护好自己头顶的一片天空,或颂扬兢兢业业的精神;反面可以批驳那些目光短浅、局限于自己世界的做法,批驳固步自封、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作风,并提出要善于突破自己的世界,走出一片新天地。 附参考译文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到高祖做汉王时,又娶了定陶人戚姬,非常宠爱她,生了赵隐王刘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象自己,常想废掉他,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象自己。戚姬得到宠爱,常跟随高祖到关东,她日夜啼哭,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吕后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好几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吕后为人刚强坚毅,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韩信、黥(qíng,情)布、彭越等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前195年(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日,高祖逝于长乐宫,太子承袭帝号做了皇帝。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使者往返多次,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况且赵王又有病,不能接受诏命。”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周昌被召到长安,吕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赵王动身赴京,还在半路上。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恼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宫中,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太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前194年(孝惠元年)十二月的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赵王独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让他喝下。等到天亮,惠帝回到宫中,赵王已经死了。于是就调淮阳王刘友去做赵王。这年夏天,下诏追封郦侯吕台的父亲吕泽为令武侯。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叫她“人猪”。过了几天,太后叫惠帝去看人猪。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于是大哭起来,从此就病倒了,一年多不能起来。惠帝派人请见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惠帝从此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所以一直患病。前188年(七年)秋季八月戊寅日,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彊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原因?”辟彊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丞相照张辟彊的办法做了。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于是大赦天下。九月辛丑日,安葬惠帝。太子即位做了皇帝,到高祖庙举行典礼,向高祖禀告。前187年(少帝元年),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参考译文】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孟子•告子上》)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孟子•尽心下》) 参考译文: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祖父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官员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官。祖父才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习)。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过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习吗?”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