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ID:325984

大小:40.8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2)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3)步余马于兰皋兮,                   。 (屈原《离骚》)(4)问君西游何时还?                   。 (李白《蜀道难》)(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6)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题。 战国论【明】李贽余读《战国策》而知刘子政之陋也。夫春秋之后为战国。既为战国之时,则自有战国之策。盖与世推移,其道必尔。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况三王之世欤!   五霸者,春秋之事也。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盖是时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礼乐征伐之权以号令诸侯,故诸侯有不令者,方伯、连帅率诸侯以讨之,相与尊天子而协同盟,然后天下之势复合于一。此如父母卧病不能事事,群小构争,莫可禁阻,中有贤子自力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是以名为兄弟,而其实则父母也。虽若侵父母之权,而实父母赖之以安,兄弟赖之以和,左右童仆诸人赖之以立,则有劳于厥家大矣。弟仲相桓,所谓首任其事者也。从此五霸迭兴,更相雄长,夹辅王室,以藩屏周。百足之虫,迟迟复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霸之力也。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其势不至混一,故不止矣。   刘子政当西汉之未造,感王室之将毁。徒知羡三王之盛,而不知战国之宜,其见固已左矣,彼鲍、吴者,生于宋、元之季,闻见塞胸,仁义盈耳,区区褒贬,何足齿及!乃曾子固自负不少者也,咸谓其文章本于《六经》 矣,乃讥向自信之不笃,邪说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鲍与吴亦鲁、卫之人矣。 【注】①刘子政,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战国策》的编订者,有着“尊王贱霸”(尊崇三王五代之盛世,看轻春秋战国之霸业)的历史观。②曾子固:曾巩,宋代学者,著有《元丰类稿》。③鲍:鲍彪,宋代学者,曾校注《战国策》;吴,吴师道,元代学者,曾重校《战国策》。2.下面各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知刘子政之陋也      陋:浅薄B.则有劳于厥家大矣      厥:其,这个C. 当西汉之末造           造:时期D. 而不知战国之宜        宜:应该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结合春秋特定的历史背景,运用了比喻论证充分肯定了管仲在历史推进中起到的独特作用,突破了传统的褒“王道”贬“霸道”史观。B.文章虽然是对战国的历史发表看法,其实包含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也是对明代盛行的纲常名教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有力的批判和回击。C.作者批判了汉代刘向、宋代曾巩以“三王之治”否定“战国之宜”的观点,明确提出从三王五霸到战国、到秦的统一,是一个“与时推移,其道必尔”的必然发展趋势。D.本文见解大胆,构思精巧,论证严密,文字犀利深刻,长于分析,表现了作者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勇气。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诸 侯 又 不 能 为 五 霸 之 事 者 于 是 有 志 在 吞 周 心 图 混 一 如 齐 宣 之 所 欲 为 者 焉 晋 氏 为 三 吕 氏 为 田 诸 侯 亦 莫 之 正 也。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 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3分)译文: (2) 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3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龛山凯歌①徐渭②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注】①公元1555年冬,明军在龛山沉重打击了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徐渭据所见所感,写下《龛山凯歌五首》,此为其二。②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请简要分析。(3分)答:(2)“一片红冰冷铁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起家的“笑面虎”冯云卿,为了躲避农民的反抗,带着全家搬到上海。在上海盲目投资公债市场,亏损八万多元,到了破产的境地。(《子夜》)B.看到觉新和瑞珏打牌的亲密样子,想到自己不幸的生活及以后寂寞凄凉的岁月,梅伤心极了,一个人来到园中哭泣;觉新前来安慰梅,两个人相对而泣。(《家》)C.葛朗台先生财产的数目,只有替他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德•格拉桑才略知一二。不过索漠城里的人都相信他有一个堆满黄金的秘库;葛朗台既是种植葡萄的能手,又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投机事业从没失败过。(《欧也妮•葛朗台》)D.伽西莫多用“陶罐和水晶瓶”暗示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拿起插在水晶瓶中的鲜花,整天抱在胸前。伽西莫多对此很高兴。(《巴黎圣母院》)E.聂赫留多夫跟着犯人的队伍长途跋涉,对他们有了深入的认识。他认识到:监狱里的罪犯,一部分是根本无罪的,被诬陷的;一部分是因为道德水平高于一般水平,如革命者。他们都是极好的人。(《复活》)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孔明曰:“恐魏兵袭其后也。主上若有失,当投白帝城避之。吾入川时,已伏下十万兵在鱼腹浦矣。”《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当陆逊追到“鱼腹浦”遇见了什么?结果如何?请简述其过程。(2)“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这段话中喘吁吁满面泪痕的是谁?他阻止人传信往里头去,怕谁知道?他为哪些事要捆打宝玉?请简述。选第(   )题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相关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②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③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1)请指出①处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2分)答:(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4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小题。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周继坚    据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今年只有七分之一;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0%左右降到了近年来的10%到15%。    在教育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和均衡,既是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吁,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目标。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相比于城市,农村学生的数量占多数,从教育公平和均衡的角度讲,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大于城市。然而,现实中不仅农村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很低,而且似乎逐年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高校扩招让上大学变得容易。然而,对广大农村学子来说,能够吸吮到这一“雨露”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人把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归结为城市化进程,有的归因于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底子整体不如城市。然而,这些原因只是在解释表象,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以去年全国高考为例,农村孩子占考生总数的62%,可见农村孩子仍然是应考的多数。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    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暴露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推介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首先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来看,农村孩子主要靠课堂上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享有丰富的各类课外辅导和培训资源;其次,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制等举措也主要面向少数优质示范高中,农村孩子事实上很难进入这些重点中学。    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是一个警示信号,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天平的倾斜度。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再加上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又加剧了地方对学校投入和学生选拔的人为扭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高考,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结果,农村孩子不断被重点中学、重点班级边缘化,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选自 2011年08月26日《光明日报》)10.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要大于城市学生。B.城市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农村孩子只有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C.在目前的形势下,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以及成为一个警示的信号,这充分反映教育天平的倾斜度。D.农村孩子个人的未来上升空间日益狭窄,导致他们丧失了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成为社会新隐忧。11.开头第一段所引用的数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12.文中“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      ①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     ②七年前,父亲作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我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③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④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那时少粮缺柴的,生活苦巴,我们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满面,平日倒快活得要死,最烦恼的是帮母亲推磨子了。常常天一黑母亲就收拾磨子,在麦子里掺上白包谷或豆子磨一种杂面,偌大的石磨她一个人推不动,就要我和弟弟合推一个磨棍,月明星稀之下,走一圈又一圈,昏头晕脑的发迷怔。磨过一遍了,母亲在那里筛箩,我和弟弟就趴在磨盘上瞌睡。母亲喊我们醒来再推,我和弟弟总是说磨好了,母亲说再磨几遍,需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才肯结束……    ⑤我成不成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从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领她,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⑥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砭道上行走,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节选自《贾平凹文集》,有删改)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些家庭生活琐事,这些琐事中,渗透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母子情,读来感人肺腑,而无琐碎之感。B.第③段末尾,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是因为想起了我的因胃癌去世的父亲而倍感孤独落寞。C.文章两次写到“钱”,第③段中母亲把钱塞在破棉鞋里,而第⑥段中却“紧紧地握在手里”,看似矛盾,实则表现出母亲心疼儿子,处处为儿子着想。D.第④段写母亲喊醒熟睡的我和弟弟继续推磨,“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主要为了表现我童年生活的艰苦。E.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顺叙、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情感厚重,含蓄隽永。14.阅读全文,概括出作者母亲的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 15.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试结合全文分析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或感悟。(6分)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15题。一生都付母亲河冯骥才生命缘于水。无论一棵小草还是一片森林,一只蝼蚁还是一个物种,一个村落还是一座城市,皆缘自于水和依赖于水。因之,大地上任何民族的缘起皆受惠于一条大江大河。当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逆时序地上溯到一个民族的源头时,最终一定迷醉在一片无比壮美的高山峻岭和冰天雪地之间的江河的源头里。人类的源头在江河的源头里,人类的历史在江河的流淌中;人类一旦离开了这些江河就必然消亡,所以,人们称这些最本源的河流为“母亲河”。古老东方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几条巨龙般的长河自西天奔泻而下,激涌般地穿过山河大地,东入大海,一路浸润、滋养、恩泽了茫茫万里中华大地上的生灵万物。它们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 长江、黄河。中华民族感恩于赐予并养育自己生命的母亲,但谁把这无限大的报恩之情及其使命,交给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摄影家,并叫他心甘情愿地几乎付出了一生,来表达一个民族的良心与心愿?这位摄影家便是郑云峰。中等偏矮的个子,天生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这些都适合于他所痴迷的摄影专业;特别是他天性豪爽,富于激情,故而,头一次见到长江、黄河,即刻与这奔腾咆哮的大地上的苍龙一拍即合,成为知心与知音。他最初与“母亲河”结缘是上世纪中期。那年他40岁吧。从那时起,他一边造小舟,入江心,搏巨浪,寻找“母亲河”最为动人心魄的姿容;一边背着相机徒步而行,逆江而上,历尽艰苦与危难,最终进入三江源——— 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他不只一次讲述头一回进入三江源的震撼,在那片30万平方公里罕见人迹的世界里,一如天国庄严而瑰丽的圣地上,他被净化了。于是,他大彻大悟,到底是怎样的天地和境界才能创造人类与生灵?他几乎是用跪拜的姿态拍下了他当时眼前的一切。摄入他胶片暗盒的第一组三江源的画面是1986年。随后,便激情难耐地一次次奔往那里。自费、徒步、高寒、缺氧、车祸、遇险、饥饿、迷路、生病、孤独,但对于他这匪夷所思的艰辛,较步入天国的感受与发现,不如九牛一毛。他早期拍摄的三江源是:纤尘未染的蓝天,夺目而通彻的阳光,峥嵘的雪山,玻璃般纯净的冰川与湖泊,海一样黑压压的森林,肥软的草甸子间丰沛的清流,成群的珍禽与异兽,原住民天人合一的习俗和人文……这一切都被他的长短镜头珍藏下来。他早期的作品更像一首首颂歌,惊喜的、兴奋的、激情的、明亮的;他要做的是把他在天国里寻觅到的中华大地母亲的模样,告诉人们。他做得既单纯,又虔诚,又快乐。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叶及至本世纪,郑云峰眼前的“天国”变了。他每一次千辛万苦到那里,恶化的现实都令他惊愕。冰川开始消融,绿草出现枯黄,湖水污染变色,沙漠气势汹汹扩张起来。这变故除去全球变暖,更多来自人为的破坏。随着经济开发的热潮而来的是,淘金热、虫草热、伐木热、开矿热和猎杀鱼鸟。这变化让他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疼痛。他没有挎着相机掉头而去,把绝望的现实扔在背后,相反他举起相机把这一切真实地记录下来。他像当年不遗漏任何一处美一样,如今他决不放过所有必需正视的现实的丑。他进了一个全新的摄影阶段。他从唯美、激情、感性,变为审丑、冷峻、理性;他用镜头证实和批判现实的荒谬,同时警示世人关注照此下去难逃的厄运与悲剧。这一阶段,他在长江的拍摄,也从大自然的赞歌转向对即将逝去的山水的挽留;他十分清醒地为长江水库化的过程留下了视觉的档案。这样,他本人便从一个理想主义者转型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者。这一转变出于一种文明的自觉和历史的责任,因而使他的摄影内涵与价值变得非同寻常。一种严峻的基调和痛苦的呼叫充溢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将这些作品与他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拍摄的三江源比较而看,常常使我感到一种震撼与痛彻。由于摄影的迅速发展及普及,人类学者开始使用相机做为田野调查的手段。直观的视觉的现场记录带来的真切性、全息性以及特定的环境氛围,是传统单一地使用文字来记录不可能做到的。于是,一个崭新的人类学的新的研究手段与学术概念受到人们关注,即“视觉人类学”。对于郑云峰来说,由于他在自己的“母亲河”的摄影注入了记录现实与记录历史的意义,他更像一位生态学者和文化保护者,他的视角与镜头也更接近视觉人类学的理念。这便使他的摄影作品有了多种价值。除去摄影艺术本身的审美价值,还有见证价值、文献价值、研究价值,而且涉及生态、环境、民俗、遗产等诸多方面。此外,对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则是一种呼唤、激发与推动。前不久见到郑云峰,我刚问道:“最近三江源情况怎么样,有改进还是更糟?”谁想到他竟哭出声来。哭声是回答,更像控诉。控诉我们这一代的无知、野蛮与贪婪,也哭出了一位真正知识分子与艺术家的心声。我在本文开篇时说:“谁把这无限大的报恩之情及其使命,交给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摄影家?”其实没有谁,完全出于他的自愿与志愿,出于良知与使命。可是,为什么如今我们的良知这么少,而使命又这么重?郑云峰今年72岁,至今依然孤自一人端着相机在“母亲河”边流连。他可以把一生付给“母亲河”,但他不可能永远站在那里。地球是不会完结的,人们还要一代代生存和繁衍下去,可是他身后谁是来者?     (有删改)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郑云峰天性豪爽,富于激情,这种性格让他和奔腾咆哮的母亲河一见如故,从那时起他便把一生都献给了母亲河。B.“自费、徒步……孤独”这 10个双音节词连用,强调了郑云峰拍摄三江源的艰辛,目的是突出三江源环境的险恶。C.文中“然而,……郑云峰眼前的天国变了”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使文章前后形成对比。D.郑云峰早期拍摄的三江源作品,记录了纯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天人合一的人文习俗,是对母亲河的一曲颂歌。E.郑云峰进入全新摄影阶段以后,不再拍摄三江源,转而专注于对长江水库化过程的拍摄,流下了丰富的视觉档案。14.文章开篇说“生命缘于水”,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作用。(4分)答:   15.文中写道“谁想到他竟哭出声来”,请联系上下文简要概述郑云峰失声痛哭的原因。(6分)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打烊(yàng)    蛰伏(zhé)    超负荷(hè)     蓦然回首(mù)B.框架(kuàng)   履历(lǚ)     捉迷藏(cáng)   杳无人影(yǎo)C.压轴(zhòu)    迷惘(mǎng)   狙击手(jū)     千秋万载(zǎi)D.揩油(kāi)     蠕动(rú)     差不多(chā)    人头攒动(cuán)(2)下列各句中,划线处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A.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洋洋大观。B.我们也希望尽全力帮助麦蒂适应在CBA的生活,延续他的篮球生涯,这一年的合作做得好一些,然后希望他下一年还能来青岛,长此以往,也希望他能帮助青岛队冲击总冠军。C.前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多日前有了新职务,他昨天接受邀请,成为巴西世界杯组委会三人董事会成员,罗纳尔多表示,一定会对组委会工作鼎力相助,以他的个人魅力,化解巴西政府、国际足联、组委会之间的矛盾,推进不断拖延的筹备工作。D.纵观本次比赛,中国队在进攻线上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主攻惠若琪和副攻“双塔”徐云丽马蕴雯都表现不俗,由她们三人组成的得分“铁三角”呼之欲出。(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往往因人而异,但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却是每个想取得学业成功的学生必须具备的。B.日前,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人驻“新家”——青岛某军港,标志着由中国海军组织设计施工、历时四年建成的这座军港已具备航母靠泊保障能力。C.据某报社组织的一项关于学生媒介使用及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受应试压力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学生课外纸质阅读时间呈减少趋势。D.游客来到这个农庄,不仅可以坐牛车、采摘水果、打年糕、挖野菜,还可进行竹竿舞、采茶舞、插秧舞等与农活相关的文娱活动,所以人气特别旺。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本报南宁9月26日电  (记者谢振华)备受关注的《南宁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近日出炉,这是南宁市首次就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立法。其中明确:拒绝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经劝阻仍不改正的,驾驶员、乘务员可拒绝为其提供营运服务。“拒绝提供服务是不是就要赶下车?”意见稿一出,立即引来广泛关注。大家在肯定立法初衷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质疑。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答:       五、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世界就是一个过程;事物存在于过程中,并表现为过程。——怀特海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恩格斯人之伟大在于其为桥梁,而不是目的。——尼采从以上三种说法或三种说法中的任意一种提炼出你对“过程”的认识,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观点鲜明、议论有理有据、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6分)⑴引以为流觞曲水   ⑵舞幽壑之潜蛟   ⑶驰椒丘且焉止息⑷畏途巉岩不可攀。  ⑸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⑹川泽纡其骇瞩。2、(3分)D(宜,时宜)  3、(3分)C(宋代曾巩有误,是刘向的观点) 4、(3分)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6处停顿,错1到2处扣1分,错3处扣2分,错4处以上扣3分)5、(6分)(1) 像这样,不能用春秋时期治理国家的措施和办法来治理战国时期的政治,是很显然的呀。(翻译时要落实“治”、“明”和语气) (2) 那么怎能不演变为战国的局面,而纷纷在千里之外招纳有谋略的臣子和有计策的士人呢!(翻译时要落实“安……哉”、“为”、“致”和状语后置句式)【参考译文】 我阅读了《战国策》就知道刘子政浅薄无知。春秋之后就是战国,已经是战国了,就自然有战国时期的治道谋略。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其道理必然如此。像这样,不能用春秋时期治理国家的措施和办法来治理战国时期的政治,是很显然的呀。何况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更古的时代呢!齐桓公、晋文公等五个诸侯先后称霸,是春秋时期的事。五霸为什么唯独在春秋时期强盛呢?因为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弱,天子不能掌握政治军事大权,来指挥诸侯各国,所以诸侯当中有不服从王室命令的国家,诸侯当中的大小首领方伯、连帅,就率领诸侯当中的其他国家去讨伐他,一起尊奉周天子,使诸侯同盟协调一致,然后天下的形势又趋于联合统一。这好比父母患病在床,不能做事,儿女辈互相争斗,没有谁能够禁止,这时其中有一个贤能的儿子白告奋勇担任家庭的主持者,于是代行父母的权力。因此他在名义上是其他人的兄弟,但实际上却像他们的父母一样。虽然似乎侵夺了父母的权力,但实际上,父母依靠他得到了安宁,兄弟依靠他而能够和睦,左右僮仆等人依靠他能各安其位,各执其事,因此他对这个家庭的功劳很大啊。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就是第一个承担这种事的人。从此,五霸一个接一个地兴起,互相接替着称霸,拱卫辅佐周王室,率领诸侯作周王朝的屏障。如俗话所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周王朝仍能延续到二百四十年,这都是管仲的功劳,五霸的业绩啊。诸侯当中又有不能像春秋五霸那样建立霸业的,于是就一心想吞并周室,统一天下,如战国时齐宣王想要做的那样。晋国的卿大夫把晋国分为赵、韩、魏三国,吕氏的齐国也被田氏所取代,诸侯中也没有谁能纠正这种事情。那么怎能不演变为战国的局面,而纷纷在千里之外招纳有谋略的臣子和有计策的士人呢!其发展趋势是不到全国统一时,一定不会终止。刘子政处于西汉末期,痛感王室即将毁灭,只晓得羡慕禹、汤、文、武往古的盛世,而不懂得战国的时宜,他的见解本来就已经乖僻。那鲍彪、吴师道两人生于宋末和元末,胸中充满着儒家教条,两耳听到的都是仁义之道,他们对《战国策》的褒贬,不值得一提。而曾子固倒是很自负,声称自己的文章都是本于儒家《六经》,反而讥刺刘向被流俗的见解迷惑,不能坚持自己尊王贱霸的观点,邪说应当纠正,他也不知道《六经》为何物,而只会窃取《春秋》褒“王道”、贬“霸道”的滥条来衡量世人,那么拿他跟鲍彪和吴师道相比,也就没有什么差别。6、(6分)(1)(3分)描绘了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惊心动魄的激烈场面。(1分)在夜幕的掩护下,战士们或持短剑,或挥长枪,将敌人包围,直杀得敌人血肉横飞,鲜血飞溅。(2分)(2)(3分)①从侧面表现昨夜激战的艰苦惨烈和辉煌战果;②“红”给人鲜明夺目的视觉感受,“冷”给人强烈真切的触觉感受,这些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战斗的激烈悲壮,敌人的死伤惨重,战士们的骁勇善战;③表达了作者对战士的赞赏之情。(表达技巧、形象塑造、抒发感情,各1分)7、(5分)B、D(B梅回到淑华房间哭泣,②来安慰她的是瑞珏;D爱斯梅拉达整天抱着的是枯萎的花束,②伽西莫多对此很失望。)8、(5分)(1)陆逊追袭刘备到了鱼腹浦,见前方杀气冲天,便怀疑有埋伏。打听之后才知道,诸葛亮入川时曾于此堆石列阵。陆逊轻敌,误从“死门”进入石阵,陷于阵中出不来。后在黄承彦的指引下,才逃出石阵。(2)是贾政。怕王夫人与贾母劝阻。捆打宝玉原因:一是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二是与琪官交往激怒忠顺王爷,给贾政招来麻烦。三是贾环污告宝玉逼死金钏儿。9、(1)(2分)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养民以礼,反对用刑罚来整顿百姓。(2)(4分)示例一: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①所诉,孔子反对惩罚性的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真正心里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不像一般百姓一样只关注物质功利的现实世界,而是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示例二:反对萧民元先生的观点,这里的“怀刑”意思是“君子关怀刑罚当否”,能够同后面的“小人关怀利益足够否”对应;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相同。要尊重经典文本,不能随意篡改。(观点1分,理由3分) 10、( 3 分)A ( B“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的说法曲解文意;C说法绝对,原文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天平的倾斜度”,D因果关系颠倒,应是“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11、( 3 分)反映农村学生在当今高校招生中的具体情况,暴露了教育失衡问题,为全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如有其它说法,言之成理亦可。)12、(3分)① 教育资源城乡有别;② 近年来推出的教育改革举措更不利于农村学子。(甲)13、(5分)BD(B项“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不是因为想起了我的因胃癌去世的父亲,而是想起了我们小时候的情境,而现在我们又时常不在她身边。D项“主要为了表现我童年的艰苦”有误,插叙内容主要为了表现母亲的勤劳、认真。)14、(4分)①她勤劳,常常天一黑就收拾磨子;②她善良,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都给他们糖吃;③她节俭,“我”给她的钱,她要攒下了将来整着给“我”;④她无私,她为儿子做了很多,却不求回报;她细心,她临走前仍帮我整衣领,提醒我刮胡子。(每点一分,其它形象特点,言之有理亦可;不结合具体内容,酌情扣分。)15、(6分)母亲对我做的太多太多,而我能为母亲做的又太少。直到现在还让母亲为我牵肠挂肚,这种不对等的爱使我对母亲充满了感激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全力报答,因而心里十分愧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爱是相互的,只有被爱而不去爱只能说明我们不成熟甚至没有健全的人格。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所以,珍惜现在,好好爱我们的父母吧。(分析原因及认识感悟各3分,言之有理即可。)(乙)13、(5分)B E(B“目的是突出三江源环境的险恶”有误;E“不再拍摄三江源,转而专注于对长江水库化过程的拍摄”有误。)14、(4分)强调“水”(母亲河)对于“生命”和“民族”的重要意义(生命与水是不可分割的)(1分);引出下文有关母亲河的阐述(1分),为写郑云峰一生都付母亲河的壮举做铺垫(1分);暗示每一个人(生命个体)都应当担负起保护母亲河的责任(1分)。15、(6分)答案要点:①三江源是母亲河的源头,曾经如天国般庄严瑰丽,让他深受震撼(2分);②现在却遭到人为破坏,环境日益恶化,让他感到极度痛苦(2分);③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郑云峰因此悲愤不已(2分)。16、(6分,每小题各2分)(1)B (A蓦 mò , C惘wǎng,D差chà)(2)A(B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用在此处不恰当。C鼎力相助,敬辞。D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十分生动。)(3)B(A成分残缺,应在“具备的”后加“素质”;C下降趋势;D坐牛车等也是文娱活动。)17、(7分) 示例一:我支持这种做法。首先,通过立法把公交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是社会管理的一大进步。这表明城市管理者开始思考、探索公交事业的科学、有序发展。建议《办法》在惩罚机制相关规定上应更明确、更细化些。其次,有了这规定,老年人坐公交车底气足了。不会再出现有些人占着老弱病残孕专用座,却对一旁的老人、孕妇视而不见的不文明现象。示例二:我反对通过立法强制别人让座。不让座是道德问题,通过立法强制,有点变味。法理上说,买同一张票坐同一辆车拥有同样的权利。给不给老人孕妇让座,是道德问题,更多的应该是提倡,而不能用法律强制。拒绝让座并不能成为公交方解除与乘客间服务契约的依据。18、(70分)参考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等级标准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