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教学质量检查试题(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35分)1、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7分)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白皮书在“前言”中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 )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辨的主权。中国坚决反对和遏制日本采取任何方式侵犯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惯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定不移,hàn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动摇。(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粗字注音。(2分)hàn( )卫 遏( )制 (2)画横线句子中由于打字员的疏忽出现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过来。 (2分) ______应改为______; ______应改为______ (3)文段括号中应选择的最准确的关联词语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序号,1分) A.不管……总 B.无论……都 C.尽管……也 D.只要……就(4)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出下面的方格。(2分) 2、闽杭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0分)(1)【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两个成语和一条名言。(3分)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意蕴】右图是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的“世界和平女神像”,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请用文字简要描述该雕塑的形象,并推断此造型有怎样的的意蕴? (4分) 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抒写心灵】请用精美的语言表达出你内心对和平的祈祷或期盼。(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新闻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B.陶渊明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又名潜。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情景。C.《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三吏三别”中的一篇,写于“安史之乱”前期。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4、《骆驼祥子》中的人力车夫祥子,为了买车经历了坎坷的“三起三落”。请仿照下面叙述第三次的示例,把他前两次“起落”过程叙述完整。 (6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妻子虎妞以低价给他买了辆旧车,可是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5、按提示默写,任选5题作答。 (每题2分,共10分)(1) 予独爱莲之 , 。(周敦颐《爱莲说》)(2)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3) 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4) 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哲理,给人以启示的名句是:“ , 。”(6)《长歌行》中借流水喻时光飞逝的诗句是: , 。(7)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二、阅 读 (45分)(一)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6~8题。 (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4分)(1)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3)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语句的意思。 (4分)(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注意带点的词语)相对应的短语是:“老有所终”和“__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__________,而乙文则是概括阐述。 (2分)(二) 阅读课文《台阶》选段,回答9~11题。 (12分)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笫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从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9、有人对坐在新台阶的父亲问午饭是否吃过了,“父亲回答没吃过”,为什么父亲回答错了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为什么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心理学关于人类需要层次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试分析:课文中父亲的需要属于哪一个层次? 生长在新时代的你,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什么,应该如何实现这种需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7题。 (23分)父 爱 陷 阱 郑成南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12、“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自救措施?说明“他”在性格上存在什么弱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他”从陷阱中成功自救后,在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上经历了 父亲和 父亲两个阶段。(2分)14、父亲看到儿子以后,“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父亲说的“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前面有多处伏笔,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并说说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7分) 父亲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阅读本学期学过的以下链接文章的片断,结合本文,写出你阅读后的感悟。(4分)【链接】《背影》片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我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作 文 (70分)18、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央视策划了“你幸福吗?”大型群众采访活动,并在每晚的《新闻联播》中播出。很快,“幸福”成为热点话题。幸福是什么?你一定有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理解。请以“那一刻,我真幸福”或“这就是幸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亲身的经历和感受;②字数不少于65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抄袭是一种不良的行为,请千万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教学质量检查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1、(1) 捍 è (2分) (2)“辨”改为“辩”;“惯”改为“贯” (各0.5分,共2分) (3) B (1分)(4)中国政府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2分,超出字数扣1分)2、(1)成语示例: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 揭竿而起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2分,写出两个即可) 名言示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分,写出一条即可) (共3分)(2)形象:①她翘首眺望着天空,长发飘拂。②舞动绸带的双臂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③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又像和平的“平”字。④还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2分,回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意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界和平终将实现。(2分,意近即可) (共4分)(3)示例:①让和平的橄榄枝装点我们心灵的乐园! ②愿蔚蓝的天空中永远响彻和平鸽的欢歌! ③远离战争是人类美好理想,维护和平是社会共同心声。 (3分。未用修辞手法的最多只得2分) (共3分)3、B (2分 )4、第一次:祥子风里来雨里去,苦干三年,省钱买了辆新车,但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卖了捡来的骆驼,拼命拉车攒钱,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视表述的清楚、完整程度酌情给分) (各3分,共6分)5、(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烽火连三月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波撼岳阳城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6)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7)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任选5题作答,超过5题,按前5题计分。每题2分,两空的每空1分。凡有错别字、添字、漏字及字序颠倒的,该空不给分。) (10分)二、(45分)(一) (10分)6、(1)交错相通 (2)都(全;全都) (3)通“举”,推举(荐) (4)叫做(叫,称为) (4分)7、(1)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2)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各2分,共4分)8、幼有所长 具体描写 (2分)(二) (12分)9、因为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所以就回答错了(2分),这反映了父亲身上有着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品质(2分)。 (共4分,意近即可)10、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一旦不能劳动,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到若有所失。 (共4分,意近即可)11、文中父亲的需要实际是对尊重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2分)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有更高层次的需要,那就是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为时代、为社会多作贡献。这就要求我们现在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服务、奉献社会的必备技能。(2分,言之有理即可) (共4分) (三) (23分)12、在盼援无望的最后时刻才自救(2分);说明性格上存在依赖思想,缺乏自立能力(习惯于等待别人的救助)(2分)。 (共4分)13、怨恨(埋怨)(1分) 理解(感激)(1分) (共2分)14、为儿子成功自救而兴奋(2分),为自己的教育方法获得成功而兴奋(2分)。(共4分)15、①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②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③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共2分,答出其中一处即可) 16、形象:对儿子严格要求(1分),对儿子体贴关怀(1分),教育方法独特,有教育智慧(1分)。 含义:父亲挖陷阱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学会自救(2分),这体现出父亲的独特的教育智慧和对儿子深沉的爱(2分)。 (共7分)17、示例:读了以上文字,我深深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崇高。作为儿女,我们一定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长大后懂得回报父母。(对父爱的认识2分;懂得回报父母2分)。 (共4分)三、作文 (按中考评分标准) (70分)类 别 内 容 语 言 结 构一类(63—70分) 切题,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通顺,有文采,有个性。 完整,条理清楚,分段恰当,详略得当。二类(52—62分) 较切题,思想感情健康,内容较具体,中心较明确。 较通顺,较有文采。 较完整,有条理,能够分段,有详有略。三类(42—51分) 基本切题,思想感情健康,内容简单、欠具体。 大体通顺。 基本完整,分段不恰当,详略不够得当。四类(33—41分) 不切题,思想感情不够健康,内容空泛,中心不明确。 不够通顺。 不成篇。五类(0—32分) 不切题,思想感情不够健康,内容太空泛,无中心。属抄袭文章。 极不通顺。 不成段。评卷宜从二类卷切人,根据类别酌情评分。无题目扣2分,每少50字扣1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3分) ;卷面整洁,字迹特别工整美观的可奖励3~5分(加到满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