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6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2分)箱箧( ) 颤巍巍( ) 荒谬( ) 阻遏(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书写错误的汉字,请划出来,并改正。(2分) A.眼花嘹乱 锐不可当 晨曦 血腥 改正: B.臭名昭著 月明风轻 荒谬 憧憬 改正: C. 精疲力竭 张慌失措 杀戮 箱箧 改正: D.响彻云宵 转弯抹角 纳粹 鞠躬 改正: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不要超过20字)(2分)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卫生部21日通报,截至目前,我国内地累计报告1326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8805例,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9月19日15时至9月21日15时,我国内地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540例,其中9例为境外输入性病例,1531例为境内感染病例。 4.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2分) ①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②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5.(2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 (国籍) 代表作品有小说《 》《 》《 》6.默写:(6分)(1) ,山山唯落晖。(2)予独爱 《爱莲说》(3)《长歌行》劝勉世人要珍 惜光阴,有所作为的句子是: , (5)古今中外有许多描写战争的诗句,试写出一句: , 。
第二部分:综合性学习(6分)
为了纪念“九•一八”,班级准备举办一次“勿忘历史,珍爱和平”诗歌朗诵及演讲比赛,赛后,将有关文稿编辑成册,已经确定了两个栏目:浴血奋战、民族脊梁。现在,请你继续完成下面三项工作:(6分)7、为本文集再设两个栏目:a._______ b._________ (2分)8、为本文取一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1分)9、请向你的朋友,写一封简短的推荐信,推荐本文集。(80字左右)(3分)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38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1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3、第①段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 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1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2分) 15、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却“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的原因是(2分)( )A.渔人“志”得不准,所以难以寻找。B.让人觉得桃花源似有似幻,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C.照应开头“异”字,进一步渲染了神秘色彩。D.暗示桃花源所处的位置太隐蔽,是难以找到的。
(二) 课内选文阅读(8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 在 水 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 紧紧追上了他。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6.这段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 的画面,塑造了一个 的人物形象。(2分)17.“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2分) 18.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2分) 19.“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粗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2分) (三) 课外选文阅读(15分)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法国沦陷区。德国军官把一位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美国士兵推出来示众。士兵目光炯炯有神地掠过悲愤又无奈的人群,慢慢举起凝着血痂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划出一个“V”字来,众人轰动。德国军官震怒了,令人砍去他的手指。士兵昏厥过去。一盆冷水把他浇醒,他又艰难地站起来,突然伸出两只已无手指的血臂,组成一个更大的“V”字,向蓝天伸去。全场一瞬间死一般沉寂,旋即海浪般沸腾。残暴的德国军官颤栗了,他没有想到这个象征胜利的英文字母竟是这般无处不在,无可匹敌。他垂下头来,看到台下的民众都张开了自己的手臂。那个德国军官在一刹那间突然明白了他半生都未懂的一个道理:即使他能砍去所有的手臂,也无法砍去这个字母所代表的信念。 20.美国士兵用中指和食指比画出一个“V”字来,表明什么意义?(2分) 21.文中划线句,写众人为什么先“沉寂”后“沸腾”?这写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4分) 22.文中描写美国士兵两次用手打出 “V”字,在场的敌人和众人先后有怎样不同的反应?他这一英雄行为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23.本文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给本文拟个恰当的标题。(3分) 中心: 标题: 24.结尾那句话阐明了德国军官突然明白的道理。古近中外阐明同一道理的类似的格言还有许多。请你举出一、二句来。(2分)
第四部分:写作(4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 文
如果你是笼中的鸟儿,会盼望在那片葱茏的树林里;如果你是池中的鱼儿,会盼望遨游在那条宽广的大河里;如果你和亲人分别已久,会盼望早日重逢;如果你体弱多病,会盼望身体强壮;如果你成绩欠佳,会盼望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有所进步……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企盼,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会了解到别人的企盼。请以“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第二部分:综合性学习(6分)7、略 8、略9、略 (二)课内选文阅读(8分)16.(2分)“老头子”用计,独自一人全歼鬼子战斗画面(智勇杀敌) 抗日救国英勇无畏的孤胆老英雄形象17.(2分)“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18.(2分)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19.(2分)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 的巧妙,也 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三)课外选文阅读(15分)20.(2分)表明他心中对战争的最后胜利充满信心。 21. (4分)他的举动出人意外,来得突然,全场惊呆了,因而“沉寂”;但人们很快领悟,为之感动,激昂的情绪立即海涛般“沸腾”。写出了人们对德国侵略者无比愤恨、对美国士兵无限崇敬的心情。 22. (4分)第一次,敌人“震怒”,人们“轰动”;第二次,敌人吓得“颤栗”,人们群情“沸腾”,跟他一样“张开自己的手臂”。这一英雄行为,震怒、打击了敌人,教育、鼓舞了民众,这本身更是一种巨大的胜利。23. (3分)胜利的信念是任何暴力所无法扼杀毁灭的,胜利属于人民,侵略者必然失败。 “胜利”心中永存,或“胜利”的故事,或胜利的信念。 24. (2分)(略)第四部分:写作(40分)四、作文(40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