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7分)1.给加粗字注音(10分)溃( )退 阻遏 ( ) 憧( )憬 歼( )灭 荒谬( )箱箧( ) 鞠( )躬 瓦砾( ) 锐不可当( ) 寒噤( )2.请根据要求填空(16分) (1)造化钟神秀, 。(2)树树皆秋色, 。(3)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4)《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 抓走的诗句是: , 。(5)《长歌行》中告诫人们要趁早努力的诗句是: , 。(6)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指___ 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三大特点: 、 、 。3. 名著阅读(7分)(1) 鲁滨遜认为他的新居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3分)A.阳光 食物 卫生和淡水 安全 B.卫生和淡水 看得见大海 安全 阳光 C.卫生和淡水 遮阴 安全 看得见大海 D.食物 遮阴 安全 看得见大海(2) 概括《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4分)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2分,不超过10个字)。 从7月1日起,三峡工程大坝坝顶将首次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乘坐电瓶车登上巍巍大坝,在泄洪坝段长100米、宽5米的指定区域下车拍照观景,零距离触摸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据悉,此次坝顶开放为试运行,开放期限初步定为3个月,9月30日结束。 5.本单元我们学了关于战争的文章,请写出一则呼吁人们远离战争、停止战争的宣传语。(2分) 二、 阅读理解题(63分)( 一)(30 分)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遂无问津者。6.文中空白处应填的两句是:(2分)(1) (2) 7.解释下列加粗词语。(6分)(1)才通人(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便要还家( ) (4)阡陌交通( )(5)使扶向路 ( ) (6)悉如外人 ( ) 8.解释下列一词多义(6分)(1)寻:寻向所志 ( ) 寻病终( )(2)志:处处志之 ( ) 寻向所志( )(3)乃:见渔人,乃大惊( )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9.翻译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无论魏晋11.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4分)A B C D 12. “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3分) 13.村中人告诫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渔人“诣太守,说如此” ,你如何看待他的做法?(3分) (二)(15分)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 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到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象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上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 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行为。14.请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剥( )莲蓬 张huáng( )失措15.老头子的“智”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6.品味下面两个句子(4分)(1)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 (2)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17.“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行为。”仔细揣摩这句话,你认为小女孩内心会有哪些想法?联系课文,展开合理想象,把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描写出来。(4分) (三)采蒲台的苇--孙 犁(18分)①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草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②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③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④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的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⑤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 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⑥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⑦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们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12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⑧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八路?”“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⑨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起沙着嗓子喊:“没有!”⑩敌人杀死了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⑾“没有!”“没有!”⑿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18.“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9.请从第一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来,品味其妙处。(3分)句子: 妙处: 20.阅读第二段文字,概括不同苇的不同用途。(4分) 21.“苇塘”为什么能成为“冀中名胜”? (2分) 22.“最好的苇出现在采蒲台”,此句一语双关,赞美了 ,更隐含着 。(4分)23.“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这句话表达了采蒲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初二年段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7分)1.略2.略3.(1)c (2) 略4.三峡大坝对游客开放 5.例:珍爱生命,远离战争 二、 阅读理解题(63分)( 一)(30分)6(1) 屋舍俨然 (2)并怡然自乐 7(1)仅 (2) 类 (3)通“邀”,邀请 (4)交错相通 (5)原先 (6)都 8.(1)寻找 不久 (2)做标记 标记 (3)就 竟然 9.(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可以听到。 (2)这捕鱼人一一为(他们)详尽地介绍了自己听到的事情,(他们)都感叹、惋惜。 10. C 11.A世外桃源 B豁然开朗 C怡然自乐 D无人问津12. 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13.略(二)(15分)14.剥( bāo )莲蓬 张huáng( 皇 )失措15. 预先设下埋伏,用莲蓬做诱饵,假装慌张,引诱敌人到陷阱。 16. (1)拟人 体现作者对老英雄行为的佩服之情,同时也是对敌人的憎恨。 (2)环境描写 表现老头子报仇后心里的痛快,轻松自在、愉快的心情,先前的自责、懊丧也有所减轻。17.略(三)采蒲台的苇--孙 犁(18分)18.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草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19.句子: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妙处:生动形象地说出“人”与“苇”密不可分的关系。 20.大白皮和大头栽用来织炕席;正草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21.一方面因为好看,风景优美;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英雄事迹多。22.赞美了采蒲台的苇的美,更隐含着对这里人民抗日英雄事迹的由衷赞美。23.有对敌人的恨,有对同志,对乡亲,对人民的爱,还有他们应付敌人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