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模拟试题(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背绳墨以追曲兮, 。(屈原《离骚》) (2)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3) 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4)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6)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 一5 题。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 按:按照 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 俟:等候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 薄:减轻 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 夺:改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3分)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6 .阅读卜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送剑与傅岩叟①辛弃疾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①傅岩叟:稼轩友人(1)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此诗中的运用。(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当琴听到二表哥觉民说“外专”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兴;但一想到进人男学堂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见此,觉民和觉慧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她。(《家》)B.宝玉挨打后,宝钗天天去探望宝玉,并劝他读书上进。宝玉一听就生气,说:“好好一个淸净洁白女子,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蠹鬼之流。”宝钗听了,自觉没趣。(《红楼梦》)C.端阳节后,杜竹斋来到吴公馆提醒吴荪甫说,和赵伯韬斗很危险。吴荪甫发现杜竹斋的不满,想用策略激发杜竹斋的雄心,但是杜竹斋无论如何也不肯冒险。此时,吴荪甫产生不祥的预感。(《子夜》)D.爱斯梅拉达在圣母院内远望广场,看到弗比斯就高喊,伽西莫多主动请求帮她找弗比斯。弗比斯虽然很想见爱斯梅拉达,可是实在脱不开身,伽西莫多只得无功而返。(《巴黎圣母院》)E.老葛朗台死后,孤单一人的欧也妮变得富有了,但财富并不能安慰她,她需要的是温暖和爱情。七年中,她一直盼望着查理归来,把他留给她的首饰盒当作随身的宝物。(《欧也妮•葛朗台》)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司马懿大军为何能“望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退敌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简述。(2)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准备跟卡秋莎说哪些事情?卡秋莎听后有怎样出乎他意料的反应?(《复活》)选(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②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2分)答: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4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 、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个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今为“首尔”)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10.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指主要使用由中国文明圈独自诞生、发展的汉字的广大区域。B.指以汉字为主要交流工具的中国(包括港澳台)及周边区域C.指使用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承载中华文明的文字的区域。D.指以汉字为主要交流工具以及受到汉字及其文化影响的区域。11.“汉字文化圈”为什么曾经被缩小?(2分) 12.分点概述汉字的魅力所在。(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15题。活着的手艺 文/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的。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我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贴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工资。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选自杨晓敏、郭昕主编《金奖小小说》)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作了铺垫。B.长大之后,“他”学会了木匠手艺,并凭借自己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快超越了师傅,成为当地最吃香的木匠。C.“他”虽然被村里人称为“懒木匠”,但其实并不“懒”,“他”不愿意“做小活”是因为不想委屈自己的手艺。D.文章借其它木匠之口,侧面介绍了“他”这些年的打工经历,既节省了篇幅,又巧妙地展示了“他”的性格特征。E.本文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技法,以写人为中心,描写细腻;善于运用悬念、伏笔来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1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他比谁都孤独”的原因。(4分)答: 15.标题“活着的手艺”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15题。(15分) 雪山上,好大一棵“英雄树” 文/张海平 高志文 孙兴维 这是2010年两种别样的眼泪: 在都市,有一棵银幕上的树叫“山楂树”①,许多人坐在影院里看着它擦着眼泪,这是一种怎样的泪?在高原,有一棵雪山上的树叫“英雄树”,它是兰州军区某工兵团。记者走近它,看到这棵很少有人知道的“英雄树”落泪了,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泪?讲述着怎样的故事呢?那天,这个老兵哭了。当工程通过验收时,李副参谋长流着热泪和战士们紧紧相拥。工地上他官最大,年龄最长,战士喜欢叫他“李老汉”。 工程在高海拔延伸,离天三尺三。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新兵心里发慌,这时他走在最前面当“试验品”。医生说:“你50多岁的人,不能和小伙子比。”他说:“只要我没倒下,他们就会平安。”只有医生知道,年年上雪山的他身体早已如快散架的车。那次,他刚组织战士撤离,数十吨重的巨石就像锅盖一样压了下来。烟尘未散,大伙儿惊魂未定,他抓起手电筒往塌方处走,连队干部拉住他:“让年轻人上吧……”他回过头说了一句话:“哪有父母让孩子往险处冲,自己站在旁边看的道理!” 这天,八连连长张建宏收到一封特快专递。打开一看,竟是结婚不到半年的妻子寄来的离婚协议书。望着离婚协议,他一夜没合眼。团领导过来劝他:“先别签,下山也许还能挽救。”张建宏说:“多少官兵家里遇到这难、那难都没有下山……”他流着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名字。雪山上这样离婚的有24人,分手前大多说过这句话:不是不爱你,可我无法愧对这身军装。 流着眼泪为战士擦眼泪,背着包袱为战士卸包袱,这就是雪山上的带兵人。常年在高原生活,团政委任秉涛40岁出头已掉了8颗牙,参谋长周兴东不到40岁,头发几近掉光;生死考验面前,副政委王建文站出来担当“敢死队”队长…… 说起新兵王小龙,团长黄明付哭了。 那天,轰的一声,距黄明付几米远的地方塌方了,王小龙被埋。蜂拥跑来的官兵拼命地用双手扒呀扒,黄团长扒破了手指,扒掉了指甲,才扒出王小龙。 他抱起王小龙大喊:“挺住!”王小龙眼皮动了一动,黄明付转身奔向救护车,不停地喊着:“挺住,挺住!”然而伤太重,路太远,王小龙在团长的怀里再也没有睁开眼。抚摸着王小龙满是尘土的脸庞,黄明付想起昨天还和他在工地上有过一段对话: “女朋友来信了吗?” “刚分手。” “为啥?” 王小龙嘿嘿一笑,不语。 黄明付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年龄还小,好好干,好男儿何患无妻。” “是!”王小龙给团长敬了一个军礼。谁知这竟是这个入伍刚刚半年、年仅18岁的士兵给他敬的最后一个军礼。多么阳光的男孩,多么可爱的战士,才刚刚谈恋爱……黄团长的眼泪不停地落在王小龙冰冷的脸上。 走向雪山的士兵大多是像王小龙一样的90后。士官黄渝,患高原肺水肿被送下山,不顾医生劝阻两次悄悄重返雪山,两次被领导强行送下山。士官周伟,施工中食指被砸断,伤未痊愈就返回连队。他说:“手受伤了,但眼和腿好使,可以在山上当个安全员。” 年年上雪山的班长刘吉平对记者说:“艰险中,有敢登刀山的排头,就有敢下火海的排尾。工地上,每人平均两天消耗一双手套,20天磨破一套工作服,30天穿烂一双胶鞋。团里规定,挺不住的战士随时安排下山,但从没见一人提出下山。”这些战士20岁上下,不管昨天的生活怎样五光十色,他们在雪山上被感动了,改变了,变得如此坚强。在雪山上他们懂得了什么是军人的使命,什么是为国担当。他们是这棵“英雄树”的新枝嫩芽,风华正茂,茁壮成长。“英雄树”的眼泪,没有“山楂树”的凄凉和忧伤,只有报效祖国的热血与刚强,不辱使命的欣慰与豪迈。拥抱了雪山,拥抱了战友,当一批批这样的老兵离营返乡,他们便化作了这棵“英雄树”的种子,撒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选自《解放军报》2010年11月16日,有删节)注:①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山楂树之恋》,该片讲述了一段真心付出、干净、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战士喜欢把“官最大,年龄最长”的李副参谋长称作“李老汉”,从侧面写出了雪山上官兵关系的和谐。B.张建宏结婚不到半年的妻子寄来离婚协议,作者以此与《山楂树之恋》中的纯洁爱情对比,含蓄批评了张妻。C.对于与女朋友分手的原因,王小龙“嘿嘿一笑,不语”,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也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D.雪山上的年轻战士在家里大多娇生惯养,但他们经过军营的磨炼,都变得十分坚强,成为“雪山英雄”新生力量。E.文章在描写人物时,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从而体现了雪山战士作为英雄群体的特征,更能突出文章主题。14.文章开头先写人们看银幕上的“山楂树”而流泪的情况,有何作用?(4分)答: 15.标题“好大一棵‘英雄树’”应如何理解,请结合文中的雪山英雄形象简要说明。(6分)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1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①谭盾自感艺无止境,于是他转而向民间学习,从而 了音乐创作的境界。②在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们也不能熬夜,因为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 。③一个人如果一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甚至好逸恶劳,那么 一事无成。④讲好普通话是每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是语文老师,就更不必说了。A.开创 保证 往往 何况 B.开创 保障 往往 况且C.开拓 保证 必然 何况 D.开拓 保障 必然 况且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年幼之人,为了安全,人们就修建高墙、重门、窄窗的宅院。B.在电视专题片《故宫》拍摄的过程中,摄制人员最难以忘怀的是文物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人钦佩。 C.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增加的最新资料。D.学习打架子鼓,对于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刘山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每招每式都得从头练起。18.下列语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四座门墩造型别致,皆呈直角三角形模样。那条直角边中的短边, 给长边以坚强的支撑。门墩左右相挽,前后相连,组成一座内蕴民族风格,外现时代风采的庞然门洞,巍然竖于世人面前。①笔直地指向天空 ②那条长边则如利剑 ③牢牢地扎进土地④稳稳地固定住短边 ⑤而那条略带浅浅弧度的斜边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① 。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某种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它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关羽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 ② ,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帝”的人。关帝庙在中国有几十万座。由此可见,关公和他的“义”,是最有群众基础和具象特征的。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经历, ③ 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 ④ 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因为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1)填入 ① 处起总领作用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义”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重要元素。B. “义”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C. “义”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必备元素。D. “义”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传统元素。(2)填入 ③、④、⑤ 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如果…… 就…… B. 因为…… 所以…… C. 不仅…… 而且…… D. 只有…… 才…… (3)填入 ② 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摧枯拉朽 B. 青出于蓝 C. 流芳百世 D. 永垂不朽五、写作(7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 分)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你生活的目的是什么?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白拟;(5)不得抄袭。
2013届高三上期末考语文模拟试题语文参考答案1.默写(1)竞周容以为度 (2)鸡鸣桑树颠(3)官盛则近谀 (4)几处早莺争暖树(5)然则北通巫峡 (6)凌万顷之茫然2.A(3分)(按:查办)3.D(3分)4.C(3分)(请求朝廷责令修复河堤的不是王存,原文的意思是王存为民请命,解除了百姓的差役。)5.(1)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 “狱”“罢”各1分,被动句翻译 1分)(2)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答出“认为……对”或“认为……正确”,亦可),允许直接在殿前(面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韪”“听”“前”各1分)【文言参考译文】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去江西跟从老师学习,五年才回来。当时的学者正崇尚雕琢文字,他独自做了几十篇古文,乡老先生看了,自以为不如他。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擢升上虞县令。豪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这件事,王存来到后,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治平年间,进入国子监担任直讲。王存原先与王安石关系很好,王安石执政时,多次请王存来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元丰元年,宋神宗通过观察觉得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当时修起居注的官员虽然每日陪侍在皇帝的左右,如要上奏事宜必须禀报中书等候皇帝旨意。王存请求恢复唐贞观时左右史执笔跟随宰相进殿的旧例,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允许直接在殿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元丰五年,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京城沿汴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汴河大堤来扩大住地,有人请求命令他们修筑大堤恢复原貌,又按照民房侵占官道的规定让他们撤离。这两个计谋出自宦官,已有诏令。王存说:“这是我的职责。”入朝上奏这件事。即日解除了劳役,京城的人欢呼庆贺。有人建议废除对京城内保甲的训练,王存说:“如今京师士兵逐渐减少,再废除保甲不加训练,不是国家的根本久长之计。而且先帝不怕艰难做这件事,既已就绪,无故废除不行,不可。”黄河决口而北流几十年,水官议论还归故道,王存争辨说:“故道地势已经很高,水的本性是向下流的,改回故道白白浪费财力,恐怕无法成功。”最终停止了这件事。蔡确写诗发牢骚表示不满,王存与范纯仁想减轻他的罪过,蔡确被贬新州,王存也被罢免,以端明殿学士的职衔任蔡州知府。一年多后,任资政殿学士、扬州知府。扬州和润州一水之隔,采用以前宰相的旧例,能够过年时回家上坟,王存拿出赏钱发给邻里乡亲,又准备酒食召会父老,亲自和他们敬酒应酬,乡党传为美谈。征召为吏部尚书。当时朝廷朋党之论逐渐激烈,王存对哲宗说:“人臣朋比为党,确实不可助长,然而有时不加细察,就会滥及好人。庆历年间,有人指责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结为朋党,仰赖仁宗的圣明,没有被迷惑。现在有进言这种说法的,希望陛下审察。”因此又与当时掌权的人相违背,除知大名府,改任杭州知府。王存生性宽厚,日常生活恭敬谨慎,不做欺诈过分的事,对于他的职守,坚持职守不可改变。司马光曾说:“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6.(1)诗中描写了一个欲报国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他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却发现宝剑只能挂在空斋,与琴为伴,未能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2)用典。“莫邪”是古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此代指名剑,也暗喻自己才能卓越。“楼兰”为汉时西域古国,此处用典,以“楼兰”借指北方的金国,“斩楼兰”表现了自己为国杀敌的理想。用典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指明“用典”,解说意思对即可,不必指明典故出处) 7.C D (C、“吴荪甫产生不祥的预感”错误,吴荪甫仍然踌躇满志,他还告诉杜竹斋一个好消息――朱吟秋已经要把把丝厂盘给自己。 D、“弗比斯虽然很想见爱斯梅拉达”有误,弗比斯根本就不想见爱斯梅拉达。)8.答案一:因马谡轻敌大意,(1分)司马懿指挥大军轻易夺取街亭,直逼西城。(1分)诸葛亮用空城计退敌:传令隐匿旌旗,诸军各守岗位;大开城门,令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诸葛亮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3分)答案二:聂赫留朵夫原来准备请求得到卡秋莎的宽恕(1分),并说要帮助卡秋莎上诉(1分),还准备向卡秋莎提出要和她结婚(1分)。玛丝洛娃不仅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耻,似乎还觉得心满意足,甚至引以为荣。(2分)(大意对即可)9.(1)(2分)自暴者:诋毁礼义。自弃者: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 (2)(4分)示例:孔子认为仁是根本,离开了仁这个根本,就无法很好地实施礼和乐,礼和乐的意义也会丧失。孟子认为仁是人最安适的住所,是人的归依,人要拥有仁,否则是可悲的。10.(3分)D(“汉字文化圈”不仅指以汉字为主要交流工具的中国,也包括受汉字及其文化影响的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等。不受汉字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不在其中)11.(1)汉字存在自身特点带来的缺陷,诸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 (2)汉字曾受到某些领导人、名人的非议。[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2.(1)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没有文化断层。(2)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3)汉字所承载的文化跨越广阔的版图,并且至今仍影响着周边世界的文化。(4)汉字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 [4分。每点1分,1点1分,2 点2分,任意三点都可以得4分。意思对即可。]甲类:13.BE(B“无师自通”缺少文本依据,“超越师傅”“最吃香”并不仅仅因为“雕刻技艺”。E文章没有运用“悬念、伏笔”。)14.①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他”的传统木匠手艺渐渐失了用武之地;②“他”对木匠手艺的敬重和痴迷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15.①“活着的手艺”指木匠的手艺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使死去的树木以另一种形式“活着”。②世上的手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生命,我们必须像敬重生命一样敬重“活着的手艺”。③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古老手艺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失去生存的空间,它还会永远地“活着”。 (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乙类:13.BD(B“对比,含蓄批评了张妻”错,写此事的目的在于表现雪山生活的艰难和战士的伟大、坚强。D“娇生惯养”缺少原文信息,原文“昨天的生活怎样五光十色”不等于“娇生惯养”。)14.①通过类比,引出后文关于“雪山英雄树”的介绍,说明雪山英雄的故事与《山楂树之恋》的故事一样能感动人心;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能引导读者思考这两种生活的关系。(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15.①雪山上的官兵为了完成工程,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付出青春与生命,体现了顽强拼搏、为国担当、不辱使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奋战在雪山上的英雄来自祖国各地,家庭、职务、年龄各不相同,但他们表现出的精神则是一致的,他们是一个英雄群体,一棵大树。③雪山上的英雄既为我们树立了时代的榜样,同时,他们也将把自己的意志品质像树种一样传播出去,使这种英雄精神更能发扬光大。(大意对即可,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16.C[“开创”,侧重于从无到有的创新;“开拓”,侧重于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提升。“保证”,起担保作用的事物或条件,可指大的方面,也可指日常生活中小的方面;“保障”,指起保护作用的事物,多指大的方面。“往往”,表示多数情况下是这样;“必然”,假设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例外的可能。“何况”,表示意思进一层,带有前后对比、衬托的意思;“况且”,表示进一步追加说明理由。]17. C(A“妇孺”“年幼之人”赘余。B句式杂糅。D误用否定词“不”。)18. ③②①⑤④(全对得4分,错1处不得分)19.(1)B (2)C (3)C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