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ID:326876

大小:29.9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家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均已被秦始皇烧毁。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2、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6题。(12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             封:疆界 D.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夜缒而出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焉用亡郑以陪邻?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C.夫晋,何厌之有?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秦伯说,与郑人盟    诚能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6、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分)译文: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8题。(10分)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选自《战国策》)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卑身厚币             币:钱币B.诎指而事之            指:“指”通“旨”,意旨,想法。C.而朝其门下            朝:拜访,拜见。D.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捐:舍弃,抛弃。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8分)           思念           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9、第二节的“蓓蕾”“夕阳”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    10、“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表现了怎样的复杂感情?(4分)答:      11、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3)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4)             ,大礼不辞小让。(5) 真的猛士,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共24分)我  在                                  台湾  张晓风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隐痛。为什么痛呢?因为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     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老师叫:“XXX!”“在!”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人们心目中的神明,所以神明,也无非由于其“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己“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在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少的一块。   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是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提?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分吗?有一年,和丈夫带着一团的年轻人到美国和欧洲去表演,我坚持选崔颢的《长干曲》作为开幕曲,在一站复一站的陌生城市里,舞台上碧色绸子抖出来粼粼水波,唐人乐府悠然导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渺渺烟波里,只因错肩而过,只因你在清风我在明月,只因彼此皆在这地球而地球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又实在太大,所以不免停舟问一句话,问一问彼此隶属的籍贯,问一问昔日所生、他年所葬的故里,那年夏天,我们也是这样一路去问海外中国人的隶属所在的啊!    我喜欢让自己是一个“紧急待命”的人,随时能说:“我在,我在这里!”那是端午节的晚上,在澎湖的小离岛。为了纪念屈原,渔人那一天不出海,小学校长陪着我们和家长会的渔民朋友吃饭,那些面对台北人和读书人自觉有一份卑抑的渔人,一喝了酒,竟人人急着说起话来,说他们没有淡水的日子怎么苦,说淡水管如何修好了又坏了,说他们宁可倾家荡产,也不要天天开船到别的岛上去搬运淡水……而他们嘴里所说的淡水,在台北人看来,也不过是咸涩难咽的怪味水罢了——只是于他们却是遥不可及的美梦。    我们原来只是想去捐书,只是想为孩子们设置阅览室,没有料到他们红着脸粗着脖子叫嚷的却是水!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在同盏共饮的黄昏,也许什么都不能,但至少我在这里,在倾听,在思索我能做的事……   《旧约•创世纪》里,堕落后的亚当①在凉风乍至的伊甸园把自己藏匿起来。上帝说:“亚当,你在哪里?”他噤而不答。如果是我,我会走出,说:“上帝,我在,我在这里,请你看着我,我在这里。不比一个凡人好,也不比一个凡人坏,我有我的逊顺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无限的求真求美的梦里,也在我脆弱不堪一击的人性里。上帝啊,俯察我,我在这里。”   “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几年前,我在山里说过的一句话容许我再说一遍,作为终响: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注:①亚当,《旧约》中人类的始祖,因违禁偷吃了智慧果,被逐出了伊甸园。)12、 下列对文意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我”三年级时曾因病不能上学,便体会到了“在”的重要,意识到了老师点名时的一声应答,不是回答老师,而是仿佛对宇宙和历史宣告:“我在”。B. 做为一个“紧急待命”“随时能说我在”的人,作者在端午之夜的澎湖小离岛上却什么也没有做,作者为此深表遗憾。C. 文章尾句是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叩问与警策。语句短小,而含义丰厚;语气斩截,反复点题,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D. 本文以一个“在”字统领全篇,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珍视及强烈的责任意识,还有建立在对人性理性思考之上的自信与坦诚。E. 本文“形散神聚”,笔触涉及古今中外,但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自然,行文层层深入,通篇充满思辩色彩。13、(1)第4段中加线的“另一种可贵”指的是:(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引用《长干曲》一诗的作用是什么?(4分)14、 文中提到“亚当”的故事,是为了表达什么?(3分)15、 倒数第三段划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16、文题中的“在”字有什么深刻含义?作者说,“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你觉得“我在”重要吗?试举例分析。(8分) 17.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3分)A.峥嵘(rónɡ)    彳(chì)亍     咒(zhòu)语    自怨自艾(ài)B.惊愕(è)    给(jǐ)予     顷(qīnɡ)刻    百舸(ɡě)争流C.遒(qiú)劲    颓圮(pǐ)     创(chuànɡ)伤    三年五载(zǎi)D.漫溯(sù)    忸怩(ní)      似(shì)的    妄自菲(fěi)薄1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斑斓      凌侮      能言善辩      军事布署B.寥廓      沉淀      一枝长篙      金蝉脱壳C.漂泊      凄婉      蜚短流长      切齿拊心D.忤逆      挑衅      一副国画      风华正茂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20、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21.根据下面的提示,仿写句子。(3分)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海对山说                                                                2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借用宋代三位词人的句子来说明成大事业、做大学问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与词原意毫无联系。请你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材料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材料二   刚刚辞职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全顾问组一位成员警告说,由于美国与俄罗斯工程师之间缺乏交流,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发生严重事故。材料三   当代作家虹影说:“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个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居于这样一种状态,才出现网络世界。”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你有什么类似的见闻和体验?请以“学会交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7、(3分)A(币:礼物)    8、(7分)(1)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翻译大意正确计1分, 落实 “谁朝”计2分)              (2)现在大王如果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翻译大意正确计1分,落实“诚”的含义计1分, 落实“致”的含义计1分,落实“见”的含义计1分。)  [参考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募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仇。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凭借一国之力报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屈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呵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9、(4分)“蓓蕾”含苞待放又孕育希望,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现思念者等待的焦灼和满怀希望。“夕阳”光辉灿烂又距离遥远即将消失,这个意象写出了思念者的深情凝望与无奈失落。(两个意象的分析各2分)10、(4分)这两句表现了思念之深之苦,形象地表明思念者内心满含真情,虽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藏在心里,不让它轻易流露出来,最后只有独自咀嚼思念的滋味。(其他诸如“情感太深太浓就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只能独自伤悲落泪”之类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只答“表现了思念之情”不给分) 16、1、“在”字的深刻含义是:一个在字,也表明了这个世界上有作者这样一个人。是作者向浩瀚历史证明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2、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在”正经而干脆,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这是与之前的孤独凄凉对比。回答“在”的同时让人认可了作者的存在。这种存在感让人有一种饱满的幸福。3、略17.(3分)D(A“艾”应为“yì”;B“顷”应为“qǐnɡ”;C“创”应为“chuānɡ”)18.(3分)C(A项“布”应为“部”;B项“枝”应为“支”;D项“副”应为“幅”)   21、你高耸挺拔,稳重坚强,是值得我信赖的朋友。 [说明:要考虑拟人辞格、比喻辞格,山,人化之后的特点,将其比喻为朋友、女神、兄长等均可,要与上文的老师和前文的山的特点吻合。要求读透例句。例句是紧扣海的博大辽远、深遂宽广的特点来描述,仿写时要抓住山的特点(如高耸挺拔、稳重坚强)来描述。]22、第一境界意谓在起步时,展望未来,须做好能经受住追寻中苍茫、寂寞和孤独的心理准备。第二境界是说执著坚定,虽饱经挫折,煎熬,尝遍风雪艰辛,仍不放弃对理想的向往钟情。(能写出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可)第三境界写成功来临刹那间的惊喜,千辛万苦追寻的理想终于出现在眼前的喜悦和欢乐。(也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意)23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等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发展等级10分 ⑴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⑵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⑶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⑷ 材料丰富⑸ 形象丰满⑹ 意境深远 ⑺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⑼ 文句有意蕴 ⑽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⑾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⑿ 有个性特征  参考例文:交流如……交流如雨丝般细微但不乏晶莹闪亮,它奔向大地,汇成细流,义无反顾地流入心灵交汇的江河。交流如雨滴般无声胜有声,一滴一滴默默地流坠,碾着时光的足迹,最终滴穿了人与人之间如磐石般坚硬的隔阂。古人有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之交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与天地共存的默契,如丝缕般交织在一起。当俞伯牙依水将瑟瑟琴声幽绕山谷的时候,于江之上的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那么深奥而又玄妙的琴声,竟被钟子期如此巧妙地领悟。你难道不认为这正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吗?依山临江的感受让钟子期感叹世间竟有如此一位能与之交流的知己。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心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这个故事曾在千百万华夏子孙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人与人之间交流难,但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又谈何容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李白面对仕途的坦淡,毅然选择了与明川秀水为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烦恼抛之脑后,与大自然交流,才是他人生乐趣之所在。与月相邀相怀而后卧水而终,更让人觉得李白对万物的依赖。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与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静;“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与“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坚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与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交流如水,缘古至今,奔流不息;交流如茶,淡而清香,愈渐愈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在与山的交流中体味了另一番人生的境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与藤王阁的交流中领略了一种超脱自然的感叹。交流如斧,劈开的是两种世界。交流如针,缝上的是不同人生。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