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李晓娟 审题人:冯菊荣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5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簪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把观点和情感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C.子晨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代替了古乐,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二、(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wū)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ɡài),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①。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有删节)[注]①渫:淘去污泥。这两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为世所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使使如秦受地 如:到,往B.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当:阻挡C.亡走赵,赵不内 内:同“纳”,接受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毁谤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B.使于齐 长于臣C.复之秦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敢以烦执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怀王贪图秦“商于之地六百里”的便宜,便和齐国绝交了,这实则是秦的离间之计。B.楚国大败后,秦昭王想和怀王会面,实则想要借自身实力来建立两国长久的友好关系。C.作者认为圣明的君主几代也遇不到一个,这是因为他们所认为的忠臣并非真正的忠臣。D.因楚怀王昏庸贪婪,屈原虽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没得到长久的重用。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译文: ⑵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8.颔联中,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9.颈联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诗经•氓》)⑵ ,长路漫浩浩。 ,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⑶明明如月, ?越陌度阡, 。(曹操《短歌行》)⑷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⑸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荆轲刺秦王》)三、(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希伯先生李健吾①接到哥哥来信,说家乡失陷,希伯先生被迫做了几天维持会的新贵,设法逃到外县。他有一个儿子被日本兵打死了。 ②希伯先生是一位有风趣的好好先生。一张并不虚肿的圆脸,沿边布满了荆棘似的短髭;鼻梁虽高,眼睛却不算大;毛发浓密,然而皮肤白净:处处给人一种矛盾的印象。小孩子初次站在他的旁边,不免望而生畏,听他三言两语之后,便意会出这位大人是怎样一个赤子,心情和他的年龄又是一个可爱的对比。他是一位半新不旧的文人,字写得规规矩矩,圆圆润润,和他自己一样平稳,和他自己一样没有棱角,而且,原谅我,和他自己一样默默无闻。中等身材,相当宽大,夏天他爱脱掉上身衣服,露出他厚实的胸脯。他的健康和强壮值得人人羡慕。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结实的身体,藏着一颗比鸡胆还小的小胆。他虽说是一个文人,因为缺少名士的清骨,究竟还有撒野的地方,招人喜爱。方才我说他赤裸上身,未免有伤风化,实际当着亲朋家小,他才敢这样洒脱无礼。有一个毛病,不问前面是否远客高谊,他依然夺口而出,顺口而下,好比清流潺潺,忽来一声鸦噪。这就是那句口头禅:狗的。 ③我喜欢他。十岁的光景,父亲托了两位朋友把我远迢迢从西安送到津浦沿线的一个小站。他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著名的二楞子,一句话就瞪眼,两句话就打架的李逵一流的人物。他们两位永远在冲突,我夹在中间像一道坝,或者不如说像一位判官,因为最后排难解纷的一定是我。我很乖巧。他们一路在轿车上争吵,临到歇店的时候,我总插进一句─—叔叔,回头喝酒吗? ④他们在这一点上永远是同意的。看着我矜矜在意打开我的小箱,一枚一枚数着我的铜元,预备下了轿车请客,他们彼此望了望,眼睛全闭小了。我母亲给我小箱放了十块钱的铜元,因为我的乖巧,变成他们的调解费。⑤我想他们不会真打真闹起来的。希伯先生的性格先不允许。然而他之所以要抬杠的,大约只是寻开心,故意激逗而已。假如他晓得对方霸道的时候他会笑着脸,寻个机会,一转身溜掉的。 ⑥这种怕事的性格决定了他退守的行为。他不肯接受我父亲的介绍,孤零零到一个陌生的队伍。他指望我父亲有—天飞黄腾达,成就他的功名。同伴远走高飞,有的发了财,有的做了官,有的为害于民,有的为利于国,有的流转沟壑,死而不得其所,只有他,自从我父亲遇了害,收了他仅有的野心,烧掉所有我父亲寄给他的危险的书札,安分守己,默默然,只做了一个良善的顺民。每一个人有他自己的磁石。我父亲是希伯先生的磁石。这块磁石碎了,也就没有谁能再吸引他这块顽铁了。年轻时候尝够了冒险,如今心灰了,面冷了,他牢牢守住他的处世哲学:明哲保身和与世无争。名有好处也有坏处,他不要了;利,他要的,然而也只是那饱暖无缺的蝇头小利。没有大奢望,他也就没有大风波。他像一条蚕,啃着他那一片桑叶。还不如蚕,他放弃了走动的念头。二十年来,难得有人听到他的名字。我晓得他在家乡一个什么职业学校教书,发两句无谓的牢骚,讲两句他那点儿半新不旧的破捞什子,如斯而已。 ⑦一阵狂风暴雨卷进了这和平的渺小的生活,他把自私当做他的硬壳,慷慷逸逸,拖拖沓沓,胶着在他绿英英的石头上面。他已经忘记什么叫做行动。万一他在滚转,那不是他,而是石头,是波浪。但是,可爱而又可怜的希伯先生,我同情你。现在你陷在沸腾的血海,还丢掉了你所依恃的小小石头。你心爱的儿子也被强敌打死了。逃到什么地方去,你这前不把天后不着地的田螺?你学会了生活,却不晓得怎样生活:生活是一条链子,你是一个环子。他不是一块一块不相连接的石头。⑧我一点没有责备希伯先生的意思。我宝贵我过去的生命,希伯先生是它一个寂寞的角落。他属于我的生命,他的悲哀正是我的悲哀。有谁说我不就是希伯先生呢?有谁说谁不是呢?站出来,让我崇拜你。(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第四卷)11.希伯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5分) 12.理解第⑦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 13.联系全文,试说说作者对希伯先生持怎样的态度。(6分) 14.细读文章结尾一段,谈谈你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的理解。(6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5分)四、(25分)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彷徨 愁怨 寂寥静默 凄婉惆伥 B.顾盼 精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C.细腻 箫索 落蕊残叶 秋蝉嘶叫 D.嫩黄 葱茏 婆娑起舞 繁茂苍翠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D.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B.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C.上世纪以来,人类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空间、海洋等六大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进展,其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为光彩夺目。 D.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绝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试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18.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3分) (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艺术风格浑然天成,《涉江采芙蓉》《孔雀东南飞》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B.李白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其中“建安骨”是指建安年间曹操父子等人的诗文所具有的质朴、刚健、俊爽的风格。C.“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节奏轻快,意境优美;“雨巷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典雅含蓄,富有朦胧之美。D.“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20.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4分)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21.“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中“芙蓉浦”是周邦彦思乡时梦中所见。请对词中“芙蓉浦”的梦境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词人的思乡之情。(80字以内)(6分) 五、(60分)22.以“行走在_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主确定立意;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800字。
1.A(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C3.B(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4.B(相当。这里有换取的意思。)5.C6.B7.⑴秦,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不如不去。⑵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8.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拟人”1分。解释其运用2分,思想感情1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1)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2)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9.①诗人选取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四种适合自己心境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野外傍晚秋景图: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瑟的秋山。(2分)②这图景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诗人落寞凄清的心境。(2分)11.希伯先生是一个半新不旧的文人,是一个旧时代的顺民形象。他既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又安分守己,胆小怕事;他寄人篱下,随波逐流,明哲保身,与世无争,自愿依附甘受奴役而不思独立抗争。 12.这句是作者对希伯先生这种处世哲学的批判。所谓“你学会了生活”是指希伯先生学会安分隐忍、明哲保身,向生活妥协向命运屈服,磨去了棱角,丧失了斗志;所谓“不晓得怎样生活”,是指希伯先生并不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他甘做生活链条上的一个环子,而随波逐流,不思抗争、不愿变革,甚至连进取、发展的理想都没有了,慵懒无为。13.作者在第⑦段中写到“可爱而又可怜的希伯先生,我同情你”,又在第⑧段中说“我一点没有责备希伯先生的意思”,对这样一个年轻时尝够了冒险而后日渐心灰意冷、默默然只做了顺民的希伯先生,作者的态度首先是同情,同时也对他这种全身苟安的退守的生存哲学多有否定和批判的倾向,也将批判锋芒指向了造成希伯先生这种顺民的土壤即那个饱受外敌侵略内强压迫的社会。 14.结尾一段是对希伯先生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概括评价,同时是对自己人生意义的反省,也是对其他与之相似的很多人的人生价值的反思。“有谁说我不就是希伯先生呢?有谁说谁不是呢?”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来强调那个时代(乃至当下)像希伯先生一样的人是比比皆是,这一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作者崇仰那些不甘沦为生活链条上的环子而敢于挑战平庸敢于抗争邪恶敢于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欣赏他们这种勇于搏击生活的风浪的人生态度。作者塑造希伯这一顺民形象,也是对中华民族因袭已久的奴性意识的反思与批判。 15.D 16.C (A.侧目: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B.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D.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17.D(A.句式杂糅,“它有着……”与“同样不可小视”两种句式杂糅在了一起,致使句子表意不明确。B.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句首,“不少”应移到“便利”前。C.“取得……发现”动宾搭配不当。)18.A 19.A20.自由表达,开放宽容,坚持理想,坚持原创21.(略)【参考译文】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运回楚国安葬。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