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检测测评(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一脉说家训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家箴、家诰、遗训等形式。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历代的名人志士、文豪学者、文武大臣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后代。这些家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有些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并将这些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一般来说,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封建士大夫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训中,就是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的内容。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中,更是占绝大部分。其中如“志当存高远”、“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等,,足可让人奋发;“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正不可不守”、“清白之家,当以家声为要”等,又足可让守定气节,义不受辱;反映戒骄戒躁、反躬自省、节欲制怒、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言也举不胜举。因为是“家训”,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其中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为主,中间还夹杂安贫乐道、耕读传家、教子当早、教子当严、齐家以和、忍让兴家、教子以正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今天应该加以弘扬的。已广为人知的家书,是家训的一种重要形式。家书往往随事而写,有感而发,尽管不很系统,但富有情感,词气真切。在家书中,有的直接点出了教子的主题,如西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等。与家诫的板起面孔的训诫相比,家书中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彭端淑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左宗棠的“志患不立,尤患不坚”等,都是家书中的教育名言。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选自《华人时刊》,2011年第十期,有删改)1. 下列关于“家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家训分家诫、家规、家书、家范等多种形式,历史上家长用其对子弟后代进行训诫和教育。B.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有些家训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家训是周文王的《诏太子发》。C. 有的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D. 家训中“治家”这一内容占主要地位,其中安贫乐道、齐家以和等现在也应弘扬的思想在家训中都有所体现。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家训的内容主要是修身、治家、处世,而家训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占绝大部分。B. “治家”不仅仅倡导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还起到了强化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作用。C. 古代家书富有情感而又词气真切,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比板起面孔的训诫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D. 古代家书中不乏教育名言,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充分表现出诸葛亮对求学者的教诲与期望。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受到震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古代的名人志士多用家训训诫子弟,这些家训既教育鼓舞了子孙,又为今人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B. 家书中那些含有让人奋发、守定气节、戒骄戒躁、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言举不胜举, 这和封建士大夫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有很大关系。C. 封建士大夫注重“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尤其注重“劝子为学”,也留下了不少这方面的名言警句。D. 对于家训中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今人需要辩证地看待。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颜真卿,字清臣。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事亲以孝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日:“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日:‘‘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日:“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朝廷失色,李勉闻之,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乃密表请留。又遣逆于路,不及。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日:“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兴元元年,王师复振,逆贼乃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复告希烈。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日:“有敕。”真卿拜,奴日:“宜赐卿死。”真卿日:“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日:“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4.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可不劳师旅 劳:使……劳顿 B.又遣逆于路 逆:送别C.举刃以拟之 拟:比划 D.沃之以油 沃:浇淋5.唐文宗评价颜真卿是“忠烈之臣”,下列能直接体现“忠烈”特点的一项是( )( 3分)①真卿至,立辩之 ②上从之,朝廷失色③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 ④不能屈节,当自烧⑤真卿乃投身赴火 ⑥乃逆贼耳,何敕耶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五原有积久不决的冤案,颜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案件判决后,当地原本大旱,竟然下起雨来。B.在安禄山还没谋反前,颜真卿以下雨为借口修整城墙疏浚护城河,暗地里做好准备,最后果然发挥了作用。 C.卢杞专权,他与颜真卿不和,趁着李希烈谋反的机会派遣颜真卿前往敌军,故意要害死他,朝廷官员纷纷阻止。D.李希烈派人去杀死颜真卿,颜真卿发现不是皇帝派遣而来的,临死前还痛骂叛贼,最后英勇就义。7.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⑴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 ⑵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道旁稚子 郑獬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注]赤立仍苦饥。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骭(gà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8. 诗歌第四句中的“凫鹜肥”,原作“凫鹜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怀疑“肌”是 错字,因此取“肥”字而不用“肌”字,请结合诗意说一说钱先生这样做的理由。(5分) 9. 从诗中来看,造成道旁稚子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什么?诗歌最后两句写“百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桑之落矣, 。 ,三岁食贫。(《诗经•氓》)(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刘禹锡《陋室铭》)(3)羽扇纶巾,谈笑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蛮子大妈 [法]莫泊桑普法之间已经正式宣战的时候,小蛮子的年纪正是三十三岁。他从军去了,留下他母亲单独住在家里。某一天,普鲁士的队伍到了。有人把他们分派给居民去供养,人数的多寡是根据各家的贫富做标准的。大家都晓得这个老太婆有钱,她家里派了四个。后来,有人看见他们替她打扫厨房,揩玻璃,劈木柴,削马铃薯,洗衣裳,料理家务的日常工作,俨然是四个好儿子守着他们的妈。但是她却不住地记挂她自己的那一个,每天,她必定向每个住在她家里的兵问:“你们可晓得法国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开到哪儿去了?我的儿子在那一团里。”他们用德国口音说着不规则的法国话回答:“不晓得,一点不晓得。”后来,明白她的忧愁和牵挂了,他们也有妈在家里,他们就对她报答了许多小的照顾。她也很疼爱她这四个敌人。当地的人谈到蛮子大妈家里那四个德国兵,总说道:“那是四个找着了安身之所的。”谁知有一天早上,那老太太恰巧独自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时候,远远地望见了乡村邮差向着她家里走过来。他拿出一张折好了的纸头交给她:蛮子太太,这件信是带一个坏的消息给您的。您的儿子威克多,昨天被一颗炮弹打死了。差不多是分成了两段。我们在连队里是紧挨在一起的,他从前对我谈到您,意思就是他倘若遇了什么不幸,我就好当天告诉您。现在我亲切地向您致敬。 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二等兵黎伏启 这封信是三星期以前写的。她看了并没有哭。她呆呆地待着没有动弹,很受了打击,连感觉都弄迟钝了,以至于并不伤心。她暗自想道:“威克多现在被人打死了。”随后她的眼泪渐渐涌到眼眶里了,悲伤侵入她的心里了。各种心事,难堪的,使人痛苦的,一件一件回到她的头脑里了。但是这时候,她听见一阵嘈杂的说话声音了。正是那几个普鲁士人从村子里走回来,她很快地把信藏在衣袋里,并且趁时间还来得及又仔仔细细擦干了眼睛,用平日一般的神气安安稳稳接待了他们。她和那四个兵同桌吃饭了,但是她却吃不下,甚至于一口也吃不下,他们狼吞虎咽般吃着并没有注意她。忽然,她问:“我连你们的姓名都不晓得,然而我们在一块儿又已经一个月了。”他们费了好大事才懂得她的意思,于是各人说了各人的姓名。这办法是不能教她满足的;她叫他们在一张纸上写出来,还添上他们家庭的通信处,末了,她在自己的大鼻梁上面架起了眼镜,仔细瞧着那篇不认得的字儿,然后把纸折好搁在自己的衣袋里,盖着那封给她儿子报丧的信。于是她搬了许多干草搁在他们睡的那层阁楼上,她对他们说明这样可以不会那么冷,于是他们就帮着她搬了。他们把那些成束的干草堆到房子的茅顶那样高,结果他们做成了一间四面都围着草墙的寝室,又暖又香,他们可以很舒服地在那里睡。吃夜饭的时候,他们中间的一个瞧见蛮子大妈还是一点东西也不吃,因此竟担忧了。四个德国人都踏上那条每晚给他们使用的梯子,爬到他们的寝室里了。那块做楼门用的四方木板一下盖好了以后,她就抽去了上楼的梯子。她赤着脚在雪里一往一来地走,从容得教旁人什么也听不见,她不时细听着那四个睡熟了的士兵的鼾声,响亮而长短不齐。等到她判断自己的种种准备已经充分以后,就取了一束麦秸扔在壁炉里。它燃了以后,她再把它分开放在另外无数束的麦秸上边,随后她重新走到门外向门里瞧着。不过几秒钟,一阵强烈的火光照明了那所茅顶房子的内部,雪白的原野被火光照得像是一幅染上了红色的银布似地闪闪发光。许多人都到了,有些是农人,有些是德国军人。他们看见了这个妇人坐在一段锯平了的树桩儿上,安静的,并且是满意的。一个德国军官问她:“您家里那些兵到哪儿去了?”她用一种洪亮的声音回答:“在那里面!”大家团团地围住了她。那个普鲁士人问:“这场火是怎样燃起来的?”“是我放的。”大家都不相信她,以为这场大祸陡然教她变成了痴子。她就从衣袋里面取了两张纸,口里说道:“这张是给威克多报丧的。”又拿起另外一张,偏着脑袋向那堆残火一指:“这一张,是他们的姓名,可以照着去写信通知他们家里。您将来要写起这件事的来由,要告诉他们的父母说这是我干的。我在娘家的名姓是威克多娃•西蒙,到了夫家旁人叫我做蛮子大妈。请您不要忘了。”一道口令喊过,立刻一长串枪声跟着响了。她那只拘挛不住的手里,依然握着那一页满是血迹的报丧的信。(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在小说开头,作者把主人公放置于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中,人物都是平淡无奇的普通人,言行也都是与此等环境相适应。B.一开始,蛮子大妈很疼爱这四个敌人,主要是因为四个德国士兵会让她想到自己的儿子,也会让自己的忧愁和牵挂得到一些安慰。C.爱子死于前线的噩耗,使蛮子大妈慈母的心顿时燃烧起复仇的烈火,无怨无恨的人一下子变成不共戴天的仇敌,她沉着冷静地烧死了四个敌人。D.儿子的战死终于唤醒了她作为一个法国人民的斗志,她不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设计烧死了住在她家的敌人,捍卫了自己民的族尊严。E.小说通过独到的细节描写,精巧的构思,发人深省的情节设置和出人意料的结尾,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和作者的人道主义思考。(2)小说中的蛮子大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蛮子大妈和四个德国兵友好相处,作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6分) (4)蛮子大妈在决定烧死四个德国士兵后还留下他们的姓名和住址并托人通知他们的家人,有人认为这一情节设计不够合理,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特立独行梁漱溟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不依附任何势力,也不趋新媚时;没留过学,没上过大学;不崇拜西方也不崇拜东方……这是一个直道而行的狂士,是一个以思考为志业的思想家,是一个重视行动的仁者。在中国人利用一切思想资源来追求个性时,粱先生已经实践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的梦想。但遗憾的是,我们绕过了梁先生。这不是粱先生的悲剧,而是我们浮躁社会的悲剧。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小组讨论会上,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在一个公开场合,梁漱溟被毛泽东批得一无是处。自此梁漱溟深居简出。文革中,他受到冲击,被抄家,被打耳光,但他承受下来了。1972年毛泽东生日那天,梁漱溟把尚未出版的《中国——理性之国》手抄书稿送到中南海作为寿礼。这并不代表梁漱溟臣服了,他在人格上始终是平视对方的。文革结束后,不少人希望听到梁漱溟对毛泽东的批评,90岁高龄的他却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这是一位世纪长者的直言。粱先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尊重,甚至应该是我们思考的起点。走近梁先生,我们也许能够理解,他最大的贡献在于给我们示范了一种在中国文化中极为稀有的人格:我们的社会总是压抑人的个性,我们自身也会背叛曾经有过的自尊自强,转而依附,随大流。梁先生却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自己的思考人生,在时代变迁中直道而行。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文化支配着中国知识精英,梁漱溟却坚持自己的思考。1921年,他发表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极大的勇气批评“向西走”不对,宣称他就是要“向东走”。他没有把中国经典悬置起来,而是把儒、佛、西方哲学糅合在一起。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要么欠缺西方知识,要么排斥中国经典,要么对佛教文化想当然,甚至不少人以为只有科学或西方社会学科教授的才称得上知识。1973年底,全国兴起“批林批孔”运动。在学习会上,人人要“表态”,梁漱溟一直沉默不语。众人追问他对“批林”的态度时,他说“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这番话引起了对他的大规模批判、l974午9月,对梁历时大半年的批判会告一段落时,主持人询问梁漱溟对大家批判他的感想,梁漱溟脱口而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主持人勒令他作解释,梁漱溟说:“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招只是坚信他自己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他,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 梁澈溟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他的独特曾被视为迂腐,但他并非不近人情。他一生从不坐人力车,因为年轻时碰见一个老人拉人力车,内心感到痛楚难忍。梁漱溟好布施,他自己花销少,却经常接济别人。后来成为哲学家的唐君毅,就收到过梁漱溟托人带给他的5元钱。晚年,梁漱溟苦于络绎不绝的访客,亲自书写了“敬告来访宾客”的字条,上写:“漱溟今年九十有二,精力就衰,谈话请以一个半小时为限,如有未尽之意,可以改日续谈,敬此陈情,唯希见谅,幸甚。”有心人看出,那“一个半小时"的“半”字,是后来加上去的。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他做到了自己所说的,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去世,享年95岁,他弥留之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我要休息!” (有删改,作者余世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梁漱溟先生没留过学,没上过大学,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成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被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 B.在许多中国人运用各种方式来追求个性时,梁漱溟先生已经做到了个性十足,可悲的是他曾被这个浮躁社会给忽视了。 C.梁先生没有像一般中国人一样欠缺西方知识,排斥中国经典,对佛教文化想当然,而是把儒、佛、西方哲学糅合在一起。D.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虽然遭受了大半年的批判,但梁先生认为“匹夫不可夺志”,仍然坚持反对“批林批孔”的观点。E.梁先生的晶格与言行,使他成为社会永久信赖的人;临终的话“我累了,我要休息!”表明他终身都在为华夏民族尽力。(2)梁漱溟的“特立独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 (3)文章说梁漱溟先生是“重视行动的仁者”,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说的原因。(6分) (4)梁先生“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自己的思考人生”,这样做并非易事,有时甚至要付出代价。梁先生是怎样做到的?给了你哪些启示? 结合全文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李先生的义举使这件众望所归的珍贵文物在海外漂流60多年后又回到祖国怀抱。B.为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策者们制定政策要高瞻远瞩,从长计议,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C.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鲜威胁论”又被重新提起。?D.在生活中,当困难与挫折袭来的时候,有的人心灰意冷,颓废沮丧,放弃追求;有的人则心如止水,勇敢面对,永不言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学者们认为,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成就的修订版《曾国藩全集》,不仅真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也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B.西安地铁二号线在沿途车站设置46面人文景观墙,力求充分展示古城的历史沿革和风貌,让乘客在感受现代交通快节奏时也能领略古老文化的魅力。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D.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15.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③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④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⑤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⑥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A.③④⑤①⑥② B.⑥②④⑤①③ C.⑥②⑤③④① D.③④⑥②①⑤16.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选择两个不同的角度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每条不超过20字。(6分)郭明义高票当选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之一。其个人档案如下:献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一直坚持提前两个小时上班,15年来,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义务献血: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捐款: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0多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自己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捐资助学: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捐献造血干细胞:2006年起,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② 17.根据文中划线句作相应仿写。(5分)文人的情趣和性格似乎与游走在他们笔下的物有一种微妙的牵系。屈原笔下的香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① ,② ,③ ,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几千年寻觅的途中,中国文人在那些神性的物体上④ ,但也消磨着自己的悲愤和怨气。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内容,根据要求作文。(60分)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请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3-2014学年高三检测测评(期末)试题语文答案 参考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年少时勤奋学习,写作很有文采,特别擅长书法。侍奉父母以孝闻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案,很久都没有判决,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天正大旱,案件判决后就下雨了,郡中的人称作“御史雨”。杨国忠对颜真卿不依附自己很生气,让他离开京城担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叛逆的行为非常明显,真卿用下雨为托词,修整城墙疏浚护城河,暗地里挑选青年壮丁,加强仓库储备,而假装与文人聚会,划船饮酒赋诗。有的人在安禄山面前进谗言,安禄山也暗地里侦查他,认为颜真卿只是一个书生,不值得担心。不久,安禄山果然反叛,河朔全部沦陷,唯独平原城防守战具完备,于是派遣司兵参军李平骑马前往上奏。玄宗开始听闻安禄山叛变,感叹说:“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到,玄宗大喜,对身边的人说:“我不认识颜真卿的样子如何,他所做到事情能够像这样!” 卢杞专权,忌恨颜真卿,刚好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于是上奏说:“颜真卿是四方之人信任的,让他前去晓谕叛贼,可以不用使军队劳顿。”皇帝听从他的建议,朝廷人人失色,李勉听到这个消息,认为会失去一个元老,使朝廷蒙羞,于是秘密上表请求留下颜真卿。又派遣人在路上迎接他,没赶上。刚见希烈,想要宣读诏书,希烈的养子一千多人拔刀争相上前威胁真卿,将要吃他的肉。各将领围绕着他谩骂,举着刀对着他比划,真卿不动。希烈宴请逆党,召来颜真卿,让他观看演员骂朝政党戏,颜真卿生气地说:“您,是君子的臣子,为什么要让这些人像这样呢?”拂衣站起来,希烈惭愧,也呵斥停止了演出。希烈于是拘禁了颜真卿,派遣十个士兵带着武器看守他,在院子里挖掘一丈见方的坑,说要活埋他,真卿从容淡定并不介意。他猜想自己一定会死,于是写了表,自己写了墓志铭和祭文,经常指着卧室西面墙壁下说:“这是我死的地方。”兴元元年,官军重振雄风,叛贼派将领辛景臻、安华到拘押颜真卿的地方,在院子里堆积了柴草,浇灌上油脂,并传达叛贼的话说:“如果不顺从,就自己烧死自己。”颜真卿于是向火中扑去,景臻急忙拦住他,并报告了希烈。兴元元年八月三日,希烈于是派宦官与景臻等人一起来杀死颜真卿。先说:“有圣旨。”颜真卿跪拜,宦官说:“应该赐你死罪。”颜真卿说:“老臣没有礼节,应是死罪。但不知使者是什么时候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是叛贼啊,哪里是圣旨!”(他们)于是用绳子勒死了颜真卿,真卿死时七十七岁。8从语义上看,“肌”意为肌肉,与诗意不合,它不能描摹鸟的特点,放在诗句中也 与“不搭配;(2分,意思对即可)“肥”字不仅符合诗意,而且能使“凫鹜”之肥与稚儿的瘦弱形成对比(而且表明稚儿连凫鹜胖都没有),更好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3分,能答出“符合诗意”1分,解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2分)9.从诗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2分;其中观点1分,分析1分)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惨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4分。答出“反衬”“对比”等,给1分;分析1分;答出“羡慕鸟、人不如鸟”等1分;答出“批判性”1分)10.(1)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2)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3) 樯橹灰飞烟灭 一樽还酹江月11.【答案】选C得3分,选A得2分,选E得1分,选BD不得分。【答案】①淳朴善良,富有母爱;②沉着冷静,心思缜密;③听到儿子的噩耗后,残忍地复仇。(每点2分)【答案】①表现出蛮子大妈善良的母性;②和后文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③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表现出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每点2分)【答案】观点示例:从人物性格、情节安排、小说主旨等方面考虑,这一设计合情合理。①蛮子大妈决定烧死四个敌人时表现得异常冷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让他们留下姓名恰好表现了她的这一性格特征;②记录四人姓名的纸和儿子的报丧信始终同时出现,相互呼应,凸显了复仇的主题;③蛮子大妈最后坦荡的表白说明她的行动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这样更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性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阐明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回答反对观点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他发表著作宣称就是要“向东走”。 “批林批孔”运动中面对对他大规模的批判,他“匹夫不可夺志”的阐释体现了他深度的思考。②他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深居简出,默默忍受着寂寞与孤独。梁漱溟的发言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在公开场合被批得一无是处。文革中,受到冲击,被抄家,被打耳光,但他承受下来了。③他宽容的态度和不随大流的立场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善于反思,善于担当;“批林批孔”运动中,他的立场明确“不批孔,只批林”。面对对他大规模的批判,他“匹夫不可夺志”的阐释体现了他深度的思考。(每点2分,任何两点即可。满分4分。)启示:①人生路途中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坎坷,要明晓自己心中的目标和自己坚守的原则。②世事纷扰,环境复杂,压力重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③即使不被理解,也不能自暴自弃,要有承受压力的勇气,有忍受寂寞的心量。(每点2分,任何两点即可。满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