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复习考试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1. 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D. 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清] 刘大櫆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逐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好民取其货,而负其价不还。君至惩期成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嵴涸,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精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 ,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避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期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①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母病笃 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遂发愤以卒 B.填淤则舟楫不通木欣欣以向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D.既为方伯所知月出于乐山之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向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 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液晶,有机会升迁时却病帮,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7.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玉露凋伤枫树林,⑴ 。⑵ ,⑶ 。⑷ ,⑸ 。⑹ ,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乙:⑴悟已往之不谏, 。 (《归去来兮辞》)⑵ ,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⑶潦水尽而寒潭清, 。 (《滕王阁序》)⑷ ,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⑸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陈情表》)⑹ ,死当结草。 (《陈情表》)
三、(2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藏书忧 余秋雨①我称不上什么藏书家。好书自然也有不少,却没有版本学意义上的珍本和善本。我所满意的是书房里那种以书为壁的庄严气氛。书架直达壁顶,一架架连过去、围起来,造成了一种逼人身心的文化重压。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又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仪,操持着生命的盈亏缩胀。②罗曼•罗兰说,任何作家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理的单间。书房,正与这个心理单间相对应.一个文人的其他生活环境、日用器物,都比不上书房能传达他的心理风貌。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③有时,窗外朔风呼啸,暴雨如注,我便拉上窗帘,坐拥书城,享受人生的大安详。是的,有时我确实想到了古代的隐士和老僧,在石窟和禅房中吞吐着一个精神道场。④藏书者就这样自得其乐,但一种担忧渐渐从心底升起:我死了之后,这一屋子书将何去何从?⑤许多老学者逝世时,如何处置丰富的藏书确实成了一个苦涩的难题。学问不会遗传,藏书对子女未必有用。他原来所在大学的图书馆很想把藏书全数购入,但这是预算外开支,经费当然不足。旧书店收购了他们所需要的书,余下的书籍最后当作废纸论斤卖掉……⑥有的学者因而下了决心,立下遗嘱,死后把藏书全部献给图书馆。但是这些学者并非海内大儒,图书馆不会开设专室集中存放。个人藏书散入大库,哗啦一下就什么踪迹也找不到了,学者无私的情怀十分让人感动,但无可否认,这是学者的第二次死亡。⑦有位教授忽发奇想,决定以自己的余年寻找一个能够完整继承藏书的女婿,这种寻找十分艰苦,同专业的研究生是有的,但人品合意、女儿满意的又是凤毛麟角。教授寻找的,其实是自己第二生命的延续,经历了一系列的悲剧和滑稽,他终于领悟,能谈得上延续的至多是自己写的书;至于藏书,管不得那么多了。⑧写藏书写出如许悲凉,我始料未及,但觉得这种悲凉中蕴涵着某种文化品尝。⑨中国文化有着强硬的前后承袭关系,但由于个体精神的稀薄,个性化的文化承传常常随着生命的终止而终止。一个学者,为了构建自我,需要吐纳多少前人的知识,需要耗费多少精力和时间,苦苦汇聚,死死钻研。这个过程,与买书、读书、藏书的艰辛经历密切对应。当你渐渐在书房里感到舒心惬意,也就意味着你在前人和他人面前开始取得了个体自由。越是成熟,书房的精神结构越带有个性,越对社会历史文化具有选择性。再宏大的百科全书、图书集成也代替不了一个成熟学者的书房,原因就在这里。但是,越是如此,这个书房也就越是与学者的生命带有不可离异性。书房的完满构建总在学者的晚年,因此,书房的生命十分短暂。⑩新一代起来了,必须从头来起,一本本地购读,一点点地汇聚,再一步步地自我构建。单单继承一个书房,就像贴近一个异己生命,怎么也融不成一体。历史上有多少人能最终构建起自己的书房呢?社会上多的是随手翻翻的借书者,而少数好不容易走向相对完整的灵魂,随着须发皓然的躯体,快速地在书房中殒灭。历史文化的大浪费,莫过于此了。⑪嗜书如命的中国文人啊,你们的光荣和悲哀,该怎样裁割呢?
11.文章开头一段画线部分描写了“我”走进书房的感受,请具体分析其修辞特色。(4分)
12.文中前四段写藏书者“自得其乐”的作用是什么?(6分)
13.文中第五段画线句说“如何处置丰富的藏书确实成了一个苦涩的难题”。请说说处置藏书“难”在哪里?(6分)
1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所说的“光荣和悲哀”的意蕴。(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1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无误的一组是(3分)A.编纂(zuǎn) 引吭高歌(háng) 装订 中流砥柱B.饕餮(tiè) 插科打诨(hún) 端详 老骥伏枥C.拮据(jū) 重创敌人(chuàng) 炫耀 陨身不恤D.肉脯(pǔ) 色厉内荏(rěn) 宣泄 首屈一指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日宣布,在渤海湾发现了规模储量10亿吨的大油田,而且属于整装、优质、高效油田。这无疑是大快人心的喜讯呀!B.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C.如果你能听从老中医的劝告,增强自信心,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坚持锻炼,不气馁,长此以往,你口吃的毛病一定经能得到矫治。D.我们要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中国近年来对野生动物的养殖和利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一系列规范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B.又是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新疆吐鲁番一个美丽的村庄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分享着丰收的幸福。C.要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改变教育思想,而教育思想的改变,取决于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D.理想不能付诸于行动,就成了空想。18.把下面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分,只填序号)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星檐、门窗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19、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两处横线上各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句式与加线的句子相同,连接顺畅。(4分)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站起来,在惊涛骇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站起来, 。 站起来, 。 2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陈述对象,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示例: 一副眼镜,自己的才是清晰的;一双鞋子,合脚的才是舒适的;一个想法,切合实际的才是能够实现的。 , ; , ; , 。五、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当看见一株青松从泰山的岩缝中长出来,傲立山巅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逆境与磨难更能造就坚强的性格……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吗?请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10.甲:⑴巫山巫峡气萧森⑵江间波浪兼天涌⑶塞上风云接地阴⑷丛菊两开他日泪⑸孤舟一系故园心⑹寒衣处处催刀尺乙:⑴知来者之可追⑵云无心以出岫⑶烟光凝而暮山紫⑷落霞与孤鹜齐飞⑸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⑹臣生当陨首11.(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藏书数量之多(1分)以及藏书对人的意义、影响(1分),生动形象(1分)。(学生答成比拟修辞,如果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2.(6分)⑴具体表现了书房对于学者精神吸纳的重要作用,为下文有关书房与学者构建自我的关系的论述蓄势(作铺垫);⑵和写藏书之忧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本文主旨:对于学者藏书散失及其个性化文化财富难以传承的悲哀。(每点3分) 【优秀作文】站在高处看世界王晓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高处看世界,世界将是另一番景象,而人的心灵将是别样的清爽和豁达。去年刚放暑假时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特别晦暗的时光。倒不是因为我的成绩排名亮了红灯,而是平时一向排在我之后的同桌,这次竟然排在我前头。她的姓名,沉沉地压在了我的心头,压得我真有点喘不过气来。愁苦之中我不禁扼腕长叹:“上帝啊,既生瑜,何生亮也!”不久,一次偶然的苏杭之旅,让我的心胸改变了“景观”。那天阳光很好,空气清新。早上一醒来,爸爸就告诉我一个惊人的好消息,爸妈单位也放了长假,他们要带我一起去苏杭旅游。“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苏杭旅游是我多年的梦想,今日如愿以偿,我高兴得跳起拉丁舞来。末了,还破天荒地搂住爸爸的脖子,“狠狠”地亲了他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