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质量检测试题 一、默写与选择(16分)1.补写名句名篇(一小题1分,共10分)(1) , ,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2)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再别康桥》(3)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 巷》(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5)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6)是日也,天朗气清, 。仰观宇宙之大, 。 《兰亭集序》 2. 课内知识考查(一小题3分,共6分)(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巴金,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C.徐志摩,笔名云中鹤、南湖。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他作诗讲求“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D.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又可以充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夏衍的《包身工》。(2)下列加粗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阙秦(q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B.卮酒(zhī)失其所与(yù)目眦尽裂(cì) 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C.玉玦(jué)参乘(shèng) 共其乏困(gòng)夜缒而出(zhuì)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 瞋目(c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二、文言文阅读(课内知识与课外延伸,共24分)(一)课内选择题。(一小题3分,共9分)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题。(每题3分,共15分)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6.下列句子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夫晋,何厌之有? B.此亡秦之续耳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具告以事7.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3分)A.父老苦秦苛法 苦:以……为痛苦B.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所以:用来……C.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用酒食招待人,犒劳D.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内:通“纳”,接纳8.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3分)A 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B 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沛公没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称王。C项王本不想进入函谷关,而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生气,就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D鸿门宴前夕,项王的军队说是四十万人,其实达到百万。沛公的军队说是十万人,其实也有二十万,但沛公还是不如项王有实力。9.翻译课文中的句子(6分)(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10分)10.概述情节(5分,任选一题,100字左右)(1)请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2)请简述宝钗戏蝶。选做第( )题
11.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5分)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注】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②鲜:少。③里:居。④“知”通“智”,智慧。孔子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5分) 四、诗歌阅读(每小题3分,共6分)悬崖边的树曾 卓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12.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13.“悬崖边的树”这个形象与生活中的哪一类人相似? 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深刻的道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最近,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图片爆红网络,而今年又恰逢唐朝大诗人、有着诗圣之称的杜甫诞辰1300周年,因而,这一组让杜甫“时而手端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的图片,让许多人痛心疾首,因为,被恶搞的是诗圣杜甫,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对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的诗中圣哲,我们怎能如此作践呢?但是,我们的这种紧张,是不是“反应过敏”了?从看到的“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无中生有地为杜甫“添枝加叶”时,基本还是能够摆脱低俗的,他们更多地,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嫁接”到这位诗人身上,其中,将杜甫“洋化”成NBA球星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如果着眼于所添加的内容与课本中“原创头像”的关系,那天衣无缝的衔接与那独出心裁的构思,确实能够让我们惊叹于这些学生的想像力之丰富。因而,当我们要批评这些年轻人的胡思乱想时,我们自身就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我们哀叹今天的学生想像力严重缺乏,毫无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对他们稍微出格的表现又大加挞伐。我们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这位被学生折腾成“很忙”的人是诗圣杜甫,不过,我们也不要忘了,去年就已经有人指出:“高中历史课本古人长相惊人一致。”课本中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竟然长得一样,统一的“倭瓜脸、肿眼泡、鹰钩鼻”,唯一的变化是胡须的形状与长短。虽然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历史人物头像,但是,80后之前的一代又一代人,对此依然是印象深刻,他们戏称:“上了这么多年学,所有人都被骗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杜甫其实只是一个符号,而不再是那位忧国忧民的诗圣,类似杜甫的辛弃疾等古人的头像,都被学生“添枝加叶”过。事实上,这样的“添枝加叶”,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新鲜事,随便翻开一名学生的课本,几乎都能看到他们对课本中的人物或景物进行“改装”的情况,只不过,在网络的推助之下,“杜甫很忙”显得更为社会所知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坦然。“杜甫很忙”只是一种调侃,一种放松,或者是一种宣泄,我们没有必要将其上升到糟蹋圣贤的“高度”。“杜甫很忙”,但我们用不着很紧张。国外,对兴师动众地调侃诺贝尔奖都能宽容,对调侃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能够宽容,我们对学生的即兴涂鸦,为什么就视如洪水猛兽呢?成熟的文化,本身就必须具有包容性与多元性,只要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不变调,“杜甫很忙”,总比“杜甫很闲”要好得多。(选自2012年第6期《国学》)14.下面关于“杜甫很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搞诗圣杜甫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学生,从恶搞的情况来看,他们能够摆脱低俗。B.不能否认的是,通过恶搞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C.不要认为“杜甫很忙”是对圣贤的糟蹋,因为这只是一种调侃、放松,或者是宣泄。D.在社会道德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对“杜甫很忙”应该持一种包容的态度。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批评这些年轻人本身也是一种矛盾,因为我们哀叹他们没有想像力,但他们稍出格又忍受不了。B.作者认为被恶搞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是诗圣,这是一种亵渎,所以很是痛心疾首。C.既然以前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画像长相差不多,那么,其实杜甫只是一个符号。D.“杜甫很忙”之所以显得更为社会所知,是因为有网络的推助,其实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六、现代文阅读(11分)
讲故事的人•母亲莫言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节)16.下列对演讲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莫言讲故事常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开篇讲述“母亲的骨殖已与泥土混为一体”,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B. 讲故事的人讲述母亲,其中半碗饺子给了“乞讨的老人”的故事,从行动和语言上真切表现了母亲善良的性格。C.母不嫌儿丑,在母亲看来,我的“鼻眼不缺,四肢健全”就是美的了。母亲如此开导我去平和地面对艰难岁月。D.对我的成长,母亲深陷矛盾中,她不愿我将来“靠耍贫嘴吃饭”,却又支持我看书,甚至听任“我去集上听书”。E.这篇演讲,并非“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故事看似平常,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17.“母亲泪流满面”,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七.语言文字运用(7分)18.(3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19.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相关的“温馨提示语”,但表达水平参差不齐。请按照对联的要求,对下面两则提示语作修改。(4分)⑴第一则:请讲普通话,请文明用语。修改结果: ⑵第二则:吵闹不能使自己心静,喧哗无法让他人凝思。修改结果: 八、作文(7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只要心中有山有水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请以“ 在我心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充实;③记叙文写出真情实感;议论文有理有据;④不少于800字。
2013年秋季高一年第一学段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一、填空与选择(16分)1.补写名句名篇及填空(一小题1分,共12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荡漾。(3)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到了颓圮的篱墙(4)风萧萧兮易水寒 (5)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6)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2. 课内知识考查(一小题3分,共6分)(1)B(2)A(B.“眦”读zì;C.“共”读gōng;D.“夫”读fú。)二、文言文阅读(24分)(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语段,回答问题。(9分)3. C(A.“知”通“智”;B.“说”通“悦”;D.“倍”通“背”。)4.A(渡河。) 5.B(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题。(15分)6.A 7.B 8.A9.(1)太子丹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别荆轲。(3分)(2)派遣将领守卫函谷关的原因,是为防备其它强盗进来和意外变故。 (3分)【译文】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三、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10分)10.(5分)(1)答:贾赦看上了石呆子家传的几把古扇,命贾琏弄来。可石呆子死活不卖,后来贾雨村知道了此事就讹诈石呆子拖欠官银,才把扇子弄来。贾赦因此埋怨贾琏无能,贾琏说了句“为了这么点小事,弄得人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便挨了父亲的一阵好打。(2)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11. (5分)“巧言令色,鲜矣仁”是孔子对生活现象的发现与概括。他告诉人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人,这些人很少有仁心。但他们很有迷惑性,应该加以注意。四、现代诗阅读(6分)12. C (3分) 13. (3分)“悬崖边的树”这个形象与生活中面对困难不绝望不屈服的人相似。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不绝望不屈服,身处逆境要奋勇拼搏,要积极乐观。(意思相同即可)五、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14.A “他们能够摆脱低俗”说法绝对,应该是“他们基本能够摆脱低俗”。15.B“很是痛心疾首”不当,对象错位,这不是作者的态度,而是有些人的态度。六、现代文阅读(11分)16.BE(5分)17. (6分)“我”多算了买白菜老人一毛钱事小,却关乎人品,(3分)一是贪小便宜,(1分)二是少同情心,(2分)因此母亲痛苦万分。七.语言文字运用(7分)18. (3分) B 解析:《到京师》从诗句内容看,写的是初春景色,所以A项“落红满地”与诗境不符;又,诗的最后一句“春来第一声”,C项“一路鸟空啼”,鸟鸣声又嫌过多;D项“花欲语”则为无声;只有B项与之意境相符。19. (4分) ⑴请讲普通话,请用文明语。(2分)(2)“吵闹不能使自己心静,喧哗无法让他人思凝。”或“吵闹不能使自己静心,喧哗无法让他人凝思。”(2分)七、作文(70分)美丽在我心中以前林竹在我们班是个并不出众的女孩,极平凡的相貌、极平凡的成绩,再加上一份沉默与孤僻,让老师、同学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我开始注意林竹时,是在那个满树合欢盛开的季节。那天我独自在校园里散步,忽然发现假山后有个人,走进一看,原来是林竹。只见她满脸忧伤,累水涟涟。我的突然出现令她不知所错,她没有对我说什么,便匆匆离开了。大约过了半个月,我才知道原来她奶奶去世了。 从那以后,我对林竹除了注意,更有怜悯。学校挑选广播员时,林竹被选上了,这的确是个很大的欣慰。林竹并不美,但声音却很好听。每个动人的黄昏,都能听见她清脆的声音。渐渐的,我也开始投稿到校广播站。每次,她的声音伴着悠悠的旋律,回荡在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陶醉了每一个人的心。 林竹的播音很受同学们的喜欢,于是大家都纷纷投稿,很多同学提出想见见林竹。但林竹却不敢面对众多听众,担心自己的项目与同学们想像中的相差太远,令同学们失望。周末前一天下午,林竹约我去广播室看看,我便兴致勃勃的去了。见到林竹时,她满脸灿烂的笑容,笑着对我说:“站长已经答应把这几篇播音稿刊登在校报《樟园》上!”我接过稿件翻阅着,看到自己的文章也在其中,而且经过了细心地修改,心里很感动。正在我们谈论之际,走进来三个高一届的男生,他们很不友好地问:“林竹在这里吗?”这突如其来的三个人令我们感到很惊讶,大家对视有半分钟,林竹才回答:“我就是林竹。”“你就是林竹,不会吧?”“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没想到林竹是这样子的。”他们答非所问。这时林竹整个人都呆在了那儿,我非常生气,大声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说话。太过分了。”……他们走后,我看见林竹满眼是泪,手中的稿件一张张撒落在地上。 很久很久,我们都默坐在广播室里。林竹只是呆呆地望着窗台前那盆开得零零星星的野花。我想打破沉默的僵局,便随手捧起那盆野花,没想到她竟一把夺过来,生气地说:“全是些不起眼的野花,有什么好看的?”“尽管它们都不起眼,但我认为它们很美。”我不知道自己哪来这么大勇气说出这番话,但我想,那时林竹一定很感动。 是啊,美丽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出众呢?平凡不也是一种美吗?至少,那些小野花在我看来是很美的,林竹至今在我心中也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