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ID:327880

大小:48.8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 (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马婉云  宋丽娜   审题人:桑进林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戏曲发展的辉煌,与其悠久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在当代必然面临着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这是一条历史经验,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市场化的规则决定了中国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地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成为这个时代中的当代艺术;而中国戏曲积蓄的传统文化精粹,则更多地需要对其多元而悠久的传承机制加以保护。但是毫无疑问,市场化之于中国戏曲发展,是这一传统文化能够发展的必需。戏曲的市场化道路是在充分尊重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与历史实践的基础上,使其进入艺术的良性发展、合理保护,增加活力,优胜劣汰,长足发展。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革新,戏曲也越来越显示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中国戏曲,继承并发展了清中叶戏曲的传统,强烈地张扬着大众娱乐精神,成为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迥异于世界其他民族戏剧形态。在当代世界文化中,中国戏曲已经成为识别民族个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成为认识中华民族悠久传统的最显著的表征。在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体系中,与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不同,中国戏曲一俟形成,就具有一种稳定的结构和超强的代谢、革新机制,使得中国戏曲穿越历史时空,千百年不衰,步入当代,成为一种当代艺术,实现着传统与现代的历史转换。而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记忆,残留的不过是斑驳、风蚀的剧场大石头和点点滴滴的遗响。邻国日本的传统戏剧歌舞伎等也主要作为一种“博物馆艺术”而存在。中国戏曲不然,它依然是一种活的、流行的、大众的舞台艺术——尽管今天的时空环境己非昨日的生态环境。但是,从古典向当代迈进,迥异于古典时期不同阶段与朝代的代谢、嬗变,实现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不仅是戏曲的追求,也是传统文化当代发展的目标,而社会形态、历史传统、文化属性和审美取向的不同,使得实现这一转型和过渡具有其艰难性和复杂性。中国戏曲在当下,面对着流行艺术的趋同,在发展创新和个性追求中呈现出复杂的特征。这就要求中国戏曲在摆脱了传统束缚之后,能够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需要中国戏曲拥有进入观众生活的活力和力量,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用流行文化发展的部分模式,将戏曲从业人员及剧团的艺术创造,与时代风尚、观众审美结合起来,逐渐营造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态,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品类,以避免流行时尚带来的实时消费和消极影响。我们还应在努力保持中国戏曲遗产性的同时,积极地寻求建立戏曲保护和传承的机制,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好时机中,将中国戏曲文化遗产中属于“博物馆艺术”的部分,充分保护,并将其潜在的历史、文物、旅游等价值发挥出来,这既有效地保护了那些没有市场生存能力的戏曲遗产,也稳妥地找到了戏曲艺术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具有的独特定位。1.下列对“中国戏曲市场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市场化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B.将演员和剧团推向市场,任其生灭,让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戏曲市场化道路的重要途径。C.戏曲走市场化道路就必须彻底摆脱传统的种种束缚,使其成为当代社会深受老百姓欢迎的艺术形式。D.中国戏曲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社会的急剧变迁,让戏曲呈现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目前已经实现了由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历史转换。B.当前,中国戏曲只要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就能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C.戏曲之所以要进行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是因为我们进入了现代社会,而戏曲只是属于传统的东西。D.当下的中国戏曲需要借用流行文化发展的部分模式,与新时代的民风、民情紧密结合起来。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发展辉煌,表演丰富,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历史悠久。B.中国戏曲历经千百年仍然富有生命力,突破了中国“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文艺发展普遍性规律。C.日本的传统戏剧歌舞伎只是作为“博物馆艺术”存在,相对于中国戏曲,没有其存在的价值。D.戏曲要面向市场,那么,对于那些已失去市场、没有观众的剧种,就要遵循物竞天择的进化发展规律。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汤字子公,山阳瑕兵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后复以荐为郎。初,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相善。自元帝时,渭陵不复徙民起邑。成帝起初陵 ,数年后,乐霸陵曲亭南,更营之。万年与汤议,以为:“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自致将作大匠,及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造杜陵,赐爵关内侯,将作大匠乘马延年以劳苦秩中二千石;今作初陵而营起邑居,成大功,万年亦当蒙重赏。子公妻家在长安,儿子生长长安,不乐东方,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善。”汤心利之,即上封事言:“初陵,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可立一县。天下民不徙诸陵三十余岁矣,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于是天子从其计,果起昌陵邑,后徙内郡国民。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后卒不就,群臣多言其不便者。下有司议,皆曰:“昌陵因卑为高,积土为山,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浅外不固,卒徒工庸以巨万数,至然脂火夜作,取土东山,且与谷同贾。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罢敝,府臧空虚,下至众庶,熬熬苦之。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绪,宜还复故陵,勿徙民。”上乃下诏罢昌陵。丞相、御史请废昌陵邑中室,奏未下,人以问汤:“第宅不彻,得毋复发徙?”汤曰:“县官且顺听群臣言,犹且复发徙之也。”时成都侯商新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素不善汤。商闻此语,白汤惑众,下狱治,按验诸所犯。……于是汤与万年俱徙敦煌。                                                               (节选自《汉书》)【注】初陵:指初步建造的陵墓所有的地上附属工程。4.以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少好书,博达善属文                   属:写作B.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           循:遵循C.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             数:几个D.取土东山,且与谷同贾                 贾:价格5.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述“陈汤建议成帝徙民于新陵的理由”和“群臣对建造新陵徙民于新陵进行反驳的理由”的一组是 (    )(3分)A.①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善        ②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B.①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后卒不就    ②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后卒不就C.①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  ②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D.①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    ②国家罢敝,府藏空虚,下至从庶,熬熬苦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陈汤少时好学,善写文章,但因家穷,总是向人告贷,不为州人称赏。后来获得张勃的赏识,得以被举荐,但为等待升迁,父亲死了也不奔丧,此事被揭发后陈汤获罪下狱。B.负责建造皇帝新陵的将作大匠认为自己将建陵成功,得到重赏,于是怂恿陈汤请求迁徙,以获得田宅。陈汤觉得有利可图,于是上书建议成帝徙民于新陵。C.群臣认为新陵本身不适合作为陵墓地址,多年来的修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导致国库空虚,人民疲苦,不如重新修建旧陵。成帝遂下令停止修 建新陵。D.陈汤认为天子会听从群臣的意见,不会再迁徙百姓到昌陵邑,不会重新修建旧陵。成帝下令给大司马卫将军商新,认为陈汤在祸乱民心,审查他所犯的罪状,将其流放到敦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5分)                                                                            (2) 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罢敝,府臧空虚,下至众庶,熬熬苦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8,9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蒴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注]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8.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文默写(共6分,每空1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范仲淹《岳阳楼记》)(2)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 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有删改)    [注]坍台:方言,丢脸。(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杰出人物:萧季驹博士来自内地,自强不息于香港早在1962年,萧季驹博士便入读南开大学,于1976年毕业。1976年,他从内地来到了香港。可是到了香港,在“港英”政府统治时期,内地大学生的学历不被承认,往往受到歧视,必须重新摸索生活道路。在困难面前,他曾一度迷惘,幸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去面对,去求索。他先进入一家公司打工。由于学历不被认可,加之来自内地的背景,他的待遇被人为压低。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让萧季驹博士来到香港的初期曾经一度学无所用。不过在他心中,他仍然觉得自己还算幸运。他说:“我的很多校友,毕业后。往往迫于生活压力最终改行了;而我则比较幸运,有机会继续读书。”1978年,他决定继续读书,藉以提升自我。此时他已年届33岁了。年轻人总是爱幻想,充满理想主义,萧季驹博士也不例外。他笑言读书的时候,盼望着有朝一日在学术界能有所建树,有所发明。不过,在生活面前,人人都得现实。读完所有课程后,他的想法是当一名中学老师,于三尺讲台,过稳定生活。1980年他以一级荣誉学士毕业,留校做研究生,继而又攻读了博士生。立足讲台,心系教育发展他在港大4年、城大25年,服务教育界30年左右。任教期间,萧季驹博士始终不停地钻研学科问题,治学严谨,勤勤勉勉。除了执着勤勉于教育界外,多年来萧季驹博士一直都非常关心高校教育的发展。他说:“目前,很多学校都在争取教育界的国际排名,但是作为大学,不能仅仅以发表的学术文章的数量为排名标准,真正好的大学要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看得出,对于教育的认识,萧季驹博士将学以致用和对社会的贡献放在了重要位置。同样,对于当今困扰教育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他也提出,毕业生要调整好心态,准确定位。他说:“高校扩招后,每年都有好几百万大学生涌入社会,像北大、清华的,找工作应该不难,但是一些普通高校的,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必然成为就业难的关键。”不难看出,萧季驹博士看到了问题的症结。社会进步致使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教育的发展要跟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也就是说,社会要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岗位,就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动力。如果社会发展跟不上教育扩招的步伐,便会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形成一种社会问题。博览群书,人生无限精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为一名耕耘物理系二十余载的资深教授,萧季驹博士不但于本专业的研究精湛,而且非常热衷于博览群书,于不同的领域中撷取更多的人生智慧。除了阅读之外,萧季驹博士另一个工作之外的享受便是音乐,正如他所言,“这些可以说是我的灵魂,我始终认为,知识分子的使命在于思想和创新,追求真善美。我们讲话都往往不是为了利益,而是基于良知。”他不无感慨地说:“知识分子不应该只是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应该是对社会问题提出深刻的思考,起到振聋发聩的舆论领袖的作用。”诚然,社会需要现代物质文明,也同样需要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史社会进步的“双脚”,缺一不可。                                        (选自《杰出人物》,2010年第12期)(1)下列对这篇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5分) (    )(   )A.萧季驹当年来到香港后,进入一家公司打工。由于来自内地及学历低的缘故,他的待遇被人为压低。B.年轻时的萧季驹先生也和多数年轻人一样爱幻想,充满理想主义,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是观念保守的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C.萧季驹博士切中肯綮地指出,社会要有足够的经济动力,来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岗位,如果社会发展跟不上教育扩招的步伐,必将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D.萧季驹博士把阅读和音乐视为知识分子的灵魂,认为这两者是引发知识分子良知,发现和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手段。E.本文通过对萧季驹先生的求学、治学经历的记述,展现出了他自强求索、勤勉钻研且勤于思考的精神面貌。(2)请谈谈你对“这些可以说是我的灵魂”这句话含义的理解。(6分)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杰出人物:萧季驹博士”有哪些杰出之处?(6分)                                                                                         (4)萧季驹博士认为,知识分子的使命在于思想和创新,追求真善美,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本文及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粗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奥巴马带着胜利的喜悦发表了就职演说,他谈到了很多华人关注的焦点议题,言辞激切,兴奋之至,搓手顿足。 B.表面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人,往往会背后逢人说项,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C.城市蜗居的“蚁族”只是沧海一粟,据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显示,全国有85﹪的家庭买不起房。D.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7•23” 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B.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使一个国家有能力建造航母。从这个意义上说,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C.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抓紧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D.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瓷上青花与画中水墨一样,都是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艺术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到极致,也浓到极致。青花以它的这种独特瓷韵,自蒙元以后,始终是中国瓷器的主流。①或明朗宁静,或曲折幽深           ②具有无法言说的韵味③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           ④或如蓝天白云,或如荷塘月色⑤一如水墨在宣纸上铺展             ⑥青花在瓷胎上的色性A.②⑥⑤③④①                    B.③⑥①④⑤②C.②③④①⑥⑤                    D.③⑥⑤②①④16.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将横线处补充完整。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5分)感激养育你的人,因为他滋养了你的生命;              ,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意志;                ,                         ;感激令我们变得成熟,成就了我们的辉煌。17.把下面一首诗中画线的诗句扩展成一段话,扩展后不超过70字。要求语言准确连贯,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6分)春   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六、写作  (6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林清玄说:“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落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又说:“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定的,也不是永久的,许多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充满了快乐。”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立意明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自拟题目,不准套作,不得抄袭。诗歌除外。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A(A据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三句话可概括出;B据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戏曲的市场化道路要使其进入良性的发展,要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不可理解为片面地“将演员和剧团抛向市场,任其生灭”;C“彻底”不对,原文说的是“市场化的规则决定了中国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的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D据第二段,应是社会的变迁使得戏曲呈现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不能说中国戏曲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让戏曲呈现出这一趋势。)2.D(D见原文倒数第二段;A“实现了”“完成了”不当,第三段是说中国戏曲“实现着……”,“实现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是戏曲……的目标”;B充分条件不当,第四段说的是“要求中国戏曲在摆脱了传统束缚之后,能够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C“只是属于传统的”不对,中国戏曲是传统文化,也是当代艺术。)3.B(A因果关系不当,原文第一段只是说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B见原文第三段;C“博物馆艺术”并非没有其存在的价值;D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有误。)4. C(数:读shuò多次、屡次)5. D(A项①句是解万年向陈汤建议徙居新陵的理由。 B项②句表述谢万年没有炸废陵墓这一结果,并不是群臣直接向成帝提出的反对修建新陵、迁徙百姓的理由。C项①句是陈汤之语,表达自己率先迁徙新陵的愿望,不是建议“徙民”的理由。)6.D(“陈汤认为不会再迁徙百姓到昌陵邑“意思正好与原文相反,原文中陈汤认为天子将会听从群臣的言论再迁徙百姓到昌陵邑。)7.(1)(5分)可以把富民迁徙初陵附近,来使京城的力量增强,使诸侯的势力衰弱,又可以使中等以下的家庭能够均衡致富(关键点,“可徙初陵”省略了“之于”,译为“把他们迁徙到初陵附近”;“以”是连词,可译为“来”;“强”和“衰弱”都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衰弱”;“得”是动词,译为“能够”。)(2)(5分)陵墓营造了好几年,全天下人都蒙受苦难,国家疲敝,府库空虚,下至老百姓。都熬熬叫喊着以之为苦。(关键点:“作治”意为“修墓、营造”,前面省略了主语“陵墓”;“被”意为“遭受、蒙受”;“罢”通“疲”,疲敝;“熬熬”指痛苦的叫喊声;“苦”为意动用法,“以……为苦”。)8.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或答“失落”“落寞”“惆怅”等);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5分;答对手法给1分,答出两处对比给4分,答出一处对比给2分)9.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或答“蔑视”“不屑”等)之态和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6分;解释诗句4分,每句2分,两种情感各1分)10略11.(1)【答案】CE (答E得3分,答C得2分,答A得1分;答B、D不得分)A.“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不准确,主要反映的应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道德堕落问题;B.“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错误,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D.“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与“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错误,小说把作者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中,体现出对人物的深深同情,没有讽刺之意,也并非冷峻,而是将激情隐藏在内容的描写之中。(2)【答案】 ①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三种:一是马具商的诬告,二是乡政府的审问,三是周围群众的奚落。(2分)②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乡政府的审问,代表官方压制,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的第三方面力量是众人的嘲笑和奚落。(2分)③这三股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形的罗网,而其核心又是社会的道德堕落、愚昧的偏见和可怕的习惯势力。(2分)(3)【答案】①奥士高纳大爷是法国社会中一个勤俭、诚实的农民,作者着重描写的不是他物质生活的贫穷,而是精心刻画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2分)②将奥士高纳大爷置于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群体精神麻木的思想状态下,围绕着诚实与说谎这一矛盾冲突,充分展示奥士高纳大爷的性格特点。(2分)③小说紧紧扣住奥士高纳大爷“诚实”的性格这一特征,以洗练精确的细节描写,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描写了他的性格发展、心理变化,写得细致生动,自然而无雕琢。(2分)(4)【答案】观点一: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小说通过一根绳子的故事,反映荒唐混乱的世风,揭示重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过于直白,无法增强小说意蕴的深刻性。②小说以“绳子”为线索,布置全局,结构全文。全文围绕一根小小的绳子,描写一个老实人的悲剧,故事娓娓道来,不露痕迹,使精巧、奇特出于自然。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小说的行文线索就不够明晰,情节衔接就不自然。③小说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把“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就不能显示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观点二: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合适。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奥士高纳大爷,他是一位勤俭诚实的老实人,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有利于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②小说写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根绳子,因而被冤家诬告,又受到众人奚落,以致忧郁而死,主要内容是围绕这个老实人而展开的,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可与小说的内容更吻合。③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反常理的社会道德观念,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也是与小说的主题相融相符的。(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内容2分,分析恰当4分,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考查对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能力。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12. (1)C、E(A.不是学历低而是“学历不被认可”  B.“观念保守”没有确凿依据  D.原文是“这些可以说是我的灵魂”)(2)(6分)①针对高校:主张不能仅仅以发表的学术文章的数量为高校排名标准,更要以大学对社会的贡献为衡量标准。②针对高校解决就业问题:提出社会进步致使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教育的发展要跟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③针对大学生:提倡务必要做到对社会有贡献,能献出自己的才智,将所学知识用到实处,学以致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3)(6分)①萧季驹博士,在从内地毕业后来到香港的背景下,以及在当时大陆学历不被承认的情况下,能够自强不息,奋斗不已,努力去争取,去拚搏。②服务教育界三十年左右。任教期间,萧季驹博士始终不停地钻研学科问题,同时心系香港教育的发展。③身为一名资深教授,萧季驹博士不但于本专业的学术研究精湛,而且非常热衷于博览群书,于不同的领域中撷取更多的人生智慧,以从更广的视角洞察世界。(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8分)答案示例:赞同观点:作为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和良心。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一是服务国家民族;二是投身改革实践;三是传播先进文化。而这一切无不是建立在深刻全面的学习、思考、反思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还要具备坚持真理,明辨是非道德操守。(只要能够在阐明观点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即可根据其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13.D(搓手顿足,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逢人说项指到处替人说好话。望文生义。词义误用,“沧海一粟”是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句意强调“少”。D探骊得珠,比喻做诗文能得其旨要,抓住关键。)14.A(B项主语残缺,去掉“随着”或“使”,把“才能够”放到“国家”后;C搭配不当,在“抓紧”后加“组织”;D句式杂糅,删掉“需要”或“是必不可少的”。)15.D(根据首句提示,确定③在第一位;接下来说明青花瓷与水墨画的相似性,可以确定⑥⑤②应紧随③后;①与④结构相同,按照排比句式一般短句在前,长句在后的原则,确定①在④后,它们是对“韵味”的具体描述,应紧跟②后。注意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注意文段的说明对象为“青花瓷”)16.略 17.所写景物包含“杨柳”“细雨”“残花”“流莺”2分;修辞手法2分;生动准确2分。18.写作指导:第一句中“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是说今天的事情只能在今天做,懂得该做什么;“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中的“树叶”带有某种象征意义,可以指理想、梦想等等,“不会在今天掉下来”意味着理想的实现需要有“今天”的积淀或铺垫,空想、幻想是虚妄的、毫无意义的。因此,在人生的路途上没有必要为明天烦恼,只有努力做好今天的事,“扫完今天的落叶”才是明智的选择,才是为实现明天的梦想所做的有意义的努力。第二句话是说人们对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充满了快乐”,因此没有必要为一时的苦乐、得失而烦恼。“今天”感到痛苦或快乐的事情,其真正的价值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两句话的所指其实有交叉重叠之处:应该好好把握当下,努力地真实地活在今天这一刻。附:文言文翻译陈汤字子公,是山阳瑕兵人。从小喜欢读书,博学通达,擅长写文章。家里很穷,总是向人求乞告贷,没有品节,不被州时人称赏。向西到长安寻求做官机会,做了个太官献食丞的小官。过了几年,富平侯张勃与陈汤交好,认为他才能高超。初元二年,汉元帝下诏让列侯举荐茂材,张勃举荐了陈汤。陈汤等待升迁,父亲死了也不奔丧,司隶上奏皇帝,说陈汤不遵礼法,品行败坏;张勃选举人才故意隐瞒事实,获罪,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他在这时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陈汤下狱论罪。后来经人举荐担任了郎官。起初,陈汤和将作大匠 解万年交情很好。自元帝时,不再迁徙百姓到渭陵建县邑(以奉陵园)。成帝时始建陵墓,施工几年后,喜欢霸陵曲亭之南,又在那里重新营造陵墓。解万年和陈汤商议,认为:“武帝时,工匠杨光因所负责的工程屡屡投和皇帝的心意,使自己升迁为将作大匠;等到大司农、中丞耿寿昌营建杜陵,宣帝赐他关内侯的爵位,将作大匠乘马延年因为劳苦而获得二千石的俸禄;现在始建陵墓,营建县邑,成就大功,万年我也会蒙受重赏。你的妻子家在长安,儿子生长在长安,不喜欢东方,应该请求迁徙,可以获得皇帝赏赐的田宅,这是两全其美之事。”陈汤认为此事有利可图,于是封缄奏书,进献皇上,说:“陵墓所选之址,是京师附近最为肥美的土地,可以在那里设立一个县邑。不把天下百姓迁徙到陵墓附近居住,已有三十多年了,关东富人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圈占良田,役使贫民。可以把他们迁徙到新陵附近,这样可以增强京师的力量,削弱诸侯的势力,又可以使中等以下的家庭得以贫富均衡。陈汤愿意和妻子儿女徙居陵墓附近,给天下人带个头儿。”于是天子听从他的计议,果然设置昌陵县,后来让关内各郡国民迁徙到那里。解万年诡称三年就可建成陵墓,结果后来没建成,群臣中有很多人说这件事不合适。成帝让有关部门讨论,大家都说:“昌陵靠填埋低地成为高台,积聚土石成为山丘,估计陵园中的别殿还要建在平地之上。从别处搬来的土壤不能保存幽冥的灵魂,在表层外露位置建造陵墓,也不牢固。役使好几万士卒、囚徒、工匠、庸夫,以至于点着火把夜间工作,从东山取土,几乎与谷物同样价钱。陵墓造了好几年,全天下人都因之劳苦,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庶民,众口发出愁苦之声。先前建的陵墓随顺先天的本性,依凭自然形成的土壤,所处地势高旷宽敞,靠近祖、父的陵墓,此前又已有十年功业,应该重新修建先前的陵墓,不要迁徙百姓。”皇上于是下诏,停止修建昌陵。丞相、御史请求毁弃昌陵邑的房屋,奏书还没批下来, 有人就此事询问陈汤:“宅第并没有被毁坏,是不是还会再迁徙百姓呢?”陈汤说:“县官将会听从群臣的言论,将来还会再迁徙百姓到那里的。”当时成都侯商新做大司马卫将军,辅佐成帝,平素不喜欢陈汤。商新听到这些话,对成帝说陈汤惑乱民心,把他关进监狱治罪,审查他所犯的罪状。……于是陈汤和解万年都被流放到敦煌。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