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课堂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将相和》课堂实录

ID:33133

大小:74.6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 质。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 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 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4.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 课时安排 3 课时(展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交流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三、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 2. 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 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 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4. 再读故事,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蔺相如从 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2.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 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 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会闹僵,为了能使将相和,你现在的任务是劝劝正 在气头上的廉颇。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吗? 二、解析“完璧归赵” (一)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 1. 大家先读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为了使你的劝 说词更具说服力,老师建议你把蔺相如与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较,看看在秦赵两 国围绕和氏璧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 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通过比较你或许很快就能发 现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2. 自己就近找有相同体会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通过和这些人物的比较,你发现了 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依据是什么? (二)集体交流,深化认识。 1. 蔺相如与赵王及文武大臣对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 点拨要点: (1)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 a. 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 b. 播放课件,学生体会秦赵双方实力差距。 c. 想象一下赵王能急成什么样,谁能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 (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 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 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b. 稍加思索便成竹在胸,读一读这句话,想想强调哪些词,才能读出这种 胸有成竹的从容。自己先练一练。指名读。 3. 教师小结。 4. 蔺相如与秦王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1)生阐述结论,师追问:课文中哪些描写表现出了这一点,要言之有据呀!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要点: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 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a. “理直气壮”什么意思?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b.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c.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这句话中有一处细节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不仅胆大而且心细,发现了吗? (3)体会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衬作用。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 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a. 王老师有个疑问,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蔺相如,大家 来看这个重点段,一共三百来字,其中近一百五十字用来写秦王, 作者这样写秦王,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呀?(课件展示描写秦王的 语句) b. 认为这样安排不合适的请举手,认为这样安排挺好的请举手。好,真理愈辩愈明,我们开一个小型辩论会,请大家各抒己见。 c. 学生讨论。 d. 这样的描写故事中还有吗?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悟? 5. 读完这个故事,了解了蔺相如,你会怎么劝廉颇呢?谁来说说? 三、解析“渑池会见” 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大夫,升官比坐电梯还快。不久,他在渑池会上又立新功。那么这一次是不是如廉颇所言:“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呢?” 渑池会见时廉颇并不在现场,你能不能给他讲一讲当时都发生了什么?为了让大家更能入戏,请你从“赵王、赵王侍从、赵国大臣”这三个角色中选择一个,以这个角色的口吻给廉颇讲讲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帮他分析分析蔺相如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了哪些过人之处。老师还专门为大家节选了一段《史记》中关于这件事的记录,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课件展示《史记》片段) 学生根据发言提纲准备发言,师巡视。 集体交流。 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为什么? 你能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 四、小结全课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感悟,探究,我们深刻体会到蔺相如两次为赵国立下大功,绝不仅仅只耍些嘴皮子功夫,那张嘴后面是拳拳的爱国忠心,是超过常人的智慧和胆识。聪明的廉颇在冷静下来以后定然会明白这一点,接着还会发生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下课。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嘴? 胆识过人舍生忘死忠君爱国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到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负荆请罪” 默读这个故事,勾画语句,体会蔺相如的过人之处——顾全大局。 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 原出来。 学生写作,交流。 (二)理清课文条理。 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三、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为什么最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将相和》教学实录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王广智 课前交流: 师: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的课件画面,看看你想到了什么词? (学生在音乐声中观察思考。) 师:好,谁说说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生:我想到了历史名城。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有很多古代的建筑。 师:那是哪,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说明没有仔细看,画面上有一行小字,知道这是哪吗? 生齐答:西安。 师:我就是西安的,西安这个地方可不一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到中国来访问,第一站就来到西安。谁通过观察画面,还能再说个什么词,为什么? 生:我想到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西安的历史很多,而且学到的知识很丰富,很有趣。 师:非常好,应该说西安的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很多,历史故事也不少。二是呢,我发现今天大家都有点严肃,一个个眼睛瞪着我,把我吓着,笑着说行不行,先给我笑一笑,我看看。 (学生脸上露出一点笑容) 师(笑着说):笑的有点假,发自真心的笑一笑,笑一下。 (生在笑) 师:还是有点假,可能是我没有雄老师长的那么好看,看着有点难过。 (师生都笑了) 师:谁再说说? 生:我想到了美如仙境。 师:美如仙境? 生:因为我感觉前几幅图好象是神仙住的地方。 师:我听了之后,心里就是用东北话说“贼美贼美的”。我就是从仙境来的。好了好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希望一会儿大家发言的时候,心情放松一些,就和平常上课一样,别瞪着我,我胆比较小,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我没听清,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坐好了,我们准备上课! 上课,师生问好!   学习过程: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将相和”(师板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经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这时很不服气,他说,请大家看题目,请自己出声地读一读这段话,你能从这段话中读明白些什么?出声地读一读,开始。 生:读“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只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师:反复地读一读,读明白些什么? 师:好,谁来说一说? 生:我感觉廉颇他很气愤,因为蔺相如是爬到比他的职位还高。 师:非常好,谁能再补充? 生:我感觉到廉颇很妒嫉蔺相如。 师:为什么? 生:他说“他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师:好,(指名补充) 生:我觉得廉颇非常看不起蔺相如。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说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师:好,就靠一张嘴,谁能说一说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生:就是跟秦王交涉。 师:好,还有谁来补充?(指名说) 生:我觉得就是光会说话,一点武力都没有。 师:对,廉颇觉得自己能当上大将军,那是脑袋别裤腰带上,一仗一仗实实在在打过来的,而蔺相如呢,就靠一张嘴皮子,这当官也太容易了。那谁来读一读廉颇说的这段话,怎么读呀,我看你长得高大威猛,很像廉颇,来,你来读。 生:读“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师:非常好,我听了有一种不服气,还有一种酸溜溜的味道! 师:你看把廉将军气的。谁再来(指名读) 生:“我廉颇战无不胜”(读错) 师:别急,慢慢来!。 生:“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师:嗯,廉颇气的,这样下去呢,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呢,迟早会闹僵,为了能使将、相和,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劝劝正在气头上的廉颇。廉颇可是一员虎将,性子直,脾气大,现在心情还不太好,你们敢劝他吗? 生:敢(小声) 师:敢不敢? 生:敢(大声) 师:好,要想让这位战功显赫的老将军心服口服,我们先好好地读一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老师建议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蔺相如和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作个比较,可以同桌一块读,一个人读廉颇的表现,一个人读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表现。通过表现,一个人读故事中其他任务的表现,通过比较,你们或许很快就能发现蔺相如的过人之处。现在把课文打开,同桌、小伙伴,现在自己放声地读,开始。 生:读课文……(4分钟) 师:读完了同桌可以说一说,你们读完之后的感悟和结果是什么,可以互相说一说。 生:互说…… 师:好,抓紧时间。 坐好,我在这里头很高兴,第一,我觉得学得很投入。第二个我发现同学们是很聪明的。有的人呢,把蔺相如和秦王作了比较。那么谁来说一说,通过你把蔺相如和赵王作比较你有什么感悟。谁来说?(指名小伙子) 生:我认为我把蔺相如和赵王作了比较发现赵王和蔺相如比较实在是太懦弱,就是他一接到秦王的一封信后就立即召集大臣们来商议,而实际蔺相如是非常机智勇敢,因为他想了一会儿就说了“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这样我觉得他非常机灵果断,他愿意拿璧到秦国去。 师:好,谁来补充(指名说) 生:我觉得蔺相如和赵王一比,我觉得赵王一接到信以后,那就是非常着急,而蔺相如就是处事不惊,在这种情况下能冷静下来思考。 师:对,那么秦赵两国之间当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大家看书。 赵王接到了秦王的信,他的难处是什么呀?谁来根据课文,结合资料分析分析(我希望同学们说话的时候可以传话筒啊,你说完了,可以传给别人不要让我一个人跑啊)接下来要注意发言(指名说) 生:我觉得赵国跟秦国和那个齐国中间,如果赵国不把那个璧跟秦国的城来换,秦国就会进攻赵国。赵国就会被打败,如果不送给他的话,他就不会把十五座城交给赵国,所以赵王很无奈。 生:我觉得当时大家都知道秦王要把和氏璧骗到手,他们正想不出办法,不答应怕他来进攻,答应的话又怕他交不出十五座城。 师:好,非常好!你们二位可以当外交家了。给他舍不得,不给他,又怕挨打。赵王的处境用成语来说,怎么说? 生:“进退两难“ 师:什么? 生:进退两难 师:对,进退两难。赵王接到秦王的信,其实不愿意,蔺相如又是什么反映呢?谁找课文中的句子来读一读?(指名读) 生:读“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师:别着急坐。蔺相如,你说让你去哪呢? 生:秦国。 师:秦国可是个虎狼之国呀!此一去凶多吉少,你为什么还愿意去? 生:因为如果我不去,就是我们理屈。而我去了,他不交出十五座城,那就是他们理屈,所以我愿意去。 师:说得非常好!(指名再说) 生:我感觉就是因为蔺相如…… 师:(打断生语)不,你现在就是蔺相如,你为什么愿意去? 生:假如我去的话可能把那个和氏璧搞破。假如我不去的话,国家会遭到攻击。假如送给秦国,那不就等于我们自己的国家吃亏了吗? 师:对,我要换回和氏璧。他稍加思索却胸有成竹。谁来再读一读这段话,读出他那种胸有成竹、从容镇定(指名)。 生:“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师:蔺相如呢,让我们一起为他表一表决心。(老师读开头部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学生接读……) 师:作者的表现手法真高明,这么一对比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赵王;遇事不慌、胆识过人的蔺相如和秦王比,你又有什么感悟呢?(指名说) 生:我感觉秦王那人感觉特别贪,而蔺相如是一个特别机智勇敢的人。 师:那么,在蔺相如到秦王这段话中,哪些句子直接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生:读“蔺相如捧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出十五座城,现在璧就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捧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师:好,你能不能说一说这句话为什么能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 生:因为我觉得他首先说他用脑袋和璧一块撞碎在柱子上,那就说明他一点也不怕死,他觉得为了国家做什么都行。而且他还非常能猜透秦王的心思。然后他知道秦王不愿意他把这块璧撞碎,所以他才这么说。 师:嗯,谁来补充,对这句话还有新的理解(指名说)。 生:我觉得蔺相如不仅机智勇敢黑体现在知道秦王肯定不会让他把璧撞碎的,毕竟…… 师:(接)他抓住秦王爱璧的心,是不是?那么你能不能像蔺相如一样来读一读这段话。咱俩合作一下,我来读作者叙述的话,你来读蔺相如。来,咱们俩一块啊。(师生互读) 师:理挺直,但我觉得气还不够壮。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你来(指名读)咱俩配合啊。师读“他理直气壮地说”生接“我看您并不想……柱子上” 师:好一个蔺相如,掌声鼓励一下。男生一起来就像他这样读(师生互读)。 师: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呢?(指名说) 生读:“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师:那你能说一说这句话哪最能体现出他的聪明? 生:这块璧本来没什么小瑕疵,他就说这块璧上有一个小毛病,让我给您看看,免得您以后,拿到后吃亏。 师:那后来秦王你把璧给不给他? 生:给。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这块璧真的有毛病的话,我拿十五座城交换以后我不就亏了吗? 师:这个秦王的心理,你和蔺相如一样。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呢?(指名说) 生读:“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师:这是个什么计法? 生:这是个拖延。叫他好把这个璧送回赵国,秦王不给他十五座城。 师:对,缓兵之计,是吧。以上大家的发言很精彩,不过王老师有个疑问,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 生:(齐答)蔺相如。 师:那么大家看这个重点段,这段话其中有近150字是写秦王的,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秦王呢?请同座位同学讨论讨论 (生讨论) 师:谁来给给王老师答疑解惑(指名说)。 生:因为蔺相如已经想到秦王有什么反映,然后他说完话以后,肯定…… 师:你的意思是说秦王特别听话? 生:不是,蔺相如已经料到秦王会有什么反映。 师:料事如神是吧,谁来补充(指名说) 生:我觉得是因为这些话呢更加真实地表现出秦王被蔺相如逼得没有办法的表现,然后能从侧面能体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师:嗯,你可以当作家了。谁再来分析(指名分析) 生:我感觉这个可以突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这样会更加体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师:秦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贪婪(齐) 师:阴险、狡猾,而且是大国之君。就这么一个人对蔺相如好像言听计从是吧,这就表现出了蔺相如的什么呀?非同一般,是不是? 秦王越阴险狡猾就越能体现出蔺相如的非同一般,这种手法叫“反衬”。请大家再快速地读一读“完璧归赵”,看后面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看谁找得快。 有没有,找到的请举手(指名读) 生读:“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把璧送来,绝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师:找的非常好,那么你没发现你读的这段话中有两个词特别有意思,找到了吗?找到了谁来说?(指名说) 生:我觉得是“大大方方”和“只得”。因为“大大方方”则体现出了蔺相如理直气壮。“只得”我也体现出了秦王被逼得没有办法。 师:谁大大方岗? 生;蔺相如(齐答) 师:秦王呢? 生:只得 师:只得怎么样呢?客客气气的。蔺相如是一个小国的使者,而秦王是个大国之君,蔺相如大大方方,秦王客客气气。你从这两个词能体会到什么呢?同桌再说一说。 生:互说 师:有同学已经举手了,有两个词(指名说)。 生:我能看出来秦王很无奈,因为他一个小国的使者,能把你这个这么大的一个君王给压下去,让你给他客客气气的。而这里也能看出来蔺相如很临危不惧,而且不怕秦王敢对他怎么样,而且秦王也不会对他怎么样,而对待秦王照样大大方方的。 师:嗯,那我就奇怪了,你把他杀了,不就完了吗?生这份气呢!(指名说) 生:因为如果秦王杀了蔺相如的话,那天下人都会知道秦王是不守信用的。 师:还有谁补充(指名说) 生:我觉得要是秦王杀了蔺相如的话,他会在天下人面前失去诚信。 师:对,这个蔺相如多厉害。(指名接着说) 生:如果秦王冠把蔺相如给杀了,蔺相如就会把那个璧给毁坏掉…… 师:(喊停)看来你没有深入课文,这块璧哪去了已经? 生:赵国(齐答) 师:完璧归赵了是吧,这位同学再细心点啊,还有补充的(指名说) 生:秦王把蔺相如给杀了的话──第一,秦王在天下人面前就没有信用了;第二,他也得不到那块璧了。 师:你看,作者的表现手法多高明呀!蔺相如可真厉害,是吧!那么了解完“完璧归赵”的故事,你现在会怎样劝廉颇呢?廉将军哪,蔺相如完璧归赵不是靠一张嘴,靠什么呢?(指名说) 生:我觉得他靠的是机智的头脑还有到处留神。 师:(让学生把词语写上,然后再指名说)他靠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他靠的是勇敢 师:勇敢,来写上。还有谁要说靠的是什么? 生:靠的是机智的头脑 师:对,写上。还有谁要说他靠的是什么?(指名说) 生:我觉得他靠的是智慧。 师:“智慧”,很好。(再指明说) 生:靠的是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冷静的耐心。 师:“冷静的耐心”,还有谁要说(指名) 生:我觉得靠的是蔺相如的临危不惧。 师:“临危不惧”写上,很好。完璧归赵以后,蔺相如被赵王封为什么呀? 生:齐说“上大夫”,蔺相如升官比做电梯还快。 师:过了几年,廉颇和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新功。不过遗憾的是廉颇没在场,是吧,廉颇在哪呢? 生:边境。 师:边境,带着重军是吧?老师想请你们给廉颇讲一讲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表现,愿不愿意呀? 生:愿意(齐说) 师:好,现在请大家把发言提纲拿出来,自己看看有什么疑问,有什么疑问,自己看看。 有疑问的就举手。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老师给大家节选的《史记》的一段原文。(教师读《史记》原文):蔺相如前曰:“赵王窃文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师:现在同桌、前后位也可以自由结合,根据发言提纲结合《史记》的原文来讨论一下,给廉颇讲一讲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表现,现在开始讨论。 生:讨论中……(3分半钟) 师:谁来讲一讲,我就是廉颇,老将廉颇,战功显赫,大暴脾气,谁敢劝我(有同学举手),你们和蔺相如一样勇敢,为了赵国的利益,顾大局,谁来讲?(指名讲,并要求看一看提纲) 生:廉将军啊,在渑池相会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蔺相如逼迫秦王击缶,秦王不同意,蔺相如说“大王和我之间只有五步,如果你要是再不同意的话,我就过去跟您拼了。这时候,秦王两边的护卫带着刀被蔺相如给拿下,蔺相如瞪着眼睛对他们大声地说了许多。然后,后来秦王两边的护卫全部给吓退了,这时候秦王置于无奈击了一下缶。 师:很好,掌声鼓励一下。别急,别急,咱俩同朝为奴,我有一事不明,秦王侮辱赵王的时候,你心情怎样? 生:我心情不好。 师:不好,仅仅是不好吗?能不能说说词? 生:我很愤怒。 师:你很愤怒,那你为什么不上啊? 生:如果我上的话,我怕对自己生命造成危险。 师:蔺相如上去了,你觉得蔺相如的过人之处是什么? 生:他勇敢,临危不惧。 师:对,很好。谁再来讲,就照他这样子,实话实说(指名说)就讲你准备的这个环节。 生:廉将军啊,在渑池相会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蔺相如逼迫秦王击缶,经过是这样的:蔺相如看见秦王这样的侮辱赵王很生气,于是他想要是不让秦王听从赵王的吩咐,他得还一下。于是蔺相如对秦王说“请您击缶”,秦王说我是一国之君,怎么能为其他人击缶呢?蔺相如跪下说“请您随赵王击缶”,秦王说“我和赵王都是一国之君,但是我们的国家起码比他们的国家大,为什么要我随他击缶。秦王当时特别愤怒。蔺相如说”如果您再不击缶,我就跟您拼了。”这时,秦王左右的侍卫都拔出刀,想往前面冲,蔺相如大声说“谁敢跟我拼”于是他就叫他的左右侍卫都退回去了,秦王无奈击了一下缶。 师:很好,掌声鼓励一下!非常好,我还有一个问题,我是廉颇,有问题请教诸位,蔺相如在逼迫秦王的时候底气很足,是不是?他哪来的这么足的底气呢?(指名说) 生:我觉得是因为秦王已经先让赵王为他鼓瑟了,并且记录下来。要侮辱了赵王,蔺相如就觉得既然他这样侮辱赵王,我也可以这样侮辱秦王。 师:理直所以气壮,是吧!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呢?(指名说) 生:他侮辱了他们的一国之长,所以他很气愤,他必须要侮辱他的人也受一番气,让他尝尝是什么感觉。 师:对,很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前看看。我现在作为廉颇,我有点不高兴了。还有个重要原因,他气很足,除了秦王理亏,还有我爱国,我要怎么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指名说) 生:我感觉是因为他知道秦王的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要不他不可能底气那么足,他还那么大声,那么坚定地说这种话。 师:秦王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别望着我,我是廉颇。再往前看(指名说)。 生:因为他想让秦王知道我赵王不是好惹的,我不怕你们。 师:往前看。我这个老将军好伤心啊,在渑池会上,难道我寸功未立吗?(指名说) 生:那个廉将军还在边境上等着呢,即使打起来,秦国的士兵可能准备也没那么好,可能也打不赢。 师:对,是啊──人心齐,泰山移。正是赵国文臣武将的团结一心,蔺相如才有如此足的底气,是不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蔺相如逼迫秦王的话(教师读“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学生接读“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阅读、感悟、探究,我们充分地体会到蔺相如能为赵国立下大功靠的绝不仅仅是一张嘴,这张嘴后面是拳拳的爱国之心,是过人的胆识和智慧。聪明的廉颇在冷静下来之后,定然会明白。接着还会发生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课,同学们再见!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